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為籃球板而生—托馬斯-羅賓遜

只為籃球板而生—托馬斯-羅賓遜

近來傳出凱爾特人正在考慮是否簽下托馬斯-羅賓遜,對於許多人來說,這名大前鋒是否簽約應該是無關痛癢的事情,不過一直很關注羅賓遜的我卻是感慨萬千。

介於6尺9寸與6尺10寸之間的身高算是內線中的小身材,同時他不具備穩定的得分手段。這是很嚴重的問題,可是當時卻被許多人給忽略了。羅賓遜最大的優點在於超強體能、驚人的速度、水平之上的身體協調性、運球能力。當初國王選他時也正是錯估了這些東西,才導致當年沒耐心的高層會隨即在新賽季快速放棄他。但羅賓遜真的那麼差嗎?

老實講首先如果純以得分的進步來看,雖然羅賓遜幾乎沒得到穩定的機會磨練是事實,可是他也沒展現出足以說服教練團的進步也難以否認。生硬的手感讓羅賓遜始終練不出真正穩定的中距離與低位鉤射,這也正是讓他在國王與火箭得不到機會,最終逐漸邁向藍領路線的原因之一。

只為籃球板而生—托馬斯-羅賓遜

看到藍領能力上,羅賓遜的籃板能力是無可質疑的好。在籃網與湖人期間,他的籃板換算成36分鐘的話場均可以高達13個,完全是怪物等級的。而且上場時間越高,他換算36分鐘的籃板數也只會越高,並非那種上場時間真的太短才造成36分鐘數據很驚人的錯覺。先不論得分,羅賓遜在湖人下半賽季的數據換算成36分鐘你猜是多少?答案是21.2分14.1籃板。

如果純粹將他當作籃板機器來用,或許羅賓遜會是一個可追上戴德蒙後塵的籃板怪才。而且羅賓遜的優勢不只在於籃板,他在湖人期間也不只一次展現出大學時期的運球能力。好幾次他抓下籃板後直接自行帶過半場,接著靠著驚人的爆發力,出奇不意地直接爆扣得分。

而快攻中他可怕的速度更是讓對手防不勝防,就算勉強跟上,在羅賓遜強大的彈跳力面前也只能變成顏扣的背景。甚至就算讓羅賓遜無法直接扣籃,根據數據他在激烈碰撞下命中率也高達61.7%,一樣難以阻擋。

至於要說到羅賓遜的缺點,進攻端除了無法自主得分外,傳球應該是一大問題。羅賓遜打擋拆跟進時,他的命中率並不差,但失誤率卻偏高。而這無疑也正是羅賓遜為什麼遲遲沒辦法獲得更多機會的另一大原因,因為對手只要夾擊他讓他沒辦法運用體能天賦,逼迫他傳球就很容易能造成他失誤。

只為籃球板而生—托馬斯-羅賓遜

另外就是防守,羅賓遜並非優異的防守球員,不論壓制對手整體命中率,限制對手在籃框下的命中率,他都做的不是很好。而從對手進攻模式來看,羅賓遜防守擋拆跟進時對手命中率達66.7%,防守定點投射時對手命中率達41.7%,都是不及格的數據。

因此整體來說,羅賓遜他有頂尖的籃板能力,進攻端只要使用得當,減少他需要傳球的概率,他仍會是堪用的得分選擇,不至於造成球隊得分問題。再怎麼說他也都會是很棒的輪換球員才對。不過很可惜的是,就算凱爾特人簽下他,他也仍然是邊緣球員。如果凱爾特人不籤他,他很可能就得到海外打工了。

看NBA資訊和錄像?不用下載APP,搜索小程序:籃球時報,天天都有NBA總決賽、全明星賽回放,每日資訊、球員數據實時更新。更有你最想了解的籃球技術、球星傳記等。小程序在手,瞭解NBA不用愁!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