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麗的發展底色——近距離觀察蘭州新區生態建設成就'

"

【壯麗70年·奮鬥新時代慶祝新中國成立70週年百名記者走基層】

"

【壯麗70年·奮鬥新時代慶祝新中國成立70週年百名記者走基層】

最美麗的發展底色——近距離觀察蘭州新區生態建設成就

秦王川國家溼地公園碧波盪漾。本版圖片由蘭州新區黨工委辦公室提供

"

【壯麗70年·奮鬥新時代慶祝新中國成立70週年百名記者走基層】

最美麗的發展底色——近距離觀察蘭州新區生態建設成就

秦王川國家溼地公園碧波盪漾。本版圖片由蘭州新區黨工委辦公室提供

最美麗的發展底色——近距離觀察蘭州新區生態建設成就

群眾在街邊公園裡散步。

"

【壯麗70年·奮鬥新時代慶祝新中國成立70週年百名記者走基層】

最美麗的發展底色——近距離觀察蘭州新區生態建設成就

秦王川國家溼地公園碧波盪漾。本版圖片由蘭州新區黨工委辦公室提供

最美麗的發展底色——近距離觀察蘭州新區生態建設成就

群眾在街邊公園裡散步。

最美麗的發展底色——近距離觀察蘭州新區生態建設成就

工人在現代農業示範園內作業。

"

【壯麗70年·奮鬥新時代慶祝新中國成立70週年百名記者走基層】

最美麗的發展底色——近距離觀察蘭州新區生態建設成就

秦王川國家溼地公園碧波盪漾。本版圖片由蘭州新區黨工委辦公室提供

最美麗的發展底色——近距離觀察蘭州新區生態建設成就

群眾在街邊公園裡散步。

最美麗的發展底色——近距離觀察蘭州新區生態建設成就

工人在現代農業示範園內作業。

最美麗的發展底色——近距離觀察蘭州新區生態建設成就

水秦快速路沿線綠意盎然。

"

【壯麗70年·奮鬥新時代慶祝新中國成立70週年百名記者走基層】

最美麗的發展底色——近距離觀察蘭州新區生態建設成就

秦王川國家溼地公園碧波盪漾。本版圖片由蘭州新區黨工委辦公室提供

最美麗的發展底色——近距離觀察蘭州新區生態建設成就

群眾在街邊公園裡散步。

最美麗的發展底色——近距離觀察蘭州新區生態建設成就

工人在現代農業示範園內作業。

最美麗的發展底色——近距離觀察蘭州新區生態建設成就

水秦快速路沿線綠意盎然。

最美麗的發展底色——近距離觀察蘭州新區生態建設成就

街邊綻放的鮮花。

仲夏的秦王川大地,萬物蔥蘢,滿眼青翠,呈現出一幅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產業與城市發展同步並進的美好圖景。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蘭州新區要發展,就必須始終堅持人與自然是共生共榮的生命共同體的發展理念,通過不斷改善生態環境,創造出良好發展環境。”蘭州新區主要負責人表示,開發建設國家級新區以來,蘭州新區以發展生態林業、都市林業和民生林業為突破口,大力實施造林綠化、生態修復、空閒地復綠和城區公園水系建設,生態建設成果豐碩,生態環境大幅改善。

數據顯示:蘭州新區建成區綠地率由2011年的不足5%增加到目前的35%;2018年,空氣優良天數超過300天,空氣質量持續改善;截至目前,全區飲用水源地水質達標率、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汙水收集處理率均達到100%。

防風林帶與城區景觀交相輝映,生態水系與綠廊花海掩映生姿,一座宜居、宜業、宜遊的綠色生態新城已然崛起。

城中有綠

不久前,蘭州市民劉磊從市區驅車前往蘭州新區,在那裡度過了一個美好的週末。

“聽說蘭州新區現在的生態環境特別好,處處是風景,來了以後果真如此。”劉磊說。

讓劉磊印象最為深刻的是,無論是連接市區與新區的水秦快速路的沿線,還是城市內部道路兩側,蘭州新區的很多地方如今都被綠色所覆蓋。旅遊景區、住宅小區、企業廠區,到處都能看到幽雅怡人的紫花苜蓿。草坪中,人行小道蜿蜒向前;涼亭旁,綠意盎然。用他的話就是,“目之所及總有獨特風光,隨處都是小遊園”。

