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張美容卡里充了近50萬,不怕商家跑路?預付費卡“超額髮卡”氾濫,當心了!

金融 美容 視覺中國 社會 上海觀察 2017-05-12

日前,上海市單用途預付卡協會發布了今年一季度的信用警示企業名單。其中,京世髮型、日置名媛等十餘個商家因“超額髮卡”而榜上有名。

什麼是“超額髮卡”?超額髮卡指髮卡企業發放的預付費卡超過了法規的限額,即單張記名卡限額不得超過5000元,單張不記名卡限額不得超過1000元。

記者調查發現,十餘家被點名的商家僅僅是“冰山一角”。在申城,商家發放單用途預付費卡超上述限額已是普遍現象,尤其在美容美髮行業,超額髮卡已到了肆無忌憚的程度。消費者手中的卡內,金額甚至高達10餘萬元甚至50萬元,令人咋舌。

超額髮卡如此氾濫,滋生了大量投訴和風險,為何無人監管?

總有“套路”誘導你充值——

充值三五萬甚至幾十萬很常見

翻出歷次的消費收據,閔行區的謝女士驚呆了:從去年10月至今,她在水清南路上一家名為“菩婧妤”的美容院已累計充值了49.2萬元。謝女士稱,上述這些消費都是刷信用卡支付的。金額如此巨大,她也始料未及。事實上,她從來沒有打算在一家美容院消費這麼多。

在她提供給記者的5張收據上,記者看到歷次充值從數萬到20餘萬不等。充值的錢,均是用來購買各類美容項目:去年10月24日,謝女士支付14萬餘元,購買了抗衰十項;僅3天后,10月27日,她又支付23萬餘元,購買了“上淋巴、下淋巴、臂療”;11月2日,她又再次支付5萬餘元,購買了一款“大禮包”……

怎麼會在如此短時間內一而再、再而三充值這麼多錢?她告訴記者,去年10月份第一次消費時,工作人員勸其辦張卡,可以打折。沒想到這只是“入坑”的開始。隨後,每次消費時,都有四五名工作人員圍著她推銷,要麼說有套餐優惠、要麼說贈送項目,一會說“總經理特批的價格”、一會又說充值了可以“一年無限次”。總之,不刷卡充值,推銷就沒完沒了難以脫身,甚至會覺得不充值對不起這些推銷員。謝女士告訴記者,而每次充完值回家,她又特別後悔。但卡里的錢,總是要去消費的,就這麼一次次,累計充出了近50萬元。她告訴記者,到目前為止,除去消費掉的,她的賬戶裡仍有30萬元左右餘額。如今,她已不敢再去店裡消費,生怕會再一次被“勸服”充值。

充值50萬或許有些極端,但據記者瞭解,申城的美容美髮、SPA、沐浴行業,消費者辦張預付費卡,充值七八千至十餘萬元已是普遍現象,遠超法規允許的限額。如市民鍾女士在文峰昌裡店辦卡充值了5萬元後,金額尚未用完,去年年底又被說服再次充值5萬;市民沈先生在虯江路上的新悅美容美髮辦卡後,陸陸續續充值了18萬元……

一張美容卡里充了近50萬,不怕商家跑路?預付費卡“超額髮卡”氾濫,當心了!

△圖為謝女士歷次的消費收據,總額近50萬元。

卡內這些錢,沒人能花完——

超額髮卡滋生大量用卡投訴

卡里面充了這麼多錢,能安安心心花完嗎?在“12345”市民服務熱線,記者發現,預付費卡投訴量巨大,一個月就有三四百條之多。翻閱這些投訴發現,卡內金額高,用卡週期漫長。在商家服務改變、店鋪易主關門等情況下,頻繁發生用卡消費糾紛。

卡內金額高,一旦對商家的服務產生疑義,退卡首先就是一件麻煩事。去年年底,市民鍾女士在文峰昌裡店再次充值5萬元後,卡內金額累計已有6萬餘元。而之所以再次充值,是因為商家推出了一款名為“放血治療”的美容服務;且再次充值後,可升級為“年卡”,一年內服務不限次數。今年春節後,鍾女士發現文峰昌裡店關門裝修了。再次開門後,店長等服務人員均已更換,而此前承諾的“放血治療”也取消了。見狀,鍾女士提出退卡,店方一開始堅稱“一分不退”。反覆交涉後,店方又提出若要退錢,只能退還12800元,大約僅是卡內餘額的20%。

