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卿講述朗讀者幕後 花了一年多時間研究誰來讀讀什麼怎麼讀

朗讀者 董卿 畢飛宇 綜藝 中國青年網 2017-04-11

董卿講述朗讀者幕後 花了一年多時間研究誰來讀讀什麼怎麼讀。今年第一季度,文化類綜藝節目集體走紅,而其中最紅者莫過於董卿擔任製片人的《朗讀者》。但打造這樣一個文化爆款並不容易,4月7日,董卿在國家廣電局總局例會上向全國廣電同行介紹經驗,形容籌備之難時稱:“一個念頭在腦中,兩頁策劃在手上,三個散兵起步,四處磕頭化緣”。

董卿講述朗讀者幕後 花了一年多時間研究誰來讀讀什麼怎麼讀

董卿 倪萍

弘揚優秀文化 責無旁貸

節目火了之後,董卿接受了許多媒體的採訪,很多記者會問同一個問題:“你怎麼會想到做這樣一個節目?”

對此,董卿以自己對故宮博物院院長單霽翔的採訪為例:“單霽翔院長有一句話給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他說故宮博物院是世界五大博物館之一,另外四座博物館分別是法國的盧浮宮、英國的大不列顛博物館、美國的大都會博物館、俄羅斯的埃米塔什博物館。你看這五個博物館所在的國家,正好是聯合國五大常任理事國。這說明一個國家如果沒有一個強大的博物館,還當不了聯合國常任理事國。當然他最後一句話有些玩笑的意思,但細細去體會,真的有道理。一個國家的自信最終是文化的自信,文化是更加持久、更加基本、更深層的力量。作為國家媒體,弘揚和傳播優秀文化,責無旁貸。”

董卿講述朗讀者幕後 花了一年多時間研究誰來讀讀什麼怎麼讀

斯琴高娃

要學會低下

那已經習慣了高昂的頭

話雖如此,在娛樂真人秀的擠壓下,文化類節目招商並不容易。董卿形容,當初籌建《朗讀者》之難是“一個念頭在腦中,兩頁策劃在手上,三個散兵起步,四處磕頭化緣”,為此她和同事調侃“現在明白了吧,做製作人要學會低下你那已經習慣了高昂起來的頭。”

除了錢,真正困難的還是“怎麼樣讓文化節目引發大多數人的參與和共鳴。”為此,董卿和模式研發者以及國內的眾多學者們花了一年多的時間去研究“《朗讀者》誰來讀?讀什麼?怎麼讀?”最後大家形成的共識是,朗讀者的情感、所要朗讀的文本的寫作者的思想、聽節目看節目的觀眾情感,這三種元素要和諧凝結,一定要凝結起來。

所以,觀眾看到:麥家很糾結地講述完他和他父親、他和他兒子這兩代父子之間掙扎的故事之後,再來讀他寫給兒子的一封信;許淵衝老先生,他講一個人一輩子重要的不是活過了多少日子,而是記住了多少日子,之後再來讀林徽因;得了罕見疾病的“企鵝人”夫婦,依然樂觀、依然相愛、依然行走在路上,這樣一對年輕人講完他們的故事之後,再來讀同樣一直在路上的三毛……這個時候,文字的魅力就產生了疊加效應,充滿了感染力。

董卿講述朗讀者幕後 花了一年多時間研究誰來讀讀什麼怎麼讀

董卿

“我們不是隻靠吃米活著”

經驗分享最後,董卿以作家畢飛宇的錄製為例講述《朗讀者》對於細節的認真,“那次錄到凌晨兩點多,但效果一直不滿意,因為燈光我覺得太過花哨。畢飛宇讀的是自己獲茅盾文學獎的《推拿》中的一個片斷,獻給他的父親,他父親雙目失明恰巧是在他寫完《推拿》後。這個世界上會有這樣的事情?他寫《推拿》寫的是盲人的故事,他這部書寫完兩天後,他的父親眼睛完全看不見了。他在節目現場把這段朗讀獻給他的父親。所以我說要調整燈光,要和他的內心、情感、朗讀更匹配。燈光調了很長時間,到凌晨兩點多,大家覺得很過意不去,但畢飛宇沒有絲毫怨言,興致勃勃。結束之後他給我發了一條短信:我在歐洲讀過,在美國讀過,在印度讀過,這是我第一次在中國朗讀。我們一定要讓中國的觀眾知道,這個世界上還有一頓飯,是耳朵飯。”

“我特別感動,他的這句話也讓我想到了我很喜愛的巴金先生說的一句話:‘我們不是隻靠吃米活著。’如果所有媒體人的工作能夠讓更多人意識到這一點,那麼我們所有的堅持努力和付出,都是有意義的。”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