偽滿洲國成立之後,一座巨大的石碑被樹立了起來,上面寫著“王道樂土大滿洲國”,日本人說,每年都有很多中國百姓,投奔到這片所謂“王道樂土”,侵華戰爭開始後,日本人又說,日滿華相互提攜,日本計劃把關內也變成偽滿的繁榮,那麼,當時東北的事實狀況是什麼樣子的呢?如果當初我們不抗戰,又會發生什麼呢?

東北之鑑——如果我們不抗戰

這裡是夜色籠罩中的吉林長春城,,此時,位於城市東北的一座宮苑內,正在舉行一場神祕的活動,一位30多歲的中年男子,在150多人的共同“參列下”,舉行了一場名為“親行奉鎮天照大神之神靈神祕幽玄之鎮祭禮儀”的儀式,這位深夜行事的男子到底是誰?這座名為”天照大神“的神像究竟又是什麼來歷呢?

1932年3月8日下午,一列火車緩緩駛進了長春火車站,月臺上擠滿了人。在躁動的人群中,一隊身穿長袍馬褂,手舉黃龍圖案旗幟的人吸引了車上一個人的目光,他的眼睛溼潤了,因為他身邊的隨從正悄悄告訴他“那些都是旗人,他們盼皇上已經盼了20年了。”他就是愛新覺羅·溥儀。

四個月前,土肥原賢二深夜拜訪了溥儀,據溥儀回憶,這個人臉上始終帶著溫和、恭順的笑意,給人說話靠譜的感覺。這個人告訴溥儀,關東軍不喜歡國民黨,也不喜歡張家父子,而是希望滿洲人民有自己的國家,皇上可以重整大清基業。

東北之鑑——如果我們不抗戰

載灃,晚清最後的攝政王,溥儀的父親,始終拒絕前往東北與日本人合作,但年輕的溥儀,動心了。

不久天津發生騷亂,土肥原賢二急切地找到溥儀,告訴溥儀,天津已經不安全了,抗日分子想要您的命,必須從速到東北。溥儀還不知道,這是日本人的第一個騙局,這場騷亂的幕後主使者,正是土肥原本人。

2天后,溥儀的火車緩緩駛進了長春火車站,月臺上擠滿了歡迎的人。在躁動的人群中,有一位叫做凌升的人。他雖說是達斡爾族,但一百多年來,世世代代為大清效命,聽說日本人要幫大清“復國”了,他作為呼倫貝爾代表,決定全力效忠皇上,當隨著溥儀去拜天、拜地、拜祖宗後,凌升被派往偽滿興安北分省任省長。凌升看到,在這場祭祀中,一群日本軍人趾高氣揚地坐在旁邊,八年後,他們要讓溥儀在叩拜自己祖宗之前,先向天皇的祖宗天照大神跪拜。

東北之鑑——如果我們不抗戰

這,凌升是看不到的,但凌升看到,皇上身邊有一個“滿洲國帝室御用掛”,這是一個負責“滿洲國”皇室事務的職位。而擔任這個職位的,竟然是一個關東軍軍人。溥儀在《我的前半生》中說,對於這個叫吉岡安直的軍人的指示,我只有點頭稱是的權利。這位名義上的皇帝,每天最忙的事就是去接見各種各樣的人,但是他很快就發現了這些人,竟然誰也不與他談“國事”,當他偶爾問及“國事”時,他們就說,“次長辦著了”!而次長,正是日本人。

這是一份名為《形勢判斷》的文件,從中可以看出一些端倪,這份由日本參謀總部制訂於1931年的文件,明確要求建立一個完全由日本人控制的滿蒙政權,長遠規劃最終要劃歸日本統治。在實現路徑上,關東軍提出的解決方案獲得了高層認可:即先建立一個統轄東北四省和蒙古的偽政權,讓有影響力的中國人擔任政權首領,從而實現“以華制華”的效果。

無權的溥儀落個清閒,但宗教信仰上卻不能閒著,“滿洲國”被要求宗教與日本高度一致,1940年6月溥儀赴日本,向日本天皇請來“天照大神”,溥儀隨後頒佈詔書將“天照大神”定為祖宗和國教,每月初一和十五進行供奉祭祀活動。因此,才出現了長春深夜辦儀式的那一幕。

東北之鑑——如果我們不抗戰

|“滿語可以當做國語,日語怎麼可以當國語”,這句話在滿洲國流傳甚廣,說這句話的正是滿洲國高官凌升,面對日軍侵略行徑,他多次勇敢地向日軍提出強烈抗議,1936年3月29日,遭到日本憲兵逮捕,4月24日,被關東軍殺害。

凌升死前,用日本人讀不懂的滿文,寫了一份遺囑。遺囑中說,日本人殺我,是因為我保護我們當地的人民。

那麼,當地的人民過著怎樣的生活呢?

客觀地說,有一批老百姓,日子過得是不錯的。

他們正是偽滿所謂五族中的“大和民族。”

一首《松花江上》,正是唱盡了東北的三千萬中國人的艱辛。

在艱難的八年抗戰中,總有一些人在日本的誘降下,抗日意志不堅定,他們往往會提出:如果我們不抗戰會怎樣?

而溥儀與“滿洲國”民眾的命運已經給出了很清晰的答案。

朝鮮抗日英雄安昌浩說過:“日本是個島國,一旦受到外人侵略,就連退路也沒有。所以日本國的民族凝聚力才很強,而一旦這種民族凝聚力向外爆發,就會變成了一種可怕的野蠻侵略性。”

而這種野蠻的爆發,是決不會因為對方忍讓而停下侵略的腳步。

假使我們不去打仗,

敵人用刺刀

殺死了我們,

還要用手指著我們骨頭說:

“看,

這是奴隸!”

——詩人田間,1938年

1937年,中日民族大決戰爆發,但為什麼一手發動“九一八事變”,扶植偽滿洲國的石原莞爾,卻不敢擴大盧溝橋事變呢?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