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丨打造具有戰略性和全局性的產業鏈,助力產業升級'

技術 創業 政治 投資 金融 21世紀經濟報道 2019-08-30
"

21世紀經濟報道

要“以企業和企業家為主體”,發揮企業家精神和工匠精神;還要大力發展基礎科學。

日前召開的中央財經委員會第五次會議,強調充分發揮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制度優勢和超大規模的市場優勢,打好產業基礎高級化、產業鏈現代化的攻堅戰。

中國製造業規模居全球首位,建立了全世界最完整的現代工業體系。中國也是全世界最大的市場之一,因為收入提升正處於升級階段,這意味著擁有巨大的市場潛力與市場規模,完整的工業體系與最大規模的市場,構成了中國製造業獨一無二的全球優勢。

中國在中低端產業有優勢,希望進軍高端產業。但是,西方發達國家長期壟斷高端產業,中低端產業外包,他們由此擔心中國會成為高端產業領域強有力的競爭者。在這種背景下,他們一方面形成共同體禁止中國投資併購相關企業與技術,限制中國購買某些設備,另一方面,發動關稅戰,逼迫外資企業外遷,削弱中國產業鏈優勢。與此同時,他們又想通過減稅、補貼等方式吸引製造業迴流,實現“再工業化”。

試圖破壞中國產業鏈以及進行技術封鎖的做法,對中國不會起到多大作用。因為中國擁有全球最大的市場機遇,一些企業只可能把出口美國的部分產能遷走。此外,經過幾十年發展,中國在全球擁有絕對的製造優勢,這不是靠成本便宜,而是一種高效的系統:大批熟練工人、高效的基礎設施、超群的應用研發能力、規模化帶來的價格優勢、完整的供應鏈系統等等,形成了一種交叉立體的競爭優勢,成就為全球製造業中心。如果有企業想要離開中國,意味著這家企業競爭力與在華企業比較中會確定性的下降。

但是,保護主義政治介入國際貿易與全球供應鏈體系之後,中國在邁向高端產業領域時,將會面臨巨大的風險,在關鍵領域被“卡脖子”。因此,中國在開放合作環境中繼續發展的同時,必須打造具有戰略性和全局性的產業鏈,以確保產業安全並助力產業升級。此次會議就提出“實施產業基礎再造工程,做好頂層設計,明確工程重點,分類組織實施,增強自主能力”。

雖然中國有完整的現代工業體系,但是產業基礎比較低級,這與中國還處於中低端產業階段有關,尤其是在產業鏈上某些關鍵環節與核心技術,儘管也有,但技術水平較低。在過去,中國信奉市場換技術,中國龐大的下游組裝與系統集成企業,都傾向於全球採購關鍵零部件、關鍵材料,從而沒有給中國上游零部件企業更多應用機會,也就難以實現技術進步。

過於強調自身利益的下游企業處於強勢地位,往往對國產上游企業進行歧視與欺壓式的供應鏈合作,沒有建立起一種長期的、戰略性的基於共贏觀念的供應鏈夥伴關係,當風險來臨時才驚醒夢中人。因此,必須強化上下游企業產業協同和技術合作攻關,要有意識地扶持本土零部件或系統供應商,就像美國的“文泰來”聯盟一樣。與此同時,在橫向上,建立共性技術平臺,解決跨行業、跨領域的關鍵共性技術問題。橫向與縱向的合作在中國市場極度缺乏,我們應該吸取汽車製造業的教訓,學習高鐵以及華為經驗, 堅持問題導向、產需結合與協同創新,強化和夯實工業產業基礎。

與此同時,中國應該大力推進傳統制造業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改造,促進信息化與工業化高層次深度結合,實現供應鏈與產業鏈協同,提升產業鏈現代化水平。

中國的挑戰在於,供應鏈上游主要是以技術為核心的中小企業,長期以來,地方政府重視投資規模大、對GDP有明顯拉動效應的企業,在產業發展上喜歡遵循政治正確,一窩蜂跟隨產業指導與規劃,因此,兩項指標都不符合的技術性中小企業長期被忽視。其次,一些社會資源都導向了地產、金融、互聯網等“造富”產業,對製造業及其供應鏈長期重視不夠,因為沒有很高的利潤,做起來很辛苦。

此次會議指出,要打造具有戰略性和全局性的產業鏈,圍繞“鞏固、增強、提升、暢通”八字方針,支持上下游企業加強產業協同和技術合作攻關,增強產業鏈韌性,提升產業鏈水平。要發揮企業家精神和工匠精神,培育一批“專精特新”中小企業。

現在,要打響產業基礎高級化、產業鏈現代化攻堅戰,首先要“以企業和企業家為主體”,發揮企業家精神和工匠精神,需要一定的激勵措施並限制一些投機潮流,尤其地產業的擠出效應;其次,政府制定政策增強產業協同,但仍然要與市場機制結合,仍然堅持開放合作;其三,政府要大力發展基礎科學,改革教育以及科研機制,不要讓那些坐冷板凳的研究者成為這個社會“局外人”,要繼續增加科研投入,強化激勵機制。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