白沙河上游竟是巨峰北九水,中游嶗山水庫,下游女姑口更傳奇

“最城陽”,提供最好的城陽資訊,歡迎關注

白沙河上游竟是巨峰北九水,中游嶗山水庫,下游女姑口更傳奇

白沙河

據說,白沙河是青島水源地,是“母親河”。因河道寬闊,水質清澈,再加上嶗山水庫儲水,而成為歷史上青島最大的供水水源地。白沙河流域,經過千萬年的蘊育,峰巒連綿,澗壑縱橫,山川交接,河海相融,樸魯原始,菁華韻致恢宏。

提一個問題:大家知道白沙河上游是源自哪裡嗎?

白沙河上游是自嶗山巨峰至大嶗村,對其形容為“峰峭巖巨,風涼雨沛,水湍流急,虎吼龍嘯”,源頭為嶗山天乙泉。

白沙河中游自大嶗至城陽區夏莊,重巒疊嶂,水繞山隈,承上啟下,緩急相間;

白沙河下游,自夏莊至流亭女姑山,岡埠廻環,川原交接,水滋沃土,河潤九里;

白沙河自女姑山北的入海口灘平水淺,潮起潮落,河海交融,浩渺無垠。

白沙河上游竟是巨峰北九水,中游嶗山水庫,下游女姑口更傳奇

白沙河老照片

白沙河的歷史

古代人類在白沙河流域的活動,草茅為廬,汲水攻獵,刀耕火種,依附於自然環境,與自然共存共榮,未具備改變自然面貌的能力。千百年間,居住於白沙河流域的人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在自然條件下繁衍生息,流域內自然面貌恆定無改。

自東晉北魏至宋元明清,流域內諸教迭興,釋道羽流佔山括地,人工斧鑿痕跡漸多,煙火景緻頻添,自然面貌局部易容。

白沙河上游竟是巨峰北九水,中游嶗山水庫,下游女姑口更傳奇

清代咸豐至同治年間(1851-1874年),興起於中原的捻軍屢擾白沙河流域,當地士民僧道在中游各進山隘口距險築堡,鑿石疊城,人命財產苟得保全,自然面貌則添疤痕。

白沙河上游竟是巨峰北九水,中游嶗山水庫,下游女姑口更傳奇

光緒二十三年(1897年),青島開埠,為德國租借地,白沙河流域大部劃入租界。德人注重自然面貌的維持,依山傍水築墅,借山取勢修路,自然面貌雖有改變,但注重綠化,在局部改變自然面貌的同時,廣植林木,保持自然形態。

白沙河上游竟是巨峰北九水,中游嶗山水庫,下游女姑口更傳奇

民國五年(1914年),德日構釁爭奪青島,在上、中、下游多處隔河對峙,堆垛堡疊,開挖壕塹,伐木作障,槍炮連天,醴水遭汙,自然風貌遮蔽於狼煙,上游柳樹臺、青峰頂及中下游的大嶗、烏衣巷、夏莊、流亭一帶自然面貌嚴重毀傷。日本佔領白沙河流域後,在上游柳樹臺西之青峰頂開掘鐵礦,修運輸便道,青峰頂自然面貌全非。

民國二十一年(1932年),沈鴻烈主政青島,為遊賞悅目,開發旅遊設施,劈山築路,遇水架橋,修復廟宇,駐紮軍隊,人文景觀增輝,山中出行始便利,自然面貌改變較大,但絕少違和之處。唯將巨峰極頂以水泥抹為觀景平臺,大煞風景。後在其上修築軍事設施。

白沙河上游竟是巨峰北九水,中游嶗山水庫,下游女姑口更傳奇

民國二十六年(1937年)後,日本第二次侵佔青島,白沙河流域抗日力量四起,雙方鑿石開土各築工事,自然面貌再添贅疣。隨之,日本在白沙河下游修建飛機場,驅民遷村,1100畝(中畝)範圍自然面貌頓改,是流域內自然面貌最劇烈的一次性改變。

民國三十六至三十八年(1947-1949年),國民黨軍隊據守青島,工事所需,山中及村莊林木盡伐作堡壘用材,壕塹縱橫,炮火轟鳴,流域內鐵騎山、丹山、鳳凰山等處自然面貌改變尤甚。

白沙河上游竟是巨峰北九水,中游嶗山水庫,下游女姑口更傳奇

白沙河流域自然面貌最大的一次性整體改變,是在中游興建嶗山水庫。庫區面積5平方餘公里,遷移13個自然村,村民近千戶。嶗山水庫庫區以華陰村為中心,原本村舍錯落,雞犬相聞,人文薈萃,市纏興和,水庫建成後,緩解了青島市民飲水之困,提供了附近農田灌溉之利,有莊墅名物永沉庫底之憾,亦有高峽平湖蔚然勝景之悅;有聚水解遠渴之喜,也有下游斷流日數增多之慮,遇有超量降水庫滿溢壩,則有緩急之憂。同時,在柳樹臺之青峰頂復挖掘鐵礦石,使其自然面貌進一步改變。

