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後並無另一個世界,愛因斯坦:讓那些脆弱的靈魂繼續好笑吧

又到一年清明時,忽然,想說一說燒紙的問題,燒紙有用嗎?

死後並無另一個世界,愛因斯坦:讓那些脆弱的靈魂繼續好笑吧

首先聲明,我無意詆譭先人,我也無意詆譭文化,我只是出於就事論事,並且此處討論不涉及環保與安全防火問題。

孔子說:“祭神如神在”。

原文是“祭如在,祭神如神在。子曰:‘吾不與祭,如不祭。’”,出自

《論語·八佾》,意思是,祭祀祖先就如同祖先真在那裡,祭祀神就如同神真在那裡。孔子說:“我如果不親自參加祭祀,(由別人代祭)那就等同沒有祭祀。

死後並無另一個世界,愛因斯坦:讓那些脆弱的靈魂繼續好笑吧

學者劉夢溪說,“祭神如神在”這句話包含了對信仰對象的一種假設。意思是說,在祭神的時候要在內心保持一種莊嚴和崇敬。怎樣才能保持呢?不妨假設有一個神在那裡享受你的祭品。但孔子可能沒有想到,這種假設本身,包含著給信仰打了一個很大的折扣,因為真正的宗教信仰是不允許假設的。既然孔子如此假設,我們也可以做另外一個假設,即神是不是也可能不在?如果祭祀時神不在,怎麼辦?孔子沒有說。孔子關注的是祭祀者所應抱持的態度,而不是祭祀對象的虛實有無問題。

上墳燒的紙,被祭祀者能否兌換成他所用的錢幣呢?

這一點,相信很多人都懷疑過,所以,很多人說,心到神知。

就是,我盡到我的心了。雖說沒用,但是萬一有用呢?沒有一個那個世界回來的人告知,是沒用的。

死後並無另一個世界,愛因斯坦:讓那些脆弱的靈魂繼續好笑吧

《紅樓夢》第五十八回中,藕官在大觀園燒紙錢去祭死去的菂官。原因是兩個人經常飾演夫妻,所以存了一份同性相愛之情。寶玉得知箇中緣由,不禁視為同調,特地請芳官帶話給藕官:

以後斷不可燒紙錢。這紙錢原是後人異端,不是孔子遺訓。以後逢時按節,只備一個爐,到日隨便焚香,一心誠虔,就可感格了。愚人原不知,無論神佛死人,必要分出等例,各式各例的。殊不知只一誠心二字為主。即值倉皇流離之日,雖連香亦無,隨便有土有草,只以潔淨,便可為祭,不獨死者享祭,便是神鬼也來享的。你瞧瞧我那案上,只設一爐,不論日期,時常焚香。他們皆不知原故,我心裡卻各有所因。隨便有清茶便供一鍾茶,有新水就供一盞水,或有鮮花,或有鮮果,甚至葷羹腥菜,只要心誠意潔,便是佛也都可來享。所以說,只在敬,不在虛名。以後快命他不可再燒紙。

曹雪芹的這段論述,簡直就是給孔子祭祀思想的背書。

孔子就是主張敬的。

子游問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謂能養。至於犬馬,皆能有養。不敬,何以別乎?”

孔子主張,對待老人,首先是要恭敬。

孔子強調的做人做事的態度,不管有沒有,心得誠敬。

死後並無另一個世界,愛因斯坦:讓那些脆弱的靈魂繼續好笑吧

愛因斯坦明確表示,自己並不信仰宗教,他說:“我無法想象,有這樣一個造物主,他會對自己所造之物進行獎懲,並且具有我們自己所體驗到的那種意志。我無法也不願去想象一個人在肉體死後還能繼續活著。讓那些脆弱的靈魂,無論是出於恐懼還是可笑的唯我論,繼續懷有此類想法吧。”

但愛因斯坦總強調,要具有宗教情懷。他說:“我們認識到有某種東西是我們無法洞察到的,只能以某種最原始的形式才能把握那最深奧的理性和最燦爛的美——正是這種認識和情感構成了真正的宗教情懷。從這個意義上講,也只有從這個意義上講,我是一個具有深沉的宗教情懷的人。”

死後並無另一個世界,愛因斯坦:讓那些脆弱的靈魂繼續好笑吧

愛因斯坦的主張與孔子的,是十分相像的,就是做人做事要恭敬虔誠。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