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保護規劃修編 豐州古城列入古城歷史城區範圍

九日山 交通 博物館 考古 福建閩南網 2017-05-27

[泉州新聞-閩南網]

­ 近日,備受關注的《泉州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保護規劃(修編)》方案完成。和1983年版規劃相比,本次修編將豐州古城列入古城歷史城區範圍。泉州市域的整體保護結構為“一核、兩軸、九片區”,“一核”指歷史城區及其周邊環境,核心範圍總面積約7.08平方公里,除了泉州古城6.41平方公里,新增豐州古城0.67平方公里。

­ 形成“一山一水一城池”古城格局

­ 豐州古城範圍由護城河外圍控規路網圍合而成,約0.67平方公里。豐州周圍山體與古城形成“一山、一水、一城池”的古城格局,具體保護要素包括九日山、晉江、豐州古城及其空間聯繫。

­ 在古城格局保護上,方案提出,將圍繞豐州古城,打造環城綠帶,強化古城形態;通過路徑指引與標誌展示,強化“一山、一水、一城池”的空間感知;優化九日山-晉江-豐州古城之間的路徑空間環境;保護九日山生態環境、山體輪廓線,以及九日山摩崖石刻、延福寺、昭惠廟、石佛、唐丞相姜公輔墓等相關歷史文化資源點;禁止晉江豐州段進行填江造地行為,對其進行定期清理;對晉江進行考古發掘工作等。

­ 根據方案,豐州古城將保護原有城垣形態;保護與展示原城門位置,與城門對應的現狀橋樑、橋址,以及以城垣等走向一致的街巷;構建“一環兩水兩軸帶、一核一片四城門”的保護展示結構。“一環兩水兩軸帶”即古城環城綠帶、南門東西水塘、古城歷史文化軸、古城生活軸;“一核一片四節點”即古城文化展示核心(城隍廟、書院組成的)、豐州南門歷史文化街區文化展示片(院落集中區域)、四個城門節點。

­ 針對豐州唯一的歷史文化街區——南門街,方案提出,將盡快編制《豐州南門歷史文化街區保護規劃》,完成街區申報工作;保護片區內宗祠、祖厝、宮廟及其他非物質文化遺產,結合居民意願,進行適當文化展示與利用;街區內不得擅自改建、擴建道路,對現有道路進行改建時,應保持或恢復傳統肌理、道路格局和景觀特徵等。打造公交+慢行的綠色出行模式

­ 對於古樹、古井、古橋保護方面,方案提出,對符合古樹名木標註的進行掛牌保護;加強古井保護,尤其是仍在使用的古井,不填埋或佔壓,古井周邊建設風貌不得與古井氛圍相沖突,通過古城水資源綜合整治提升古井水質;重點對甘棠井周邊環境進行整治提升,打造開敞空間;保留古橋及橋址。

­ 針對豐州古城現存交通問題,方案提出過境交通外繞,內部車輛限行;打造公交+慢行的綠色出行模式;歷史保護區與旅遊交通一體化發展3個解決策略。

­ 在用地思路調整上,方案提出開發強度大的現代公共管理與公共服務用地、商業服務設施用地置於古城以東,古城內打造生活居住、娛樂休閒主導的歷史城區,按照保護整治、保留提升、整治改造和漸進更新四類更新模式對豐州用地進行調整。

­ 在人口思路調控上,方案提出了近期疏解、遠期調控的不同調控思路。近期,疏解環城綠帶建設和市政道路建設所涉及人口;引導古城內本地居民參與家庭旅館、民間文化博物館、特色餐館等類型的旅遊開發,逐步實現人口從業結構的轉型;遠期,古城內不得新增居住用地,藉以控制人口規模,尤其是新遷入人口數量,以確保原住居民為主導的人口結構,延續社區生活、傳承本土文化。

­ 豐州鎮政府相關負責人表示,在古城保護基礎上,豐州還將加強文化旅遊、基礎設施、民生教育、醫療衛生髮展,使得古城保護和豐州新城發展相得益彰。希望豐州民眾能自覺參與到保護古城中來。(記者 賴香珠 通訊員 陳志彬)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