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海投資魯眾:產業升級過程中,要麼被吃掉,要麼就是顛覆別人'

"

創客貓注:本文來源於“2019黑馬產業加速大會”上,原阿里副總裁、眾海投資創始合夥人、眾海創新董事長、黑馬實驗室導師魯眾發表的《產業升級的本質就是創新技術的產業轉化》主題演講。


"

創客貓注:本文來源於“2019黑馬產業加速大會”上,原阿里副總裁、眾海投資創始合夥人、眾海創新董事長、黑馬實驗室導師魯眾發表的《產業升級的本質就是創新技術的產業轉化》主題演講。


眾海投資魯眾:產業升級過程中,要麼被吃掉,要麼就是顛覆別人


魯眾在演講中指出,產業升級的本質就是創新技術的產業轉化,技術在不斷地打破行業的邊界,但是產業的本質不會改變,而是其中的方式方法和效果發生天翻地覆的變化。在產業、技術迭代的演變過程中,企業會面臨三種情況:看不到機會;看到了機會不知道怎麼辦;看到機會,要麼被吃掉,要麼就是顛覆別人,成為新物種。

他表示,創業公司在面對BAT或者傳統巨頭時,想要更好存活下來就要細心去發現,這些大公司的盲區在哪,哪些是他們沒有看到的機會,這些就是創業公司的新機會。反過來,如果大公司發現不了新機會並及時進行轉型升級,就會被創業公司蠶食掉,逐漸衰落而死。

他總結道,“新的技術進到產業裡,產生新的消費人群、新的物種、新的商業模式時候,新公司跑出來的機會和老公司轉型的機會窗口期是五年。在這五年裡,無論是新公司還是老牌企業,如果不抓住機會,要麼就是死,要麼就是新生髮展起來。”

從生態角度,魯眾認為,老牌企業和創新公司可以形成一種生態關係,這種生態是一種共生,而不是從屬關係,要麼大家都好,要麼大家都不好。並且,在產業升級的時代,共生關係的企業會越來越多。

談到產業升級的驅動因素,他指出了三點:技術創新、人力成本、產業政策。

說到萬物互聯下企業級服務增長的機會時,他表示,TO B服務商要進入企業客戶的管理體系,而且要通過生態關係打進大型企業客戶,這樣走會比較容易。

以下為魯眾演講實錄:(來源於i黑馬)


"

創客貓注:本文來源於“2019黑馬產業加速大會”上,原阿里副總裁、眾海投資創始合夥人、眾海創新董事長、黑馬實驗室導師魯眾發表的《產業升級的本質就是創新技術的產業轉化》主題演講。


眾海投資魯眾:產業升級過程中,要麼被吃掉,要麼就是顛覆別人


魯眾在演講中指出,產業升級的本質就是創新技術的產業轉化,技術在不斷地打破行業的邊界,但是產業的本質不會改變,而是其中的方式方法和效果發生天翻地覆的變化。在產業、技術迭代的演變過程中,企業會面臨三種情況:看不到機會;看到了機會不知道怎麼辦;看到機會,要麼被吃掉,要麼就是顛覆別人,成為新物種。

他表示,創業公司在面對BAT或者傳統巨頭時,想要更好存活下來就要細心去發現,這些大公司的盲區在哪,哪些是他們沒有看到的機會,這些就是創業公司的新機會。反過來,如果大公司發現不了新機會並及時進行轉型升級,就會被創業公司蠶食掉,逐漸衰落而死。

他總結道,“新的技術進到產業裡,產生新的消費人群、新的物種、新的商業模式時候,新公司跑出來的機會和老公司轉型的機會窗口期是五年。在這五年裡,無論是新公司還是老牌企業,如果不抓住機會,要麼就是死,要麼就是新生髮展起來。”

從生態角度,魯眾認為,老牌企業和創新公司可以形成一種生態關係,這種生態是一種共生,而不是從屬關係,要麼大家都好,要麼大家都不好。並且,在產業升級的時代,共生關係的企業會越來越多。

談到產業升級的驅動因素,他指出了三點:技術創新、人力成本、產業政策。

說到萬物互聯下企業級服務增長的機會時,他表示,TO B服務商要進入企業客戶的管理體系,而且要通過生態關係打進大型企業客戶,這樣走會比較容易。

以下為魯眾演講實錄:(來源於i黑馬)


眾海投資魯眾:產業升級過程中,要麼被吃掉,要麼就是顛覆別人


各位同學,下午好!

