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子百家精華500句—傳世良言,人生至理,助你提升人生層次!

孔子 孟子 仁者無敵 文化 蒙學園 2018-12-29
諸子百家精華500句—傳世良言,人生至理,助你提升人生層次!

孔子名言

(1)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

(2)巧言令色,鮮矣仁!

(3)道千乘之國,敬事而信,節用而愛人,使民以時。

(4)為政以德,誓如北辰,居其所而眾星共之。

(5)道之以政,齊之以刑,民免而無恥;道之以德,齊之以禮,有恥且格。

(6)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

(7)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8)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9)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

(10)朝聞道,夕死可矣。

(11)父母在,不遠遊,遊必有方。

(12)始吾於人也,聽其言而信其行;今吾於人也,聽其言而觀其行。

(13)敏而好學,不恥下問,是謂之“文”也。

(14)中人以上,可以語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語上也。

(15)知者樂水,仁者樂山。知者動,仁者靜。知者樂,仁者壽。

(16)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17)篤信好學,死守善道。危邦不人,亂邦不居,天下有道則見,無道則隱。

(18)不在其位,不謀其政。

(19)後生可畏,焉知來者之不如今也?四十五十而無聞焉,斯亦不足畏也已!

(20)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

(21)知者不惑;仁者不憂;勇者不懼。

(20)寢不屍,居不容。

(21)過猶不及。

(22)克己復禮,為仁。

(23)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

(24)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在邦無怨,在家無怨。

(25)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26)片言可以折獄者,其由也與!

(27)聽訟,吾猶人也。必也,使無訟乎!

(28)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

(29)無慾速;無見小利。欲速則不達;見小利則大事不成。

(30)剛、毅、木訥,近仁。

(31)何以報德?以直報怨,以德報德。

(32)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33)人無遠慮,必有近憂。

(34)群居終日,言不及義,好行小慧;難矣哉!

(35)不以言舉人;不以人廢言。

(36)巧言亂德。小不忍,則亂大謀。

(37)過而不改,是謂過矣!

(38)生而知之者,上也;學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學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學,民斯為下矣!

(39)見得思義。

(40)性相近也,習相遠也。

(41)唯上知與下愚,不移。

(42)恭、寬、信、敏、惠:恭則不侮,寬則得眾,信則人任焉,敏則有功,惠則足以使人。

(43)色厲而內荏,譬諸小人,其猶穿窬之盜也與!

(44)道聽而塗說,德之棄也!

(45)飽食終日,無所用心,難矣哉!不有博弈者乎?為之猶賢乎已!

(46)年四十而見惡焉,其終也已!

(47)德不孤,必有鄰。

(48)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49)不怨天,不尤人,下學而上達。

諸子百家精華500句—傳世良言,人生至理,助你提升人生層次!

孟子名言

(1)不以規矩,不成方圓。

(2)權,然後知輕重;度,然後知長短。

(3)人有不為也,而後可以有為。

(4)雖有天下易生之物,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

(5)其進銳者,其退速。

(6)心之官則思,思則得之,不思則不得也。

(7)生於憂患而死於安樂也。

(8)惟仁者宜在高位。不仁而在高位,是播其惡於眾也。

(9)天子不仁,不保四海;諸侯不仁,不保社稷;卿大夫不仁,不保宗廟;士庶人不仁,不保四體。

(10)國君好仁,天下無敵焉。

(11)省刑罰,薄稅斂,深耕易耨(n^u)。

(12)仁者無敵。

(13)五畝之宅,樹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雞豚狗彘之畜,無失其時,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畝之田,勿奪其時,八口之家可以無飢矣。謹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義,頒白者不負戴於道路矣。

(14)易其田疇,薄其稅斂,民可使富也。

(15)君仁,莫不仁;君義,莫不義;君正,莫不正。

(16)樂民之樂者,民亦樂其樂;憂民之憂者,民亦憂其憂。

(17)仁則榮,不仁則辱。

(18)有恆產者有恆心,無恆產者無恆心。苟無恆心,放辟邪侈,無不為已。

(19)爭地以戰,殺人盈野;爭城以戰,殺人盈城,此所謂率土地而食人肉,罪不容於死。

(20)君之視臣如手足,則臣視君如腹心;君之視臣如犬馬,則臣視君如國人;君之視臣如土芥,則臣視君如寇仇。

(21)魚,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魚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捨生而取義者也。

(22)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23)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親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順之。

(24)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25)殺一無罪非仁也,非其有而取之非義也。

(26)賊仁者謂之“賊”,賊義者謂之“殘”。殘賊之人謂之“一夫”。聞誅一夫紂,未聞弒君也。

(27)賢者在位,能者在職。

(28)尊賢使能,俊傑在位。

(29)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

(30)民事不可緩也。

(31)不違農時,谷不可勝食也;數罟(shu^ g()不入洿(w&)池,魚鱉不可勝食也;斧斤以時入山林,材木不可勝用也。谷與魚鱉不可勝食,材木不可勝用,是使民養生喪死無憾。

(32)庖有肥肉,廄有肥馬,民有飢色,野有餓殍,此率獸而食人也。

(33)桀紂之失天下也,失其民也;失其民者,失其心也。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得其心有道:所欲與之聚之,所惡勿施,爾也。

