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域流量、KOC概念的出現,說到底是因為大家都想掙“快”錢'

快錢 文化 傳媒 市場營銷 文章 媒玩兒 2019-08-31
"

最近,以KOC為首的一系列概念開始在朋友圈的文章裡頻繁出現。

KOC相似於我們之前熟知的KOL,但它被稱為“低配版的KOL”。相對於KOL,KOC影響人的範圍更小,但更精準。

這一概念,與今年年初開始流行的“私域流量”也很相似。

與私域流量對應的概念是公域流量,如果說公域流量是撒大網捕魚,私域流量就是撒小網捕自己的魚。

"

最近,以KOC為首的一系列概念開始在朋友圈的文章裡頻繁出現。

KOC相似於我們之前熟知的KOL,但它被稱為“低配版的KOL”。相對於KOL,KOC影響人的範圍更小,但更精準。

這一概念,與今年年初開始流行的“私域流量”也很相似。

與私域流量對應的概念是公域流量,如果說公域流量是撒大網捕魚,私域流量就是撒小網捕自己的魚。

私域流量、KOC概念的出現,說到底是因為大家都想掙“快”錢

▲最近流行的營銷熱詞

問題

私域流量和KOC的出現,除了大家都在說的“廣告主沒錢了”這個原因,還有什麼原因?

回答

1、私域流量和KOC有關係

最近一段時間,一系列三個字母的詞彙開始流行於新媒體人的文章裡。

在這裡面,最關鍵的概念是KOC,這個詞改自於KOL。KOL是引領用戶進行閱讀偏好和資訊獲取偏好的選擇,而KOC是引領用戶進行消費偏好的選擇。

同時,私域流量的概念也被創造出來。KOC與私域流量,這兩者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它們都是相對原先廣義的流量而言,更加精準的推廣方式。

我們試想,如果我們每天把優質的內容推送給別人,其實我們就是KOL,不管所謂的私域流量有多大,至少有用戶在跟著看,消費相關的內容。

我們可能做不到李佳琦那樣,直播一回就能賣幾萬甚至十幾萬的貨,但我們仔細去看,會發現這類KOL帶起來的貨,商品的實際使用率和使用完成率並不高。

所以,如果你想成為一個好的KOC,應該是把你認為好的產品,或你已經有了使用完成率的產品推給你的朋友圈、私域流量。

2、兩個錯誤,導致了私域流量的出現

私域流量的出現,印證了之前行業流轉的兩端錯誤。

1)KOL只想逐利

第一端錯誤是,運營者在操作推送給用戶的內容時,並非每次都保證內容是高質量的認真輸出,大部分運營者推給用戶商品的目的是賺錢,而非推薦好用、性價比高的好商品。這本身是一件違背商業本質的事。

商業的本質是逐利,但在商業本質之前,我們要有良心,這是我們確保產品好的前提之一。

2)用戶的相關偏見

第二個非常大的問題在於,當下,微信公眾號已經上線七年了,很多人一在微信裡看到廣告信息,就會理所當然的認為:你推給我的產品是廣告,我不信。

正好在中國傳統的階級排位“士農工商”,賣東西的人位於末尾。而且在傳統思想裡,還有這麼些俗語——“買的不如賣的精”“無奸不商”,所以對於用戶來說,這些是已經沉澱下來的印象。

有了這樣的傳統觀念,加上很多時候在微信裡買東西確實沒收到好貨,這樣的現狀,導致了私域流量概念的出現。

3、這些現象的出現是因為“快”

在之前的狀態上看,KOL做什麼才能保證一個比較好的行業流轉狀態?

他應該有一個稀缺的渠道,然後做這三件事:一,幫大家做產品的判別;二,拿到好產品較低的價格;三,推給自己用戶。

如果現在都是這樣的人面對用戶,那麼私域流量還會這麼熱嗎?並且,用戶的態度肯定也不一樣。理性一點說,如果你面對這樣的宣傳者,你會把他罵街罵出去,還是感謝他給了你抄底買好產品的機會?

現在說新媒體,把商業模式放在第一位沒毛病,畢竟誰也不想花費大量時間、精力、心思,單純為了公益做新媒體,或多或少都想要掙錢。

但有兩個心態非常關鍵,你是不是在賺昧良心的錢,是不是在賺快錢?