白沙河上游竟是巨峰北九水,中游嶗山水庫,下游女姑口更傳奇

始於同期的改土治水,到1970年前後的修“大寨田”,劈崗嶄嶺,修築梯田,利惠於耕地擴張,自然面貌的改變則隨處可見,是流域內持續時間最長、涉及區域最廣泛的自然面貌改變過程。

之後,流域內各支流稍有適宜處,即築塘壩修小水庫,對人們飲用和農田灌溉頗多助益,一部分由人力對自然面貌的改變,起到了優化自然面貌的作用,其中尤以三水水庫和小水河流域的太和村塘壩,與自然面貌的融和尤佳。劈山鑿石形成的裸露山體,富水期多淹沒於水中,遮掩人力斤斧之痕。

白沙河上游竟是巨峰北九水,中游嶗山水庫,下游女姑口更傳奇

始於1970年前後的濫採砂石,幹流及各支流只要運輸方便,砂石俱運往建築工地,河床汙濁泥淖取代柔細白沙,自然生態面貌每況愈下,蓄水功能日漸喪失。

河之所用,在於滋潤原壤,涵養生意,進而澤被生民。1980年後逐步實施河道整治,在河床上築壩蓄水,將河床截為湖塘,於景觀悅目可取。

白沙河上游竟是巨峰北九水,中游嶗山水庫,下游女姑口更傳奇

當今相關部門正在進行實施白沙河綜合治理,盡力還原自然。棧道曲徑、親水浮橋、健身設施、運動廣場、奇花異卉、人文景觀。

據白沙河岸邊趙村七旬老人邵延忠介紹,白沙河趙村南河段河面寬度約150~180米(汛期、枯水期不等),從流亭的趙村漫水橋至下游膠州灣女姑口海口(今港東村),這段白沙河長4華里左右;白沙河趙村段裡產鯉魚(青色、紅色都有)、鯽魚、鯰魚、黑魚、鰱子魚等,河蛤蜊(以前常見的每隻四五兩重、較大的有一斤左右,顏色為淺黃色,形狀為長圓形),天然河蝦。捕蝦有“下網方式”即用尼龍大籠網放入河深1.5~2米處,三四個網一天能網蝦5~10斤,還有“截網方式”即拉截網蝦,可網蝦三四十斤。以上這些水生物是他早年見證的,其中不少至今仍存。河面有海鷗、白鷺、水鴨等,秋冬季灰鶴成對或幾隻聚此,這從另一面說明白沙河是飛禽覓食的天堂和棲息地。

女姑口

白沙河由嶗山天乙泉發源,至女姑山口處入膠州灣。據道教傳說,所謂“女姑”是得道的財神趙公明之妹。白沙灣附近不少村落以女姑命名社區村莊,漸漸形成東女姑山社區、西女姑山社區、王家女姑、李家女姑、邱家女姑等村落或社區。

女姑口,位於流亭街道西女姑山社區(目前拆分為東女姑山社區、西女姑山社區)西,屬於白沙灣南部片區,女姑灣灣口西向,泥沙底,平坦,低潮船擱淺,避風條件較好。女姑口歷史 如下:

1、漢代為小碼頭。漢代時,這裡形成海上貿易港口。西漢太始四年(前93年),漢武帝巡幸不其城時從女姑口登陸,並在女姑山建太乙仙人祠九所及明堂一座。

2、明萬曆年間,千艘雲屯。

3、清道光年間極盛。同治年間,女姑口眾商所立《重整舊規》碑載:“我即邑,自前明許公奏青島、女姑等口準行海運,於是百物鱗集,千艘雲屯,南北之貨既通,農商之利益普”。道光二十五年(1845年)前後,女姑口商鋪林立,港口沿岸有倉庫設施,南北貨物憑藉車輛與擔杖運至各處。咸豐九年(1859年),設有釐稅分局。咸豐十一年(1861年),設立海關分卡。

白沙河上游竟是巨峰北九水,中游嶗山水庫,下游女姑口更傳奇

“女姑口”膠州以東最富庶的港口

4、1899年,德國侵佔後曾在此設關稅分卡。據《山東德邑村鎮志》記載,民國初期的女姑口,貨物吞吐量比較大,是膠州以東最富庶的碼頭之一。

5、20世紀初漸衰。抗戰前後,貨物裝卸集散向青島大港、小港轉移後,女姑口港逐漸衰敗淤廢。

女姑山

女姑山,海拔59.2米,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曾被封建帝王選為全國少有的幾處"明堂"之一。"明堂"是古代天子宣明政教的場所,凡朝會、祭祀、慶賞、選士、養老、教學等大典均在此舉行。漢武帝下榻不其城行宮時,曾登臨女姑山,在山上建了"明堂",後又在山上建立了太乙仙人祠。古籍中有關女姑山的記載和傳說甚多,是懷古眺望的好景點。