(34)明君制民之產,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樂歲終身飽,凶年免於死亡。

(35)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

(36)諸侯之寶三:土地、人民、政事,寶珠玉者,殃必及身。

(37)天降下民,作之君,作之師,惟曰其助上帝寵之。

(38)人皆可以為堯舜。

(39)夫人必自侮,然後人侮之;家必自毀,而後人毀之;國必自伐,而後人伐之。

(40)禍福無不自己求之者。

(41)君子不怨天,不尤人。

(42)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謂大丈夫。

(43)自暴者,不可與有言也;自棄者,不可與有為也。

(44)養心莫善於寡慾。

(45)說大人則藐之,勿視其巍巍然。

(46)故天將降大任於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心,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47)恭者不侮人,儉者不奪人。

(48)愛人者,人恆愛之;敬人者,人恆敬之。

(49)不挾長,不挾貴,不挾兄弟而友。

(50)富歲,子弟多賴;凶歲,子弟多暴,非天之降才而殊也,其所以陷溺其心者然也。

(51)有為者闢若掘井,掘井九軔而不及泉,猶為棄井也。

(52)君子有三樂,而王天下不與存焉。父母俱在,兄弟無故,一樂也;仰不愧於天,俯不怍於人,二樂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樂也。

(53)不恥不若人,何若人有?

(54)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善天下。

(55)說詩者,不以文害辭,不以辭害志。以意逆志,是為得之。

(56)盡信書,不如無書。

諸子百家精華500句—傳世良言,人生至理,助你提升人生層次!

