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所鄉村學校的女子籃球隊曾經“威震川南”!而教練竟然是一名語文老師

這所鄉村學校的女子籃球隊曾經“威震川南”!而教練竟然是一名語文老師

這所鄉村學校的女子籃球隊曾經“威震川南”!而教練竟然是一名語文老師

不足一米七零的個頭,一副經典款的茶色眼鏡,洪亮而略帶一絲沙啞的聲音……從外表上看,範欽剛怎麼也難和女子籃球聯繫起來。

然而,這位教齡長達27年的鄉村教師,卻在筠連縣最偏遠的蒿壩鎮中心校,書寫了一段大山深處的女籃傳奇。2005年,範欽剛組建了蒿壩鎮中心校史上第一支女子籃球隊;10餘年間,這支隊伍“威震川南”,9次宜賓市中小學運動會女籃冠軍,1次縣級中小學運動會女籃第一名……比優異的運動成績更讓範欽剛高興的是,一個個鄉村女娃通過籃球開啟了通往山外的路,也找到了人生的另一種可能。

這所鄉村學校的女子籃球隊曾經“威震川南”!而教練竟然是一名語文老師


這所鄉村學校的女子籃球隊曾經“威震川南”!而教練竟然是一名語文老師

鄉村語文教師的“籃球夢”

“每天下午4點半到6點,是蒿壩鎮中心校女子籃球隊訓練的時間,風雨無阻。”談到籃球,年過五旬的範欽剛興致勃勃,從姚明到巴特爾,從CBA到NBA,言談裡透露出對籃球的熱愛。

1992年,範欽剛師範一畢業,就來到了蒿壩鎮中心校從事語文教學工作,“當時從蒿壩到宜賓還是爛路,坐大巴車得5個多小時”。在蒿壩鎮中心校從事了13年語文教學工作之後,範欽剛開始思考如何增加鄉村學生學習的樂趣,因為自己熱愛籃球,便萌生了創建一支女子籃球隊的想法。

2005年,範欽剛組建了蒿壩鎮中心校第一支女子籃球隊。一名語文教師進行籃球教學工作,自然會遇到許多困難,他把央視的整套籃球教學視頻刻成光盤,讓學生學習,當時訓練的場地還是在學校的保管室。據他回憶,第一支籃球隊堅持下來的隊員只有13名。

在女籃隊員的選拔上,範欽剛從來都不設門檻,沒有年齡身高的限制,只要喜歡籃球,就可以參加女子籃球隊。“我們並不是專業的體育運動隊,而是把籃球當成教育的一部分,成長的一部分,我們希望鄉村學生也能享受教育帶來的成長快樂”。

雖然是業餘的球隊,但女子籃球隊的常規訓練卻“毫不含糊”。範欽剛借鑑了專業籃球隊訓練的方法,同時,還時不時把語文學科教學中的遊戲、互動帶到訓練中來,有針對性地對學生進行訓練,“我們與其他訓練最大的不同是讓學生體會到體育教育帶來的快樂,雖然有時候訓練看起來不正規,訓練計劃也會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調整,但更多的時候還是會關注學生的心理,特別是女籃在訓練過程中的一些心理情況變化,讓學生體會到運動的快樂。”

每年籃球隊還開展了暑期訓練,隊員們早上7點起床,吃完早飯後,上午從9點到10點半進行訓練,午飯、午休自由活動之後,下午4點到7點又開始訓練,晚上的時候,大家會聚在一起看電視。每隔10天,學校就會安排住校的孩子回趟家,很多隊員歸隊時間未到就回到了學校,“看她們訓練的眼神就知道,是真的喜歡籃球,很享受籃球運動帶來的快樂”。範欽剛說。

這所鄉村學校的女子籃球隊曾經“威震川南”!而教練竟然是一名語文老師

“女子籃球隊改變了我的命運”

在蒿壩鎮中心校就讀的學生,都來自蒿壩鎮本地,大多數同學在初中之前都沒有出過筠連縣。“我們第一次去宜賓參加比賽,好多女生都吐了,因為她們沒有坐過這麼長時間的車,也沒有走過這麼遠的路。”範欽剛說,“女子籃球隊給了山區孩子一個展示自己的舞臺,讓她們能夠走出去,看見外面的世界。”

張付玉是2005年加入的首屆女籃隊員,但是,在次年的中考中她失利了。面對無書可讀的境地,她準備按照家裡的安排,放棄學業,外出打工。此時,範欽剛來到了她家裡,他不願放棄這個隊裡的“高中鋒”,就與張付玉的家長溝通,讓她繼續復讀。“我告訴她父母,少打一年工不過少賺幾萬塊錢,但是多讀一年書可能會改變孩子的命運。”經過苦口婆心的勸說,範欽剛最終說服了張家人。

