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電影金像獎啟示錄

距離4月14日最新一屆香港金像獎頒獎典禮,已過去32天。

而香港電影金像獎,已舉行至第38屆。

香港電影吹淡風,快有二十年,金像獎的差評十多年來也很一致:老面孔小圈子本地主義

本屆得獎的,本港電影人中,黃秋生、惠英紅、謝賢,入行都超過三十年,的確老面孔。

得獎最多的《無雙》,其編導莊文強從90年代末香港電影艱難時起步,是港片中興之作《無間道》系列的編劇。

香港電影金像獎啟示錄

最佳動作設計林超賢80年代入行,00年開始獨當一面。

剪接,美術指導、服裝造型、最佳原創電影音樂獎等幾位,都從業有年,年富力強的中生代。

梳理五年來的金像獎,情況和本屆基本相似。

香港電影並不都是“老人家在做”,覺得香港電影“沒人了”,最大的原因是缺少新生代演員。

這個問題,香港電影界也知道,本屆用了32位年輕演員作為嘉賓主持,遴選標準是過去4年中曾參演香港出品的商業電影。

香港電影金像獎啟示錄

金像獎協會主席爾冬升說他們出錯也沒關係,重要的是“要給年輕人出來見見場面”。

他2015年導演的《我是路人甲》,也是鼓勵電影新人“尋夢”的作品。

香港電影能存續至今,爾冬升的話裡有線索,歷屆金像獎也可以告訴我們部分答案。

01.

“天造之材,皆有其用”

首先,不分工種,尊重專業。

金像獎有個專業精神獎,今年頒給了一位龍虎武師——魚頭允(劉允)。

香港電影金像獎啟示錄

龍虎武師,約略等於武術指導,既負責動作戲部分的設計,有時也充當替身。

常有受傷的危險,包括性命之憂。

香港電影金像獎啟示錄

這個行當在中國電影的初期就有,凡是懂點身手的都可以做。

戰後的香港,由於黃飛鴻題材和武俠、神怪電影的流行,加上60年代日本武士片的影響,糅合戲曲、武術及電影語言,最終形成了獨步於世的動作設計。

金像獎第一屆只有最佳電影、編劇、導演、男主角、女主角五個獎項。

自第二屆起就增設了最佳動作指導,早於最佳男配角、女配角(第四屆設立)。

可見武術指導在香港電影中所居的獨特地位。

其中表表者,有劉家良、洪金寶、成龍、袁和平等,此次頒獎也提到:“他們都做到了導演。”

香港電影金像獎啟示錄

言下之意,一般的龍虎武師還是普通一員。

但普通,不意味著自輕自賤。

劉允一歲半時得了腦膜炎,因為沒有及時醫治,造成眼睛鬥雞和智力稍遜常人。

幸好身形還算高大,也有把力氣。

五十多年的職業生涯,有武術指導之實,卻沒有正式掛名過,參演了120多部影片,在演員名單中,排名大多靠後。

他演的趣怪人物,令觀眾過目不忘,今天看來難免是利用了他身體的缺陷。

香港電影金像獎啟示錄

偶然入行,卻學得一門本事,還能做到專業,懂得計算“吊威也”(鋼絲)的角度、力度,確保安全。

年過古稀,還有工作機會,不愁生計。

這已經強過許多健康人,是不是很幸運?