荀子名言

1、以善先人者,謂之教。

2、兵要在乎善附民而已。

3、以治氣養生,則後彭祖;以修身自名,則配堯舜。

4、思索以通之。

5、國將興,必貴師而重傅;國將衰,必輕師而賤傅。

6、不知戒,後必有,恨後遂過不肯悔,讒夫多進。

7、積土而為山,乘之而後高,積水而為海,積之而後深。故聖者眾之所積也。

8、良農不為水旱不耕。

9、尊嚴而憚,可以為師。

10、強自取柱,柔自取束。

11、凡流言、流說、流事、流謀、流譽、流訴,不官而衡至者,君子慎之。

12、無稽之言,不見之行,不聞之謀,君子慎之。

13、凡鬥者自以為是,而以人為非也。

14、以近知遠,以一知萬,以微知明,此之謂也。

15、不誘幹譽,不恐於誹。

16、怒不過奪,喜不過予。

17、亂則國危,治則國安。

18、凡人之患,蔽於一曲而暗於大理。

19、天能生物,不能辨物也。地能載人,不能治人也。宇中萬物,生人之屬,待聖人然後分也。

20、論德而定次,量能而授官。

21、小人其未得也,則憂不得;既已得之,又恐慌失之。是以有終身之憂,無一日之樂。

22、騏驥一躍,不能十步;駑馬十駕,功在不捨。

23、目不能兩視而明,耳不能兩聽而聰。

24、務本節用財無極。

25、樂易者常壽長,憂險者常夭折。

26、人之於文學也,猶玉之於琢磨也。

27、聲樂之入人也深,其化人也速。

28、人知貴生樂安而棄禮義,闢之是猶欲壽而刎頸也。

29、鍥而舍之,朽木不折;鍥而不捨,金石可鏤。

30、刑稱罪則治,不稱罪則亂。

31、有兼聽之明,而無奮矜之容;有兼覆之厚,而無伐德之色。

32、知賢之謂明,輔賢之謂能。勉之強之,其福必長。

33、玉在山而草木潤,淵生珠而崖不枯。

34、君子養心莫善於誠。

35、望時而待之,孰與應時而使之。

36、積土成山,風雨興焉;積水成淵,蛟龍生焉。積善成德,而神明自得,聖心備焉。

37、形相雖惡,而心術善,無害為君子也。

38、習俗移志,安久移質。

39、學無止境。

40、歲不寒,無以知松柏;事不難,無以知君子。

41、人無禮則不生,事無禮則不成,國無禮則不寧。

42、名聲若日月,功射如天地。

43、君子之學也,人乎耳。箸乎心。

44、足國之道,節用裕民,而善臧其餘。

45、流丸止於甌臾,流言止於知者。

46、仁義禮善之於人也,闢之若貨財粟米之於家也。

47、禽獸有知而無義,人有氣、有生、有知,亦且有義,故最為天下貴也。

48、賢能不待次而舉,罷不能不待須而廢,元惡不待教而誅,中庸民不待政而化。

49、凡百事之成也,必在敬之;其敗也,必在慢之。

50、無德不貴,無能不官,無功不賞,無罪不罰。

51、騰蛇無足而飛,鼫鼠五技而窮。

52、非我而當者,吾師也;是我而當者。吾友也;諂諛我者,吾賊也。

53、志忍私,然後能公;行忍性情,然後能修。

54、知而好問,然後能才。

55、君子贈人以言,庶人贈人以財。

56、凡事行,有益於理者立之,無益於理者廢之。

57、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則智明而行無過矣。

58、下貧則上貧,下富則上富。

59、士有妒友,則賢交不親,君有妒臣,則賢臣不至。

60、是是、非非謂之知,非是、是非謂之愚。

61、與人善言,暖於布帛;傷人之言,深於矛戟。

62、其持之有故,其言之成理。

63、蚓無爪牙之利、筋骨之強,上食埃土,下飲黃泉,用心一也。

64、見其可欲也,則不慮其可惡也者,見其可利也,則不顧及可害也者。是以動則必陷,為則必辱,是偏傷之患也。

65、居必擇鄉,遊必就士。

66、聲無小而不聞,行無隱而不形。

67、知之而不行,雖敦必困。

68、學者非必為仕,而仕者必為學。

69、水則載舟,水則覆舟。

70、聖可積而致,途之人可以為禹。

71、大天而思之,孰與物畜而制之?從天而頌之,孰與制天命而用之。

72、恭敬,禮也;謙和,樂也;謹慎,利也;鬥怒,害也。

73、君子崇人之德,揚人之美,非諂諛也。

74、匹夫不可以不慎取友。友者,所以相有也。

75、名無固實,約之以命實,約定俗成,謂之實名。

76、雖有戈矛之刺,不如恭儉之利也。

77、天行有常,不為堯存,不為桀亡。

78、禮,所以正身也;師,所以正禮也。

79、故明主必謹養其和,節其流,開其源,而時斟酌焉。

80、勞苦之事則爭先,饒樂之事則能讓。

81、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臨深溪,不知地之厚也。

82、天之生民,非為君也;天之立君,以為民也。

83、善學者盡其理,善行者究其難。

84、是謂是,非謂非,曰直。

85、言而當,知也;默而當,亦知也。

86、人有氣有生有知亦且有義,故最為天下貴也。

87、君子之學也以美其身,小人之學也以為禽犢。

88、先義而後利者榮,先榮而後義者辱。榮者常通,辱者常窮。

89、禍之所由生也,生自纖纖也。

90、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

91、自知者不怨人,知命者不怨天;怨人者窮,怨天者無志。

92、學不可以已。

93、友者,所以相有也;道不同,何以相有也。

94、肉腐出蟲,魚枯生蠹。

95、禮者,斷長續短,損有餘,益不足,達愛敬之文,而滋成行義之美也。

96、青,取之於藍,而勝於藍。

97、跬步而不休,跛鱉千里;累土而不輟,丘山崇成。

98、飢而欲食,寒而欲暖。勞而欲息,好利而惡害,是人之所生而有也。

99、贈人以言,重於金石珠玉;勸人以言,美於黼黻文章;聽人以言,樂於鐘鼓琴瑟。

諸子百家精華500句—傳世良言,人生至理,助你提升人生層次!

韓非子名言

1、小信誠則大信立。

2、內外相應,言行相稱。

3、夫妻者,非有骨肉之恩也。愛則親,不愛則疏。

4、三年不翅,將以長羽翼;不飛不鳴,將以觀民則。雖無飛,飛必沖天;雖無鳴,鳴必驚人。

5、君子不蔽人之美,不言人惡。

6、不期修古,不法常可。

7、外舉不避仇,內舉不避子。

8、善之生如春,惡之死如秋,故發勸極力而樂盡情,此之謂上下相得。

9、國無常強,無常弱。奉法者強則國強,奉法者弱則國弱。

10、右手畫圓,左手畫方,不能兩成。

11、千丈之堤,以螻蟻之穴潰;百尺之室,以突隙之煙焚。

12、儒以文亂法,俠以武犯禁。

13、長袖善舞,多錢善賈。

14、明主之道,明於公私。

15、知之難,不在見人,在自見。

16、戰戰慄慄,日慎一日,苟慎其道,天下可有。

17、人行事施予,以利之為心,則越人易和;以害之為心,則父子離且怨。

18、欲成其事,先敗其事。

19、治民無常,唯法為治。

20、治強生於法,弱亂生於阿。

21、巧詐不如拙誠。

22、家有常業,雖飢不餓;國有常法,雖危不亡。

23、天地之法,執行不怠。

24、恃人不如自恃也,人之為己者不如己之為人也。

25、樹橘柚者,食之則甘,嗅之則香;樹枳棘者,成而刺人。故君子慎所樹。

26、懸衡而知平,設規而知圓。

27、為君不能禁下而自禁者謂之劫,不能飾下而自飾者謂之亂,不節下而自節者謂之貧。

28、右手畫圓,左手畫方,不能兩成。

29、不躓于山,而躓於垤。

30、治民無常,唯法為冶。

31、一家二貴,事乃無功。

32、寄治亂於法術,託是非幹賞罰。

33、狡兔盡則良犬烹,敵國滅則謀臣亡。

34、搖鏡則不得為明,搖衡則不得為正。

35、越王好勇而民多輕死,楚靈王好細腰而國中多餓人。

36、華而不實,虛而無用。

37、國無常強,無常弱。奉法者強,則國強;奉法者弱,則國弱。

38、是故去智而有明,去賢而有功。

39、法莫如顯,而術不欲見。

40、禍難生於邪心,邪心生於可欲。

諸子百家精華500句—傳世良言,人生至理,助你提升人生層次!