商家已收進的鉅款,再吐出來談何容易?類似投訴是相關投訴的主要類別之一。在消費者因服務不滿而提出退卡訴求時,商家或一口回絕,或提出各種苛刻條件。如有商家提出扣除30%的金額作為違約金;更有商家荒唐地提出將此前的打折消費金額乘以3倍換算成原價,算下來不僅沒有退,消費者還得補錢。

而即便用卡過程中不發生服務糾紛,由於商家易主或關門,能將卡內金額用完者,也少之又少。市民蘇女士2008年在長寧路1828號“申之春”辦了一張卡,幾年來,這家店頻繁更換店招,先後又用過米洛、肖邦、匠星坊等名字。而每改換門面一次,蘇女士就被要求再次充值,否則就不讓消費。幾年來,累計充值已過萬,如今卡內仍有6800元餘額。更多的商家則直接關門,消費者看著卡里的錢求助無門。

信用消費成商家融資手段——

超額髮卡更滋生了金融風險

據記者瞭解,國家商務部令2012年第9號《單用途商業預付卡管理辦法(試行)》中,除了對單張卡的金額設限之外,對於商家的髮卡總量同樣有限制。法規明確規定:主營業務為居民服務業的髮卡企業的預收資金餘額不得超過其上一會計年度主營業務收入;工商註冊登記不足一年的髮卡企業的預收資金餘額不得超過其註冊資本的2倍。集團髮卡企業預收資金餘額不得超過其上一會計年度本集團營業收入的30%。

上海市單用途預付卡協會介紹,一旦商家超額髮卡,其髮卡總量肯定也超過了上述限額。超額髮卡除了帶來消費糾紛外,更滋生了極大的金融風險。原因在於美容美髮行業都是“輕資產”經營,髮卡總量超限後,與其信用兌付能力並不匹配。

而之所以商家近年來不斷抬高辦卡的金額,其背後則是將預付費卡“信用消費”的功能異化為融資的工具。即通過超額髮卡聚攏資金,用於擴張開設新店。據行業協會稱,申城一些連鎖的美容美髮企業髮卡規模已達到了二三十億,而其門店大多租賃,髮卡收進的資金也早已抽走用於開設新店。一旦有什麼風吹草動,消費者集中退卡,極易引發連鎖反應,導致資金鍊斷裂。

“12345”的統計數據顯示,近年來,單用途預付費卡市場投訴量和關門企業數都在逐年上升。2016年,“12345”接到商業類單用途預付費卡投訴5196件,涉及企業2408家;其中“關門”的1105家,門店調整轉讓不能正常兌付或退卡的584家。而今年,僅一季度,相關投訴同比去年就已增加了8.3%,涉及企業數同比增加了5.6%,關門企業數也同比增加了7.6%。

上海市單用途預付卡協會認為,單用途商業預付費卡市場亂象頻發,亟待引起監管部門的重視。

隱患越來越多,為何無人監管——

上海啟動單用途預付卡立法工作

市場這麼亂,為何缺少監管?據記者瞭解,截至目前,本市的單用途預付卡備案接受商務部門監管的企業僅387家;而初步瞭解,本市單用途預付卡的髮卡主體至少在10萬家,備案企業數不及上海總髮卡企業數的百分之一。大量企業遊離於監管之外,是市場混亂的主要原因。

而即便是在商務部門備案接受監管的髮卡商家,也同樣存在超額髮卡的問題。據瞭解,原因在於目前實施的商務部令中,並未授權市場監管部門執法權限;而本市商務部門又沒有自己的執法力量,導致缺少監管手段。

據瞭解,申城相關部門已在行動——

近日,上海市已經啟動單用途預付卡立法工作。此前市商務委已經會同市人大、市政府法制辦、立法研究所、市工商局、市單用途預付卡協會等部門共同開展了立法調研,初步形成了《上海市單用途預付卡管理條例(討論稿)》。這將是全國第一部針對單用途預付卡的地方立法,有望在今年完成立法工作。

管理條例將通過信用、技術、資金管理來規範髮卡行為,依託髮卡系統聯網、資金風險防範、社會共治模式加強事中事後監管,最終達到保護消費者權益、維護公平競爭市場秩序和防範金融風險的立法思路。

此外,上海還將建立單用途預付卡業務監管系統,要求髮卡企業業務系統與之對接,按要求申報數據。資金方面,基本想法是要求髮卡規模要與企業的信用能力相匹配。

題圖來源:視覺中國 圖片編輯:笪曦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