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穗園小區成垃圾分類樣板,進駐21年的清潔承包商為何撤離?'

"

廣州天河穗園小區的老湯最近經常上電視上報紙。媒體輪番來到他所負責的垃圾分類收集點採訪。市內各級領導、各街道辦、省外參觀團紛至沓來,考察學習穗園小區垃圾分類的經驗。

樓道撤桶,設立定時分類投放點、誤時投放點,實現二次分揀,居民逐漸養成分類意識,穗園小區作為樣板小區積累的成功經驗有望在廣州其他地方推廣。

作為分類收集點的負責人,老湯自是臉上有光。在接受採訪時,他大談關於垃圾分類的種種經驗。這些經驗都被傳播了出去,可有一個信息卻並不為大眾所知,8月1日過後,他就要離場了。

廣州要推行垃圾強制分類,穗園小區又是樣板小區,老湯這個時候離場,又是為何?

"

廣州天河穗園小區的老湯最近經常上電視上報紙。媒體輪番來到他所負責的垃圾分類收集點採訪。市內各級領導、各街道辦、省外參觀團紛至沓來,考察學習穗園小區垃圾分類的經驗。

樓道撤桶,設立定時分類投放點、誤時投放點,實現二次分揀,居民逐漸養成分類意識,穗園小區作為樣板小區積累的成功經驗有望在廣州其他地方推廣。

作為分類收集點的負責人,老湯自是臉上有光。在接受採訪時,他大談關於垃圾分類的種種經驗。這些經驗都被傳播了出去,可有一個信息卻並不為大眾所知,8月1日過後,他就要離場了。

廣州要推行垃圾強制分類,穗園小區又是樣板小區,老湯這個時候離場,又是為何?

廣州穗園小區成垃圾分類樣板,進駐21年的清潔承包商為何撤離?
廣州穗園小區垃圾分類收集點的負責人湯心懷。南都記者 鄒衛 攝

樣板中的樣板,實現二次分類

穗園小區,位於廣州天河龍口西路,屬於石牌街道轄區,作為廣州垃圾分類樣板小區,率先完成了垃圾分類的相關工作要求。

小區樓下配置了分類垃圾桶,設立了定時投放點、誤時投放點,樓道垃圾桶也全部撤出。小區裡隨處可見關於垃圾分類的宣傳,連外圍的草坪上都插上了關於垃圾分類的標語。居民的分類意識也較高,南都記者走訪發現,不少居民在投放垃圾時都是拎著多袋垃圾,靠近垃圾桶看一看哪個桶裝什麼垃圾,再有選擇性地投放。 此外,每天7點至9點和19點至21點,石牌街道組織的垃圾分類志願者都來到定時投放點前指導居民。無論是硬件配置,還是軟件配套,穗園小區都走在廣州多數小區前面。

不過,在居民投放環節就實現精準分類尚需時間,部分居民仍未養成分類習慣,也有部分居民未能正確分類。這些誤差都需要靠二次分類來兜底。

穗園小區實現了垃圾二次分類,這是很多小區都做不到的事情。負責穗園小區二次分類環節的人是老湯。老湯,全名湯心懷,河南人,51歲。小區居民都稱他老湯。

"

廣州天河穗園小區的老湯最近經常上電視上報紙。媒體輪番來到他所負責的垃圾分類收集點採訪。市內各級領導、各街道辦、省外參觀團紛至沓來,考察學習穗園小區垃圾分類的經驗。

樓道撤桶,設立定時分類投放點、誤時投放點,實現二次分揀,居民逐漸養成分類意識,穗園小區作為樣板小區積累的成功經驗有望在廣州其他地方推廣。

作為分類收集點的負責人,老湯自是臉上有光。在接受採訪時,他大談關於垃圾分類的種種經驗。這些經驗都被傳播了出去,可有一個信息卻並不為大眾所知,8月1日過後,他就要離場了。

廣州要推行垃圾強制分類,穗園小區又是樣板小區,老湯這個時候離場,又是為何?

廣州穗園小區成垃圾分類樣板,進駐21年的清潔承包商為何撤離?
廣州穗園小區垃圾分類收集點的負責人湯心懷。南都記者 鄒衛 攝

樣板中的樣板,實現二次分類

穗園小區,位於廣州天河龍口西路,屬於石牌街道轄區,作為廣州垃圾分類樣板小區,率先完成了垃圾分類的相關工作要求。

小區樓下配置了分類垃圾桶,設立了定時投放點、誤時投放點,樓道垃圾桶也全部撤出。小區裡隨處可見關於垃圾分類的宣傳,連外圍的草坪上都插上了關於垃圾分類的標語。居民的分類意識也較高,南都記者走訪發現,不少居民在投放垃圾時都是拎著多袋垃圾,靠近垃圾桶看一看哪個桶裝什麼垃圾,再有選擇性地投放。 此外,每天7點至9點和19點至21點,石牌街道組織的垃圾分類志願者都來到定時投放點前指導居民。無論是硬件配置,還是軟件配套,穗園小區都走在廣州多數小區前面。

