諾金攜手不知堂舉辦家族百年遺存藏品展

考古 文物 博物館 漢朝 中奢網 中奢網 2017-09-06

諾金從中華五千年曆史文化中汲取靈感, 將傳統民族文化元素以現代藝術形式呈獻給消費者,傳播當代中國 “雅蓄於心,自在於形” 的全新生活方式和態度,是對歷史的傳承與詮釋,闡釋了中國品質、中國性情、中國意識及中國傳統。

近期,諾金攜手不知堂家族,為賓客帶來一場家族百年遺存藏品展,遵循諾金“汲取文化作為終極體驗”的品牌理念,將奢華服務與精緻藝術融會貫通。

諾金攜手不知堂舉辦家族百年遺存藏品展

本次展出的57件藏品,單品櫃25件,多品櫃32件。所有展品均是民國以前,不知堂家族祖上兩代人的收藏,這一代人僅行守護之責。此次展覽如同一座微型博物館而非博物館:博物館展品只能觀看,而這裡的藏品可以拿出來過手品味。這裡不是古玩商店,它更似沙龍,大家在這裡交流共賞、互通有無、彼此學習。

本次展覽部分藏品:

諾金攜手不知堂舉辦家族百年遺存藏品展

越王州勾複合劍(春秋)

越王州勾為越王勾踐之曾孫,不壽之子,公元前448年至公元前412年在位。是越王勾踐滅吳王夫差以後武功最為顯赫,國勢最為強盛的君主。當時,越國兵器最為精良,青銅複合劍為獨有利器。後隨衰落而工藝失傳。

經上海博物館譚德睿先生多年研究:青銅複合劍的中脊與劍的兩從,由兩種不同成分的青銅分四次鑄造而成,以此達到既有良好的韌度又有鋒利的硬度。成分配比和工藝難度令今人不可想象,甚至無法複製。

1994年北京故宮永壽宮及1995年南京博物院,曾兩度展出過臺灣“古越樓主”龔欽龍先生的一把越王州勾複合劍。一時轟動國家文物委員會,並定為國寶級文物。後十幾名專家聯名上書國家有關部門擬出資回購,未果。上海博物館青銅器研究泰斗馬承源先生(已故)曾撰文稱“該劍為諸越王州勾劍之最”。視為世界唯一瑰寶。

目前這把劍勝於龔氏劍,是大陸現存唯一有明確銘文的越王州勾複合劍。此劍品相完好,沒有鏽蝕。劍格處鑄有鳥蟲文“越王州勾自作用劍”銘文;劍首鑄有11道同心圓;劍柄處有兩道花紋柄箍,可見固定銷孔,越王劍諸獨有特徵一一具在。兩千多年後的今天仍可一次劃斷六層打印紙。此劍為《不知堂》舊藏,三珍之首。

諾金攜手不知堂舉辦家族百年遺存藏品展

錯金銀坐熊擺件(漢)

熊,自遠古巖畫、商周彝器、漢唐玩物中就是被廣泛刻畫的神獸圖騰。尤其漢代,熊的形象幾乎遍及擺件、席鎮、器座、畫磚等各處。

熊,既憨態可掬又凶猛強悍;既笨拙滑稽又警覺靈敏。因而,為古代匠人提供了廣泛的創作題材。

此件錯金銀坐熊擺件形象準確、神態生動;舉手若思,吐舌賣萌。尤以通體華麗繁複的金銀紋飾,彰顯了大漢王朝鑄造工藝的極致水平和最高等級。

2015年3月紐約佳士得在“安思遠私人珍藏專場拍賣會”中,一件大小與型制類似的鎏金熊以285.3萬美元成交,但遠不及此件錯金銀坐熊擺件的等級與品相。

諾金攜手不知堂舉辦家族百年遺存藏品展

承盤玉人(漢)

此承盤玉人是漢代古玉中比較罕見的人物圓雕立件。其玉肉微沁古樸,玉質潔淨;雕工精煉具有“漢八刀”風格。

由於古代琢玉工具所限,人與盤只能分開雕琢,後留榫卯相連。古代工匠如何做到榫卯精準對接,嚴合平穩放置,實難想象。具有較高的藝術價值與考古價值。

承盤玉人的用途待考,不宜簡單推測為燈具。

《不知堂》舊藏

諾金攜手不知堂舉辦家族百年遺存藏品展

陳設印·魏霸名款(東漢)

