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人與戰友追憶:湖北黃岡籍犧牲築路官兵陳道敬'

"

這麼多年,終於知道了么父的安葬地,雖然有很多遺憾,但多少還是有些安慰。以後每年么父的忌日和節日,我們都會像往年一樣燒紙上香,面向西北方跪拜。等條件允許的時候還是要去一趟新疆庫車,接么父“回家”。

"

這麼多年,終於知道了么父的安葬地,雖然有很多遺憾,但多少還是有些安慰。以後每年么父的忌日和節日,我們都會像往年一樣燒紙上香,面向西北方跪拜。等條件允許的時候還是要去一趟新疆庫車,接么父“回家”。

親人與戰友追憶:湖北黃岡籍犧牲築路官兵陳道敬

陳道敬在部隊留影

2019年7月20日下午,我的微信收到一條要求加好友的消息。這是一位叫佔必鬆的黃岡籍退役軍人。

今年已經63歲的佔必鬆告訴我,昨天在戰友群看見一則轉發的消息,尋找1981年7月6日在新疆獨庫公路建設中犧牲的湖北黃岡籍陳道敬烈士家人信息後,根據信息下發的留言聯繫上了我。

佔必鬆在微信裡說,自己和陳道敬是同期入伍的同鄉戰友,陳道敬是十二支隊一一二團四營十連司務長。“他犧牲時我已退役,聽說是在施工中遇洪峰衝進庫車河犧牲,好幾天後才在河的下游找到他的遺體。”

另一位戰友羅昭泰回憶,他和陳道敬是一個連的戰友,“他當時是我們連的司務長,我是排長,我們關係很好,經常一起玩。”

犧牲那天,陳道敬和副連長一起到庫車買菜,走到反修廠路段遭遇泥石流,山上下來的泥石流連車帶人衝到了庫車河。司機在反修廠大橋附近爬了上來。三天後在反修廠下游兩公里多的一條河溝裡找到了副連長的遺體。

當時全連停工尋找陳道敬,一直找到庫車河下游的沙灘。團領導說必須要找到。一個星期後,羅昭泰帶著三個班的戰士在庫車河下游,距出事地點十公里左右的克孜利亞附近沙灘處河道灣的柳樹叢裡找到了陳道敬的遺體。

38年過去了,羅昭泰對當時的情景記憶猶新,說起這件事的時候仍然唏噓不已。

由於長時間的浸泡和長距離的河水衝擊,遺體已不完整。戰士們不敢靠近,羅昭泰把軍用被子往他身上一蓋一滾,讓幾個戰士用擔架抬上了車。後事是連隊和團裡專人處理的,安葬在了庫車縣原第17野戰醫院附近兩公里的戈壁灘上。

當時犧牲的烈士除了極少數把骨灰送回原籍以外,絕大多數都安葬在那個地方。“那個時候條件不好,要火化必須到烏魯木齊去,來回要好幾天。都是用薄木板做的棺材土葬,上面再插上一塊用毛筆寫的木板墓碑”。一位參與烈士遺體安葬的老兵還清楚的記得當時的安葬過程。

一位湖北京山籍的老兵回憶,“我同期一起入伍的老鄉也安葬在這個地方,當時我在第17醫院住院。第二天聽說以後我去墓地看他。到墓地一看什麼也沒有了,因為安葬的當晚一場大風將木頭墓碑刮的不見蹤影,堆起來的墳頭也成了平地。”

"

這麼多年,終於知道了么父的安葬地,雖然有很多遺憾,但多少還是有些安慰。以後每年么父的忌日和節日,我們都會像往年一樣燒紙上香,面向西北方跪拜。等條件允許的時候還是要去一趟新疆庫車,接么父“回家”。

親人與戰友追憶:湖北黃岡籍犧牲築路官兵陳道敬

陳道敬在部隊留影

2019年7月20日下午,我的微信收到一條要求加好友的消息。這是一位叫佔必鬆的黃岡籍退役軍人。

今年已經63歲的佔必鬆告訴我,昨天在戰友群看見一則轉發的消息,尋找1981年7月6日在新疆獨庫公路建設中犧牲的湖北黃岡籍陳道敬烈士家人信息後,根據信息下發的留言聯繫上了我。

