興業張憶東:全球資產配置轉向核心資產 低估值港股將率先受益

金融 投資 經濟 恆生指數 智通財經 2017-06-24

第一部分 取勢:平庸的世界裡,強者恆強

世界貨幣超級大寬鬆的階段結束。次貸危機之後,世界進入貨幣政策超級大寬鬆階段,資產泡沫不斷積累,貧富差距拉大,逆全球化興起,社會矛盾和政治問題凸顯。美聯儲逐步擰緊全球流動性總閥門,歐、英、日G4央行會議開始偏鷹,世界流動性大拐點出現。世界經濟步入“低增長、低通脹、低貨幣擴張”的新平庸時代。

全球資產配置從“大寬鬆大泡沫”轉向“精選核心資產”

長期的貨幣寬鬆,使得當前世界主要資產的整體“估值-盈利”性價比下降。全球資產缺乏估值窪地,隨著流動性大拐點確認,估值和盈利性價比高的核心資產,將是物以稀為貴。

全球權益市場將呈現兩大趨勢

發達和新興市場再平衡。過去5年,全球的資金趨勢性超配發達市場,發達市場持續優異於新興市場。未來在歐美復甦和中國一帶一路倡議的帶動下,新興市場經濟有望被帶動走向復甦,從而,吸引全球資金增加新興市場的配置,港股作為最便宜的中國資產將率先受益。

核心資產、龍頭公司驅動股指上漲。2017年以來全球市場都開始呈現盈利驅動的特徵;並且不管是美股,還是新興市場,龍頭公司成為驅動股指上漲的主要力量。

第二部分 明道:中國權益投資深度擁抱核心資產

中國經濟穩中求進、脫虛向實,將加速優勝劣汰、強者更強

中國經濟增速初步實現“軟著陸”,從L型的主要降速階段轉向低位震盪,經濟增速回落到1997-1998年和2008-2009年兩輪經濟見底時的水平。未來數年中國經濟不是大起大伏,而是低位徘徊階段,經濟結構加速調整、優勝劣汰、提高效率、加速改革的階段。

中國權益資產投資,要與“核心資產共舞”

投資中國權益資產,基本面研究應聚焦經濟轉型及核心資產。應該淡化GDP的季度性預測,而強化產業結構調整和優勢企業的基本面分析。美國上世紀70年代末到80年代末,贏家通吃、強者恆強可以作為下階段中國經濟和資本市場的參考。

80年代美國的通脹和名義GDP都在下臺階之後,進入低位徘徊投資。但是,以沃爾瑪、可口可樂為代表的的一批優質公司,憑藉模式創新、技術優勢、品牌優勢等取得了遠遠超過當時經濟增速的增長,和遠勝於指數的回報。美國80年代各行業競爭力提升的龍頭公司都依靠盈利而走出強勢行情,不是憑藉所謂“漂亮50”的標籤而提升估值,但是,恰恰實現了60年代末到70年代初“漂亮50”泡沫行情所沒有實現的長牛行情。

參考歷史經驗,在經濟下臺階之後的低位企穩階段,中國行業集中度將提升。在加速優勝劣汰的新階段,龍頭企業將擁有更強的競爭力,從而推動盈利改善。一方面,優勢企業市佔率不斷上升,定價權更強,研發能力和效率提升;另一方面,可以比行業多數企業更容易獲得銀行或其他融資渠道的支持、獲得人才、獲得財政支持。受益於中國經濟轉型新階段的各個行業龍頭,將是中國權益投資所聚焦的核心資產。

研究優質公司的競爭力>研究短期擇時和風格輪動

中國資產投資新邏輯是優勢企業強者更強、價值重估。未來不需要中國經濟大熱,只要經濟進入穩態,保持5-7%的GDP增長,通過行業整合,龍頭公司就能提升它的毛利率、市佔率、開工率,最終就是ROE和EPS持續改善。

港股市場指數HSI、HSCEI的權重股都是各行業龍頭,其盈利能力將受益於中國經濟降速後的轉型新階段,受益於優勝劣汰、“贏家通吃”,盈利將不斷改善,從而帶來港股行情的持續性的基礎。以騰訊為例,近一年對恆生指數上漲的驅動接近三分之一,恆生指數漲幅的近三分之一是騰訊貢獻的。

A股市場為代表的境內權益資產,也將繼續呈現行業龍頭“盈利改善驅動價值重估”的大邏輯。但是,我們不能簡單貼“大股票行情”標籤,很難複製70年代初美國“漂亮50”大股票泡沫行情。而需要把握基本面的邏輯,挑選能夠持續提升競爭力的各行業優勢公司、龍頭公司。物以稀為貴,績優藍籌股的估值體系將有望向海外發達市場接軌,估值將走向溢價。