城市園林化、園林景觀化、景觀特色化,這是蘭州新區城市生態建設的一大亮點。

近幾年,蘭州新區著力轉變園林綠化工作思路,編制《蘭州新區國土綠化行動規劃(2018-2030)》,高起點規劃、高品位設計、高標準施工,在中心城區大力發展園林景觀和水系景觀集群,重點建設城市公共綠地園林景觀網絡、商住產業園區環保景觀網絡等工程,持續打造“一路一景”,提升城市功能與形象。

來到新區的緯一路,放眼望去,道路中間綠化帶鬱鬱蔥蔥、錯落有致,如同一條綠色長龍,橫亙蘭州新區東西。驅車行駛,一個個樹木繁翳、花枝鮮媚的小遊園分佈道路兩側,市民和遊人悠閒地在遊園裡散步、健身。

蘭州新區農林水務局局長張愛明介紹:“我們儘可能發揮每一處綠化帶的價值,增添景觀小道、長椅等公共設施,將其打造成可供市民休閒遊覽的街邊小公園。”

在營造充滿活力的綠色城市環境的同時,蘭州新區還全面提高設計意識,努力讓道路綠化達到“透光、透線、透人氣”的效果。

“蘭州新區的城市生態綠化工作已從以前單一的讓城市‘綠起來’轉變為讓城市‘靚起來’,讓市民儘可能享受綠色,並與之互動。”張愛明說。

在緯十六路,道路南側坡體已然成為花的海洋,五顏六色的各類鮮花正縱情綻放。微風徐來,空氣中瀰漫著花的芬芳,引得眾多遊客拍照留念。

很難想象,兩年前,這裡還是一派生態脆弱、土壤鹽鹼化嚴重的殘破山丘。

蘭州新區農林水務局林業生態處處長黃寧說,近兩年,蘭州新區結合景觀提升工程,對城市核心區內的荒灘荒坡陸續進行了生態修復,以城市美化綠化為主的園林景觀達到了1.99萬畝。“這一帶已成為蘭州新區的高品質生態修復示範區之一。”他說。

在不斷的實踐中,蘭州新區探索積累了許多成本低、效果好的生態綠化經驗。

在甘肅衛生職業學院東門,黃寧指著眼前一處小山包說:“以前這裡的山體坡面比較陡,不容易存水。綠化人員對山體進行土壤擾動手段處理後,再進行綠化種植就比較容易存水,苗木的成活率就高了。這一片山體我們種了一些冷季性草,像高羊茅、早熟禾,配以微噴,變成了一處綠化景觀帶。”

城中有綠,亦有水。

通過“溼地+水利工程”“溼地+生態修復”,蘭州新區著力讓城市成為一座多湖水城。經過不懈努力,以秦王川國家溼地公園、二號人工湖為代表的溼地和人工湖泊深深地嵌在了大片綠色之中,吸引了珍稀野生動物在這裡生息。