佔必鬆在微信裡說,自己和陳道敬是同期入伍的同鄉戰友,陳道敬是十二支隊一一二團四營十連司務長。“他犧牲時我已退役,聽說是在施工中遇洪峰衝進庫車河犧牲,好幾天後才在河的下游找到他的遺體。”

另一位戰友羅昭泰回憶,他和陳道敬是一個連的戰友,“他當時是我們連的司務長,我是排長,我們關係很好,經常一起玩。”

犧牲那天,陳道敬和副連長一起到庫車買菜,走到反修廠路段遭遇泥石流,山上下來的泥石流連車帶人衝到了庫車河。司機在反修廠大橋附近爬了上來。三天後在反修廠下游兩公里多的一條河溝裡找到了副連長的遺體。

當時全連停工尋找陳道敬,一直找到庫車河下游的沙灘。團領導說必須要找到。一個星期後,羅昭泰帶著三個班的戰士在庫車河下游,距出事地點十公里左右的克孜利亞附近沙灘處河道灣的柳樹叢裡找到了陳道敬的遺體。

38年過去了,羅昭泰對當時的情景記憶猶新,說起這件事的時候仍然唏噓不已。

由於長時間的浸泡和長距離的河水衝擊,遺體已不完整。戰士們不敢靠近,羅昭泰把軍用被子往他身上一蓋一滾,讓幾個戰士用擔架抬上了車。後事是連隊和團裡專人處理的,安葬在了庫車縣原第17野戰醫院附近兩公里的戈壁灘上。

當時犧牲的烈士除了極少數把骨灰送回原籍以外,絕大多數都安葬在那個地方。“那個時候條件不好,要火化必須到烏魯木齊去,來回要好幾天。都是用薄木板做的棺材土葬,上面再插上一塊用毛筆寫的木板墓碑”。一位參與烈士遺體安葬的老兵還清楚的記得當時的安葬過程。

一位湖北京山籍的老兵回憶,“我同期一起入伍的老鄉也安葬在這個地方,當時我在第17醫院住院。第二天聽說以後我去墓地看他。到墓地一看什麼也沒有了,因為安葬的當晚一場大風將木頭墓碑刮的不見蹤影,堆起來的墳頭也成了平地。”

親人與戰友追憶:湖北黃岡籍犧牲築路官兵陳道敬

陳道敬戰友與陳敬文夫婦合影

陳道敬出生於紅安縣一個偏遠的小山村。家中兄弟姐妹七人,他是家裡最小的。雖然家境貧寒,但全家人還是勒緊褲帶省吃儉用的供他上完了高中,是家裡面最有文化的人。

紅安是一個具有革命傳統的老區,幾乎每家都是軍烈屬。誕生了董必武、李先念兩任國家領導人,走出了韓先楚、秦基偉、陳錫聯等223名將軍,是全國將軍人數最多的縣,是名副其實的“中國第一將軍縣”。為了中國革命的偉大事業,十四萬英雄的紅安兒女獻出了寶貴的生命。

同大多數紅安家庭一樣,這是一個兩代忠烈的家族,陳道敬的叔父當年是李先念部隊上的人。1942年12月,日偽軍萬餘人圍攻5師領導機關所在地大悟山,叔父隨大部隊突圍時犧牲。

紅安縣位於湖北省東北部大別山南麓,是一個典型的山區農業縣。

1976年3月,陳道敬報名當兵,和120名紅安籍熱血青年一起走進了軍營。

侄兒陳敬文至今對歡送么父(最小的叔叔)入伍的場面記憶猶新。學校組織學生歡送新兵入伍,自己也是列隊歡送的學生之一。當時家裡有人去當兵是一件非常光榮的事情,全家人都覺得很自豪。

那時候的交通極不便利,內地連接新疆的只有一條鐵路。悶罐車跑了七天七夜到了新疆烏魯木齊,緊接著又是大半天的汽車顛簸才到獨山子。

為期兩個月的新兵訓練結束後全部被分配到了基建工程部隊,參與獨庫公路的建設。由於新疆獨特的地理氣候環境,每年的5月份上山進入工地施工,十月份大雪封山前回到獨山子駐地開展冬訓。

