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馬紮,聽故事丨鐵碼頭遭遇的兩次劫難

抗日戰爭 劉公島 光緒 日本 威海市旅遊發展委員會 2017-06-08

坐馬紮,聽故事丨鐵碼頭遭遇的兩次劫難

劉公島鐵碼頭,長橋臥波,鉅艦傍依,已成威海灣卓然一景。這自是盛世景象。其實,我們不應該忘卻的是,鐵碼頭百年身世中曾經有過的悲悽。這裡要講述的,是日寇兩次蹂躪鐵碼頭的故事。

光緒二十一年(1895)正月,苦戰無援的北洋艦隊終於覆沒在劉公島前。正月二十三日,日本聯合艦隊開進威海灣。這一天,“以鬆島艦為首艦,千代田、橋立、嚴島、吉野、秋津洲等艦緊跟其後,第二游擊隊繼之,第三、第四游擊隊殿後,八時半從百尺崖起錨,成單縱陣型,靠近劉公島,從東口的前面通過。各艦檣頭飄揚著鮮豔的艦旗……威風凜凜地自西口進入港內……在距劉公島棧橋二鏈處拋錨。在劉公島岸邊停泊著戰敗的清艦,即已編入我大日本帝國艦籍的鎮遠、平遠、濟遠、廣丙、康濟等艦及其他炮艦六艘,各艦皆降下清國國旗,寂然排列在那裡,惟有康濟艦艦尾懸著龍旗。被我軍擊沉的定遠及其他各艦,依然沉浮於港內,看起來樣子可悲。定遠艦沉沒於東口,兩根桅杆高高地突出於海面上。來遠艦完全沉沒於劉公島棧橋東面,只見塗成紅色的艦底時時出沒於起伏的海浪之間。威遠艦沉沒於棧橋西面靠近陸地的地方,雖能看到煙筒和三根桅杆,但上甲板全浸於水中。寶筏艦在淺灘沉沒,尚能看到桅杆頂端。靖遠艦遠遠地沉沒於離遠離海灘的大海里,上甲板已全部沒於水中,一半煙筒和桅杆還露在水面上,桅杆上還掛著清國國旗,大概是被擊沉以後,沒有來得及降下而捨棄在那裡的。”

這當然是日本人筆下的景象。膏藥旗在囂張地飄揚,見證著這悲慘一幕的鐵碼頭(“棧橋”)在濁浪中飄搖,有血性的中國人在低咽!

日寇踩著鐵碼頭登上了劉公島,鐵碼頭的苦難還沒有結束。鬼子掠走所有可以搬走的武器,摧毀了所有炮臺,甚至砸斷了環翠樓的第一塊碑《新修環翠樓記》(只因碑文中有“倭”字),開始打起了鐵碼頭的主意。七月初八日,一艘日本商船靠上鐵碼頭,80多名工人呼啦啦登上了鐵碼頭,他們可不是來劉公島觀光遊覽的。只見鉗錘飛舞,他們要拆鐵碼頭。當地紳士見此情況,當即層層上報,北洋大臣王文韶不敢怠慢,緊急報告朝廷。朝廷也當即照會駐北京的日使林董,請求“勿行拆毀”,理由是“劉公島系貴國軍兵暫時屯駐之地,所有中國公家物產諒必不加毀損。劉公島鐵碼頭留之有益,拆之無用。”李鴻章光緒十七年(1891)四月檢閱海軍並視察劉公島防務時,鐵碼頭正在建設之中,“用厚鐵板釘成方柱,徑四五尺,長五六丈,中灌塞們德土,凝結如石,直入海底。”鐵碼頭於光緒十九年(1893)四月方竣工驗收,這用德國水泥(“塞們德土”)鑄成的建築,還真的不是豆腐宅工程。日本人要拆毀鐵碼頭並不是一件輕而易舉的事。七月二十五日,林董通知清政府:“查該鐵碼頭原系戰事所獲,拆留自應在我自主權內。但因兩國已修舊好,倍敦睦誼,我政府一團和氣,特允留而不拆。”還了搶得人家的東西,還送一天大的人情,這強者咋說都有理!

劉公島被日軍盤踞了3年英國人霸佔了32年後,於1930年回到了祖國懷抱。熟料,好景不長,時僅7年,狼煙再起,日寇再次發動全面侵華戰爭,災難再次降落到鐵碼頭。1938年3月6日,侵華日軍第四艦隊旗艦“球磨”、“足柄”、“嚴島”(此前長期在威海衛執行監視任務),第二炮艦隊的“長平丸”、“鮮海丸”,第十五驅逐隊的“薄”、“蔦”,以及佐世保鎮守府第六特戰隊,編成的威海衛作戰E步隊,在第三潛水戰隊司令鋤柄玉造少將的率領下,從青島出發,陸續開往威海灣。“球磨”載運“佐六特”的一箇中隊和一個山炮小隊,當天16:45到達威海衛。7日,國民黨鄭維屏的警察部隊逃離威城,“佐六特”陸戰隊於下午兩點半登陸,威海衛淪陷。日軍登陸的同時,第二炮艦隊的長平丸、鮮海丸在威海灣內扣押民船,第十二航空隊青島派遣隊和“球磨”、“足柄”二艦的艦載飛機在威海衛的上空盤旋,播撒傳單。在擊退了國民黨游擊隊的襲擊穩定了威城局面後,22日,第十三潛水隊的約30名陸戰隊士兵登上了鐵碼頭。日軍遲後半個月才佔領劉公島,並不是害怕英國人。威海衛雖曰歸還,但劉公島仍被英人續租10年,其時英國仍有少量人員在劉公島。但英國對日侵華的態度曖昧。日軍佔領青島時,英艦停泊港外,甚至還打“中國軍隊已經全部撤離”的旗語通知日軍。國破家亡之際,英國人的“友誼”一錢不值,鐵碼頭二度遭到日寇鐵蹄的踐踏,日寇的這一佔,比第一次的時間更長,8年!(來源:環翠分類信息網)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