不過,在居民投放環節就實現精準分類尚需時間,部分居民仍未養成分類習慣,也有部分居民未能正確分類。這些誤差都需要靠二次分類來兜底。

穗園小區實現了垃圾二次分類,這是很多小區都做不到的事情。負責穗園小區二次分類環節的人是老湯。老湯,全名湯心懷,河南人,51歲。小區居民都稱他老湯。

廣州穗園小區成垃圾分類樣板,進駐21年的清潔承包商為何撤離?
2019年7月12日早上,廣州市天河區第二批垃圾分類樣板小區之一的穗園小區的定時投放點,志願者為居民們作垃圾分類知識普及和服務。南都記者 譚慶駒 攝

垃圾分類後,工作時間長了

7月28日,老湯告訴南都記者,他要從穗園撤走了。按照老湯的說法,穗園小區實行垃圾分類後,清潔工的工作量都大了,物業公司也不加錢,沒辦法做了。“之前還有時間兼職賺點錢,現在時間都花在垃圾分類上。”

按照制度設計的預期,樓道撤桶和居民分類投放後,清潔工的工作應該會減少。居民在投放環節實現了分類,二次分類的工作量就會減少。樓道撤桶後,清潔人員也無需上樓收運垃圾,而是在投放點集中搬運垃圾桶就好。老湯所說的工作量加大從何而來?

7月28日下午,南都記者來到穗園小區,直到晚上11點半,全程跟蹤了穗園小區清潔工的工作內容。實行垃圾分類後,小區清潔工的工作都發生了哪些變化?

老湯不否認,樓棟撤桶後,清潔工省下了上樓收運垃圾的時間。但定時定點投放的制度要求清潔工在早上6點半開始,就要將垃圾桶從收集點運往分佈在小區各處的投放點。9點鐘後,再將各個投放點的垃圾桶運回收集點。

穗園小區系非封閉式管理小區,多棟樓坐落在馬路兩邊。各個定時定點投放點距離二次分類收集點普遍超過100米。

7月28日下午約6點半,清潔工陸續動了起來,將收集點的垃圾桶運往投放點。男性工人力氣大點就左右手各拖一個,女工人就一次拖一個桶。這樣的來回託運垃圾桶的動作直到晚上9點半左右才漸漸少起來。

在這過程中,從投放點來的垃圾桶馬上被送進二次分類的操作間,四五名工人加急分類,騰出垃圾桶,讓垃圾桶重新回到投放點供使用。“穗園小區的投放點能放大概30個桶,我們總共有80個左右垃圾桶。”老湯告訴記者,即使比例接近1:3,都對分揀員的速度要求很高,要儘快把垃圾桶騰出來,不然小區垃圾桶不夠用。

老湯向南都記者回憶起之前樓道沒有撤桶的時候。那時,清潔工將每層樓垃圾桶裡的垃圾袋帶走,一車可以裝很多,1個小時可以收完1棟樓。

老湯說,現在19點到21點是定時投放時間,期間居民積累了大量的垃圾集中投放,垃圾桶一定要及時更換。這就要求清潔工在前後接近3個小時的時間裡不斷往返投放點和二次分類點。工作時間比之前要長了。

有人曾向老湯建議,用車來裝運垃圾桶效率更高。他反問了:“車的錢誰來給?”

垃圾分類和樓道撤桶之前,時間是怎麼安排的?記者多方瞭解到,樓道未撤桶也就一定程度意味著垃圾可以過夜。當居民投放的時間晚過清潔人員收運的時間,垃圾就得等到第二天被收下樓。 時間充足時,小區樓道的垃圾一天收兩次,時間緊張時一天收一次。

工序多了,沒空兼職致收入減少

居民將垃圾在投放時就分好類,按理說到了二次分類時難度會降低。但是,7月28日晚間,南都記者在穗園小區的垃圾分類收集點看到,從小區運來的垃圾在操作間都被重新分類一遍。

由於無法保證居民在投放環節準確地分類,二次分揀就得來兜底。“主要是工人都要打開袋子看一遍,這個動作需要很長的時間。”老湯告訴記者,相比之前大家將垃圾直接倒在樓道里的垃圾桶裡,分類後的垃圾袋數量更多了。

此外,之前進入操作間的是一袋一袋垃圾,現在是以桶為單位。工人在分揀時,夠不著桶底部的垃圾,得將桶橫倒過來。而之前工人只要一彎腰,解開垃圾袋,檢查一遍,將不是餐廚垃圾的部分拿出來,就算分好了。

諸多流程和前後變化導致工人需要花更多時間在小區清潔和垃圾分類上,原來的空閒時間就被擠佔了。這些被擠佔的時間對於工人來說就是收入。

記者瞭解到,老湯手下的15名工人的月工資最高的是3500元,最低的是2600元。這些工人不能將穗園小區的工作作為唯一的收入來源。他們四處找兼職,有去旁邊餐飲店刷碗的,有去送外賣的,有跟老湯一塊搞裝修的。老湯為工人包吃住,如此一來工人的月收入就有所改觀。