我是魯眾,現在是在眾海投資基金公司的創始合夥人,同時我創立了另外一家公司眾海創新。眾海創新的主要業務是專門支持創業公司在全國各地的業務拓展,幫政府做一些產業落地。今天我做的分享主題是《產業升級的本質就是創新技術的產業轉化》。

技術不斷地打破行業的邊界

但產業的本質不會改變

從人類誕生開始,吃穿住行就是最基礎,最典型的產業升級例子。

在吃的方面,過去人們考慮的是溫飽,隨著社會的發展,現在消費者對吃這件事的要求越來越高,要吃到健康、高質量、低熱量的食物。其實這個產業變化的是消費者的需求,但本質沒有發生變化。

而穿的方面,過去消費者穿衣服是為了保暖,現在更多是為了時尚,好看。

再說到行,過去我們去哪都是步行,隨著社會進步,消費者出行的方式變得更加多元化。

其實,社會的每次進步,都是技術驅動而變化的,促使產業一步一步的升級變革,產業里人也獲得更多的新機會。而這些新的機會,不斷誕生蠶食掉了過去已有的東西,慢慢長大。

以我為例,1984年我大學畢業到了政府機關,1990年辭職加入美國DEC公司。當時,我是中國第一批在IT美國公司任職的,之後我在AMD中國、ORACLE中國、微軟中國等美國大型IT公司都做過高管,擁有20年以上IT領域管理和營銷相關經驗。

這20多年我見證了國際和國內IT產業的變化,IT技術經歷了大型機、小型機、移動終端、物聯網等變化。

這20年,我見證了IBM、DEC、惠普、戴爾等傳統IT企業的衰落,也見證了微軟成功轉型。我們發現這些企業在所有的演變過程中,呈現兩種狀態,一是判斷失誤。企業高管對於技術的更新、產業的需求沒有意識到,導致判斷失誤,進而落後。

第二,像微軟這類型企業,面對谷歌的衝擊,如果不做出改變,革新,迎接產業需求、技術的變化,他們就會被淘汰,被蠶食,進而很快死掉。

在這個過程當中,我們發現,產業升級的本質就是創新技術的產業轉化,技術在不斷地打破行業的邊界,但是產業的本質不會改變,而是其中的方式方法和效果發生天翻地覆的變化。

要麼被吃掉,要麼就是顛覆別人

這裡,可以推薦苗青老師寫的《第二曲線》,談的就是現在任何產業面臨的都是在第一曲線上會遭遇極限點,同時也就到了失速點。在產業迭代、技術迭代過程中,企業在這個過程中的機會在哪裡?

這時候企業可能會面臨三種情況:看不到機會;看到了機會不知道怎麼辦;看到機會,要麼被吃掉,要麼就是顛覆別人,成為新物種。

其實,在今天的任何一個產業裡,無論是BAT,還是傳統巨頭等,這些“大傢伙”現實存在。面對它們,我們把創業公司稱之為“小傢伙”,它們要想找到新機會或者更好的存活下來,就要細心發現,哪些是“大傢伙”沒有看到的機會,哪些是它們的盲區,這些就是新機會和機遇。

