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成電路產業在任何國家都不可能實現100%本土化製造,攜手方能共贏'

""集成電路產業在任何國家都不可能實現100%本土化製造,攜手方能共贏

集成電路產業是戰略性、基礎性和先導性產業,也是引領未來的產業。9月3日,一場全球集成電路的行業盛會——第二屆全球IC企業家大會暨第十七屆中國國際半導體博覽會(IC China2019)在上海開幕。當前半導體發展面臨哪些問題,未來的趨勢如何?作為集成電路產業高地,上海未來將如何代表國家參與國際競爭?來自各方的與會嘉賓圍繞這些話題展開討論。

“集成電路技術把原本半個籃球場、重達數百噸的電子計算機變成指甲蓋大小,約50克,性能提升10的9次方的CPU。”中國科學院院士、復旦大學校長許寧生打比方說,基於閃存芯片的30T容量的便攜式硬盤,可以儲存1000多萬冊書籍,相當於隨身攜帶一個大型圖書館。

在許寧生看來,集成電路是一切高科技產品及應用的核心,“芯片作為一個系統的中樞,就像人的大腦一樣重要”。他表示,集成電路前沿共性技術中有一些技術,如邏輯芯片、存儲芯片和一些變革性新技術均值得重點研究。其中,在存儲器上,動態隨機儲存器(DRAM)技術面臨電容瓶頸,因此無電容DRAM技術是未來的技術趨勢。

對集成電路未來的市場趨勢,美國半導體行業協會輪值主席、美光科技公司總裁兼CEO桑傑·梅赫羅特拉表示,隨著智能手機、個人電腦和雲計算應用等領域的計算技術不斷取得突破,人們在生產生活中利用信息的方式被深度優化。特別是在醫療保健、交通技術和數據訪問等領域,半導體技術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且在產業鏈中佔據著越來越大的份額。得益於先進的計算性能、更快的連接速度和新應用程序所需的實時數據分析,全球半導體行業的長期前景十分光明,產業將持續擴展。

工信部電子信息司司長喬躍山表示,中國已成為全球規模最大、增速最快的集成電路市場,高速增長的中國市場更成為全球集成電路產業發展的主要動力。近年來,中國集成電路行業年均複合增長率超過20%,在設計、製造、封測、裝備、材料全產業鏈環節取得諸多創新成果,企業自主創新能力不斷提升,超摩爾領域加速興起,跨學科、跨領域、跨區域協同創新日趨活躍。未來,在5G、智能網聯汽車、人工智能、超高清視頻等新興應用驅動下,全球集成電路產業的市場需求仍將不斷增長。

在過去20年裡,全球半導體銷售業務一直在以接近7%的年複合增長率發展。論壇上,桑傑·梅赫羅特拉坦言,當前中美貿易形勢不僅影響著兩國的經濟,也影響著世界其他地區的宏觀經濟環境。“我們仍然希望,美國和中國可以共同努力,找到解決方案,創造公平公正的競爭環境,提供市場增長機會。”桑傑·梅赫羅特拉說。

中國半導體行業協會理事長、中芯國際董事長周子學表示,今年上半年,行業發展雖然受到全球外部複雜環境影響,但中國半導體行業發展韌勁更強,作為全球最大的半導體市場,發展潛力仍然可期。“半導體行業是高度國際化行業,任何一個國家或地區都不可能實現100%的純本土化製造,必須攜起手來,互相取長補短,謀求共同發展,才能實現共贏。”

喬躍山也表示,集成電路產業行業十分特殊,企業必須全球配置資源,參與全球市場競爭。“中國願意與世界各國加強合作,歡迎世界各國的企業來中國投資和經營。目前,外資企業已成為中國集成電路產業的重要參與者和推動者。”

作為這次大會東道主——上海,一直把加快發展集成電路產業作為科創中心建設的重要支撐點,已成為國內集成電路產業鏈最完善、產業集中度最高、綜合技術能力最強的地區之一。2018年,上海集成電路產業銷售規模達到1450億元,增長23%,約佔全國的22%,預計2020年將達到2000億元規模。目前,上海有集成電路企業約600家,從業人員17萬餘人,佔全國的40%。

去年,上海啟動建設集成電路設計產業園,今年啟動建設智能傳感器產業園,目前正在籌備建設集成電路裝備材料產業園——目標就是要著力聚集和吸引世界一流集成電路企業,力爭打造世界級先進水平的集成電路專業園區。上海市副市長許昆林在大會上表示,在工信部的大力支持下,上海正在積極推進國家集成電路創新中心和國家智能傳感器創新中心建設,加快提升原始創新能力,解決行業先進工藝技術來源問題,力爭為中國乃至全球集成電路產業的創新發展貢獻“上海智慧”。

欄目主編:劉錕 文字編輯:劉錕 題圖來源:視覺中國 圖片編輯:項建英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