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ar 98K在中國,30年代向德國購買的那些官版98K

咱們知道,抗戰期間國軍主要列裝的是根據毛瑟標準型仿製的中正式步騎槍。而德國人在1935年,將基於毛瑟標準型改進的Kar 98K正式列裝,伴隨著三德子打通二戰。即便是戰後,存量基數極大的98K被送往全世界各地,甚至到現在,利比亞或者敘利亞的內戰中都還能找到98K。那咱們抗戰時期有沒有進口過真·98K? 還真有。

Kar 98K在中國,30年代向德國購買的那些官版98K

國民政府和德國方面合作本身就很早,1930年之後,德械師的建立更是中德合作的頂峰時期。而後來鑑於日本壓力,德國對軍事方面的援助基本斷絕,前面說到過98K是1935年正式列裝德軍,但時至二戰前期,德國人按理來說自己產能都不足,會將Kar 98K賣給中國?

1937年,時值全面抗戰爆發。國內兵工廠產能不足以完成部隊的武器需求,3月。孔祥熙被委派為特使,參與英國國王喬治六世的加冕典禮。同去的還有其夫人宋藹齡,但此去歐洲還有個任務就是為抗日爭取軍購。而這一批毛瑟98K的訂單就是孔祥熙在這次歐洲之行中的收穫。

Kar 98K在中國,30年代向德國購買的那些官版98K

這批訂購的98K已經開始使用櫸木壓合板製造,而非胡桃木。

在1937-1938年之間,國民政府總計向毛瑟公司購買Kar 98K 10310支。而德國人之所以在自己產能都不足的情況下,還將大量制式步槍賣給中國的原因僅是——這批98K都是生產線上的不合格品。而這也不是說我們就和二傻子一樣認栽,只是抗日戰爭全面爆發之後,各兵工廠要不面臨轟炸,要不面臨搬遷,全國的武器產能更為不足,因此即便是知道這批貨是殘次品,也只有硬著頭皮買。

Kar 98K在中國,30年代向德國購買的那些官版98K

上圖是國民政府所採購98K上的徽記

1938年7月有致電孔祥熙之子孔令侃密電:“孔祕書勳鑑﹕密據譚伯羽(駐德商務參事)一一五五號電稱, 毛瑟廠代表來稱, 第二批步槍五萬支, 因德政府需用大批步槍, 已將前發出口允許撤回, 不能交貨,請求取消合同云云。並稱第一批合同內末交之一萬五千支, 八月─口準可裝運云云。”

雖然明面上說法是毛瑟廠因德政府需要大批步槍而取消合同,但更深層次的原因是日本方面的阻撓。但1937-1938年間,十萬計的Kar 98K抵華抗戰,雖然都是原廠的不合格品,但考慮到1940年之前的98K普遍質量上乘,即便是殘次品應該也於中後期的98K相當。且對於當時的缺乏兵器抗戰的我們而言,有總比沒有好。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