劉允不善言辭,頒獎時只是反反覆覆幾句,忘了詞,想一想再說,還是那幾句。

香港電影金像獎啟示錄

後來才知道他如今已記不住六句以上對白,所以完全轉到幕後。

臺下觀眾,包括胞兄白彪——香港電視劇的第一代郭靖,都開心地看著兩位頒獎嘉賓替他圓場。

香港電影金像獎啟示錄

香港電影金像獎啟示錄

領這個獎還有一言不發的。

1991年負責髮型的彭雁聯老太太得此獎時已經70歲,頒獎的成龍像子侄輩一樣興奮。

當時沒有設置背景介紹短片,滿頭白髮的老太太也一直沒有轉過身來面對觀眾,拿了獎略示謝意就下場了。

香港電影金像獎啟示錄

和龍虎武師一樣,老的髮型師也從舊行當轉化來。

香港舊俗有所謂“梳頭婆”,有的上門服務,有的在街邊設攤,不止梳頭,還要設計新發型。

這位“彭姑”和不少龍虎武師出身京劇戲班一樣,把舊日的本領帶入了新行業,根據實際要求進行貼合和革新,很能體現香港人的務實和變通。

專業精神獎有不少傳奇人物,比如05年獲獎的餘慕雲

香港電影金像獎啟示錄

年輕時發現內地和臺灣都有電影史,香港獨缺,立誓填補空白。當年,文物意識普遍薄弱,他獨立蒐集資料、整理影史,最終形成一個私人的香港電影資料庫。

70年代末,香港國際電影節設立,策劃回顧和研究港片歷史,找到了餘慕雲,他才逐漸為世人瞭解。

他也是香港電影資料館的開山者之一,捐贈收藏逾5萬份,包括雜誌、宣傳單張、電影特刊、海報及剪報等等,至今澤惠後來者。

香港電影金像獎啟示錄

13年獲獎的是兩位電影沖印師,其中之一呂麗樺

香港電影金像獎啟示錄

她回憶香港電影業八十年代競爭異樣激烈,造就了獨特的迷影文化——午夜場。

試映後,根據觀眾反應,要立即再做剪接、字幕、調光等,甚至在影片上映後也可能會更改。這種修改效率,成就了電影主創與觀眾高效的互動。

90年代中期,沖印業務萎縮,呂麗樺再做新人,修讀計算機等課程。2000年,到中國星集團做後期製作,開始接觸數碼製作。她追上了時代。

去年得獎的楊容蓮更被稱為“幕後的幕後”,她負責片場茶水工作。

香港電影金像獎啟示錄

不識字的她充滿了感恩,“賺到錢,當然要尊重這份工。沒有想過幾時退休,做到沒有人需要我就不做啦……出來做事就是要交心做事的。”

頒獎結束當晚,發生了一場風波。

有工作人員告訴楊容蓮她的崗位不夠資格參加慶功宴,一時令人質疑金像獎的無差別姿態是不是做戲而已,外界一時譁然。

後來主席爾冬升出來澄清,金像獎並無官方慶功宴,而是各公司牽頭慶祝,是溝通上出了誤會。其中曲折,後來無人細究。

香港電影金像獎啟示錄

演藝圈終究是名利場,一個獎項也並不足以革除捧高踩低的人性醜陋。

有人覺得這個獎只是博賢良名聲。

不過,自90年設立該獎起,已有28位獲獎者,涉及幕後多個工種,製片、編劇、發行人、配音、燈光師、劇照師、道具師、海報繪畫師、電影資料蒐集員。

若不是真有心,金像獎評審們又何必務求多樣?

自28屆開始的追憶環節,紀念當年逝去的電影人,也早就不侷限於那些閃耀的人物。

縱觀著名的電影賽事,好像都沒有一個這樣的獎,那些電影實務教科書裡,最基層的職務一般也只講到場記。

今年奧斯卡獎舉行前也爆出個新聞——奧斯卡四個小眾獎項被安排在廣告時段頒發,為了“幫助縮短奧斯卡電視直播時間,提高收視率”,這四個獎項是最佳攝影獎、最佳剪輯獎、最佳化妝獎、最佳真人短片獎,遭到了電影界人士的聯名抗議。

香港電影金像獎啟示錄

如此看來,金像獎是不是一以貫之秉持專業精神?

這次金像獎上也講了,設置專業精神獎,是因為現有獎項不能囊括電影業所有的工種,大家都付出了,榮耀豈能只屬於那些名氣大的崗位。

最佳導演莊文強也說,沒有大家,導演就是個“癲佬”(意謂要聽導演這個神經病各種有理無理的指揮才能拍出電影)。

這個獎項,使人懂得電影為何會綴以“工業”二字,因為工業的一個屬性就是“分工”,分工又意味著合力。

世間之人,不是個個都能生得周全,但只要有一技之長,香港電影就能給你機會。

有一天,甚至會從不起眼的角落把你請到舞臺中央,來接受同行的認可和敬意。

02.

“臺下你望臺上我做你想做的戲”

對金像獎的差評還有小圈子,其實觀察下香港電影圈,不是因為排外,而是因為太熟。

比如今年獲得終身成就獎謝賢,圈內人喚“四哥”。

香港電影金像獎啟示錄

終身成就獎頒給對香港電影作出卓越貢獻並有深遠影響的電影人。

謝賢五、六十年代是粵語片頭號小生,紅遍東南亞。後來又參演多部電視劇,演技精湛,再次走紅。

演戲演到老並不容易,謝賢做到了。

香港電影金像獎啟示錄

香港電影金像獎啟示錄

他的倜儻自任也至老不變。上了年紀,改用朋克風武裝自己,扎辮子,戴耳環,緊身衣褲,飾物誇張,走到哪裡都顯眼,八卦也從來沒放過這位老人家,他也很配合。

83歲的謝賢,笑聲爽朗,身形挺拔,舉手投足間還是有脫略形跡的瀟灑在。

他笑問臺下:“你們有什麼問我?隨便。”

頒獎的特首說:讓我頒獎不是因為我是特首,是因為我老,因為我是看您電影長大的。特首還打趣:“為什麼男主角總是你一個?”