墨子名言

1、染千蒼則蒼,染於黃剛黃。

2、人不分幼長貴賤,皆天只臣也。

3、無不讓也,不可,說在殆。

4、官無常責而民無終賤,有能剛舉之,無能則下之。

5、衣食者,人之生利也,然且猶尚有節。

6、原濁著流不清,行不信者名必耗。

7、良弓難張,然可以及高人深;良馬難乘,然可以任重致遠。

8、士雖有學,而行為本焉。

9、天之愛天下之百姓。

10、故當若天降寒熱不節,雪霜雨露不時,五穀不孰,六畜不遂,疾災戾疫,飄風苦雨,荐臻而至者,此天之降罰也,將以罰下人之不尚同乎天者也。

11、歸國寶,水若獻賢而進士。

12、志不強者智不達,言不信者行不果。

13、子不能治子之身,惡能治國政。

14、無不讓也,不可,說在殆。

15、故古者聖人之所以濟事成功,垂名於後世者,無他故異物焉,曰:唯能以尚同為政者也。

16、若使天下兼相愛,國與國不相攻,家與家不相亂,盜賊無有,君臣父子皆能孝慈,若此,則天下治。

17、治於神者,眾人不知其功;爭於明者,眾人知之。

18、今至大為攻國,則弗知非,從而雀之,謂之義。此可謂知義與不義之另乎?

19、埋葬者,人之死利也,夫何獨無節於此乎?

20、名不可簡而成也,譽不可巧而立也,君子以身戴行者也。

21、甘井近竭,招木近伐。

22、志不強者智不達,言不信者行不果。

23、釣者之恭,非為魚賜也;餌鼠以蟲,非愛之也。

24、民有三息:飢者不得食,寒者不得衣,勞者不得息。

25、天欲義而惡不義。

26、若使天下兼相愛,國與國不相攻,家與家不相亂,盜賊無有,君臣父子皆能孝慈,若此,則天下治。故聖人以治天下為事者,惡得不禁惡而勸愛?

27、天下兼相愛則治,交相惡則亂。

28、王道蕩蕩,不偏不黨;王道平平,不黨不偏。其直若矢,其易若砥。君子之所履,小人之所視。

29、仁人之所以為事者,心興天下之利,除去天下之害,以此為事者也。

30、儉節則昌,淫佚則亡。

31、列德而尚賢,雖在農與工肆之人,有能擇舉之。

32、老而無妻子者,有所侍養,以終其壽;幼弱孤童之無父母者,有所放依,以長其身。

33、若使天下兼相愛,國與國不相攻,家與家不相亂,盜賊無有,君臣父子皆能孝慈,若此,則天下治。故聖人以治天下為事者,惡得不禁惡而勸愛?故天下兼相愛則治,交相惡則亂。

34、利之中取大,害之中取小。

35、食者國之寶也,兵者國之爪也。

36、夫尚賢者,政之本也。

37、天之行廣而無私,其施厚而不德,其明久而不衰,故聖王法之。

38、聽其言,跡其行,察其所能而慎予官。

39、良馬難乘,然可以任重致遠;良才難令,然可以致君見尊。

40、兼相愛,交相利。

41、庫無備兵,雖有義不能徵無義。

42、夫愛人者,人亦從而愛之;利人者,人亦從而利之;惡人者,人亦從頁惡之;害人者,人亦從而害之。

43、不黨父兄,不偏貴富,不嬖顏色。

44、義人在上,天下必治。

45、若使天下兼相愛,愛人若愛其身,猶有不孝者?

46、古者有語:謀而不得,則以往知來,以見知隱。

47、倉無備粟,不可以待凶飢。

48、備者,國之重也。食者,國之寶也;兵者,國之爪也;城者,所以自守也。此三者國之具也。

49、苟有上說之者,勸之以賞譽,威之以刑罰,我以為人之於就兼相愛交相利也,譬之猶火之就上,水之就下也,不可防止於天下。

50、以德就列,以官服事,以勞殿賞,量功而分祿。故官無常貴,而民無終賤。有能則舉之,無能則下之。舉公義,闢私怨,此若言之謂也。

51、賢者舉而上之,不肖者抑而廢之。

52、染於蒼則蒼,染於黃則黃。

53、墨子:國之將亡,必有七患國防之患:不修國防大興宮殿粉飾太平外交之患:大敵當前外無盟友孤立無援財政之患:分配不公鋪張浪費窮盡民用內政之患:仕皆漁私修法禁言不問國是國君之患:閉門自大標榜先進坐以待斃團隊之患:用人不當小人當道離心離德政權之患:民無食用國無賢能賞罰失威

