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二十五軍第一任軍長開國中將成鈞簽發戰爭功勞證

抗日戰爭 成鈞 黃火星 任軍 紅色收藏家姜小平 2017-03-31

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二十五軍第一任軍長開國中將成鈞簽發戰爭功勞證

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二十五軍第一任軍長開國中將成鈞簽發戰爭功勞證

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二十五軍第一任軍長開國中將成鈞簽發戰爭功勞證

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二十五軍第一任軍長開國中將成鈞簽發戰爭功勞證

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二十五軍

中國人民解放軍第25軍的前身是華東野戰軍7縱隊。該縱隊是由新四軍第3支隊等部發展演變而來的。

1938年春,閩北、閩東紅軍游擊隊和閩西遊擊隊一部編為新四軍第3支隊,司令員由新四軍參謀長張雲逸兼,副司令員譚震林,參謀長趙凌波,政治部主任胡榮。下轄由閩北游擊隊編成的第5團,閩東遊擊隊和閩西遊擊隊一部編成的第6團,共2500餘人。3月至4月間,第5、第6團先後到達皖南歙縣巖寺鎮地區集中。7月,第3支隊開赴皖南前線。9月,堅守清弋江陣地,同日軍作戰多次。12月,擔負銅陵、繁昌沿江防禦任務。此時,新四軍第1支隊第1團調至皖南歸第3支隊指揮,第3支隊第6團調至蘇南歸第1支隊建制。1939年,第3支隊勝利地進行了5次繁昌保衛戰。1940年,第3支隊改稱為新四軍編第3支隊,轄第5團、軍部特務團。1941年5月,新四軍新編第3支隊、無為抗日遊擊隊和皖南事變突圍出來的部分部隊合編為新四軍第7師,張鼎丞(未到職),政治委員曾希聖,參謀長李志高,政治部主任何偉,下轄第19旅和挺進團。至1942年底,第7師各部建成巢(湖)無(為)根據地和開闢了含(山)和(縣)桐(城)東遊擊根據地。1943年,第7師兼皖江軍區,所屬部隊編成含和、沿江、皖南、巢湖4個支隊和獨立團。1943年9月,調新四軍第2師第6旅第16團加強第7師。此後,在極其艱苦的條件下,堅持反對日偽軍"掃蕩"、"蠶食"和反對國民黨頑軍制造摩擦的鬥爭。抗日戰爭勝利後,1945年9月,第7師免兼皖江軍區。10月,第7師轄第19、第20、第21旅近2萬人撤離皖江地區,由師長譚希林、政治委員曾希聖、副政治委員兼政治部主任李步新、參謀長孫仲德率領開赴魯南,隸屬於津浦前線野戰軍(後改稱山東野戰軍),阻擊國民黨軍沿津浦路北犯,並肅清拒絕投降的日偽軍,先後參加臨城、棗莊等戰鬥。

1946年1月,新四軍第7師改稱山東野戰軍第7師。6月,解放戰爭全面爆發後,第7師移師淮北,參加朝陽集、泗縣及保衛淮陰等作戰。9月,第21旅番號撤銷,部隊併入第20旅。10月,調整編組,第20旅拆散,補入華中野戰軍第1、第6師,第7師師部率第19旅與華中野戰軍第11縱隊合併,仍稱第7師。師長成鈞,政治委員趙啟民,副師長林維先,參謀長胡定千,政治部主任黃火星。下轄第5、第19旅和特務團(由原淮南軍區獨立第5團改稱)。重新編組後,參加漣水保衛戰和宿北等戰役。

1947年2月,山東野戰軍第7師改編為華東野戰軍第7縱隊。司令員成鈞,政治委員趙啟民,副司令員林維先,政治部主任黃火星。第19、第5旅分別改稱第19、第20師,以魯中軍區第4、第6團組建第21師,共2.5萬餘人。3月以後,轉戰魯中山區,先後參加萊蕪、孟良崮和臨朐等戰役。8月後,歸東線兵團(後改稱山東兵團)指揮,轉戰膠東地區,和兄弟部隊一起,取得交河戰役、膠(縣)高(密)阻擊戰和萊陽戰役的勝利。

1948年3月,第7縱隊進行新式整軍運動,參加膠濟路西段作戰,攻克張店、淄川等地。4月至5月,在膠濟路中段作戰,在西線連續8天阻擊濟南國民黨軍東援,對確保濰縣戰役的勝利起了重要作用。6月至7月,轉至津浦路中段,與第13縱隊等部一起攻克兗州及曲阜、鄒縣等城。9月,奉命與兄弟部隊一起在滕縣一帶阻援,使徐州地區國民黨軍未敢北援,保障了攻濟(南)作戰的勝利進行。入冬參加淮海戰役,在徐州以東先切斷黃百韜兵團向西逃路,繼而參加阻擊徐州東援之國民黨軍,後又參加圍殲黃維兵團,共殲國民黨軍2萬餘人。

