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察+ | 史上最慘烈春節檔來臨,中國電影不能只靠喜劇

(以下內容是36氪音頻節目《觀察+》的文字版,收聽更多精彩解讀,請在36氪app訂閱《觀察+》)

採訪、文稿整理 | 祕叢叢

電影最強“春節檔”來臨。這個春節,可以說是歷年來影片競爭最激烈的檔期,有多達十幾部電影扎堆上映。誰會是最後贏家?誰又註定成為炮灰?BAT在這個春節檔的表現又將如何呢?

本期觀察員:韓洪剛,36氪資深作者,關注手機、泛娛樂和IoT等方向

36氪:每年的春節檔也是各大影片過招的“修羅場”,今年春節檔電影的種子選手有哪些呢?

韓洪剛:目前比較強勢的有這麼幾個,首先是甯浩導演,黃渤和沈騰主演的《瘋狂的外星人》,然後是韓寒導演的《飛馳人生》,還有科幻電影《流浪地球》,最後還有周星馳的新作《新喜劇之王》。這四部是春節檔比較有競爭力的電影。

36氪:和往年相比,今年的春節檔競爭激烈嗎?

韓洪剛:特別激烈,春節檔的競爭一年比一年激烈。之前春節檔排片七八部電影就已經很激烈了。但今年定檔就有十幾部電影,所以肯定會有很多電影淪為炮灰。

36氪:是不是上映電影的數量已經超出了春節檔的消化能力?

韓洪剛:是的。個人預測,今年春節檔票房體量會在65億左右,這也意味著可能會誕生兩部20億電影,剩下的電影就只能瓜分剩下的20多億票房。在這種情況之下,很多電影是不會有什麼票房的。另外,這麼多影片嚴重超過了電影院的承載能力。比如,一部優質電影的排片佔比會在20%到30%,這樣最多隻能上線五部電影,那麼很多電影的排片會被壓縮到很低,所以盲目追逐春節檔其實並不明智。

36氪:是因為之前節日檔的票房表現普遍不好,所以現在片方都押注在春節檔這個節點了嗎?

韓洪剛:這個需要展開說,因為中國電影本質上還是一個人口紅利的生意,這裡的人口紅利得益於不斷建設的新影院。以前可能只有一二線城市有電影院,後來隨著房地產開發的加快,三四線,甚至小城鎮都有自己的電影院了。這樣帶來的大量新增觀影人口促進了中國票房,但現在電影院幾乎飽和了,人口紅利就變成了人們空閒時間比較多的節假日。

中國電影最近幾年出現了這個比較奇怪的狀態,就是特別依賴檔期。春節檔或國慶檔的票房高漲,但非節假日期間,票房就會變得低迷,這是不太正常的現象。

36氪:目前春節檔80%電影的製作方都是新興電影公司,傳統大公司比如光線、華誼慢慢變成了陪跑者,它們這種一蹶不振的狀態會持續下去嗎?

韓洪剛:可能在短期內這種情況很難改變。因為製作一部電影大概需要兩方面,一個是資金,一個是人才。小的電影公司現在不是特別缺錢,尤其是一些特別有號召力的導演或者演員,他們籌資還是比較容易的。在人才方面,現在大公司也留不住人才,他們現在更願意自己去拍電影,一不受束縛,二票房分成也相對多。

36氪:這是否也反映出,電影行業開始了從“渠道為王”到“內容為王”的轉變?

韓洪剛:相對而言,渠道比內容更重要,但是當下大家都覺得內容為王,是因為現在渠道已經相對飽和了,我們需要通過內容來增加渠道的使用率。通俗來說,就是增加電影院的上座率,在這種情況之下,內容的意義才顯現出來。

事實上,在增量市場中,渠道比內容重要,但是在存量市場裡,內容比渠道要重要。

36氪:這些影視巨頭它們還有可能重新崛起嗎?

韓洪剛:當然有可能,因為它們有非常豐富的電影製作經驗,同時也有比較充足的資金,而且它們也是有能力製造出爆款電影的,比如去年博納出品的《紅海行動》。永遠不要小瞧它們的力量,因為一家小公司都能迸發非常大的創造力,更何況是大公司。

但是它們重新崛起也比較困難,因為它們大都是上市公司,上市公司不僅要考慮票房,還要讓股東滿意。對於投資者而言,電影不是一個划算的買賣,所以這也是為什麼之前華誼和萬達都在做電影以外的生意,比如主題樂園等衍生品,這樣勢必會消耗它們的精力,拍不出特別好的電影。“如何達成投資者的期待”和“怎樣拍好電影”之間的矛盾,才是它們是否能在電影業務上重新崛起的關鍵。

36氪:和這些大的影視公司的沒落相比,BAT現在正跑步入場,比如阿里影業、騰訊影業、愛奇藝影業,它們都以電影出品方的形式在春節檔刷了一波存在感。你覺得,這三家的票房戰績將會怎樣?

韓洪剛:刷存在感並不能代表它們的電影好,它們主控的電影目前沒有一部成功賺錢。但說實話,我不太關心它們的票房會多高,因為大家對互聯網企業進入電影行業的期待並不是票房,而是期待它能革新生產方式,帶來更好的作品。但目前從這個角度看,BAT中不論誰,都是令人失望的。

36氪:今年春節檔,你個人最期待哪部影片?

韓洪剛:《流浪地球》。因為首先我是劉慈欣的粉絲,其次就近期的口碑評價還有放出的物料看,它的很多的細節做得特別好,它可能是一部達到了好萊塢十年前水準的科幻電影。這也可能是中國近20年甚至30年來,第一部真正意義上的科幻電影,它意味著中國一個新的電影類型的崛起。

科幻電影是一個非常能體現電影工業水準的電影類型。《流浪地球》之後,整個中國的電影工業水準可能會向前邁一大步。美國就有先例,比如特效公司工業光魔,就是導演喬治·盧卡斯為拍攝第一部《星球大戰》創立的,其中的特效技術受益至今。另外,如果《流浪地球》的票房大賣,也會提高大家對中國科幻電影的信心,特別是投資人的信心。

另外,科幻電影還可以培養觀眾的審美,讓他們的審美有新的變化。當下,中國電影市場非常需要多種類型的電影,而不是一味的喜劇,否則中國電影很難真正提高。

如果想和36氪《觀察+》的編輯小姐姐以及上萬氪友們近距離交流,歡迎添加小氪微信:super36kr,加入我們的社群,一起學習玩耍。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