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述是對英雄最好的紀念”——趙尚志、左權烈士親屬以不同形式懷念先輩

新華社北京4月4日新媒體專電題:“講述是對英雄最好的紀念”——趙尚志、左權烈士親屬以不同形式懷念先輩

新華社記者魏夢佳、趙洪南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又是一個清明節,在人們懷念逝者的時候,更沒有忘記那些為民族存亡而浴血奮戰的英烈。“多少次我淚流滿面地看著這些信,我才知道我有一個那麼愛我的父親。”“講述是對英雄最好的紀念,同時也提醒人們牢記過去的恥辱。”左權女兒左太北、趙尚志將軍的侄女趙淑紅在清明節到來之際,以不同的形式懷念父親和伯父。

(小標題)“這些家書是我今生最珍貴的寶物”

早春,北京的一處住所內,77歲的左太北坐在輪椅上,眯著眼睛,仔細翻閱一本她為紀念父親編纂的書。

這本名為《左權家書》的書裡,收錄了抗日名將左權1937年9月至1942年5月作戰期間寫給家人的十多封親筆書信。字裡行間,不僅能窺見當年太行山抗日根據地的困苦艱難,還充溢著左權作為慈父和丈夫的細膩情感。

左權在給妻子劉志蘭的信中寫道:“我擔心著你及北北(左太北),你入學後望能好好地恢復身體。有暇時多去看看太北,小孩子極須人照顧的……想來太北長得更高了,懂得很多事了……”

1942年5月25日,左權在山西省遼縣麻田附近指揮部隊掩護八路軍總部突圍轉移時,一顆炮彈突然在他身邊爆炸,37歲的他就這樣永別了摯愛的妻兒。他犧牲時,獨女左太北只有兩歲。此後的漫長歲月裡,左太北只能憑著唯一一張與父母的黑白照片想象著父親的樣子。直到1982年,當母親將父親的十多封書信交給她時,她才透過泛黃的紙張真正走近了父親。

“多少次我淚流滿面地看著這些信,我才知道我有一個那麼愛我的父親。”左太北說,“這些家書不僅是抗戰歷史的見證,也是我今生今世最珍貴的寶物。”

為了像父親一樣“保家衛國”,1960年,左太北進入哈爾濱軍事工程學院學習,畢業後,先後在國家經委、國家計委、航空航天部工作,一直投身於國防科研直至退休。“這些年來,每當我在工作和生活中遇到困難,只要想想父親在頻繁戰鬥的環境裡仍然刻苦學習、不知疲倦地工作和英勇沉著地指揮作戰,我就有了克服困難的信心與力量。”她說。

為了讓左權家書成為全社會共同的精神財富,她將父親留下的家書全部獻出,並蒐集相關文獻資料,彙編成書。2002年,《左權家書》出版,2014年再版。

“抗日戰爭雖然過去那麼多年,可人民永遠懷念那些為了民族和國家犧牲的人。”凝望著父親的照片,左太北說。

(小標題)“講述歷史是對英雄最好的傳承與紀念”

生長在英雄的故里,講述著英雄的故事,傳承“尚志”精神已經成了趙尚志將軍的侄女趙淑紅一家人生活中的一部分。

清明節前,記者在遼寧省朝陽市朝陽縣尚志鄉趙尚志烈士陵園見到了前來祭奠的英烈後人——趙尚志將軍的侄女趙淑紅。

“爭自由,誓抗戰。效馬援,裹屍還。看拼鬥疆場,軍威赫顯……”直到今天,趙淑紅仍能隨口說出趙尚志當年寫下的《黑水白山·調寄滿江紅》裡的詞句。

趙淑紅說,她的女兒剛剛懂事時,就會學著她的樣子在其他小朋友面前,拿著小棍子邊比劃邊唸叨:“趙尚志出生於遼寧朝陽,是著名的抗日將領……”

趙淑紅告訴記者,趙尚志將軍因為投入抗日戰爭,始終沒有成家,也沒有留下後代。

1995年,趙淑紅大學畢業後回到尚志鄉,成了趙尚志紀念館的一名講解員。因為那時的紀念館是鄉里自建的,史實資料有限,趙淑紅為了豐富講解內容,四處蒐集資料,走訪趙尚志曾經的戰友,聽家裡的親戚講趙尚志的事兒。

趙淑紅說:“我想通過我的講解,還原一個真實的趙尚志,讓更多的人瞭解趙尚志將軍的抗戰故事。”

後來因工作調動,趙淑紅離開了趙尚志紀念館,但她口中的英雄故事卻沒有停止,只要一有空,她就會到趙尚志烈士陵園去做義務講解員。

趙淑紅說,她最多一天接待過10批參觀者,回家後嗓子累得幾乎說不出話。“講述是對英雄最好的紀念,同時也提醒人們牢記過去的恥辱,不要忘記中華民族的不屈抗爭和多少烈士血灑疆場。”(完)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