54、力,形之所以奮也。圓,一中同長也。

55、誠信者,天下之結也。

56、君子戰雖有陳,而勇為本焉;喪雖有禮,而哀為本焉;士雖有學,而行為本焉。

57、無言而不信,不德而不報,投我以桃,報之以李。

58、天下有義則治,無義則亂。

59、愛人者必見愛也,而惡人者必見惡也。

60、謅諛在側,善議障塞,則國危矣。

61、萬事莫貴於義。

62、天下從事者,不可以無法儀,無法儀而其事能成者,無有也。

63、利人乎即為,不利人乎即止。

64、其友皆好矜奮,創作比周,則家日損,身日危,名日辱。

65、仁人之所以為事者,必興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

66、雖天亦不辨貧富、貴賤、遠邇、親疏,賢者舉而尚之,不肖者抑而廢之。

67、江河之水,非一源之水也;千鎰之裘,非一狐之白也。

68、君子不鏡於水而鏡於人。

69、言則稱於湯文,行則譬於狗豨。

70、上之為政,得下之情則治,不得下之情則亂。

71、故大人之務,將在於眾賢而已。

72、甘井近竭,招木近伐,靈龜近灼,神蛇近暴。

73、不勝其任,而處其位,非此位之人也。

諸子百家精華500句—傳世良言,人生至理,助你提升人生層次!

老子名言

1.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

2.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斯惡已。皆知善之為善,斯不善已。

3.有無相生,難易相成,長短相形,高下相盈,音聲相和,前後相隨。恆也。

4.不尚賢,使民不爭;不貴難得之貨,使民不為盜;不見可欲,使民心不亂。是以聖人之治,虛其心,實其腹,弱其志,強其骨。常使民無知無慾。使夫智者不敢為也。為無為,則無不治。

5.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聖人不仁,以百姓為芻狗。

6.多言數窮,不如守中。

7.穀神不死,是謂玄牝。玄牝之門,是謂天地根。綿綿若存,用之不勤。

8.天長地久。天地所以能長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長生。是以聖人後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無私邪?故能成其私。

9.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於道。

10.居善地,心善淵,與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動善時。夫唯不爭,故無尤。

11.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銳之,不可長保。金玉滿堂,莫之能守;富貴而驕,自遺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也。

12.三十輻,共一轂,當其無,有車之用。埏埴以為器,當其無,有器之用。鑿戶牖以為室,當其無,有室之用。故有之以為利,無之以為用。

13.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聾;五味令人口爽;馳騁畋獵,令人心發狂;難得之貨,令人行妨。是以聖人為腹不為目,故去彼取此。

14.寵辱若驚,貴大患若身。

15.太上,不知有之;其次,親而譽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

16.大道廢,有仁義;智慧出,有大偽;六親不和,有孝慈;國家昏亂,有忠臣。

17.絕聖棄智,民利百倍;絕仁棄義,民復孝慈;絕巧棄利,盜賊無有。此三者以為文,不足。故令有所屬:見素抱樸,少思寡慾,絕學無憂。

18.人之所畏,不可不畏。

19.俗人昭昭,我獨昏昏。俗人察察,我獨悶悶。

20.曲則全,枉則直,窪則盈,敝則新,少則多,多則惑。

21.是以聖人抱一為天下式。不自見,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長。夫唯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

22.希言自然。故飄風不終朝,驟雨不終日。

23.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見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無功;自矜者不長。

24.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獨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強字之曰道,強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遠,遠曰反。

25.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

26.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27.重為輕根,靜為躁君。輕則失根,躁則失君。

28.物壯則老,是謂不道,不道早已。

29.夫兵者,不祥之器,物或惡之,故有道者不處。

30.吉事尚左,凶事尚右。偏將軍居左,上將軍居右,言以喪禮處之。殺人之眾,以悲哀泣之,戰勝以喪禮處之。

31.天地相合,以降甘露,民莫之令而自均。

32.始制有名,名亦既有,夫亦將知止,知止可以不殆。

33.譬道之在天下,猶川穀之於江海。

34.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勝人者有力,自勝者強。知足者富。強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壽。以其終不自為大,故能成其大。

35.將欲歙之,必故張之;將欲弱之,必故強之;將欲廢之,必故興之;將欲取之,必故與之。是謂微明。

36.柔弱勝剛強。魚不可脫於淵,國之利器不可以示人。

37.道常無為而無不為。

38.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無德。上德無為而無以為;下德無為而有以為。上仁為之而無以為;上義為之而有以為。上禮為之而莫之應,則攘臂而扔之。故失道而後德,失德而後仁,失仁而後義,失義而後禮。

39.夫禮者,忠信之薄,而亂之首。

40.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寧;神得一以靈;谷得一以生;侯得一以為天下正。

41.天下萬物生於有,有生於無。

42.上士聞道,勤而行之;中士聞道,若存若亡;下士聞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為道。故建言有之:明道若昧;進道若退;夷道若□;上德若谷;廣德若不足;建德若偷;質真若渝;大白若辱;大方無隅;大器晚成;大音希聲;大象無形;道隱無名。

43.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萬物負陰而抱陽,衝氣以為和。

44.人之所惡,唯孤、寡、不穀,而王公以為稱。

45.人之所教,我亦教之。強梁者不得其死,吾將以為教父。

46.天下之至柔,馳騁天下之至堅。無有入無間,吾是以知無為之有益。

47.不言之教,無為之益,天下希及之。

48.名與身孰親?身與貨孰多?得與亡孰病?