2007年,蒿壩鎮中心校女子籃球隊第一次參加了宜賓市中小學運動會,經過激烈地拼殺,山裡娃勇奪冠軍。整個筠連縣都沸騰了,女籃隊員們一夜之間成了全縣師生心中的英雄。為了保住這些好苗子,縣教育局經研究決定,將籃球隊主力作為體育特長生特招入筠連縣中學。範欽剛向張付玉承諾的“改變”就此成了現實。

後來,張付玉考上了大學,畢業後她回到家鄉,在筠連縣維新初級中學做了一名體育老師。“蒿壩女子籃球隊改變了我的命運,當初如果沒有加入球隊,我今天就不可能站在講臺上教書育人,幹著自己喜歡的職業。”張付玉說,“對於農村來說,培養出一個大學生是非常不容易的。我要是沒有籃球這個特長,估計只能看著大學的校門嘆氣。”

談到籃球對山區孩子的影響,張付玉感觸頗深:“籃球隊對孩子們來說肯定是有影響的,小則影響她們的生活習慣,大則像我一樣改變自己的命運。”她認為,如果沒有範老師,沒有籃球隊,就沒有今天的自己,“我感恩範老師對我的栽培,所以,我也在努力訓練一支自己的球隊,爭取能讓更多的孩子走出大山。”

由於鄉村孩子受條件所限,文化基礎相對薄弱,通過文化成績考上重點高中的機會有限,但是,通過籃球,蒿壩鎮越來越多的學生能夠享受重點高中的教育資源,並考上大學,改變自己的命運。現在,籃球訓練已經成了蒿壩鎮中心校工作的一部分。蒿壩鎮中心校本部有300多名女生,女子籃球隊有31人,平均每10人就有一名籃球隊員。今年秋季,她們將繼續參加宜賓市中小學生體育比賽,去創造屬於她們的人生。


這所鄉村學校的女子籃球隊曾經“威震川南”!而教練竟然是一名語文老師

“小學校帶動了大社會”

從海拔400多米的筠連縣城出發,在崎嶇的山路上逶迤南行約兩個小時,山勢陡然升高,蒿壩鎮就坐落在這個山清水秀、平均海拔1100多米的山坡上。這裡已是筠連縣最偏遠的鄉鎮,再翻一座山,就是雲南省彝良縣的地界。除了一條國道外,蒿壩鎮幾乎與世隔絕。

地理上的偏遠帶來了文化上的閉塞和觀念上的保守,範欽剛在剛剛創立“蒿壩女籃”時,對此深有體會,“娃娃們普遍喜歡籃球,但是許多家庭都不支持,農村家庭條件不好,學體育讓他們看不到出路。再加上讓學生放學後拿出專門的時間來訓練也有難度,所以,訓練中途退出的學生不在少數。”

然而,隨著“蒿壩女籃”一步步走向輝煌,“小學校帶動了大社會”。籃球,慢慢成了全鎮的文化符號。

“2007年,我們第一次參加宜賓市中學生籃球比賽奪冠,回來的時候,蒿壩的父老鄉親敲鑼打鼓來迎接我們,當時,大家都覺得我們給鎮上爭光了。”張付玉回憶說。從此,蒿壩鎮居民觀念發生了改變,大家開始關注籃球,喜歡體育,後來,蒿壩人通過募捐,建造了室內燈光球場,也成立了體育活動中心,整個蒿壩鎮都因為籃球而改變,籃球已經融入到大家的日常生活中。

曾經條件有限的蒿壩鎮中心校,多次對校區進行了擴建,籃球特色教育全方位覆蓋。如今,一走進校園,映入眼簾的第一個建築,就是一個標準化的風雨球場。

因為女籃的成功,範欽剛接受了多家媒體的採訪,在筠連縣乃至宜賓市都是當之無愧的“紅人”。許多條件優越的學校都向他拋出了橄欖枝,但從教27年之間,他從未寫過一份調動申請,依然堅守在蒿壩鎮中心校,為山裡的孩子貢獻著自己火熱的激情。“無論走紅不走紅,我都不會離開蒿壩中心校,這個平臺已經融入了我太多的情感,我真的捨不得。即使外面的平臺有較大的吸引力,但我能在這裡真正體會到教育的樂趣。這裡的一切,對我來說是一份事業,而不是工作。”

文字 | 白綱 文帝

視頻、圖片 | 新華社記者薛玉斌

編輯 | 文帝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