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三角無冕之王,美國口中長獠牙的魔鬼居然靠槍殺岳父上位

金三角 昆沙 毒品 老撾 史料不輯 2017-04-04

70和80後在香港警匪片的影響下,對“金三角”這個詞都不陌生,世界毒王坤沙也成為家喻戶曉的人物。

坤沙,本名張奇夫,被美國人稱為“世界毒梟”,“鴉片之王”,然而坤沙自己卻說:

“他們說我長著魔鬼的角和獠牙,實際上,我是無冕之王。”

確實,金三角種罌粟、販鴉片、組建私人武裝的人多了去了,但能稱為王的,僅有坤沙一人。

金三角無冕之王,美國口中長獠牙的魔鬼居然靠槍殺岳父上位

和香港黑社會一樣,金三角毒販也是國民黨餘孽。1950年,雲南解放時,部分殘兵逃入緬甸。他們大部分為雲南本地人,不願意撤回臺灣,便在金三角地區蟄伏下來。

為了解決兩千多人的生存問題,他們開創了“以毒養軍,以軍護毒”的先例,為日後金三角割據軍閥提供了學習的樣板。

鴉片貿易帶來了源源不斷的軍餉,為了擴大武裝力量,他們又在當地開辦軍事訓練班,招收當地青年入伍。日後主宰金三角的毒王羅星漢、坤沙等都是從這個班上走出的。

坤沙混跡金三角多年,從殘軍那裡學會了兩點:一是槍桿子硬了腰桿子才能硬;二是在金三角只有毒品才能養活部隊。

金三角無冕之王,美國口中長獠牙的魔鬼居然靠槍殺岳父上位

20歲時,坤沙繼承了父親莫萊土司職位,擁有了自己的私人武裝。為了壯大實力,坤沙娶了當地大土司的女兒為妻,很快成為他的左膀右臂。

金三角山頭林立,坤沙認為實力最強的還是國民黨殘軍,所以在岳父與其發生衝突時,坤沙槍殺了自己的岳父,接受殘軍收編。此後又不斷收編其他勢力,終於在緬北闖出了新天地。

勢力的不斷壯大,坤沙的野心也越發膨脹,開始不把殘軍放在眼中。1967年,為了運送16噸鴉片到老撾,坤沙組織了500人的武裝押運隊。經過殘軍控制的地盤時,坤沙拒絕繳納保護費,隨後發生了激烈衝突。

不料此戰驚動了老撾軍方,坤沙損兵折將不說,還白白丟了16噸鴉片,這次戰鬥被金三角戲稱為“第一次鴉片戰爭”。

金三角無冕之王,美國口中長獠牙的魔鬼居然靠槍殺岳父上位

為恢復元氣,坤沙一面擴大鴉片種植規模,一面加緊擴大武裝。幾年的韜光養晦,坤沙的實力直逼金三角第一代毒王羅星漢。

坤沙為人極講義氣,治軍恩威並重。自己販毒無數,卻禁止部下吸毒,只要發現當場槍決。中隊長以上軍官每年都有豐厚的分成,對坤沙都是死心塌地。

坤沙沒讀過幾天書,對待知識分子的態度相當和藹,還把現代商業理念引入金三角。老毒王羅星漢走得是種植、加工、販賣一條龍的模式。

坤沙卻專注於最核心的加工和運輸環節,花重金從香港請來化學專家提煉出高純度海洛因。原本需要人挑馬駝的鴉片,提純後僅需一個手提箱就能搞定,而且售價還翻了20倍,坤沙因此控制了金三角70%的毒品交易。

金三角無冕之王,美國口中長獠牙的魔鬼居然靠槍殺岳父上位

1978年初,泰、緬兩國軍方在美軍的支持下,對坤沙集團進行大規模圍剿。泰國還出50萬泰銖懸賞坤沙人頭。政府軍搗毀了多個製毒工廠,繳獲大量武器裝備,還差點俘獲金三角二號人物張蘇泉。

這次圍剿被稱為金三角“第二次鴉片戰爭”,坤沙集團化整為零,逃入深山。雖未受到毀滅性打擊,但猖獗的武裝販毒在國際上惹了眾怒,坤沙只能對外謊稱去世,以逃避打擊。

此後坤沙雖然再次復出,部隊還曾在1994年時擴大到二萬人,成為名副其實的金三角無冕之王。可是國際形勢已大變,曠日持久的國際武裝禁毒使得金三角大小草頭王紛紛投降,坤沙已經是四面楚歌了。

1996年1月,身患重病的坤沙選擇投降,11年後病逝於緬甸仰光。

歷史有意思,開心漲姿勢,歡迎訂閱微信公眾號“史料不輯”(slbj001)長按可加複製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