49.甚愛必大費;多藏必厚亡。故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長久。

50.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衝,其用不窮。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辯若訥。

51.靜勝躁,寒勝熱。清靜為天下正。

52.天下有道,卻走馬以糞。天下無道,戎馬生於郊。

53.禍莫大於不知足;咎莫大於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

54.不出戶,知天下;不窺牖,見天道。其出彌遠,其知彌少。是以聖人不行而知,不見而明,不為而成。

55.為學日益,為道日損。損之又損,以至於無為。

56.無為而無不為。取天下常以無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

57.聖人常無心,以百姓心為心。

58.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

59.出生入死。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人之生,動之於死地,亦十有三。

60.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勢成之。是以萬物莫不尊道而貴德。

61.道之尊,德之貴,夫莫之命而常自然。故道生之,德畜之;長之育之;成之熟之;養之覆之。生而不有,為而不恃,長而不宰。是謂玄德。

62.修之於身,其德乃真;修之於家,其德乃餘;修之於鄉,其德乃長;修之於邦,其德乃豐;修之於天下,其德乃普。故以身觀身,以家觀家,以鄉觀鄉,以邦觀邦,以天下觀天下。吾何以知天下然哉?以此。

63.知者不言,言者不知。

64.挫其銳,解其紛,和其光,同其塵,是謂“玄同”。故不可得而親,不可得而疏;不可得而利,不可得而害;不可得而貴,不可得而賤。故為天下貴。

65.以正治國,以奇用兵,以無事取天下。吾何以知其然哉?以此:天下多忌諱,而民彌貧;人多利器,國家滋昏;人多伎巧,奇物滋起;法令滋彰,盜賊多有。故聖人云:“我無為,而民自化;我好靜,而民自正;我無事,而民自富;我無慾,而民自樸。”

66.其政悶悶,其民淳淳;其政察察,其民缺缺。是以聖人方而不割,廉而不劌,直而不肆,光而不耀。

67.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孰知其極?其無正也。正復為奇,善復為妖。人之迷,其日固久。

68.治人事天,莫若嗇。

69.治大國,若烹小鮮。

70.大邦者下流,天下之牝,天下之交也。牝常以靜勝牡,以靜為下。故大邦以下小邦,則取小邦;小邦以下大邦,則取大邦。故或下以取,或下而取。大邦不過欲兼畜人,小邦不過欲入事人。夫兩者各得所欲,大者宜為下。

71.為無為,事無事,味無味。

72.圖難於其易,為大於其細;天下難事,必作於易,天下大事,必作於細。是以聖人終不為大,故能成其大。

73.夫輕諾必寡信,多易必多難。是以聖人猶難之,故終無難矣。

74.合抱之木,生於毫末;九層之臺,起於累土;千里之行,始於足下。

75.民之從事,常於幾成而敗之。慎終如始,則無敗事。

76.古之善為道者,非以明民,將以愚之。民之難治,以其智多。故以智治國,國之賊;不以智治國,國之福。

77.江海之所以能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為百谷王。是以聖人慾上民,必以言下之;欲先民,必以身後之。是以聖人處上而民不重,處前而民不害。是以天下樂推而不厭。以其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

78.我有三寶,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儉,三曰不敢為天下先。

79.慈故能勇;儉故能廣;不敢為天下先,故能成器長。今舍慈且勇;舍儉且廣;舍後且先;死矣!夫慈以戰則勝,以守則固。天將救之,以慈衛之。

80.善為士者,不武;善戰者,不怒;善勝敵者,不與;善用人者,為之下。是謂不爭之德,是謂用人之力,是謂配天古之極。

81.禍莫大於輕敵,輕敵幾喪吾寶。故抗兵相若,哀者勝矣。

82.吾言甚易知,甚易行。天下莫能知,莫能行。

83.言有宗,事有君。夫唯無知,是以不我知。

84.知不知,尚矣;不知知,病也。聖人不病,以其病病。夫唯病病,是以不病。

85.民不畏威,則大威至。

86.無狎其所居,無厭其所生。夫唯不厭,是以不厭。是以聖人自知不自見;自愛不自貴。故去彼取此。

87.勇於敢則殺,勇於不敢則活。此兩者,或利或害。天之所惡,孰知其故?

88.天網恢恢,疏而不失。

89.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懼之?若使民常畏死,而為奇者,吾得執而殺之,孰敢?

90.民之飢,以其上食稅之多,是以飢。民之難治,以其上之有為,是以難治。民之輕死,以其上求生之厚,是以輕死。夫唯無以生為者,是賢於貴生。

91.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堅強。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故堅強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是以兵強則滅,木強則折。強大處下,柔弱處上。

92.天之道,其猶張弓歟?高者抑之,下者舉之;有餘者損之,不足者補之。天之道,損有餘而補不足。人之道,則不然,損不足以奉有餘。孰能有餘以奉天下,唯有道者。

93.是以聖人為而不恃,功成而不處,其不欲見賢。

94.天下莫柔弱於水,而攻堅強者莫之能勝,以其無以易之。

95.弱之勝強,柔之勝剛,天下莫不知,莫能行。

96.和大怨,必有餘怨;報怨以德,安可以為善?

