嵐皋縣城關小學教師王曉君:從山村教師到“省級學科帶頭人”

錘鍊:十年鄉村“頂崗”教師

嵐皋縣城關小學教師王曉君:從山村教師到“省級學科帶頭人”

十九年前,王曉君從陝西安康師範學校畢業,到嵐皋縣的一所鄉村小學任教。讓王曉君意外的是:地處大山裡的這所學校沒有計算機,因此學校分配她教語文課。這可讓計算機專業畢業的王曉君有點犯難,然而面對學校師資困難的現狀,她還是答應了校長。

王曉君向記者回憶起第一次上講臺時的情景,“雖然我為了講好第一節課,做了很多準備,但是走出辦公室的那一刻我還是有些緊張,推開教室門時,幾十雙目光同時射向我,我頓時大腦一片空白,那一節課不知道是怎麼上完的,只記得結束時教室裡響起了熱烈的掌聲。”

“那時我的備課本是全教研組裡最亂的,經常是費了半天功夫構思好的講課思路剛寫完,突然又冒出來一個更好的想法,就把原來的畫掉,在空白處寫上新的。改到最後只能扯掉重寫。別人的備課本是越寫越厚,我的是越寫越薄。”

學校發放備課本的後勤處成了王曉君經常去的地方。細心的同事李老師還發現:每一節其他教師的語文課,王曉君總會坐在教室後面;週末,也經常見王曉君在空閒的教室裡不停演練著;王曉君的辦公桌上總是輪流放著不同語文教師的備課本。

一年過去了,讓校長驚訝的是,王曉君所帶班級的語文成績在年級名列前茅。面對學校的表彰,王曉君笑了;回到教室看到粉筆盒下壓的小紙條,她哭了。紙條是學生們寫給她的:我們也要像您一樣,努力拼搏,我們愛您!年輕的王曉君被孩子們這種“羞澀”的表達感動了。她對記者說:“當時我就一門心思地把精力和熱情投入教學,否則我覺得對不起這群孩子,也對不起自己!”

一次,為了製作一個課件,王曉君熬了10個晚上。當時學校沒有網絡不能下載,但是已有班班通。於是王曉君就用平臺上的金山畫王一筆一筆地畫。隨後經過一個月的不斷修改,最終這個課件獲得了安康市教學技能大賽一等獎。王曉君說:“7月份的那次比賽後,我在回家的路上,忽然發現路邊的花開了!”

由於王曉君自主學習能力強,對待學生負責認真,她成了缺教師時學校臨時“頂崗”的“首席人選”。在隨後的教學中,王曉君又帶過數學、歷史、信息技術等課程,每一次她都能通過自己的努力,迅速進入新課的教學狀態,把課帶好。“這實際上從不同方面錘鍊了我的教學基本功。”王曉君說。

起航:網絡給教研架起“高速路”

由於所帶班級的成績在全縣名列前茅,2014年,王曉君被調入嵐皋縣城關小學任數學教師。“比起鄉下學校,城區學校裡的教師教研氣氛濃厚,大家你追我趕,”王曉君告訴記者,“尤其是在這裡接觸了網絡,給我打開了另外一片更廣闊的教學天地,我感覺十分興奮。”

經過十來年的發展,2014年時,嵐皋縣城區各個學校的三通兩平臺都已全面建立,每個教師都配備一臺電腦,聯通縣、市、省和國家不同級別的教研培訓系統。王曉君在這裡就像一塊乾渴了十年的海綿,拼命地吮吸著成長的雨露。

“市上專門為教師開通的教研網上,有很多資源。我常常不知不覺就看到了深夜,很多的設計讓我大開眼界。”“山區的教育本來就信息閉塞,我要努力提升自己才能帶給孩子們更高質量的教學。”

雖然王曉君非常努力,但是她的“省能”之路也並非一帆風順。王曉君初次在縣上參加能手賽時,便“折戟沉沙”。賽後她總結經驗教訓:課件一定要有自己的特色,而不是一味地從網上“撈取專家”的東西,整理好情緒開始了又一次的“衝擊”。

“為了能把課件做得更有特色,她自己拿著相機出去拍攝照片,4年間用壞了4個相機。”王曉君的同事王彩麗告訴記者,“每次給她打電話時,都是五個字‘什麼事?快說!’沒有重要事情,我都不敢給她打電話了。”

城關小學馬校長告訴記者,“學校給願意鑽研業務的教師提供多種平臺和激勵政策,鼓勵教師們積極成長。”

兩年以來,王曉君的數學課不僅設計新穎,課件也做得別出心裁,很多素材都來源嵐皋縣的風土人情。從縣上到市上再到省上的賽教,她一路“披荊斬棘”。成為了省學帶後,王曉君認識了更多省上的優秀同行,並通過教師教研網絡平臺接受了上海、江浙等地的先進教育教學理念,在兩年的時間裡便成長為省教學能手。

王曉君告訴記者,“在我往‘省能’拼搏的路上,除了去上海和西安兩次以外,都是在網絡上進行學習的,沒有各級的網絡研修平臺,就沒有我的‘省能’。”

成熟:教學火候臻於“純清”

成為“省能”後,王曉君經常接到外地學校的“橄欖枝”,有的條件相當“優厚”,但她都婉言謝絕了。她在忙著建立自己的工作坊,作為坊主,她經常帶著自己的“團隊”不停地“磨課”。“事實上,這種交流對我自己的教學也有很大的啟發。”王曉君說。但是記者瞭解到,受惠更多的是坊內的教師。

“王老師待人如春日的陽光,對待教學中的問題卻像冰雪一樣,不能有一點瑕疵。我們每週末都在磨課,一節課要磨上幾十遍是常有的事。”王曉君工作坊內的一名教師向記者“吐槽”,“但是我們都非常喜歡她,她的敬業和專業感染著我們每一個人,大家提升特別快。”

除了加快提升坊內教師的專業水平,王曉君還帶著她的工作坊成員教師不停到偏遠鄉村學校進行教學指導,給山區教師帶去先進的教學理念和奮進的教育精神,幫助他們迅速成長。嵐皋縣教研室主任黃仲武告訴記者,安康名師下鄉實行以來,確實對基層教師的專業成長促進作用明顯。

“一年冬天,到外縣去,剛下完雨山路不好走,車熄火了,我們下來推著車走,大家歡聲笑語聊著磨課中的‘笑料’,不知不覺中走出去了老遠的路。幸運的是,後來車好了。”王曉君就像一個充滿正能量的小宇宙,輻射著身邊所有的人。這種輻射不僅限於面對面的指導,更多的是通過各級教研網絡,為更多的教師提供分享交流。她經常接到來自全國各地教師的電話,向她索求相關課件資料並交流探討。

2018年,王曉君又一次婉拒了西安一所民辦學校的高薪邀請,她對記者說:“我是在這座山裡的小縣城裡成長起來的,我熟悉這裡的教師需要什麼,我要把他們需要的東西帶給他們,這樣的生活我覺得很快樂。”記者採訪結束時獲悉,王曉君的好友兼同事音樂教師王彩麗也獲得省級學科帶頭人稱號。

作者:孔祥娜,來源:《教師報》2019年5月29日。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