施工中隨時要面對塌方、啞炮、飛石、流沙、泥石流和雪崩等危險發生,施工的難度完全超出人們的想象。有些老兵回憶起當時的情景仍心有餘悸,流著淚說自己好幾次差點成了躺在喬爾瑪烈士陵園的烈士。

1979年10月,陳道敬所在的連隊轉戰到庫車縣,參與三號隧道(鐵力買提達阪隧道)的攻堅戰。

雖然工作非常辛苦和危險,但與家人通信聯繫時從不提起這些,總是說在部隊一切都好,請家人們放心。

"

這麼多年,終於知道了么父的安葬地,雖然有很多遺憾,但多少還是有些安慰。以後每年么父的忌日和節日,我們都會像往年一樣燒紙上香,面向西北方跪拜。等條件允許的時候還是要去一趟新疆庫車,接么父“回家”。

親人與戰友追憶:湖北黃岡籍犧牲築路官兵陳道敬

陳道敬在部隊留影

2019年7月20日下午,我的微信收到一條要求加好友的消息。這是一位叫佔必鬆的黃岡籍退役軍人。

今年已經63歲的佔必鬆告訴我,昨天在戰友群看見一則轉發的消息,尋找1981年7月6日在新疆獨庫公路建設中犧牲的湖北黃岡籍陳道敬烈士家人信息後,根據信息下發的留言聯繫上了我。

佔必鬆在微信裡說,自己和陳道敬是同期入伍的同鄉戰友,陳道敬是十二支隊一一二團四營十連司務長。“他犧牲時我已退役,聽說是在施工中遇洪峰衝進庫車河犧牲,好幾天後才在河的下游找到他的遺體。”

另一位戰友羅昭泰回憶,他和陳道敬是一個連的戰友,“他當時是我們連的司務長,我是排長,我們關係很好,經常一起玩。”

犧牲那天,陳道敬和副連長一起到庫車買菜,走到反修廠路段遭遇泥石流,山上下來的泥石流連車帶人衝到了庫車河。司機在反修廠大橋附近爬了上來。三天後在反修廠下游兩公里多的一條河溝裡找到了副連長的遺體。

當時全連停工尋找陳道敬,一直找到庫車河下游的沙灘。團領導說必須要找到。一個星期後,羅昭泰帶著三個班的戰士在庫車河下游,距出事地點十公里左右的克孜利亞附近沙灘處河道灣的柳樹叢裡找到了陳道敬的遺體。

38年過去了,羅昭泰對當時的情景記憶猶新,說起這件事的時候仍然唏噓不已。

由於長時間的浸泡和長距離的河水衝擊,遺體已不完整。戰士們不敢靠近,羅昭泰把軍用被子往他身上一蓋一滾,讓幾個戰士用擔架抬上了車。後事是連隊和團裡專人處理的,安葬在了庫車縣原第17野戰醫院附近兩公里的戈壁灘上。

當時犧牲的烈士除了極少數把骨灰送回原籍以外,絕大多數都安葬在那個地方。“那個時候條件不好,要火化必須到烏魯木齊去,來回要好幾天。都是用薄木板做的棺材土葬,上面再插上一塊用毛筆寫的木板墓碑”。一位參與烈士遺體安葬的老兵還清楚的記得當時的安葬過程。

一位湖北京山籍的老兵回憶,“我同期一起入伍的老鄉也安葬在這個地方,當時我在第17醫院住院。第二天聽說以後我去墓地看他。到墓地一看什麼也沒有了,因為安葬的當晚一場大風將木頭墓碑刮的不見蹤影,堆起來的墳頭也成了平地。”

親人與戰友追憶:湖北黃岡籍犧牲築路官兵陳道敬

陳道敬戰友與陳敬文夫婦合影

陳道敬出生於紅安縣一個偏遠的小山村。家中兄弟姐妹七人,他是家裡最小的。雖然家境貧寒,但全家人還是勒緊褲帶省吃儉用的供他上完了高中,是家裡面最有文化的人。

紅安是一個具有革命傳統的老區,幾乎每家都是軍烈屬。誕生了董必武、李先念兩任國家領導人,走出了韓先楚、秦基偉、陳錫聯等223名將軍,是全國將軍人數最多的縣,是名副其實的“中國第一將軍縣”。為了中國革命的偉大事業,十四萬英雄的紅安兒女獻出了寶貴的生命。