溼地入城,進一步提升了蘭州新區城市的顏值和品質,也讓普通群眾感受到了生態多樣化帶來的自然之美。

城在綠中

在邁向綠水青山的征程中,蘭州新區開展大規模植樹造林、封山育林行動,努力實現“城在綠中”。

站在橫貫秦王川東西的引大入秦工程東一干渠畔,放眼望去,一排排整齊排列的柳樹、雲杉、刺槐、楊樹、樟子鬆搖曳多姿,成為阻擋風沙的綠色防線。

“這條生態防線寬400米,長17.6公里,栽植的樹木達到了數百萬株。”張愛明說,東一干渠以北,已經建成了兩條這樣的林帶,是蘭州新區北部地區的重要防風防沙線。

在距離東一干渠數公里外的秦川鎮石門溝村,沐浴著夏日陽光,大片經濟林果茁壯成長。曾經寸草不生的鹽鹼地,已被大片的綠色浸染,成為蘭州新區又一道綠色防線。

“以前,這裡風沙大,又缺水,種不活一棵樹……”回憶起石門溝村曾經的生態環境狀況,年近八旬的村民蘆臨龍思緒萬千。

在老人的記憶裡,多年前的石門溝就是風沙肆虐的窮山溝。這裡土質多為黃綿土,降雨後土壤難以保墒,樹木種了不活,即便活了也活不長。

由於自然條件惡劣,在很長一段時期內,石門溝村的青壯年村民都會選擇離開村子到外面謀生。其中,也包括年輕時的蘆臨龍。

一晃幾十年過去,蘆臨龍再次回到闊別已久的小鄉村,沒想到這裡已經大變樣——偏僻乾旱的山溝變成了碧波盪漾的庫區,昔日的荒灘上百花爭豔、綠樹成蔭。

“盼水夢成真,偏僻荒溝變天池,碧水潤澤山青。昔日風沙肆虐,今朝綠樹成林,未來更加輝煌,新區花園勝景。”驚喜之餘,老人寫出了這樣的感想。

以建設“黃河上游生態修復與未利用土地綜合開發示範區”為目標,近年來,蘭州新區充分利用土壤特點,採取土壤擾動、土壤改良、配套節水灌溉設施等手段,大力實施生態修復工程,使原本不利於蓄水保墒、綠化種植的荒地變成適合苗木成活、能自然存水的田地。通過選用適宜樹種、地膜覆蓋、節水滴灌、實時跟蹤天氣變化等方法,改變了原平地栽植,大水漫灌等用水量大、成本高的綠化模式,栽植樹木成活率由傳統栽植方式的80%上升到90%。

明晰思路、科學整理,蘭州新區核心區以外的綠色越來越濃——

在東部,劃定5.5萬畝的封山育林區,各類樹木在昔日寸草難生的荒山之上“安家”,排著整齊的隊列在貧瘠的山樑中延伸;

在北部,沿引大入秦工程東一、二乾渠兩側,以楊柳榆槐等本土樹種為主的生態防護林蔥蘢青翠;

在西部,積極探索乾旱區生態綠化新技術、新模式,一大批面積不等的林場綠意盎然,總面積達到近8萬畝;

在南部,依託秦王川盆地的地下潛流及引大入秦工程灌溉的回水效應,推進“溼地+水體治理”,打造出水天一色、綠茵如畫、碧波盪漾、百鳥翔集的秦王川國家溼地公園,成為蘭州新區標誌性景觀,引來越來越多遊客的關注。

截至2018年底,蘭州新區已累計完成國土綠化20萬畝以上,實施生態復綠6.2萬畝,建成區綠地率達到35%,人均綠地面積12平方米。

如今,更大手筆的綠化工程也在水秦路沿線展開——從2018年起,蘭州新區實施了水秦路沿線生態修復工程,上千名生態建設者和數以百計的挖掘機、推土機,開進生態脆弱、溝壑交錯的水秦路沿線,在峁樑溝壑、平緩山坡、熟化土地上種植林木、播撒草種,打造出延綿10多公里綠色緩丘,讓水秦路成為名副其實的“東部綠色長廊”。

按照與蘭州主城區相向錯位互補發展的總體思路,蘭州新區通過實施生態修復工程以及現代農業和休閒觀光農業項目,力爭讓水秦路沿線成為一條農林牧互補、產城遊結合的特色通道。

隨著工程持續推進,這條“綠色長廊”正在向市區方向不斷延伸,並形成一條條色彩鮮明的喬木組團與成片經濟林果融合、遊覽步道與疏林草地相間的生態田園景觀帶。

綠色之城

讓山川綠起來,讓生態環境好起來,蘭州新區還將目光聚焦到農業。

蘭州新區大力推進鄉村振興,率先發展以現代農業、設施農業、循環農業為主的現代絲路寒旱農業,昔日鹽鹼化程度高、“風吹石頭滾”的荒灘荒坡變了模樣。

“隨著城市人口的不斷集聚,發展農業的消費支撐也越來越強。”蘭州新區有關負責人說。

在紫金實業集團打造的650畝高效生態現代農業示範基地,每天都會生產出大量綠色無公害的辣椒、茄子、番茄等有機蔬菜和有機水果。通過這家集團打造的集檢疫、無害化處理、加工、配送等於一體的紫金大廚房,這些蔬菜和水果以淨菜或熟食的食品走向駐區企業、學校以及千家萬戶的餐桌。

