陝西工人挖出一個陶罐,所含窖藏令專家欣喜,此物產地卻至今爭議

考古 文物 李守禮 唐朝 手工藝 趣觀歷史 2018-12-02

我們閱盡鉛華,只為呈現不一樣的歷史。

各位讀者下午好!子淵近期陸續為大家介紹了許多國寶珍品的傳奇故事,引發了讀者的強烈興趣。說到文物,自然就離不開文物大省陝西,今天咱們要講的是這件器物就是陝西曆史博物館的鎮館之寶——唐獸首瑪瑙杯。

陝西工人挖出一個陶罐,所含窖藏令專家欣喜,此物產地卻至今爭議

▲陝西曆史博物館外景

上世紀七十年代初,在西安市南郊的何家村,一座兩層高的民居樓房正在進行土方挖掘施工,突然在距離地面僅0.8米處的一個基坑角落裡,工人們挖掘出了一個高65釐米、腹徑60釐米的大陶甕。雖然陶甕表面極為粗糙,但建築工人還是忍不住打開了黃泥封口,畢竟在古物面前,並不是人人都能把持得住的。封口被打開後,工人們頓時被其中所藏的金銀財寶驚呆,而另一方面,在得知工地發生大事後,房主立即上報文物部門。當天下午,西安市考古隊趕到現場,並建立起隔離帶,對這一地區進行搶救性發掘。

陝西工人挖出一個陶罐,所含窖藏令專家欣喜,此物產地卻至今爭議

▲何家村出土的陶甕

需要指出的是,何家村雖然名為“村莊”,但實際上距離西安市中心卻並不遠,著名的含光門距何家村也不過僅僅一千多米,所以這裡發現古代文物,考古隊員一點兒也不感到奇怪。經過幾天的耐心發掘,專家發現陶甕出土地點為興化坊邠王李守禮王府舊址,而且在首個陶甕出土地北側不遠處,又發現了一個陶甕,而且還在同一位置掘出一個高30釐米、腹徑25釐米的密封大銀罐。經過仔細清點,兩甕一罐中共取出各類器物一千餘件,其中金銀器皿271件、銀鋌8件、銀餅22件、銀板60件,唐獸首瑪瑙杯1件,金、銀、銅錢幣466枚,瑪瑙器3件、琉璃器1件、水晶器1件、玉帶10幅、玉臂環1對,、飾品13件,另有金箔、玉材、寶石等眾多珍寶,這就是大名鼎鼎的“何家村窖藏”。

陝西工人挖出一個陶罐,所含窖藏令專家欣喜,此物產地卻至今爭議

▲何家村窖藏中的部分器物

在這些珍寶中,尤以唐獸首瑪瑙杯最為獨特,乃是迄今為止國內出土的唯一一件唐代俏色玉雕,也是目前為止做工最為精湛的唐代玉器。由於其見證了唐代中外文化交流,加之又是海內孤品,所以毫無懸念地被定為國寶並列入《首批禁止出國(境) 展覽文物目錄》。此件獸首瑪瑙杯通長為15.6釐米,口徑5.9釐米,其選用極為罕見的西域纏絲瑪瑙製成,這種瑪瑙本身材質紋理細膩、光鮮潤澤,工匠在巧妙結合其俏色紋理後,方才雕琢而成了這件角狀獸首形瑪瑙杯,而獸雙角杯柄、鑲金帽的獸嘴部以及細微刻畫的獸耳、鼻、眼等,都突出了獸首的色彩與造型之美。

陝西工人挖出一個陶罐,所含窖藏令專家欣喜,此物產地卻至今爭議

▲薩珊波斯時期壁畫

關於這件國寶的產地,學術界至今仍存在較大爭議。從其造型來看,無疑是中亞和西亞地區所用的“來通”酒具,“來通”出自希臘語,意為倒酒器。這種酒具大多為獸角形,底部有孔,美酒佳釀可以從孔中流出,如同漏斗一般,當時人們用它注酒,相信其具有防止中毒的小國。在宴會上,賓客舉起“來通”暢飲之時,也含有向神致敬的意味,因此這種酒具也廣泛應用於禮儀與祭祀場合。在薩珊波斯時期,”來通”十分常見,經常在壁畫中出現。而在中國,“來通”直到唐代中期才廣泛應用於貴族宴會,在這之前,只有胡人參與的宴飲場合中,“來通”才會出現。追求新奇的唐朝貴族,在崇尚胡風的社會環境下,也就跟著用“來通”來飲酒。

陝西工人挖出一個陶罐,所含窖藏令專家欣喜,此物產地卻至今爭議

▲唐鑲金獸首瑪瑙杯

從其所用材料乃是產自西域的纏絲瑪瑙來看,專家推斷這件獸首瑪瑙杯與絲綢之路有關,是從西域遠來長安的。《舊唐書》中有“開元十六年大康國(今烏茲別克斯坦一帶)獻獸首瑪瑙杯”的記載,此後皇帝又將其賞賜給了李守禮,窖藏千年後才得以再度現世。作為中西文化交流的見證者,唐獸首瑪瑙杯具有不可替代的深遠意義和研究價值。如今,它靜靜陳列在陝西曆史博物館中,接受世人的參觀鑑賞。

參考資料:

《舊唐書》《花舞大唐春:何家村遺寶精粹》

微信公眾號:趣觀歷史,每日為您甄選好玩有趣的歷史。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