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偉民談湖南考古與“一帶一路”:我們在佛國修文物

考古 孟加拉 文物 陶器 紅網 2017-06-11
郭偉民談湖南考古與“一帶一路”:我們在佛國修文物郭偉民談湖南考古與“一帶一路”:我們在佛國修文物

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長郭偉民以《孟加拉國毗訶羅普爾遺址考古發掘》為題作主旨發言。

紅網長沙6月10日訊(時刻新聞記者 蔡娟 湯紅輝)6月10日是我國首個“文化和自然遺產日”。當天上午,2017年文化遺產日湖南省主場活動暨湖南文化遺產與“一帶一路”論壇在長沙舉行。論壇特邀專家闡述了湖南文化遺產與“一帶一路”的淵源與實踐。

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長郭偉民以《孟加拉國毗訶羅普爾遺址考古發掘》為題作主旨發言,分享本次湖南援孟考古項目的發掘背景、過程、價值和意義,揭開了孟加拉國一段被遺忘的歷史。

位於南亞次大陸的孟加拉國,是“一帶一路”的重要節點。文化部出臺的《文化部“一帶一路”文化發展行動計劃(2016—2020)》提到,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共同實施考古合作、文物科技保護與修復等項目,實施文物保護援助工程。2014年至2016年,湖南考古人遠赴異國,克服語言、氣候、飲食和蚊蟲的不適和挑戰,與孟方共同開啟“佛國的盛筵”。

湖南考古人有了在南亞佛國修文物的機會,歸於機緣巧合。毗訶羅普爾,是孟加拉國恆河之畔的佛教遺址,興盛時期在公元8世紀至12世紀。2014年1月,中國駐孟加拉國大使館與湖南省文物局聯繫,希望湖南為孟加拉國毗訶羅普爾遺址的考古發掘和研究提供支持。2014年12月,湖南考古人首次走出國門,對毗訶羅普爾遺址的考古發掘正式開始。

“毗訶羅普爾是佛教高僧阿底峽的故鄉,對藏傳佛教影響深遠。之前遺址的發掘比較少,這種大規模的發掘還是第一次。”郭偉民指出,湖南和孟加拉國方面聯合考古合作,是中國與南亞次大陸國家的首次類似合作,也是中國在南亞次大陸的首次考古發掘。

“我們儘量在尋找印證古代陸上絲綢之路、海上絲綢之路中的中國器物,發現了中國的青花瓷,遺憾的是,沒有找到長沙銅官窯的瓷器。”郭偉民介紹,截至2016年底,中孟聯合考古隊對毗訶羅普爾遺址進行了3次考古發掘,發掘總面積達4400平方米,發現了大量佛塔、道路、灰坑、不同時期的陶器組合等,還發現了兩組龐大的佛教遺址群,這在孟加拉國曆史上尚屬首次。在孟加拉國,公元800—900年間的歷史記載比較少,毗訶羅普爾遺址中所獲取的信息,對於建立孟加拉國的歷史編年,具有重要的意義。

“我們的陶器修復能力很強,孟方覺得很神奇,形容是‘妙手回春’。”郭偉民舉例說,當時,湖南考古隊派去了3名文物修復工,在不到2個月的時間內裡,共修復了200多件陶瓷器物,建立了一批陶器修復的標本,讓孟方人員大為震驚、歎服。而在此之前,孟方考古隊尚沒有成功修復一件陶瓷器物。

“某種意思上說,文化‘走出去’比經濟‘走出去’更為重要。”毗訶羅普爾遺址考古發掘的價值和意義重大,郭偉民總結為三點:一,填補了孟加拉國的歷史空白;二,為後弘期藏傳佛教找到了源頭;三,為“一帶一路”戰略佈局找到了支點。

“對外文化援助不是送戲下鄉,而是尋找和提供地區與民族文化交流的座標和平臺。”郭偉民認為,基於“一帶一路”的背景,湖南應在援外考古、文化援助、遺址保護、展示與利用上,充分展開文化合作與交流。下一步,將從“本體保護與考古遺址公園建設”“援孟與援藏考古工作緊密結合”方面,繼續推進湖南的援外考古、文化援助工作。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