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急於分拆金融業務、紅嶺創投無奈轉型,揭祕背後深層次原因

百度急於分拆金融業務、紅嶺創投無奈轉型,揭祕背後深層次原因

每一個冠冕堂皇的理由背後都隱藏著不得不說的祕密

文/一見金融(ID:finreport)

互聯網金融在中國狂奔4年後開始歸於沉寂,在全國金融工作會議結束後的兩週時間裡,這個行業正在經歷比以往更深刻的變革。

比如,金交所模式被徹底叫停;比如p2p行業的“帶頭大哥”紅嶺創投無奈宣佈3年內清退網貸業務;比如急於追趕AT的百度分拆金融業務獨立經營……

表面上看,每一家公司都在主動調整和轉型,但「一見金融」更多看到的是行業的無奈,對於這些公司來說,他們只是選擇了另一條繼續生存的路。

百度分拆不比紅嶺撤退高明多少

7月27日,紅嶺創投董事長周世平在論壇宣稱,紅嶺創投將於2020年底之前將現有產品清盤退出,不再做網貸業務,過渡期約3年。

周世平坦言,“網貸不是我們擅長的,也不是我們看好的,這塊業務最終會被老周清理出去,只是時間而已”。

消息一出,市場譁然。想當年紅嶺創投也是網貸行業的一面旗幟,一直激盪在互金的潮頭,而如今,大佬也扛不住趨勢,被逼得要偃旗息鼓了?

在30日召開的發佈會上,周世平還說,其實早在2015年就計劃清退p2p業務,但是投資人的信任讓他們堅持做到了2017年。

儘管周世平在業內以“敢於直言”著稱,但熟悉這個行業的人都知道,這其實是老周不得已而為之,網貸行業監管大限將至,而紅嶺創投的很多問題沒有徹底解決。

站在商業角度考慮,周世平其實比任何人都聰明,與其等著監管部門“割自己的尾巴”,還不如自己主動揮刀,這樣既避免了被整頓,也能給公司轉型爭取更多時間。

試想,如果紅嶺創因為大標問題把監管機構整頓,哪怕是點名,紅嶺創投都承受不了,發生投資人擠兌是遲早的事情,“陸金所風波”就是前車之鑑。

說完紅嶺創投,再來說說百度金融,兩者雖然模式不一樣,但百度金融同樣面臨監管的問題。

7月28日,百度集團總裁兼首席運營官陸奇表示,將重構百度金融服務事業群,計劃讓百度金融獨立運營。

按照百度的說法,分拆主要是為了拿到更多的支付牌照,這個理由不假,和阿里、騰訊相比,百度在金融領域遠遠落後於他們,金融牌照的數量也遠不及他們。

最重要的是,在移動支付領域,阿里有支付寶、騰訊有微信支付,而百度的支付業務一直不瘟不火,理財業務百度也比這兩家遜色不少。

外界評論說,這其實並不是百度宣佈金融業務分拆的最好時機,尤其是在互聯網金融監管日趨嚴厲的今天,製造這麼大的動靜其實是不得已而為之,其中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要追趕阿里和騰訊。

現在,阿里和騰訊的市值已經站上或逼近4000億美金,不到800億美金的百度需要證明,它仍有資格站在BAT的隊列當中。

百度需要持續向華爾街交出像二季報這樣好看的數據,而金融業務的想象空間更大,獨立之後可以變成內資公司,方便在國內拿牌照。

除此之外,百度金融分拆也和日趨嚴厲的互聯網金融監管分不開。在此輪金交所整頓中,百度金融首當其衝。

「一見金融」在之前的文章《從陸金所風波到王健林服軟、張育軍被開,看金融監管走向》中提到,此前,百度金融長期與武漢金交所合作,售賣投資理財產品。

7月7日,互聯網金融風險專項整治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下發文件,要求所有的互聯網金融平臺7月15日之前停止與金交所合作,百度金融下架了相關產品。