謝賢也用玩笑作答:“貪錢。”

香港電影金像獎啟示錄

發現沒有?大家很熟的樣子,而不是恭敬生分地尬聊幾句下場。

香港城市不大,藝人又要保持活躍度,一旦成為“城中名人”,很難有什麼祕密,所以八卦事業特別發達,批評起來也很毒舌。

但也帶來街坊一般的親切感,看著藝人們出道、戀愛、結婚、得意、失意,偶爾在菜場攤檔撞見……

香港電影金像獎啟示錄

▲比如買菜的市民劉先生

幾十年,明星和觀眾一起老去。

終身成就獎最為明顯地表現了臺上臺下這份“我知道你們瞭解我”“我們知道你的事”的默契。

以終身成就獎迄今為止共十四位得主看(該獎1995年第14屆設立,不是常設獎項),除了蕭芳芳和吳思遠,其餘獲獎時均已至古稀或耄耋之年。每一位都還是熟悉的那個人。

白雪仙還是那麼矜持,她上臺只感謝了一位,這個獎對方也有一半,臺下都知道那是她的終身舞臺伴侶任劍輝。

劉家良還是那麼嚴肅,自傲於黃飛鴻傳人的身份,臺下很配合地作洗耳恭聽狀。

蕭芳芳還是那麼求完美,因為失聰,她的致辭又快又輕,卻一字不差。

香港電影金像獎啟示錄

金像獎直播的一個有趣也來自“大家這麼熟”。

獲獎者在臺上發言,鏡頭找臺下觀眾席裡的相關者,一個劇組的,做同樣工作的,甚至是有過恩怨的。捕捉到正確的反應,才能將共同記憶編織得更為細緻綿密。

所謂的圈子小,和香港電影從前沒有現代教育體系的演藝學院也有關。

最初行內有很多真正的師徒、父子、兄弟、姐妹,所以香港電影強調“承傳”是自然而然。

電影業規模變大後,又很多人因為求生存或某些機緣入行,經常搭班子演戲。又出現東方式的人情模式,比如結拜、上契。就算沒有特殊紐帶的,也體現在親暱的稱呼上,比如哥哥(張國榮),老爺(徐克)。

香港電影金像獎啟示錄

“人生如戲,戲如人生”,故意模糊下戲裡戲外,這是香港明星制度的一部分。

金像獎邀請頒獎嘉賓也常常體現這個特色,回到這個臺上,就以大家熟悉的某個身份。

今年的金像獎,錢小豪和錢嘉樂兄弟為劉允頒獎,臺下鏡頭一定給足劉允的兄長白彪,而且四位都屬於動作演員。

香港電影金像獎啟示錄

吳彥祖、馮德倫、謝霆鋒與李燦森四人同框。20年前,四人以一部《特警新人類》,開啟偶像新世代。

香港電影金像獎啟示錄

楊千嬅和余文樂組合,這是春嬌和志明。

鄭伊健、陳小春、謝天華、錢嘉樂、林曉峰同唱一首歌,這是古惑仔再現江湖。

香港電影金像獎啟示錄

黃秋生上臺則表示很榮幸從古天樂這“新一代電影大亨”手中領獎,後者馬上表示敬謝不敏,臺下則會心大笑。

香港電影金像獎啟示錄

古天樂2014年創立“天下一”公司,近年製作發行二十部電影,籌備製作中的也近十部,此次獲得兩項金像獎的《翠絲》就是其中佼佼者。

人人都看到你——從白晒到黑,從“古仔”做到新一代“勞模”。

如果不熟,怎麼會坐兩三個小時,拍爛手掌,跟著哭跟著笑?

03.