反過來講,如果“大傢伙”發現不了新機會並及時進行轉型升級,就會被“小傢伙”蠶食掉,逐漸衰落而死。而那些轉型成功、產業迭代成功的“大傢伙”,會重生走向新的市場。

其實,當萬物互聯後,企業的發展軌跡一定會發生顛覆性的改變。所以,當工作和生活變得沒有邊界的時候,我們會發現,我們無時無刻在工作,這無關你在辦公室還是家裡,簡單來說就是TO B和TO C已經打穿了

因為我是做投資的,也會幫全國各地方政府進行產業落地,有不少實踐,我總結了一些規律:我發現,新的技術進到產業裡,產生新的消費人群、新的物種、新的商業模式時候,新公司跑出來的機會和老公司轉型的機會窗口期是五年。在這五年裡,無論是新公司還是老牌企業,如果不抓住機會,要麼就是死,要麼就是新生髮展起來。

今天我給大家看的視頻講的是一個非常簡單的邏輯,海鷗是吃魚的,誰沒想到魚從水裡面跳出來,把海鷗吃了。在產業升級換代的時代下,大量的大企業沒有意識到,這些小企業未來可能是無數個馬雲一躍而起,把他們顛覆掉和吃掉。

當年,阿里巴巴決定做銀行的時候,當時銀行信息化都掌握在IBM手裡,銀行只認IBM這類傳統的公司。支付寶出來之後很多人沒把它當回事,但是2013年餘額寶誕生,5個月從銀行大概挪走六七千億的現金,這個時候銀監會、各大銀行開會緊急開始限制。

支付寶、餘額寶誕生實際上是給他們警示的信號,你剛剛誕生幾年的公司居然把我銀行的現金掏空了,憑什麼?這就是新物種吃掉舊物種,而且這些舊物種都不知道怎麼死的。我們再看騰訊做小程序也是這樣,通過小程序把傳統的APP給變革了,商家和消費者不在APP賣東西、買東西,通過小程序就可以了。

其次,從生態角度來看,老牌企業和創新公司可以形成一種生態關係,這種生態是一種共生,而不是從屬關係,要麼大家都好,要麼大家都不好。

以阿里、騰訊為例,他們都想延續大企業的路數做壟斷。再看看騰訊,騰訊也有幾個想做的,騰訊當時想做電商,它的流量要變現,做拍拍也失敗了。還有一種情況你知道這個事發生,敵人你也打不死沒招,基因不行。阿里巴巴也想做社交的,那個時候我在阿里,阿里宣誓要用來往把微信打敗,最後也沒贏。

其實,面對新技術的衝擊,無論是BAT這種巨頭,還是傳統企業,或者創新企業都做不了壟斷,或者獨立玩,都需要學會用生態的方式,進行不同維度的合作。

我們看到,阿里投了將近500家企業,圍繞阿里平臺建立生態,用生態將小企業連接起來,把競爭對手變成合作夥伴。

我們也看到,阿里和騰訊的產業鏈足夠大,生態裡覆蓋500多家企業,單槍匹馬的企業是無法和這個龐大生態體系任何一家企業PK的。所以產業升級的時代,共生關係的企業會越來越多。

簡而言之,生態最重要的是陽光、空氣、水,有了這些企業才能更好的成長,這些元素缺一不可。


"

創客貓注:本文來源於“2019黑馬產業加速大會”上,原阿里副總裁、眾海投資創始合夥人、眾海創新董事長、黑馬實驗室導師魯眾發表的《產業升級的本質就是創新技術的產業轉化》主題演講。


眾海投資魯眾:產業升級過程中,要麼被吃掉,要麼就是顛覆別人


魯眾在演講中指出,產業升級的本質就是創新技術的產業轉化,技術在不斷地打破行業的邊界,但是產業的本質不會改變,而是其中的方式方法和效果發生天翻地覆的變化。在產業、技術迭代的演變過程中,企業會面臨三種情況:看不到機會;看到了機會不知道怎麼辦;看到機會,要麼被吃掉,要麼就是顛覆別人,成為新物種。