第三部分 優術:中國資產配置的中期節奏

港股處於牛市初期,增量市場、優選龍頭

中國財富已經站在海外配置大趨勢的起點。考慮到中短期嚴格資本管制,香港股市在未來數年都將是中國財富出海最便捷、合法的大規模海外股票投資管道。

港股制度環境改變,中國經濟轉型升級將驅動港股大牛市。港交所將修改現行上市規則,設立創新初板和創新主板,兩大重大變化有望吸納更多優秀的成長公司,改變當前港股“舊經濟”佔比過大,“新經濟”不足的窘境。1)放寬創新板上市標準,虧損企業、採用非傳統股權管制架構的公司可以上市,從而吸引新經濟公司;2)允許內地發行人在香港申請第二次上市,從而有望吸引海外上市的中概股等迴歸。港股行情的性質有望從估值修復模式進一步走向創新成長驅動,迎來中長期大牛市。因此,去年至今港股行情雖然已經大幅上漲,但是仍只是“底部”的“頂部”。

中資“北水南下”+外資“西水東進”共同支撐港股,中國經濟轉型創新將提升港股估值中樞。內資是港股增量資金的主導力量,港股的低估值、高股息率繼續吸引配置型資金,騰訊等稀缺性資產吸引高風險資金,隨著交易所新規的落地,未來港股對於中國經濟轉型升級的代表性會進一步增強。

境內資產中期遭遇金融去槓桿,性價比減弱

債券仍是熊市,配置機會開始出現。A股和樓市都是震盪市、結構分化。A股行情仍是平衡木上的舞蹈,震盪市、消化高估值。金融監管加強、金融去槓桿會帶來短期資金壓力並抑制風險偏好,存量博弈格局難改。外資、保險等追求絕對收益的機構資金佔比提升,價值投資成為震盪市的盈利模式。

第四部分 投資策略:踩著風險的鼓點,與核心資產共舞

港股三季度,牛市顛簸增多,核心資產洗洗更健康

港股市場存量上仍是由海外機構投資者主導,海外市場的調整風險,會影響短期港股行情。牛市初期投資者獲利豐厚但信心仍待堅固,面對外資短期做空,獲利回吐的壓力增加。歐美等海外主流市場的估值不低,央行加息或縮表的預期將是擾動,三季度特朗普減稅的進展也會影響風險偏好。

港股風險偏好,受海外投資者對中國經濟預期的影響。經濟前高兌現,並且經濟動能出現衰減跡象。房地產政策持續收緊,地產投資持續性有待觀察。金融監管進程的加快,限制經濟接下來的動能。

A股“19大前”有反彈窗口,核心資產風格將擴散

6月-10月,境內金融環境步入“防風險”的時間窗口。反彈節奏將“一波三折”,空間有限、不斷折騰反覆而將時間拉長。6月上旬對金融監管和“6月錢荒”的擔憂緩解,引發反彈。但7、8月金融去槓桿仍將持續調整,市場有有反覆。“19大”之前如果有實質性維穩政策,則又將驅動行情。

投資方向:價值投資,尋找性價比高的核心資產

強調業績驅動的價值投資理念和投資機會。滬港通、深港通開通之後,港股市場和A股市場成為了共同市場的一部分,更容易互相影響。投資理念上將在行情的比較中和“賺錢效應”的教育下,取長補短,走向“盈利驅動、價值投資”的成熟市場的發展正道。

港股的活躍度將提升,業績有保障的行業龍頭將受益中資影響力提升。隨著投資者結構從外資主導走向中外博弈,不只是大行業大龍頭公司將面臨重估,那些外資大行不覆蓋的中小市值的細分行業龍頭,也將隨中資的深入研究而價值重估。

A股市場的核心資產行情將擴散。戰略性看好中國各個細分行業競爭力提升的龍頭公司,地產、金融、汽車、科技、互聯網、週期行業等越來越多行業,在經濟降速之後的穩中求進階段,將實現“贏家通吃”。如果估值與盈利匹配,成長股的龍頭公司也大有機會。

投資主線1:尋找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中國核心資產。受益具有全球競爭力的消費升級需求和擁有全球競爭力的“中國製造”。

投資主線2:用低估值、高股息率的價值股龍頭來防禦。

投資主線3: “Winner Takes All” ,圍繞週期價值股做波段。(編輯:曹柳萍)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