“雷聲風雨打,何用多驚怕”

本次金像獎的主題是“Keep Rolling”,所以啟用32位年輕演員擔任串場司儀。

部分獎項的頒獎嘉賓也是新生力量。

香港電影金像獎啟示錄

缺新人,是香港電影90年代以來就有的難處,當時著名的《電影雙週刊》經常討論此事。

一個行當沒有新鮮人,最終會自然消亡。

所以,從2003年第22屆以來,金像獎就一直在力薦新人。

22屆因為張國榮去世和非典,士氣低落,“傑出青年導演”獎在沉默中開局,次年更正式設立“新晉導演”獎,這屆的最佳導演莊文強就拿過這個獎,其他如彭浩翔、游乃海、郭子健、周顯揚等現在也都是中堅。

香港電影金像獎啟示錄

▲從左至右:彭浩翔、游乃海、周顯揚、郭子健

2012年第31屆曾以“電影新勢代”為主題,帶出“承傳”精神,與今年同調。

新人培育,金像獎和官方、電影界保持一致。

為鼓勵年輕人,香港政府2013年推出“首部劇情電影計劃”,17年獲得三項金像獎的《一念無明》和今年獲獎三項的《淪落人》都由該計劃資助。

香港電影金像獎啟示錄

香港電影金像獎啟示錄

出席金像獎的個人,如果做到前輩,鼓勵新人在這行堅持下去,讓香港電影重新發光發亮,也是金像獎發言的標配。

今年得獎的惠英紅、袁富華,去年得獎、今年頒獎的古天樂,都在說一個意思:香港電影人從來是——守得雲開見月明。

是的,香港電影業並不容易,它有致命缺陷,市場狹小,依靠外埠。

世界三大電影高產基地,好萊塢自不必擔心市場,印度本國市場也足以消化各個“塢”的出品(分別為寶萊塢、託萊塢、考萊塢、莫萊塢和桑達塢)。

因為外銷市場多變,所以香港電影必須變通,必須務實。金像獎也不僅僅是一年一度本地力量的排排坐,分果果。

今年的最佳女主角是來自內地的曾美慧孜,最佳新演員Crisel Consunji來自菲律賓。

香港電影金像獎啟示錄

而內地的博納影業和香港電影已進入深度合作狀態,這次的《無雙》和《紅海行動》出品方都有博納。

金像獎幾個獎項的增刪,也能見出香港電影人圖存的努力。

2002年第21屆開始,金像獎設立“最佳亞洲電影”獎,至2011年第30屆停頒。

其背景是2000年時,導演陳可辛等試圖走一條以亞洲為本位制作電影的路,在亞洲建立完善的電影發行網推廣亞洲電影,抗衡好萊塢。可惜香港電影畢竟不復當年勇。

但是香港並未完全放棄區域間的交流,這屆就有日本、菲律賓和韓國電影人到場。

香港電影金像獎啟示錄

香港電影金像獎啟示錄

2012年,鑑於內地和臺灣有影響力的電影增多,金像獎又設“最佳兩岸華語電影”獎至今,也符合三地電影合作的實情。

前幾年,內地和臺灣電影在金像獎上表現突出,一時覺得金像獎要覆蓋兩岸三地。但如果完整看完每屆金像獎,會明白它的基本態度是立足本土,服務本土。

香港電影的生存策略經過十多年的磨合,答案似乎漸漸明朗。

一是不再執著於本港風味跨地域移植,這在很長時間內一直令香港電影人犯難,也有很多失敗嘗試。

香港電影長於視覺、動作設計,這次《紅海行動》得了最佳動作設計、最佳視覺效果、最佳音響效果就證明了這一點。

香港電影金像獎啟示錄

這份專業能力世所共知,也很難替代。

以動作片見長的林超賢,證明了除了傳統的功夫和武打,適用題材還可以更多樣化。

二是大投資不如保持穩妥風格,《無雙》就是例子。

用現時流行的敘事和視覺去再現正宗的港味,還是有很多擁躉。

香港電影金像獎啟示錄

這次獲得“兩岸最佳華語電影”的《我不是藥神》的導演文牧野領獎時表示:他一半的電影知識來自香港電影。這不盡是謙詞。

三是本土題材電影可以走相對低成本、小眾的路線,這可以培育新人,也可以完成新老之間的傳承。這次得獎或提名的《淪落人》、《逆流大叔》、《棟篤特工》都是此類。

香港電影金像獎啟示錄

拍好電影的第一前提是多拍電影,很多電影人都有一個由“匠人”到“大師”的過程。

做電影從來既要創意,又要經驗,還需要熱愛。

金像獎深深懂得這一點,從這個意義上說,它是個很專業的電影賽事。

照此標準,不妨也給自己頒個“專業精神獎”,畢竟已經為香港電影奮力鼓與呼38年!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