現在很多大的推廣渠道,籤推廣合同的時候,除了錢,什麼都沒談。沒有人探討產品有多好,往往產家會直接給推廣者話術,推廣者也經常試也沒試就直接推廣了。

這所有的現象,是“快”導致的。

因為大家都想賺快錢,並且都認為新媒體是一個賺快錢的地方,但新媒體是一個以信任為底線的地方,是一個對粉絲形成引領關係的地方,這是新媒體最重要的目的。

所以我就覺得,私域流量、KOC不可怕,只不過現在是部分運營者做錯了一些事。

"

最近,以KOC為首的一系列概念開始在朋友圈的文章裡頻繁出現。

KOC相似於我們之前熟知的KOL,但它被稱為“低配版的KOL”。相對於KOL,KOC影響人的範圍更小,但更精準。

這一概念,與今年年初開始流行的“私域流量”也很相似。

與私域流量對應的概念是公域流量,如果說公域流量是撒大網捕魚,私域流量就是撒小網捕自己的魚。

私域流量、KOC概念的出現,說到底是因為大家都想掙“快”錢

▲最近流行的營銷熱詞

問題

私域流量和KOC的出現,除了大家都在說的“廣告主沒錢了”這個原因,還有什麼原因?

回答

1、私域流量和KOC有關係

最近一段時間,一系列三個字母的詞彙開始流行於新媒體人的文章裡。

在這裡面,最關鍵的概念是KOC,這個詞改自於KOL。KOL是引領用戶進行閱讀偏好和資訊獲取偏好的選擇,而KOC是引領用戶進行消費偏好的選擇。

同時,私域流量的概念也被創造出來。KOC與私域流量,這兩者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它們都是相對原先廣義的流量而言,更加精準的推廣方式。

我們試想,如果我們每天把優質的內容推送給別人,其實我們就是KOL,不管所謂的私域流量有多大,至少有用戶在跟著看,消費相關的內容。

我們可能做不到李佳琦那樣,直播一回就能賣幾萬甚至十幾萬的貨,但我們仔細去看,會發現這類KOL帶起來的貨,商品的實際使用率和使用完成率並不高。

所以,如果你想成為一個好的KOC,應該是把你認為好的產品,或你已經有了使用完成率的產品推給你的朋友圈、私域流量。

2、兩個錯誤,導致了私域流量的出現

私域流量的出現,印證了之前行業流轉的兩端錯誤。

1)KOL只想逐利

第一端錯誤是,運營者在操作推送給用戶的內容時,並非每次都保證內容是高質量的認真輸出,大部分運營者推給用戶商品的目的是賺錢,而非推薦好用、性價比高的好商品。這本身是一件違背商業本質的事。

商業的本質是逐利,但在商業本質之前,我們要有良心,這是我們確保產品好的前提之一。

2)用戶的相關偏見

第二個非常大的問題在於,當下,微信公眾號已經上線七年了,很多人一在微信裡看到廣告信息,就會理所當然的認為:你推給我的產品是廣告,我不信。

正好在中國傳統的階級排位“士農工商”,賣東西的人位於末尾。而且在傳統思想裡,還有這麼些俗語——“買的不如賣的精”“無奸不商”,所以對於用戶來說,這些是已經沉澱下來的印象。

有了這樣的傳統觀念,加上很多時候在微信裡買東西確實沒收到好貨,這樣的現狀,導致了私域流量概念的出現。

3、這些現象的出現是因為“快”

在之前的狀態上看,KOL做什麼才能保證一個比較好的行業流轉狀態?

他應該有一個稀缺的渠道,然後做這三件事:一,幫大家做產品的判別;二,拿到好產品較低的價格;三,推給自己用戶。

如果現在都是這樣的人面對用戶,那麼私域流量還會這麼熱嗎?並且,用戶的態度肯定也不一樣。理性一點說,如果你面對這樣的宣傳者,你會把他罵街罵出去,還是感謝他給了你抄底買好產品的機會?

現在說新媒體,把商業模式放在第一位沒毛病,畢竟誰也不想花費大量時間、精力、心思,單純為了公益做新媒體,或多或少都想要掙錢。

但有兩個心態非常關鍵,你是不是在賺昧良心的錢,是不是在賺快錢?

現在很多大的推廣渠道,籤推廣合同的時候,除了錢,什麼都沒談。沒有人探討產品有多好,往往產家會直接給推廣者話術,推廣者也經常試也沒試就直接推廣了。

這所有的現象,是“快”導致的。

因為大家都想賺快錢,並且都認為新媒體是一個賺快錢的地方,但新媒體是一個以信任為底線的地方,是一個對粉絲形成引領關係的地方,這是新媒體最重要的目的。

所以我就覺得,私域流量、KOC不可怕,只不過現在是部分運營者做錯了一些事。

私域流量、KOC概念的出現,說到底是因為大家都想掙“快”錢

“媒玩兒”,是由雲知文化傳媒有限公司一群熱愛新媒體的年輕人,搭建的新媒體知識答疑公眾號。他們通過代運營的60多個公眾號,新零售、原創KOL的嘗試,總結出了一套成熟的新媒體方法論。新媒體,有問題,找媒玩兒!

更多精彩內容,可以點擊下方“瞭解更多”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