他表示,創業公司在面對BAT或者傳統巨頭時,想要更好存活下來就要細心去發現,這些大公司的盲區在哪,哪些是他們沒有看到的機會,這些就是創業公司的新機會。反過來,如果大公司發現不了新機會並及時進行轉型升級,就會被創業公司蠶食掉,逐漸衰落而死。

他總結道,“新的技術進到產業裡,產生新的消費人群、新的物種、新的商業模式時候,新公司跑出來的機會和老公司轉型的機會窗口期是五年。在這五年裡,無論是新公司還是老牌企業,如果不抓住機會,要麼就是死,要麼就是新生髮展起來。”

從生態角度,魯眾認為,老牌企業和創新公司可以形成一種生態關係,這種生態是一種共生,而不是從屬關係,要麼大家都好,要麼大家都不好。並且,在產業升級的時代,共生關係的企業會越來越多。

談到產業升級的驅動因素,他指出了三點:技術創新、人力成本、產業政策。

說到萬物互聯下企業級服務增長的機會時,他表示,TO B服務商要進入企業客戶的管理體系,而且要通過生態關係打進大型企業客戶,這樣走會比較容易。

以下為魯眾演講實錄:(來源於i黑馬)


眾海投資魯眾:產業升級過程中,要麼被吃掉,要麼就是顛覆別人


各位同學,下午好!

我是魯眾,現在是在眾海投資基金公司的創始合夥人,同時我創立了另外一家公司眾海創新。眾海創新的主要業務是專門支持創業公司在全國各地的業務拓展,幫政府做一些產業落地。今天我做的分享主題是《產業升級的本質就是創新技術的產業轉化》。

技術不斷地打破行業的邊界

但產業的本質不會改變

從人類誕生開始,吃穿住行就是最基礎,最典型的產業升級例子。

在吃的方面,過去人們考慮的是溫飽,隨著社會的發展,現在消費者對吃這件事的要求越來越高,要吃到健康、高質量、低熱量的食物。其實這個產業變化的是消費者的需求,但本質沒有發生變化。

而穿的方面,過去消費者穿衣服是為了保暖,現在更多是為了時尚,好看。

再說到行,過去我們去哪都是步行,隨著社會進步,消費者出行的方式變得更加多元化。

其實,社會的每次進步,都是技術驅動而變化的,促使產業一步一步的升級變革,產業里人也獲得更多的新機會。而這些新的機會,不斷誕生蠶食掉了過去已有的東西,慢慢長大。

以我為例,1984年我大學畢業到了政府機關,1990年辭職加入美國DEC公司。當時,我是中國第一批在IT美國公司任職的,之後我在AMD中國、ORACLE中國、微軟中國等美國大型IT公司都做過高管,擁有20年以上IT領域管理和營銷相關經驗。

這20多年我見證了國際和國內IT產業的變化,IT技術經歷了大型機、小型機、移動終端、物聯網等變化。

這20年,我見證了IBM、DEC、惠普、戴爾等傳統IT企業的衰落,也見證了微軟成功轉型。我們發現這些企業在所有的演變過程中,呈現兩種狀態,一是判斷失誤。企業高管對於技術的更新、產業的需求沒有意識到,導致判斷失誤,進而落後。

第二,像微軟這類型企業,面對谷歌的衝擊,如果不做出改變,革新,迎接產業需求、技術的變化,他們就會被淘汰,被蠶食,進而很快死掉。

在這個過程當中,我們發現,產業升級的本質就是創新技術的產業轉化,技術在不斷地打破行業的邊界,但是產業的本質不會改變,而是其中的方式方法和效果發生天翻地覆的變化。

要麼被吃掉,要麼就是顛覆別人

這裡,可以推薦苗青老師寫的《第二曲線》,談的就是現在任何產業面臨的都是在第一曲線上會遭遇極限點,同時也就到了失速點。在產業迭代、技術迭代過程中,企業在這個過程中的機會在哪裡?