97.小國寡民。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遠徙。雖有舟輿,無所乘之,雖有甲兵,無所陳之。使民復結繩而用之。

98.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樂其俗。鄰國相望,雞犬之聲相聞,民至老死,不相往來。

99.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辯,辯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

100.天之道,利而不害;聖人之道,為而不爭...

諸子百家精華500句—傳世良言,人生至理,助你提升人生層次!

莊子名言

1、哀莫大於心死,而人死亦次之。《莊子·田子方》

2、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逍遙於天地之間,而心意自得。《莊子·讓王》

3、安時而處順,哀樂不能入也。《養生主》

4、鷦鷯巢於深林,不過一枝;偃鼠飲河,不過滿腹。《逍遙遊》

5、人生天地之間,若白駒過隙,忽然而已。《莊子·知北遊》

6、昔者莊周夢為胡蝶,栩栩然胡蝶也。自喻適志與!不知周也。俄然覺,則蘧蘧然周也。不知周之夢為胡蝶與?胡蝶之夢為周與??周與胡蝶則必有分矣。此之謂物化。《齊物論》

7、“不樂壽,不哀夭,不榮通,不醜窮,不拘一世之利以為己私分,不以王天下為已處顯。顯則明。萬物一府,死生同狀。”《莊子·外篇·天地》

8、夫言非吹也,言者有言。《齊物論》

9、山木,自寇也;膏火,自煎也。桂可食,故伐之;漆可用,故割之。人皆知有用之用,而莫知無用之用也。《人間世》

10、謀無主則困,事無備則廢。

11、竊鉤者誅,竊國者為諸侯,諸侯之門仁義存焉。《胠篋》

12、絕跡易,無行地難。為人使易以偽,為天使難以偽。《人間世》

13、善人不得聖人之道不立,跖不得聖人之道不行。《胠篋》

14、“凡人心險于山川,難於知天。”《莊子·雜篇·列禦寇》

15、荃者所以在魚,得魚而忘荃;蹄者所以在兔,得兔而忘蹄;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言。吾安得夫忘言之人而與之言哉!《外物》

16、狗不以善吠為良,人不以善言為賢。《莊子·雜篇·徐無鬼》

17、無聽之以耳而聽之以心;無聽之以心而聽之以氣。《人間世》

18、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逍遙遊》

19、此龜者,寧其死為留骨而貴乎?寧其生而曳尾於途中乎?……吾將曳尾於途中。《莊子·外篇·秋水》

20、其耆欲深者,其天機淺。《大宗師》

21、大知閒閒,小知間間。大言炎炎,小言詹詹。《齊物論》

22、出入六合,遊乎九州,獨往獨來,是謂獨有。獨有之人,是謂至貴。《莊子·外篇·在宥》

23、彼亦一是非,此亦一是非。《齊物論》

24、井蛙不可以語於海,夏蟲不可以語於冰。《秋水》

25、庖人雖不治庖,尸祝不越樽俎而代之矣。《逍遙遊》

26、故跖之徒問於跖曰:“盜亦有道乎?”跖曰:“何適而無有道邪?夫妄意室中之藏,聖也;入先,勇也;出後,義也;知可否,知也;分均,仁也。五者不備而能成大盜者,天下未之有也。《胠篋》

27、以指喻指之非指,不若以非指喻指之非指也;以馬喻馬之非馬,不若以非馬喻馬之非馬也。天地一指也,萬物一馬也。《齊物論》

28、至人無己,神人無功,聖人無名。《逍遙遊》

29、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時有明法而不議,萬物有成理而不說。聖人者,原天地之美而達萬物之理。《莊子·知北遊》

30、夫大塊載我以形,勞我以生,佚我以老,息我以死。故善生者,乃所以善死也。《大宗師》

31、形在江海之上,心存魏闕之下,故寂然凝慮,思接千載,悄然動容,視通萬里。《莊子·讓王》

32、吾以天地為棺槨,以日月為連璧,星辰為珠璣,萬物為送賷。吾葬具豈不備邪?《莊子·列禦寇》

33、毛嬙麗姬,人之所美也;魚見之深入,鳥見之高飛,麋鹿見之決驟,四者孰知天下之正色哉?《齊物論》

34、節飲食以養胃,多讀書以養膽。

35、至言不出,俗言勝也。《莊子·外篇·天地》

36、彼節者有間,而刀刃者無厚,以無厚入有間,恢恢乎其於遊刃必有餘地矣。《養生主》

37、瞽者無以與乎文章之觀,聾者無以與乎鐘鼓之聲。豈唯形骸有聾盲哉?夫知亦有之。《逍遙遊》

38、夫相收之與相棄亦遠矣,且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君子淡以親,小人甘以絕。《山木》

39、浮游,不知所求;猖狂,不知所往;遊者鞅掌,以觀無妄。《莊子·外篇·在宥》

40、真者,精誠之至也。不精不誠,不能動人。《莊子·漁夫》

41、其作始也簡,其將畢也必巨。《人間世》

42、視乎冥冥,聽乎無聲。冥冥之中,獨見曉焉;無聲之中,獨聞和焉。故深之又深而能物焉,神之又神而能精焉;《莊子·外篇·天地》

43、德有所長而形有所忘。人不忘其所忘而忘其所不忘,此謂誠忘。《德充符》

44、人莫鑑於流水而鑑於止水。《德充符》

45、喪己於物,失性於俗者,謂之倒置之民。《刻意》

46、故純樸不殘,孰為犠尊!白玉不毀,孰為珪璋!道德不廢,安取仁義!性情不離,安用禮樂!五色不亂,孰為文采!五聲不亂,孰應六律!《莊子·外篇·馬蹄》

47、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以在涯隨無涯,殆已;已而為知者,殆而已矣。《養生主》

