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街與北京城建殊途同歸,難兄難弟股價維持低位'

"

來源:第一財經

2018年業績下滑引發市場質疑後,金融街控股(000402.SZ,下稱“金融街”)迎來2019年半年報,從營收數據來看,該公司上半年的業績表現已有所好轉,然而縱觀其5年發展,金融街的營收僅從220億元增至221億元,其負債卻在5年內從百億增至超過千億,其間隱憂不容忽視。

與金融街幾乎同步發佈半年報的還有北京城建(600266.SH)。作為北京老牌國企,北京城建的表現同樣不盡如人意。半年報顯示,其上半年營收62.6億元,同比增長86.55%;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淨利潤11.89億元,同比增長227.76%;然而在扣非後,其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淨利潤為-4444.8萬,同比下跌113.09%,不僅如此,北京城建連續5年經營性現金流為負,甚至在2017年達到-139.36億元。

公司業績的連年下降讓資本市場對這兩家企業逐漸失去信心,根據半年報,兩家公司每股淨資產均超過10元,但股價卻始終維持在7元/股上下。一個沒有踏準住宅市場的節奏,一個被稱為“棚改第一股”,這兩家北京國企均未能跟上市場的節奏,導致如今破淨局面。

營收難突破

從數據來看,金融街在今年上半年交出了一份尚可的成績單,營收和淨利潤同比上一年度均有較大幅度增長。其中營收95.18億元,同比上年增長43.58%;歸屬上市公司股東淨利潤10.53億元,同比增長21.7%。同時,公司實現銷售簽約額178.4億元,同比增長94%。其中,商業地產實現銷售簽約額34.1億元,同比增長 320%;住宅地產實現銷售簽約額144.3億元,同比增長 72%。而在2018年年報中,其營收出現13.35%的下滑,淨利潤也出現1.61%的下滑。

相比於2018年全年業績,這是一份暫時“度過危險期”的報告,然而對於金融街來講,其全國化能力不足,佈局城市較少,且過度依賴北京大本營的策略將會對後續發展產生掣肘。這從數據也能直觀感受到,事實上,從2014年開始,金融街的營收出現“原地踏步”的局面,當年起實現營收220.36億元,而到了2018年這個數字也只有221.13億元,按照今年上半年95.18億元的營收計算,在今年不增加營收的情況下,其完成率不足一半。

對於金融街來講,更尷尬的不在於營收的“原地踏步”,而在於納儲的不積極。根據這份半年報,金融街在今年上半年共新增5個項目,新增計容建面56萬平方米,然而在去年同期,金融街新增12個項目,新增權益建面為176.3萬平方米。

同是北京老牌國企,北京城建所面臨的問題與金融街類似。根據北京城建公佈的2019年上半年報,其實現營收62.6億元,同比增長86.55%;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淨利潤11.89億元,同比增長227.76%;然而在扣非後,其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淨利潤只有-4444.8萬,同比下跌113.09%。

根據中金的報告,其歸母淨利潤大增超過兩倍的原因在於,由於期內會計準則調整,因公司持有的交易性金融資產股價上漲,去年同期為-7萬元,因此公司公允價值變動收益達16億元;而同時,由於二季度單季歸母淨利潤同比下降103%至-0.1億元,拖累上半年整體業績,導致扣非後歸母淨利潤轉負。根據報告,期內公司營收同比增長,主要在於房地產項目結轉收入增加,然而由於結轉項目中保障房佔比較大,營業成本同比增長131%,導致毛利率較去年同期下滑9個百分點至11.4%。可以說,從數據來看,北京城建今年的情況仍然未能有所好轉。

事實上,北京城建營收不增反降的情況已經連續出現三年,第一財經整理近5年財報發現,其營收從2015年起開始下滑,一直到2018年,分別下滑7.25%、8.28%、14.39%,下跌幅度甚至逐年擴大。

不僅是營收乏力,北京城建多年來的淨利潤規模也不斷收窄。公司2018年淨利潤12.3億元,同比下降15.5%;2017年淨利潤14.56億元,同比只微增0.87%;2016年淨利潤14.44億元,同比微增1.05%。

雙雙“破淨”

營收和淨利增長乏力,這讓資本市場對北京這兩家老牌國企喪失信心。發稿前,金融街股價維持在約7.5元/股範圍,北京城建為7.1元/股範圍,然而根據半年報,金融街每股淨資產為10.69元/股,北京城建則為10.74元/股,兩股雙雙破淨。

事實上,在這兩家公司發展之初,均各有特色,同時均在北京市場開拓出一片獨具特色的天地。金融街是北京西城區最大的商業地產公司,成立於1992年,於2000年借殼重慶華亞紙業,登陸A股上市公司,該公司以開發“北京金融街”聞名,其貢獻的利潤總額在西城區國資企業中一直排在前列。

在開發“北京金融街”之後,金融街一直將佈局重點放在北京,2013年開始逐步加碼住宅,其中2013年住宅銷售佔比33%,而到了2018年,住宅佔比就達到了80%。然而在逐步擴展住宅這條道路上,金融街沒有踩準市場節奏,2014年金融街開始全國化征途,當年開始進軍北京和廣州,然而當時正處於調控力度加大之時,一線城市整體增速放緩;再到此後的2017年,金融街開始加碼準一線城市,包括武漢、成都、蘇州等城市,而這一年也同樣是調控嚴厲期,這嚴重拖慢了住宅項目的週轉率,根據2018年年報,當年金融街存貨週轉率只有0.17,處於行業較低水平。

兩次擴張均沒有遇到“牛市”,而金融街的負債驟增。連續五年,金融街負債翻倍增長,截至2018年末,金融街總負債達到1113.28億元,5年前的2014年只有489.85億元。負債增長可作為公司擴張的標誌,然而這5年來,金融街的營收卻“原地踏步”,增長只有1億元,負債與營收的增長不成比例。

受困於此,今年6月20日,金融街發佈公告稱,公司全資子公司上海杭鋼嘉傑實業以6.49萬元/平方米的價格將金融街(海倫)中心D棟、E棟共計16240.42平方米出售給長城人壽,交易總價為10.54億元。

北京城建的問題與金融街相似。北京城建是由北京城建集團有限公司在1998年設立的A股上市公司,同時也是國內最早上市的建築施工企業,在大基建基礎上,北京城建於2015年依託其控股股東北京城建集團有限公司的國企資源,正式進軍棚改市場。

在棚改市場上,北京城建自2016年起先後參與北京東城區望壇433億元項目、豐臺區張儀村35億元項目、順義臨河村265億元項目、懷柔新城50億元項目、延慶康莊鎮50億元項目,及“懷柔區城中村棚改項目”和“大興區黃村鎮海子角村、辛店村棚改項目”,總投資額262億元,上述項目規模總計達到千億量級。

然而由於棚改佔用資金量較大,且受政策影響較大,因此北京城建的資金狀況受其“拖累”較重。第一財經整理髮現,連續5年來,其經營性現金流均為負,其中2014年為-61.06億元,到2017年達到高峰至-139.36億元,2018年有所緩解,但仍然有-86.21億元。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