從2013年開始,互聯網金融在國內異軍突起,很多公司短時間就推出了相關業務,但現在國家開始整治了,很多公司不得不開始分拆、轉型。

在這個過程中,出現了很多鬧劇,比如上市公司多倫股份在互聯網金融行業發展如日中天時直接改名“匹凸匹”,現在又一次改名了,叫岩石股份。

這樣看來,從很多公司對互聯網金融趨之若鶩到現在敬而遠之也不過才4年時間,在行業寒冬來臨時,大家日子都不好過,只是有些公司說的直接,有些說的冠冕堂皇而已。

行業面臨難以啟齒的原因

不管是百度金融還是紅嶺創投,亦或是後來上了互聯網金融這條船的公司都慷慨激亢過,都立志要重塑中國金融行業,但殘酷的現實把他們的夢想撕得粉碎。

紅嶺創投正式涉足P2P行業是在2009年,彼時,網貸剛剛起步,很多公司都在走純信息中介的道路,這意味著投資者要承擔標的違約風險。

後來,周世平振臂一呼,保證任何標的出現風險時都會由平臺兜底。後來,很多平臺也跟進,幾乎所有投資者都誤以為投資互聯網金融是保本保息的。

根據紅嶺創投官網說明,投資人投資的借款標逾期後由平臺墊付,非VIP會員在墊付執行時享受本金50%墊付,VIP會員在墊付執行時享受本金全額墊付。

就是在這種“優勢”推動下,加上市場對資金的需求量大,再加上傳統金融機構不思進取,互聯網金融迅速成長,鼎盛時期,國內互聯網金融平臺超過6000多家。

2014年3月,紅嶺創投發佈了一個億元融資大標,進軍大額融資業務,這種模式導致其交易量爆發式增長。截至2017年7月,紅嶺創投的累計成交額已經達到2700億元。

但好景不長,後來爆發的e租寶事件、泛亞事件以及最近出現的善心匯事件,監管者看不下去了,互聯網金融抬高資金成本事小,最重要的是可能影響社會穩定。

紅嶺創投的大額標的在市場穩定的時候,很多項目可能不會出現什麼問題,投資人能夠拿到本金和利息,但一旦債務方違約,影響的面就太大了。

風險後來確實爆發了,2014年8月,廣州紙業4家公司在紅嶺創投出現1億壞賬;2015年2月,紅嶺創投再次曝出森海園林7000萬元壞賬;2017年,輝山乳業5000萬元債權到期無法歸還。

根據紅嶺創投發佈的數據,2016年,公司營業收入2.15億元,但在剔除成本費用後,淨虧損1.83億元,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對大額不良標的的墊付。

大額標的成就了紅嶺創投行業“帶頭大哥”地位,但交易規模帶來的是鉅額資金墊付成本,這就是周世平說“網貸有規模沒有利潤”的重要原因。

其實,紅嶺創投出現的問題很多p2p平臺也存在,只是沒有紅嶺創投這麼“扎眼”罷了,在面臨整個行業從嚴監管時,誰都無法倖免,

百度急於分拆金融業務、紅嶺創投無奈轉型,揭祕背後深層次原因

2016年8月,銀監會正式發佈的《網絡借貸信息中介機構業務活動管理暫行辦法》明確規定,“同一借款人在同一個平臺的借款上限為20萬元,同一個企業組織在同一個平臺的借款上限為100萬元,同一借款人在不同網貸機構的借款上限為100萬元,同一個企業組織在不同網貸機構的借款上限為500萬元。”

這個規定直接“掐死”了大標模式。後來很多平臺借道金交所,將大標包裝成理財計劃賣給投資者,百度金融其實也是這麼做的。

現在,監管層把金交所的路堵死了,平臺就需要選擇新的通道,紅嶺創投單個標的實在太大了,化整為零的成本太高,所以周世平直接將其清退。

另外,《辦法》要求網貸平臺不得直接或變相向出借人提供擔保或者承諾保本保息,也就是不允許做信用中介,只能做信息中介。

這意味著平臺不能承諾剛兌,平臺的投資風險將直接轉嫁給投資者,這一定會導致一部分投資者退出網貸投資市場。

“信息中介”的定位對於網貸平臺來說就是個悖論,平臺需要在留住用戶和合規方面找到平衡,網貸行業最終能不能走通,就看信息中介這個坎能不能跨過了。

全國金融工作會議結束後,整個行業都在“支持實體經濟“,強化金融風險防範,在這樣的大環境下,又會有多少個“百度金融被分拆”、“紅嶺創投清退網貸”事件發生,讓我們拭目以待!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