“除了向蘭州新區輸送,也有不少農產品走向蘭州市區。”紫金實業集團有關負責人湯建國說,蘭州新區供水充足、土地平整,通過現代化的土壤改良技術,發展現代農業大有可為。

蘭州新區西岔園區是秦王川“高原夏菜”的傳統種植區。蘭州新區開發建設以來,西岔園區的生態和基礎設施環境越變越好——平整而蜿蜒的通村公路將各個村子串連成一個整體;公路兩側的綠化帶裡樹木成行、鮮花綻放;田間地頭,一座座現代化的溫室大棚拔地而起,傳統農業種植向現代農業邁進……

而在農業發展條件相對較差的秦川園區,依託各類農業公司、農村專業合作社,原有高低不平、局部凌亂、零星的田塊已經得到整理,曾經的荒草、灘塗逐步變成良田。

“水被引到了田間地頭,農作物產量翻了幾番。”秦川園區新昌村村民趙金平說,到處都綠了起來,農民生活水平大幅提高。

打造特色農業品牌,培育農業龍頭產業,按照差異化發展的思路,蘭州新區還持續發揮產業帶動示範效應,努力發揮農業優勢產品,不斷向外延伸拓展市場。

在蘭州新區農投集團打造的現代農業示範園,智能化控制的大棚裡,農業產業工人劉有娣正與同事們將一顆顆鮮紅味美的草莓進行分揀裝箱。和草莓同步上市的,還有顏色各異的番茄,黑的、綠的、紅的……口感各不相同,受到了消費者的青睞。

作為蘭州新區重要的國有農業企業,這幾年,蘭州新區農投集團將發展智慧農業作為一項重要任務,生產出一大批特色農業優秀產品,得到了市場廣泛認可,一些產品甚至出現供不應求的局面。

“依託現代化的農業設施,我們還在嘗試種植鮮花,其中有幾種花已經批量生產。”蘭州新區農投集團有關負責人說,最近,蘭州新區鮮花的生產和銷售形勢很好,打破了以往我省市場上鮮花都要從雲南空運的困局。

在蘭州新區,經過培育、發展、壯大,現代化的農業已成為當地經濟發展的一個新亮點。通過規劃建設現代農業公園、現代農業示範園、生態循環養殖園以及遍佈中川、秦川、西岔三大園區的現代農業產業園,生態建設與現代農業發展、現代林業發展、現代養殖業緊密結合,一幅山、水、林、田、湖、草共生,人與自然和諧統一的生態產業化體系正在蘭州新區逐步形成。

因地制宜、因勢而變。在蘭州新區廣袤的大地上,綠色越來越濃。

記者手記

綠水青山在身邊

新甘肅·甘肅日報記者劉健

在蘭州新區採訪時,目之所及滿是綠色。誰能想到,如今滿眼青翠的秦王川大地,曾是土地鹽鹼化、沙化現象嚴重的荒山荒坡。

生態環境的巨大改變,得益於蘭州新區對生態建設的高度重視。

面對昔日脆弱的生態環境,蘭州新區將生態建設作為發展的重要基石,日復一日、年復一年,持續進行植樹造林,大規模實施生態修復。為了讓有限的財力產生最大的效應,蘭州新區還探索總結出了一套科學植樹的辦法,如建立“適地樹種”數據庫,在綠化工作中儘可能地選用適宜在蘭州新區成長的苗木提高成活率,實行模板化進一步降低綠化成本……

如今,在蘭州新區廣袤的大地上,綠色正成為這裡的主色調。這也印證了一個淺顯的道理:只要有持之以恆的決心和科學的治理手段,綠水青山離我們就不會遙遠。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