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南理工大學廣州學院榮獲第十六屆全國大學生機器人大賽三等獎

機器人 材料科學 圖像處理 教育 教育看點 2017-06-15

6月9日至11,由共青團中央、全國學聯共同主辦,教育部高等學校機械類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計算機類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全國學校共青團研究中心協辦的第十六屆全國大學生機器人大賽Robocon賽(北方賽區暨總決賽)在孟子故里鄒城市勝利閉幕。經過預選賽、小組循環賽和複賽後,華南理工大學廣州學院機器人隊憑著優異的表現,在全國總決賽上榮獲三等獎。

華南理工大學廣州學院榮獲第十六屆全國大學生機器人大賽三等獎

我校機器人隊合照 (曾馥漫 攝)

本屆大賽以“舞盤雅樂”為主題,源於我國傳統禮儀項目“投壺”。在比賽中,每支參賽隊伍的參賽隊員需要綜合應用機械製圖、電子電路、單片機、傳感技術、自動控制、圖像處理、計算機編程語言、電機拖動等多門學科的知識,設計製作自動機器人。機器人藉助機械產生的動能,3分鐘內在15050mm乘14150mm賽區內完成投擲飛盤精準到達著陸臺的任務,綜合評價得分高的隊伍完勝。

全國總決賽分為初賽和複賽兩個階段。初賽分為分組循環賽,南、北兩賽區積分賽後晉級的32支參賽隊伍分為8個小組,每組內實行循環賽制,各組前兩名晉級複賽。複賽為一場決勝的淘汰賽,根據初賽成績進行兩兩PK,決出最終勝利者。經過激烈的角逐,榮獲第十六屆全國大學生機器人大賽三等獎。

華南理工大學廣州學院榮獲第十六屆全國大學生機器人大賽三等獎

比賽現場 (曾馥漫 攝)

在南方賽區比賽結束後,該校機器人隊的隊員們經過認真總結,不斷地對比自身與他人的差別,為了在全國總決賽取得好成績,也為了能夠突破自身、不斷創新,隊員們最終決定僅用六天的時間對原有的機器人進行全面改造,這對參賽隊員們來說,無疑是一個巨大的挑戰。

華南理工大學廣州學院榮獲第十六屆全國大學生機器人大賽三等獎

指導老師、隊員們對機器人進行調試 (曾馥漫 攝)

在改造過程中,該隊隊員遇到了諸多困難。據悉,南方賽區時該校的機器人為單發射結構,為了提高取得勝利的速度,需要在結構上需進行重大的改動,由於時間極短,隊員們必須在圖紙階段把所有能預見到的問題都考慮清楚,並想出解決方案,這考驗了隊員們的機械設計能力。其次,由於比賽對於機器人自身的重量提出了要求,在改造前,我校的機器人重量幾乎已達到最高上限,從單發射變成雙發射,重量的增加是不可避免的。為了減輕機器人的重量,隊員們決定採用強度更強、重量更輕的材料—碳纖維板材來代替原有的鋁合金。由於碳纖維板材的造價較高,隊員們之前使用較少,而本次要將該材料作為主要輔助構件,只能通過不斷地請教其他隊伍,總結經驗,結合自身實際,從而做出適合自己的最佳方案。

機器人的結構的改造,需要用到許多新的零部件,但比賽備館(比賽前練習場地)加工條件十分有限,為了達到更好的效果,隊員們只能讓留在學校的其他隊員連夜通宵趕工。由於比賽場地較為偏遠,零部件只能在發出兩至三天後到達備館,這大大影響了隊員們改造的效率。

經過隊員們夜以繼日的加工,機器人的雛形已基本形成,但仍然需要進行調試,此時留給隊員們的時間已經所剩無幾,程序與新機器人的相結合、操作手重新熟悉新機器人,這都給隊員們造成了一個個難題。隊員們秉持著“不拋棄,不放棄”的精神,堅持到最後一刻,最終在賽場上發揮出了雙發射機構的優勢,並取得了全國總決賽三等獎的成績。

華南理工大學廣州學院榮獲第十六屆全國大學生機器人大賽三等獎

我校隊員比賽中 (曾馥漫 攝)

在這次比賽中,隊員們齊心協力,用了短短的六天,對機器人進行了更新換代,並在賽場上展現出自己的實力。這體現了我校機器人隊的隊員們對待科技研究的認真及創新精神,也讓參賽隊員們得到了充分的學習和鍛鍊,相信他們在下一年的比賽中,能取得更好的成績。

據悉,本次賽事作為國內大學生機器人領域的頂級賽事,是全面展示當代大學生機器人制作能力與高新技術應用水平,進一步激發青年學生科技興趣愛好、創新實踐能力和培養未來科技人才的重要平臺。吸引了全國83所知名高校、近3000人蔘加比賽,參賽人數、賽事規模再創新高。本次大賽的成功舉辦,弘揚傳承優秀傳統文化,加速推動新舊動能轉換經濟轉型升級將起到積極促進作用。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