這時候企業可能會面臨三種情況:看不到機會;看到了機會不知道怎麼辦;看到機會,要麼被吃掉,要麼就是顛覆別人,成為新物種。

其實,在今天的任何一個產業裡,無論是BAT,還是傳統巨頭等,這些“大傢伙”現實存在。面對它們,我們把創業公司稱之為“小傢伙”,它們要想找到新機會或者更好的存活下來,就要細心發現,哪些是“大傢伙”沒有看到的機會,哪些是它們的盲區,這些就是新機會和機遇。

反過來講,如果“大傢伙”發現不了新機會並及時進行轉型升級,就會被“小傢伙”蠶食掉,逐漸衰落而死。而那些轉型成功、產業迭代成功的“大傢伙”,會重生走向新的市場。

其實,當萬物互聯後,企業的發展軌跡一定會發生顛覆性的改變。所以,當工作和生活變得沒有邊界的時候,我們會發現,我們無時無刻在工作,這無關你在辦公室還是家裡,簡單來說就是TO B和TO C已經打穿了

因為我是做投資的,也會幫全國各地方政府進行產業落地,有不少實踐,我總結了一些規律:我發現,新的技術進到產業裡,產生新的消費人群、新的物種、新的商業模式時候,新公司跑出來的機會和老公司轉型的機會窗口期是五年。在這五年裡,無論是新公司還是老牌企業,如果不抓住機會,要麼就是死,要麼就是新生髮展起來。

今天我給大家看的視頻講的是一個非常簡單的邏輯,海鷗是吃魚的,誰沒想到魚從水裡面跳出來,把海鷗吃了。在產業升級換代的時代下,大量的大企業沒有意識到,這些小企業未來可能是無數個馬雲一躍而起,把他們顛覆掉和吃掉。

當年,阿里巴巴決定做銀行的時候,當時銀行信息化都掌握在IBM手裡,銀行只認IBM這類傳統的公司。支付寶出來之後很多人沒把它當回事,但是2013年餘額寶誕生,5個月從銀行大概挪走六七千億的現金,這個時候銀監會、各大銀行開會緊急開始限制。

支付寶、餘額寶誕生實際上是給他們警示的信號,你剛剛誕生幾年的公司居然把我銀行的現金掏空了,憑什麼?這就是新物種吃掉舊物種,而且這些舊物種都不知道怎麼死的。我們再看騰訊做小程序也是這樣,通過小程序把傳統的APP給變革了,商家和消費者不在APP賣東西、買東西,通過小程序就可以了。

其次,從生態角度來看,老牌企業和創新公司可以形成一種生態關係,這種生態是一種共生,而不是從屬關係,要麼大家都好,要麼大家都不好。

以阿里、騰訊為例,他們都想延續大企業的路數做壟斷。再看看騰訊,騰訊也有幾個想做的,騰訊當時想做電商,它的流量要變現,做拍拍也失敗了。還有一種情況你知道這個事發生,敵人你也打不死沒招,基因不行。阿里巴巴也想做社交的,那個時候我在阿里,阿里宣誓要用來往把微信打敗,最後也沒贏。

其實,面對新技術的衝擊,無論是BAT這種巨頭,還是傳統企業,或者創新企業都做不了壟斷,或者獨立玩,都需要學會用生態的方式,進行不同維度的合作。

我們看到,阿里投了將近500家企業,圍繞阿里平臺建立生態,用生態將小企業連接起來,把競爭對手變成合作夥伴。

我們也看到,阿里和騰訊的產業鏈足夠大,生態裡覆蓋500多家企業,單槍匹馬的企業是無法和這個龐大生態體系任何一家企業PK的。所以產業升級的時代,共生關係的企業會越來越多。

簡而言之,生態最重要的是陽光、空氣、水,有了這些企業才能更好的成長,這些元素缺一不可。


眾海投資魯眾:產業升級過程中,要麼被吃掉,要麼就是顛覆別人


產業升級的驅動因素:

技術創新、人力成本、產業政策

下面再談一下產業升級的驅動因素,我認為是這幾點:技術創新、人力成本、產業政策。從大的原則來講就是,在產業變革當中如何找到一個成長的縫隙。

針對早期的創業公司和大型公司。以愛慕為例,這是一家家喻戶曉的內衣品牌公司,它的成長和地位,在中國已經沒有問題的。但是愛慕也面臨挑戰:很多新興的消費人群不見得會用它的產品。我們花時間研究為什麼不用?