48、鵬之徙於南冥也,水擊三千里,摶扶搖而上者九萬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逍遙遊》

49、為善無近名,為惡無近刑,緣督以為經,可以保身,可以全生,可以養親,可以盡年。《養生主》

50、知其愚者,非大愚也;知其惑者,非大惑也。大惑者,終身不解;大愚者,終身不靈。《莊子·外篇·天地》

51、莊子與惠子游於濠梁之上。莊子曰:“儵魚出遊從容,是魚之樂也。”惠子曰:“子非魚,安知魚之樂?”莊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魚之樂?”《莊子·外篇·秋水》

52、方其夢也,不知其夢也。夢之中又佔其夢焉,覺而後知其夢也。《齊物論》

53、天下盡殉也。彼其所殉仁義也,則俗謂之君子;其所殉貨財也,則俗謂之小人。其殉一也,則有君子焉,有小人焉;若其殘生損性,則盜跖亦伯夷已,又惡取君子小人於其間哉!《駢拇》

54、小惑易方,大惑易性。《駢拇》

55、自其異者視之,肝膽楚越也;自其同者視之,萬物皆一也。《德充符》

56、夫大道不稱,大辯不言,大仁不仁,大廉不謙,大勇不忮。道昭而不道,言辯而不及,仁常而不成,廉清而不信,勇忮而不成。《齊物論》

57、好面譽人者,亦好背而毀之。《莊子·盜跖》

58、巧者勞而知者憂,無能者無所求。飽食而遨遊,泛若不繫之舟,虛而遨遊者也。《莊子·列禦寇》

59、夫天下莫大於秋豪之末,而太山為小;莫壽乎殤子,而彭祖為夭。天地與我並生,而萬物與我為一。《齊物論》

60、汝不知夫螳螂乎?怒其臂以當車轍,不知其不勝任也,是其才之美者也。《人間世》

61、天能覆之而不能載之,地能載之而不能覆之,大道能包之而不能辯之。知萬物皆有所可,有所不可,故曰選則不遍,教則不至,道則無遺者矣。《莊子·雜篇·天下》

62、道隱於小成,言隱於榮華。《齊物論》

63、一尺之捶,日取其半,萬世不竭。《莊子·雜篇·天下》

64、髑髏曰:“死,無君於上,無臣於下;亦無四時之事,從然以天地為春秋,雖南面王樂,不能過也。”《至樂》

65、且舉世而譽之而不加勸,舉世而非之而不加沮,定乎內外之分,辯乎榮辱之境,斯已矣。《逍遙遊》

66、故曰,夫恬淡寂寞,虛無無為,此天地之平,而道德之質也。《刻意》

67、泉涸,魚相與處於陸,相呴以溼,相濡以沫,不如相忘於江湖。《大宗師》

68、曰:“朝三而暮四。”眾狙皆怒。曰:“然則朝四而暮三。”眾狙皆悅。《齊物論》

69、方生方死,方死方生;方可方不可,方不可方可。《齊物論》

70、去小知而大知明,去善而自善矣。《莊子·雜篇·外物》

71、學者,學其所不能學也;行者,行其所不能行也;辯者,辯其所不能辯也。知止乎其所不能知,至矣;《莊子·雜篇·庚桑楚》

72、眾人重利,廉士重名,賢人尚志,聖人貴精。《刻意》

73、脣竭則齒寒,魯酒薄而邯鄲圍,聖人生而大盜起。《胠篋》

74、“今我睹子之難窮也,吾非至於子之門則殆矣,吾長見笑於大方之家。”《莊子·外篇·秋水》

75、朝受命而夕飲冰。《人間世》

76、鑑明則塵垢不止,止則不明也。久與賢人處則無過。《德充符》

77、意有所至而愛有所亡。可不慎邪?《人間世》

78、甘其食,美其服,樂其俗,安其居,鄰國相望,雞狗之音相聞,民至老死而不相往來。《胠篋》

79、鳳兮鳳兮,何德之衰也。來世不可待,往世不可追也。天下有道,聖人成焉;天下無道,聖人生焉。《莊子·人間世》

80、“忘其肝膽,遺其耳目,芒然彷徨乎塵垢之外,逍遙乎無事之業,是謂為而不恃,長而不宰”《外篇·達生》

81、古之至人,先存諸己而後存諸人。所存於己者未定,何暇至於暴人之所行!《人間世》

82、小人則以身殉利,士則以身殉名,大夫則以身殉家,聖人則以身殉天下。故此數子者,事業不同,名聲異號,其於傷性以身為殉,一也。《駢拇》

83、同類相從,同聲相應,固天理也。《莊子·漁父》

注:圖文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