白沙河上游竟是巨峰北九水,中游嶗山水庫,下游女姑口更傳奇

傳說為漢武帝祭天祭臺

這裡過去祠廟建築眾多,盛極一時。位於女姑山頂東峰的龍王廟,建於南北朝北齊年間。廟宇建築面積90平方米,廟內祭祀龍王。龍王廟內樑柱上的龍雕為五爪龍,而五爪龍為皇家廟宇才可使用,更顯此廟高規格的建制。

白沙河上游竟是巨峰北九水,中游嶗山水庫,下游女姑口更傳奇

農曆六月十三日,是傳統的女姑山廟會,附近居民紛紛上山請福祉

坐落於女姑山巔西峰的女姑祠(俗稱娘娘廟),建於西漢年間,初建時祠內柱樑均用魚骨作支撐材料(見《漢書記》)。後經歷代修復,改用磚木結構,主殿長15米,寬6米,殿內祭祀女姑仙子,漢武帝劉徹曾親臨此祠祭拜。此祠歷經二千餘年至解放初期被毀。

白沙河上游竟是巨峰北九水,中游嶗山水庫,下游女姑口更傳奇

女姑祠原貌

白沙河上游竟是巨峰北九水,中游嶗山水庫,下游女姑口更傳奇

女姑祠原舊址

位於女姑山西側高埠處的天后聖母廟,與太平路上的天后宮是子母宮,由明朝末年各方漁民捐資所建,該廟佔地近五千平方米,主殿祭祀天后聖母,以祈禱漁民滿載而歸,生活富裕。

白沙河上游竟是巨峰北九水,中游嶗山水庫,下游女姑口更傳奇

山上有一山洞,冬暖夏涼,上書“精神氣”

女姑山山頂立有一古碑,該石碑為明末閩南船商所立。碑體高約2米,寬約1米,銘文“海不揚波”,背面載文記捐資者姓名、地址及商船堂號。此碑拓文現存於青島博物館,是研究明清兩代青島地區口岸商貿情況的重要資料。

女姑口火車站

女姑山下曾建有火車站。女姑口火車站1901-2006年,或是中國境內第一個火車站,屬於膠濟線,建於1901年,在2006年的膠濟鐵路電氣化改造中被撤銷封閉。

白沙河上游竟是巨峰北九水,中游嶗山水庫,下游女姑口更傳奇

女姑口火車站

德國人貝麥或許是第一個對女姑口車站進行過描述的人,他從1898年開始在青島擔任帝國法院的法官一職。在卸任回國後,貝麥根據他在青島期間的遊歷,在1904年與克里格博士合著了《青島及其近郊導遊》一書。在書中貝麥並沒有對車站本身進行具體的描寫,只是強調女姑口火車站是“中國境內的第一個車站”,而且“孤零零地坐落在曠野上”。

白沙河上游竟是巨峰北九水,中游嶗山水庫,下游女姑口更傳奇

白沙河上游竟是巨峰北九水,中游嶗山水庫,下游女姑口更傳奇

如今的火車站已基本廢棄

女姑口火車站是一座曾經的四等小站,1901年竣工通車算起,已經有118年的歷史像膠濟鐵路上所有的小站一樣,在鐵路提速、動車開行的變革聲中,小站的客貨運輸皆以停止,它的故事或許也已經淡出了記憶。但是,女姑口火車站卻保留下了幾乎完好的德式風格。但目前站房毀壞,被民房擠佔較為嚴重,外地人不通過公交站牌可能很難辨認,同時新的鐵路線正在修建,若不保護這一一百多年的建築可能會永遠消失。現在仍然有部分站房殘存。火車票也見證了女姑口火車站以前的輝煌……

白沙河上游竟是巨峰北九水,中游嶗山水庫,下游女姑口更傳奇

白沙河上游竟是巨峰北九水,中游嶗山水庫,下游女姑口更傳奇

白沙河上游竟是巨峰北九水,中游嶗山水庫,下游女姑口更傳奇

白沙河上游竟是巨峰北九水,中游嶗山水庫,下游女姑口更傳奇

女姑口跨海大橋

女姑口跨海大橋主體完工於1995年,是青島最早建成使用的跨海大橋。這座全長3060米,雙向四車道的跨海大橋,在當時是全國最長的公路橋。從側面看上去,跨海大橋有著成排的立柱,整體看上去如同相機使用的膠捲。

白沙河上游竟是巨峰北九水,中游嶗山水庫,下游女姑口更傳奇

如今又在2018年建成了青連鐵路女姑口跨海大橋。女姑口也在見證青島的快速發展。

白沙河上游竟是巨峰北九水,中游嶗山水庫,下游女姑口更傳奇

女姑山,真是歷史悠久,文化繁盛。歡迎轉發,讓更多的人瞭解。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