現在,時間少了,收入自然就少了。老湯希望給工人加工資,留住工人。

提加錢無果,打算不做了

老湯說,自己仍是希望在穗園小區繼續做。“畢竟在這裡21年了,都有家的感覺了。”考慮到工人更加辛苦,他向物業公司提出了加錢的要求。“不能苦了工人,一年到了,要給他們加點工資,現在這麼辛苦。”老湯說,他的想法是加的錢他一分不拿,全部給工人。

穗園小區的物業管理方為深圳市恆基物業管理有限公司,老湯從物業公司承包了清潔工作。他算了一筆賬。最近的這個合同期內,物業公司1年給67.2萬元,1個月就是5萬6千多。老湯手下共有15個工人,工人的工資一個月要去到4萬4千。“剩下的1萬2就是花在工人吃飯、清潔工具,還有些其他的費用。一筆賬算下來,也就所剩無幾了。”

當然,這不是老湯的全部收入。他承包了穗園小區的清潔的同時,也將小區的可賣廢品承包了下來。這一部分每月能賺多少錢?“不一定,每個月五千以上是有的,好的時候一萬塊,一般就七八千。”

之前空閒時間多,老湯還為居民提供裝修服務。工作得空了,他就帶上工人去居民家裡做裝修,除了裝修費能賺一筆錢,過程中產生的可回收垃圾也能賣。“但今年忙得沒時間做,只做了兩單。”去年做了20多單,前年30多單。

在這段期間,有員工向老湯表達了不想做的想法。多重壓力下,老湯向物業公司提出了加錢的要求,但遭到了拒絕。

【聲音】

物業公司:同等條件下優先選老湯

就老湯所描述事情,南都記者採訪了物業管理方。7月30日,恆基物業一名王姓負責人在電話中接受南都記者採訪時,表達了物業管理方的苦衷,“連員工工資都發不上了”。

該名王姓負責人表示,和老湯合作以來公司之前是加過錢的。目前物業公司處境也困難,穗園小區的物業管理費收的比較少,1平方1塊3。現在樓道撤桶了,老湯也不用往樓道里的垃圾桶套垃圾袋,一個月能省不少錢。

該名負責人表達了“同等條件下,優先選擇老湯”的想法。此前,物業公司也和老湯溝通過,徵求意見,但是老湯不同意。該名負責人表示,老湯不同意後,我們只能通過招投標找其他公司了。

街道辦:物業內部事,不好干涉

穗園小區屬石牌街道轄區。7月30日,南都記者來到石牌街道辦辦公室。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已經瞭解到老湯和物業公司合同到期的事情。

該名負責人向南都記者表達了街道辦的立場,認為“這是物業公司內部的事情,街道辦不好干涉物業公司內部的事情。但無論是誰來承包,都要按要求做好垃圾分類。”

和物業公司一樣,街道辦也表達了“同樣條件下,優先選擇老湯”的想法。該名負責人告訴南都記者,街道辦對恆基物業提出了兩點要求,分別是:同等條件下,老湯優先;做好平穩交接工作,新到崗工人要做好培訓再上崗。

居民:新企業進來不能漲管理費

在穗園小區21年的老湯和小區的居民混得很熟,如同街坊鄰居。老湯說:“我剛來還是小孩兒的人現在都結婚了。”他除了將小區清潔和垃圾分類做好之外,還做了許多本職工作之外的事情,如幫助居民照顧老人,還滅過一次火。

記者採訪了數位小區居民,對老湯評價均很高。得知老湯要走之後,都納悶兒不解,“為什麼做得好好的,這就要走了呢。”還表示“要通過業委會將老湯招回來”、“把錢花在老湯身上開心,錢就要這樣花。”

一位曾在恆基物業工作的小區居民向記者表示,老湯的工作做得不錯,大家有目共睹。若是有新企業進來,第一不能漲物業管理費,第二還要做得比老湯好。

老湯:21年堅守,青春留在了穗園

21年前,老湯來到廣州淘金。他見證了穗園小區的建成,小區小孩從孩童到為人父,中年人黑髮變白髮。他說:“我的青春就在穗園,21年前我還很年輕,現在都51歲了。你說我什麼心情。”

如果物業公司願意加錢呢?有沒有一個預期?

“沒有預期了,自己年紀也大了。穗園小區是樣板小區,最近我的壓力也很大,到了晚上11點後,我還要去小區巡邏一遍,就怕哪裡亂丟了垃圾,被別人檢查到。”

離開穗園小區後去哪裡?

“等兩個孫子讀完這個學期就回河南老家,到時候讓愛人照顧小孩兒,我看下自己還要不要出來,我還可以幹裝修嘛。”

採寫:南都記者 代國輝

攝影:南都記者 鄒衛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