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安新區將開展四項考古工作 第二階段地質調查醞釀啟動

考古 文物 白洋澱 石油 浙江新聞 浙江新聞 2017-09-09
雄安新區將開展四項考古工作 第二階段地質調查醞釀啟動

俯瞰河北省雄安新區安新縣境內的白洋澱。

新華社9月7日消息,記者從河北省文物局獲悉,國家文物局近日批覆了雄安新區起步區2018年度考古工作方案、雄安新區考古調查2018年度工作方案、雄安新區環境考古工作方案、雄安新區南陽遺址2018年度考古工作方案,項目的批覆將為大力推進雄安新區文物保護工作,保障雄安新區建設的順利進行奠定堅實基礎。

據介紹,文物部門將重點探明雄安新區起步區100平方公里範圍內地下文物遺存的分佈範圍和保存狀況;在2017年考古調查工作的基礎上,2018年對中期發展區200平方公里範圍內採用機載激光測繪等現代科技手段進行調查;開展雄安新區環境考古工作,以白洋澱區域為重點,以研究環境演化及人地關係演變為主,充分考慮河湖水系演化對人居環境、聚落分佈等的影響;以南陽遺址及周邊同時代遺存為重點,開展專項考古調查、勘探,科學確定南陽遺址的分佈範圍、格局、年代和性質。

目前,河北省已經完成雄安新區200平方公里中期發展區文物調查工作,並編制完成專題報告,對發現的文物遺存提出了具體的保護措施。南陽遺址前期的勘探和調查取得階段性成果,在遺址周邊發現同時期遺存10餘處,以南陽遺址為中心形成面積近18平方公里的東周、漢代遺址群,並根據考古勘探推測南陽遺址為一座東周、漢代中型城址。

河北省文物局項目管理處負責人表示,下一步將按照國家文物局和省文物局的總體部署,全面開展雄安新區2000平方公里的文物調查,起步區考古勘察和試掘、環境考古、激光測繪調查以及宋遼邊關地道、燕南長城等項目的保護工作。雄安新區起步區的考古工作將在2018年4月底前完成。

【浙江新聞+】

中國石油東方物探構建數字化地下雄安平臺助力新區建設

9月5日,雄安新區地球物理勘查研討會在中國石油東方物探召開。來自全國各地的物探專家學者齊聚一堂,研究探討進一步發揮地球物理勘查作用與潛力,為雄安新區規劃建設和長遠發展提供精準服務。

當前正值雄安新區第一階段地質調查工作結束、第二階段醞釀啟動的重要時段。東方物探按照集團公司整體部署,主動作為,積極服務雄安新區建設。

雄安新區位於渤海灣盆地冀中坳陷中區,自上世紀50年代尤其是70年代以來,東方物探圍繞冀中坳陷開展了大量地球物理工作。截至目前,雄安新區及毗鄰區已完成二維地震測線101條、3300公里,完成電法測線103條,重磁勘探5片,完成三維地震800平方公里,石油物探工作覆蓋雄安新區。通過持續多年地震勘探,東方物探掌握了該區物探資料採集、處理和解釋針對性技術,取得了五大成果:基本明確了區域地質結構及地層展布;基本理清了不同層系的複雜斷裂系統;不斷髮現與評價圈閉油氣目標,配合和支撐了油田的持續開發;綜合應用重磁電震成果,評價了基岩隆起區和凹陷區,預測了地熱利用遠景區;形成了適應華北地貌地質特點的配套物探技術系列。

與會專家認為,油氣勘探積累的豐富地球物理資料,在近幾年的地熱資源勘查開發中正在發揮重要作用;對於雄安新區的規劃、設計、建設與管理,現有地球物理資料和技術是寶貴的財富與起點。下一步,東方物探將按照雄安新區總體規劃,挖掘和利用既有地球物理及地質資料,推進核心區兩寬一高三維地震部署與實施;集合多資源、多信息、多成果,構建數字化地下雄安平臺,科學高效、長期服務新區的建設發展。

(綜合新華網、國務院國資委網站、澎湃新聞)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