同大多數紅安家庭一樣,這是一個兩代忠烈的家族,陳道敬的叔父當年是李先念部隊上的人。1942年12月,日偽軍萬餘人圍攻5師領導機關所在地大悟山,叔父隨大部隊突圍時犧牲。

紅安縣位於湖北省東北部大別山南麓,是一個典型的山區農業縣。

1976年3月,陳道敬報名當兵,和120名紅安籍熱血青年一起走進了軍營。

侄兒陳敬文至今對歡送么父(最小的叔叔)入伍的場面記憶猶新。學校組織學生歡送新兵入伍,自己也是列隊歡送的學生之一。當時家裡有人去當兵是一件非常光榮的事情,全家人都覺得很自豪。

那時候的交通極不便利,內地連接新疆的只有一條鐵路。悶罐車跑了七天七夜到了新疆烏魯木齊,緊接著又是大半天的汽車顛簸才到獨山子。

為期兩個月的新兵訓練結束後全部被分配到了基建工程部隊,參與獨庫公路的建設。由於新疆獨特的地理氣候環境,每年的5月份上山進入工地施工,十月份大雪封山前回到獨山子駐地開展冬訓。

施工中隨時要面對塌方、啞炮、飛石、流沙、泥石流和雪崩等危險發生,施工的難度完全超出人們的想象。有些老兵回憶起當時的情景仍心有餘悸,流著淚說自己好幾次差點成了躺在喬爾瑪烈士陵園的烈士。

1979年10月,陳道敬所在的連隊轉戰到庫車縣,參與三號隧道(鐵力買提達阪隧道)的攻堅戰。

雖然工作非常辛苦和危險,但與家人通信聯繫時從不提起這些,總是說在部隊一切都好,請家人們放心。

親人與戰友追憶:湖北黃岡籍犧牲築路官兵陳道敬

築路官兵

“么父在部隊工作認真,吃苦耐勞,表現突出,入伍兩年多就入了黨,後來提幹當了連隊的司務長。由於部隊施工任務重、工期緊,么父到部隊後只探過兩次家。爺爺去世後,也沒有通知到么父”,剛下班的陳敬文電話裡告訴我。

有一天部隊來人,說陳道敬犧牲了。聞此噩耗,全家人無比悲痛。

由於當時信息不暢、交通不便,部隊沒有把陳道敬犧牲的消息及時通知家裡。

因為新疆路途遙遠,家裡生活困難,家人實在沒有能力去新疆看看。“每當想起這些,心裡像針扎一樣痛,總覺得對不起么父,這也是全家人一輩子的遺憾”。說起這些,陳敬文幾度哽咽。

由於沒有什麼文化和技術,陳敬文常年在外打工。1994年的冬天,突如其來的一場大火將原本一貧如洗的家燒了個精光。這場大火也帶走了陳道敬的“革命軍人因公犧牲證明書”和遺像以及大部分遺物。1994年冬天的那場大火後,經過好幾年的拼搏,陳敬文在一座小山坡上蓋起了一棟很小的新房子。

陳道敬是家人的驕傲,也是家人的希望。陳道敬犧牲後,全家人的精神垮了,從此沒有了歡聲笑語。

陳敬文的愛人告訴我:“38年後的今天我們才得知么父犧牲的經過,除了悲傷就是心痛,這幾天腦子裡整天想的就是這個事情,我們不敢把這個事情告訴小姑,擔心老人承受不了”。

“這麼多年,終於知道了么父的安葬地,雖然有很多遺憾,但多少還是有些安慰。以後每年么父的忌日和節日,我們都會像往年一樣燒紙上香,面向西北方跪拜。等條件允許的時候還是要去一趟新疆庫車,接么父回家”。

撰文:今日頭條“尋找烈士後人”公益項目志願者——謝從軍


緬懷先烈功績,告慰先烈英靈,傳承紅色基因,講好紅色故事;今日頭條公益尋人發起“尋找烈士後人”項目,與伊犁州退役軍人事務局合作,共同為烈士尋找親人。在以往的成功案例中,媒體接力尋找烈士後人,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今日頭條誠邀全國各地媒體一起參與到“尋找烈士後人媒體志願服務團 ”中來。