第一,大型企業忽視了很多新物種、新消費人群,而且會忽視技術進步帶來的影響。

過去,我們購買產品,會考慮品牌,牌子是不是很大牌,哪些明星代言,這個明星是不是我喜歡的。現在呢?消費者的消費習慣越來越個性化,品牌認知發生了變化,不是為了給誰看,才會去買,而是自己喜歡就好。

這時候,企業如果不多和新興人群打交道,知道他們的喜好、購買方式,很快你就要被這個市場淘汰。

第二,消費渠道發生變化,C2M模式成為主流。過去,對於消費品行業,只有連鎖商店這個渠道,很多時候買的東西並不是很合心意。而現在新技術的環境下,產業升級的環境下,消費者的購買渠道發生了新的變化,更傾向C2M定製化服務。

正因為有了技術,企業可以利用算法和人工智能,依據消費者的照片、需求,反向進行推算,做到千人千面,幫助消費者定製衣服,很大程度降低了成本,提高了效率,今日頭條就是這個原理。

第三,技術將進一步改變內容產業,並率先在遊戲和電影領域獲得商業化的突破,而年輕化人群正在成為內容消費新主力,更貼近其需求的新平臺,將會獲得高速成長。

現在遊戲行業可以結合各種技術。例如,現在很多遊戲公司利用人工智能、VR、AR等技術,把虛擬和現實的場景結合起來,或者通過語音合成技術、模擬人聲等。這就催生了很多喜歡玩密室逃生、穿越、VR駕駛體驗等新消費人群。

萬物互聯下,企業級服務增長的機會

談到企業級服務增長的機會,我認為可以這樣理解,駕馭一個企業就如同駕馭飛機;用管理體系指揮飛機的起飛和降落;裡面的客戶服務保證體驗與品質;引擎是銷售,通過賺錢帶動企業往前走;後面則是做支撐的供應鏈與內部運作體系。

比如SAP的公司管理都是完全系統化的,是PC時代的設計思想。那麼,萬物互聯的設計思想是什麼?就是所有的信號都能24小時採集,我們可以實時的對數字變化報警採用反饋,可以建立這樣的機制,如果沒有萬物互聯就沒有這樣的機制了。

過去在整個B端的服務過程當中,大家的邊界和職責還是處在模糊狀態,舊有的體系還沒有推翻,但是,這些體系還需要支持企業往前走,新的東西沒長出來,企業增長的機會在哪?

恰恰是在這些領域,這些傳統的產業運用現在的互聯網工具、現在C端消費的思維,那一定是下一個企業級服務增長的巨大動力。

如果在座的各位往這個方向走,你在B端會尋找到新的市場,把SAP、阿里巴巴這類傳統的機制退出來,用新的思維模式、新的技術、新的商業模式去變革。

我們想尋找新的機會和市場,需要問自己幾個問題:

第一、企業有沒有記憶力?

第二,老闆知不知道企業的情況?你的設備、產品、人,決策者知不知道?企業是否能夠快速得到客戶的反饋,消費者對你的快速反饋知道嗎?

第三,企業是不是有一些機制快速的響應危機?

最後,我要說的是,過去幾十年的歷史,我在中國沒有看到哪幾家TO B公司比較成功。我認為,TO B服務商要進入企業客戶的管理體系,而且要通過生態關係打進大型企業客戶,這樣走會比較容易。

(以上為創客貓現場稿件,轉載請註明來源)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