魏霸於東漢章帝時(公元79年)入仕,歷經和帝、殤帝、安帝四朝為官,爵至光祿大夫。安帝時(公元112年)去世。

此印是《不知堂》珍存舊藏,為罕見碩大連方印,印紐為鎏金鑲玉瑞獸,印體四周嵌銀絲紋飾,竭盡漢時精工。印文於兩方中分別書刻“魏”“霸”兩個正向字,應為顯示身份的陳設印。

印文書體端莊典雅,疏朗妥適,漢風洋溢。

此印對漢印時風不僅僅侷限於“鈐印留名”的實用性,提供了難得的實物佐證。

諾金攜手不知堂舉辦家族百年遺存藏品展

彩陶盛唐仕女(唐)

盛唐時期,婦女髮式爭奇鬥豔,綺麗豔美可謂登峰造極。據唐代文學家段成式所著《髻鬟品》篇即有:丫髻、雲髻、峨髻、烏蠻髻、三角髻、愁來髻、歸順髻等百餘式之多。其中,上梳峨髻可高達一尺餘(一唐尺約28~29釐米)。故此,唐朝詩人李賀亦嘆:峨髻愁暮雲。

此尊盛唐仕女儀態端莊,姿勢婀娜、線條簡潔。唯見髮式不同尋常,為眾唐俑中所罕見!此髮式為板式拋髻,刻畫細緻到位,梳路交待清楚,是彌足珍貴的實相樣本。

諾金攜手不知堂舉辦家族百年遺存藏品展

龍珩(戰國)

東漢許慎《說文》釋:珩,佩上玉也。玉珩亦稱橫玉,是王者佩玉的上端飾物。珩與璜的區別在於切線內刻滿鏤空紋飾。另,古有無紋飾之璜,沒有無紋飾之珩。

此雙首龍珩採用上等和闐白玉,色白水足,質密通透。雙面紋飾端莊霸氣,玻璃光耀目開門。其型制與2004年瀚海拍出兩百餘萬元的玉珩近似,但品相更佳,器形略大。

《不知堂》舊藏

諾金攜手不知堂舉辦家族百年遺存藏品展諾金攜手不知堂舉辦家族百年遺存藏品展

夨王覆蓋角(西周)

角,興於夏、商、週三代,是青銅禮器中存世最少的一種器形。而覆蓋角(帶有上蓋)僅見於西周時期,之後便不復存在。據目前可考資料,覆蓋角僅美國佛利爾博物館和信陽考古研究所各有一例。帶有明確銘文:“夨王作寶”的覆蓋角只此孤例。

古夨國為周代諸侯國,故地為陝西汧水流域一帶。公元前656年被晉獻公吞滅。王國維在《古諸侯稱王說》文中載:“蓋古時天澤之分未嚴,諸侯在其國自有稱王之俗。”此覆蓋角屬夨國王室禮器無疑。

《不知堂》舊藏三珍之一。

諾金攜手不知堂舉辦家族百年遺存藏品展

虎符亦稱軍符,為古代調動兵力的憑證。始於西周,興於秦,失於漢。

據《不知堂》記事載:此虎符獲於四十年代初期一鄰里頑童,以一塊大洋自其家人購得。因多年把玩已呈“熟態”。

上有錯金銘文:“甲兵之符右在 皇帝左在陽陵”兩邊計24個字。意為:甲(押)兵之符右在(佑證),皇帝左在(佐證)陽陵。有人云:“陽陵為地名,即西安陽陵”不敢苟同。西安陽陵古屬邰縣,“陽陵”一名1997年才有。銘文“陽陵”一詞何意?有待考證。

虎符銘文為秦之小篆,字體工整秀麗,極具考古藝術價值。經綜合考證,此虎符應為秦統一六國之後器物。其銅質含金,雖屬“熟態”兩合處歷史痕跡清晰,真品可鑑。

迄今,國內可考秦代虎符僅存四枚:

1.杜 虎 符 長9.5cm.高4.4cm.有錯金銘文

9行40字.現藏陝西省博物館;

2.新郪虎符 錯金銘文4行34字,

現為法國巴黎陳氏收藏;

3.東郡虎符 長9.5cm.高4.3cm.錯金銘文12字,

現藏陝西周至文管所;

4.陽陵虎符 長8.9cm.高3.4cm.錯金銘文24字,

(因兩片鏽死已無法打開)

現藏國家博物館;

本虎符為第5枚,長7.9cm.高3.2cm.最為小巧。文字與型制相似於陽陵虎符。

中奢網原創文章未經本網允許,私自轉載者本網保留追究其版權責任的權利!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