如有烈士後人相關線索,或希望共同參與尋找烈士後人的媒體,歡迎聯繫頭條尋人(郵箱:[email protected];電話:010-58341776、010—83434485)

"

這麼多年,終於知道了么父的安葬地,雖然有很多遺憾,但多少還是有些安慰。以後每年么父的忌日和節日,我們都會像往年一樣燒紙上香,面向西北方跪拜。等條件允許的時候還是要去一趟新疆庫車,接么父“回家”。

親人與戰友追憶:湖北黃岡籍犧牲築路官兵陳道敬

陳道敬在部隊留影

2019年7月20日下午,我的微信收到一條要求加好友的消息。這是一位叫佔必鬆的黃岡籍退役軍人。

今年已經63歲的佔必鬆告訴我,昨天在戰友群看見一則轉發的消息,尋找1981年7月6日在新疆獨庫公路建設中犧牲的湖北黃岡籍陳道敬烈士家人信息後,根據信息下發的留言聯繫上了我。

佔必鬆在微信裡說,自己和陳道敬是同期入伍的同鄉戰友,陳道敬是十二支隊一一二團四營十連司務長。“他犧牲時我已退役,聽說是在施工中遇洪峰衝進庫車河犧牲,好幾天後才在河的下游找到他的遺體。”

另一位戰友羅昭泰回憶,他和陳道敬是一個連的戰友,“他當時是我們連的司務長,我是排長,我們關係很好,經常一起玩。”

犧牲那天,陳道敬和副連長一起到庫車買菜,走到反修廠路段遭遇泥石流,山上下來的泥石流連車帶人衝到了庫車河。司機在反修廠大橋附近爬了上來。三天後在反修廠下游兩公里多的一條河溝裡找到了副連長的遺體。

當時全連停工尋找陳道敬,一直找到庫車河下游的沙灘。團領導說必須要找到。一個星期後,羅昭泰帶著三個班的戰士在庫車河下游,距出事地點十公里左右的克孜利亞附近沙灘處河道灣的柳樹叢裡找到了陳道敬的遺體。

38年過去了,羅昭泰對當時的情景記憶猶新,說起這件事的時候仍然唏噓不已。

由於長時間的浸泡和長距離的河水衝擊,遺體已不完整。戰士們不敢靠近,羅昭泰把軍用被子往他身上一蓋一滾,讓幾個戰士用擔架抬上了車。後事是連隊和團裡專人處理的,安葬在了庫車縣原第17野戰醫院附近兩公里的戈壁灘上。

當時犧牲的烈士除了極少數把骨灰送回原籍以外,絕大多數都安葬在那個地方。“那個時候條件不好,要火化必須到烏魯木齊去,來回要好幾天。都是用薄木板做的棺材土葬,上面再插上一塊用毛筆寫的木板墓碑”。一位參與烈士遺體安葬的老兵還清楚的記得當時的安葬過程。

一位湖北京山籍的老兵回憶,“我同期一起入伍的老鄉也安葬在這個地方,當時我在第17醫院住院。第二天聽說以後我去墓地看他。到墓地一看什麼也沒有了,因為安葬的當晚一場大風將木頭墓碑刮的不見蹤影,堆起來的墳頭也成了平地。”

親人與戰友追憶:湖北黃岡籍犧牲築路官兵陳道敬

陳道敬戰友與陳敬文夫婦合影

陳道敬出生於紅安縣一個偏遠的小山村。家中兄弟姐妹七人,他是家裡最小的。雖然家境貧寒,但全家人還是勒緊褲帶省吃儉用的供他上完了高中,是家裡面最有文化的人。

紅安是一個具有革命傳統的老區,幾乎每家都是軍烈屬。誕生了董必武、李先念兩任國家領導人,走出了韓先楚、秦基偉、陳錫聯等223名將軍,是全國將軍人數最多的縣,是名副其實的“中國第一將軍縣”。為了中國革命的偉大事業,十四萬英雄的紅安兒女獻出了寶貴的生命。

同大多數紅安家庭一樣,這是一個兩代忠烈的家族,陳道敬的叔父當年是李先念部隊上的人。1942年12月,日偽軍萬餘人圍攻5師領導機關所在地大悟山,叔父隨大部隊突圍時犧牲。

