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國古墓被挖出17個盜洞,賊人進去後全被嚇跑,只因墓中有它在

古代的皇家貴族,活著時享盡榮華富貴,到了生死之際,還幻想到另一個世界去繼續窮奢極欲的豪華生活。因此往往講究所謂的“厚葬”,不但在地下修建規模宏大的宮殿,還會在其中放置大量的金銀珠玉,奇珍異寶,生怕被閻王爺看不起。明朝萬曆皇帝的定陵,據說耗銀800萬兩。到了清朝,雖說沒那麼誇張,但乾隆的裕陵也耗銀200萬兩,慈禧的定東陵則耗銀270萬兩。

戰國古墓被挖出17個盜洞,賊人進去後全被嚇跑,只因墓中有它在

帝王將相們光顧了講排場,沒料到厚葬打來一個延續千年的巨大隱患。墓中的金銀珠寶,引來了無數盜賊貪婪的目光。每到亂世,這些藏寶無數的帝王將相陵寢,就成為眾多盜賊的淘金寶地。因此陵寢修建時,盜掘與反盜掘就成為必須考慮的重要因素。能工巧匠們費盡心思,研究防盜手段,來保證陵寢固若金湯。

戰國古墓被挖出17個盜洞,賊人進去後全被嚇跑,只因墓中有它在

目前國內已經發掘過的古代帝王陵表明,最為常用的防盜措施,以兩種最為多見。一是深埋,而是隱藏墓道入口。實踐證明,這也是比較有效的辦法。清朝帝陵幾乎被挖遍,明朝帝陵基本完好,主要就是因為明代流行深埋,萬曆定陵地宮位於地下27米,專業考古隊光找入口就找了1年多,普通盜賊很難得手。乾隆的裕陵僅僅深9米,結果被盜掘一空。

戰國古墓被挖出17個盜洞,賊人進去後全被嚇跑,只因墓中有它在

不過,除此之外,還有一些特別另類的防盜手段。比如河南的郭莊楚墓,它的防盜手段獨具特色。此墓從戰國至今,2000餘年時間內經歷多次盜掘,考古時可見的盜洞就有17個之多。令人吃驚的是,歷經如此之多的盜掘,墓中的大部分文物依然得以保留下來,損失極為有限。經研究發現,盜賊之所以都空手而返,是因為墓中有一件防盜神器,嚇跑了無數古今盜賊。

戰國古墓被挖出17個盜洞,賊人進去後全被嚇跑,只因墓中有它在

說是“神器”其實一點也不神。它的防盜原理簡單而實用。在郭莊楚墓墓室四周,填充了厚達十幾米的河沙層。細沙的流動性極好,歷經兩千年也未板結成塊。細沙中夾雜大量尖銳石塊,小的十幾斤,大的300多斤。郭莊楚墓沙層中共發現此類石塊1千多塊。

戰國古墓被挖出17個盜洞,賊人進去後全被嚇跑,只因墓中有它在

由於河沙極好的流動性和很差的粘結性,使得沙層歷經千年依然鬆散。盜賊們擅長在黃土層中掘洞,而在沙層中掘洞,則難比登天,即使僥倖掘出也很容易垮塌,沙石俱下,不砸死也得活埋在裡面。最新的盜洞表明,盜賊不惜血本,採用了類似開採煤礦一樣的技術,盜洞周圍和頂棚用木板加固支撐。洞倒是勉強不塌了,但由於河沙很好的流動性,此處挖空他處立即自動填充過來,不把河沙層挖完休想得手。

戰國古墓被挖出17個盜洞,賊人進去後全被嚇跑,只因墓中有它在

盜賊一般做賊心虛,時間緊迫,短時間根本無法完成這樣大的工作量,而且還要冒著隨時垮塌的風險,因此只得放棄。所以郭莊楚墓歷經一千多年的破壞,依然為國家保留了一大批國寶。宋代《考古編》記載,武則天的乾陵據說也是採用這種辦法,建造時挖走一車土,隨時拉回來一車沙,到封頂時全部用沙層填滿,所以至今得以倖存。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