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一崖墓考古發現中國最早棉布,死者五六十歲,棺木距今3500年

考古 棉花 文物 北宋 梧桐樹下戲鳳凰 梧桐樹下戲鳳凰 2017-10-14

中國發現最早棉布是何年代?

本文作者 倪方六

冷空氣來了,大家的棉衣要上身了。這篇文章來聊聊古代的棉花,聊聊中國人穿棉布的歷史。

福建一崖墓考古發現中國最早棉布,死者五六十歲,棺木距今3500年

(田裡的棉花)

棉花並不是中國原產,農業歷史有清楚記載,中國普通人穿棉衣、蓋棉被的時間並不長,至今在唐代以前,絕對多數中國人都知道棉花為何物。中國的棉花,從南到北所植的,都是從境外引進的。

那在沒有棉花以前,古人都穿什麼?古代中國普通人的服裝衣料來源,在早期主要是麻葛、絲織品、毳[cuì]皮,布都是用麻、葛一類植物纖維織成的,所謂“苧布”、“葛布”就是這一類。絲綢多是有錢人或老人穿的,並不是普通人的選擇,因為普通人多著麻布衣,漸漸地“布衣”成了老百姓的代稱。

福建一崖墓考古發現中國最早棉布,死者五六十歲,棺木距今3500年

(穿絲綢的古屍,新疆出土)

那麼,在引進棉花、使用棉織品之前,中國真的就沒有棉布麼?從對已有史料的解讀和分析,棉布應早已有之。

據《尚書·禹貢》,當年的“揚州”要向夏商王朝進貢,有“島夷卉服,厥篚織貝”一說。這裡的“島夷”指東南部沿海一帶,如今的海南島都屬揚州的“南者”;有一種觀點認為,“織貝”就是一種高級棉布,作為當地特產進貢。南宋學者蔡沈即持此觀點,其在《尚書集註》注稱:“今南蠻木棉之精者,亦謂之‘吉貝’。”

福建一崖墓考古發現中國最早棉布,死者五六十歲,棺木距今3500年

(海南島黎族人至今有紡棉製衣傳統)

那“卉服”是什麼?過去認為是一種草編的衣服,而曾隨被謫貶父親蘇軾一起在海南生活過的蘇過,證實北宋時的海南居民仍穿著卉服,但不是草衣,而是棉衣,只是比“織貝”質量要差。其《斜川集》稱:“居島夷,其民卉服鼻飲”,蘇過特又多說了一句:“島夷績草木為服,如今吉貝木棉之類。”

吉貝,就是棉花梵語karpasi的音譯,又有“白氎”、“白疊”、“帛迭”、“白緤”、“缽吒”等好多種稱呼和寫法,古人還誤寫為“古貝”。

福建一崖墓考古發現中國最早棉布,死者五六十歲,棺木距今3500年

(古人服裝,現代仿製)

《尚書》中所說的“卉服”、“織貝”是不是棉布,爭議很大,畢竟早期史不可考。有一種“榻布”,則被更多人認為是棉布。司馬遷《史記·貨殖列傳》中便提到了這種布:“其帛絮細布千鈞,文采千匹,榻布、皮革千石……”榻布亦稱“荅布”、“都布”,都是棉織品。

雖然古文獻對“棉布”爭議不斷,但現代考古已證實,中國人先秦時確已穿棉織品了。1978年9月,考古工作者在清理福建崇安武夷山白巖崖洞先秦船棺墓葬時,發現了年齡在55-60歲男性死者所穿的紡織品殘片,經時上海紡織科學研究所鑑定,有大蔴、薴蔴、絲、棉布四種質料。

福建一崖墓考古發現中國最早棉布,死者五六十歲,棺木距今3500年

(武夷山觀音巖崖洞船棺,現存武夷山市博物館.)

死者為古越族人。所發現的棉織品,為一小片青灰色棉布,是迄今中國發現的最早的棉布實物。船棺木材的年代距今3500左右,相當於商代。即使減去千年樹齡,仍是先秦時棉布無疑。可見,中國人穿棉布的歷史並不晚。

既然古人的先秦時就穿棉衣了,那什麼考古沒有在他處發現這一時期的棉花?這個原因很簡單,棉太容易腐爛了,畢竟是植物纖維。

福建一崖墓考古發現中國最早棉布,死者五六十歲,棺木距今3500年

(東漢從印度進口棉布,新疆出土)

崇安武夷山白巖崖洞先秦船棺墓葬之所以能保存下來,並被發現,並與其特殊葬法有關。發現棉花的崇安武夷山船棺,是安放在很高的懸崖峭壁上的山洞中,這是南方古人中間流行的葬法,叫“崖墓”;如果棺材不是塞在山洞裡,而是懸於峭壁,則是“懸棺葬”。

福建一崖墓考古發現中國最早棉布,死者五六十歲,棺木距今3500年

(崖墓))

這種葬法不論是隨葬品還是屍骨,腐爛的速度都遠遠慢於土葬,有屍體還會風乾成“肉乾”。如果是埋葬在地下,崇安武夷山白巖崖洞先秦船棺墓葬中的棉織品是決不可能保存下來的。

事實上,由於年代久遠,該墓也僅保留下一小片青灰色棉布,基本上都腐爛掉,或是炭化了。

福建一崖墓考古發現中國最早棉布,死者五六十歲,棺木距今3500年

(懸棺)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