紅安縣位於湖北省東北部大別山南麓,是一個典型的山區農業縣。

1976年3月,陳道敬報名當兵,和120名紅安籍熱血青年一起走進了軍營。

侄兒陳敬文至今對歡送么父(最小的叔叔)入伍的場面記憶猶新。學校組織學生歡送新兵入伍,自己也是列隊歡送的學生之一。當時家裡有人去當兵是一件非常光榮的事情,全家人都覺得很自豪。

那時候的交通極不便利,內地連接新疆的只有一條鐵路。悶罐車跑了七天七夜到了新疆烏魯木齊,緊接著又是大半天的汽車顛簸才到獨山子。

為期兩個月的新兵訓練結束後全部被分配到了基建工程部隊,參與獨庫公路的建設。由於新疆獨特的地理氣候環境,每年的5月份上山進入工地施工,十月份大雪封山前回到獨山子駐地開展冬訓。

施工中隨時要面對塌方、啞炮、飛石、流沙、泥石流和雪崩等危險發生,施工的難度完全超出人們的想象。有些老兵回憶起當時的情景仍心有餘悸,流著淚說自己好幾次差點成了躺在喬爾瑪烈士陵園的烈士。

1979年10月,陳道敬所在的連隊轉戰到庫車縣,參與三號隧道(鐵力買提達阪隧道)的攻堅戰。

雖然工作非常辛苦和危險,但與家人通信聯繫時從不提起這些,總是說在部隊一切都好,請家人們放心。

親人與戰友追憶:湖北黃岡籍犧牲築路官兵陳道敬

築路官兵

“么父在部隊工作認真,吃苦耐勞,表現突出,入伍兩年多就入了黨,後來提幹當了連隊的司務長。由於部隊施工任務重、工期緊,么父到部隊後只探過兩次家。爺爺去世後,也沒有通知到么父”,剛下班的陳敬文電話裡告訴我。

有一天部隊來人,說陳道敬犧牲了。聞此噩耗,全家人無比悲痛。

由於當時信息不暢、交通不便,部隊沒有把陳道敬犧牲的消息及時通知家裡。

因為新疆路途遙遠,家裡生活困難,家人實在沒有能力去新疆看看。“每當想起這些,心裡像針扎一樣痛,總覺得對不起么父,這也是全家人一輩子的遺憾”。說起這些,陳敬文幾度哽咽。

由於沒有什麼文化和技術,陳敬文常年在外打工。1994年的冬天,突如其來的一場大火將原本一貧如洗的家燒了個精光。這場大火也帶走了陳道敬的“革命軍人因公犧牲證明書”和遺像以及大部分遺物。1994年冬天的那場大火後,經過好幾年的拼搏,陳敬文在一座小山坡上蓋起了一棟很小的新房子。

陳道敬是家人的驕傲,也是家人的希望。陳道敬犧牲後,全家人的精神垮了,從此沒有了歡聲笑語。

陳敬文的愛人告訴我:“38年後的今天我們才得知么父犧牲的經過,除了悲傷就是心痛,這幾天腦子裡整天想的就是這個事情,我們不敢把這個事情告訴小姑,擔心老人承受不了”。

“這麼多年,終於知道了么父的安葬地,雖然有很多遺憾,但多少還是有些安慰。以後每年么父的忌日和節日,我們都會像往年一樣燒紙上香,面向西北方跪拜。等條件允許的時候還是要去一趟新疆庫車,接么父回家”。

撰文:今日頭條“尋找烈士後人”公益項目志願者——謝從軍


緬懷先烈功績,告慰先烈英靈,傳承紅色基因,講好紅色故事;今日頭條公益尋人發起“尋找烈士後人”項目,與伊犁州退役軍人事務局合作,共同為烈士尋找親人。在以往的成功案例中,媒體接力尋找烈士後人,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今日頭條誠邀全國各地媒體一起參與到“尋找烈士後人媒體志願服務團 ”中來。

如有烈士後人相關線索,或希望共同參與尋找烈士後人的媒體,歡迎聯繫頭條尋人(郵箱:[email protected];電話:010-58341776、010—83434485)

親人與戰友追憶:湖北黃岡籍犧牲築路官兵陳道敬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