1949年2月,根據中央軍委關於統一全軍編制及部隊番號的命令,華東野戰軍第7縱隊改稱中國人民解放軍第25軍,隸屬於第三野戰軍第8兵團。成鈞任軍長,黃火星任政治委員,詹化雨任副軍長,鄧少東任副政治委員兼政治部主任,熊應棠任參謀長。第19師改稱第73師,王培臣任師長,蕭學林任政治委員;第20師改稱第74師,張懷忠任師長,鄧清和任政治委員;第21師改稱第75師,謝銳任師長,何志遠任政治委員,全軍共3萬餘人。4月,參加渡江戰役,突破江防後,急插至郎溪、廣德地區,截殲南京等地南逃之敵,取得殲滅國民黨軍1個軍的勝利。5月,參加上海戰役,攻克吳淞,切斷國民黨軍海上逃路,俘敵8000餘人。6月2日,攻佔崇明。9月至12月,進至皖南剿匪,殲國民黨遊雜武裝4000餘人,為鞏固皖南新區打下了基礎。

1952年7月20日,中央軍委決定第25軍軍部及第75師師部調歸空軍,第73師調歸第23軍;第74師調歸第24軍,第75師各團調歸江蘇軍區,第25軍番號撤銷。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二十五軍第一任軍長開國中將成鈞簽發戰爭功勞證

成鈞(1911年6月19日一1988年8月6日),男,漢族,1911年6月19日出生,原名成本興,又名成本新,成本鑫,湖北省荊州石首縣成家咀人。1927年參加縣農民協會,1927年秋參加石首起義,1928年參加反帝大同盟。1929年參加農民赤衛隊,1930年參加中國工農紅軍,1931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土地革命戰爭時期,先後任紅2軍班長、紅2軍團警備團班長、排長。1931年9月起在紅3軍(原紅2軍團)第7師19團任副連長、連長等職。曾多次參加湘鄂西革命根據地反“圍剿”作戰。1933年12月任黔東獨立師第1團副團長。1934年10月任紅2軍團第4師10團營長。參加了創建湘鄂川黔革命根據地的鬥爭和多次反“圍剿”作戰。1935年11月任紅2軍團第6師第18團團長(政委餘秋裡),率部參加長征北上。1936年7月任紅2方面軍第2軍第6師第18團團長,率部擔任軍團前衛,10月率部長征到達甘肅會師。到達陝北後參加山城堡役,1937年8月入中國人民抗日軍政大學第三期學習。抗日戰爭時期,1938年起任新四軍第4支隊第8團營長,1939年1月任新四軍第5支隊挺進團團長、第10團團長。1941年3月任新四軍第2師第5旅旅長。1943年春兼任淮南軍區路東軍分區司令員,9月兼任路西軍分區司令員。曾指揮淮南佔雞崗戰鬥,一舉殲滅敵偽軍4個主力營。1945年秋任新四軍新2師副師長。率部參加開闢、鞏固發展淮南抗日民主根據地和堅持敵後抗日遊擊戰爭。解放戰爭初期,任新四軍第7師師長,山東野戰軍第2縱隊5旅旅長,1946年10月任山東野戰軍第7師(新四軍第7師改稱)師長(政委趙啟民)。1947年2月任華東野戰軍第7縱隊司令員(政委趙啟民),在南麻牛心崮戰鬥中,被國民黨整25師特等射手擊中,受了重傷,是華野12個縱隊司令員中唯一臨陣受傷的。1949年2月任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三野戰軍第25軍軍長(政委黃火星)。率部多次參加解放華東的重要戰役戰鬥,指揮部隊先後參加蘇中、漣水、宿北、孟良崮、兗州、淮海、渡江、上海等重大戰役,屢建戰功。在渡江戰役中,他指揮部隊率先突破敵人10公里防線,繼而晝夜兼程80公里,取得了殲敵主力軍第20軍的戰績。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歷任中國人民解放軍福建軍區第一副司令員兼第10兵團副司令員,中國人民解放軍華東軍區防空部隊司令員,1952年3月至1957年5月任中國人民解放軍防空部隊副司令員兼華北軍區防空部隊司令員。1953年4月參加抗美援朝,任中國朝鮮空軍聯合司令部副司令員,中國人民解放軍防空軍副司令員,1954年2月至1956年11月兼任中國人民解放軍防空軍參謀長。1957年8月至1967年1月任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副司令員兼空軍技術部部長,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副司令員(主管地面部隊),在國土防空作戰中,曾指揮部隊多次擊落敵U-2高空偵察機。“文化大革命”中入獄5年。1973年5月得以平反恢復原職。1973年5月至1982年11月任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副司令員。1955年9月被授予中將軍銜和二級八一勳章、一級獨立自由勳章、一級解放勳章。,1957年改授空軍中將軍銜。是第二、三、四、五屆全國人大代表。在中共第十二、十三大上連續被選為中央顧問委員會委員。1988年7月被中央軍委授予中國人民解放軍一級紅星功勳榮譽章。1988年8月6日因病在北京逝世。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