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金貸”一年以後會怎樣,我推測了一種可能|馨金融

金融 P2P理財 投資 創業 馨金融 2017-05-12
“現金貸”一年以後會怎樣,我推測了一種可能|馨金融

退潮後,才知道誰在裸泳。

—— 馨金融

洪偌馨/文

01

今年,“現金貸”業務大抵算是新金融行業最受重創細分領域了。在監管部門清理整頓的號令之下,這個剛剛躥起的新生事物還沒來得及坐穩風口,便要為了生存而陷入苦戰了。

距離監管部門正式拉開整治大幕已經過去了近20天,觀察了一下“現金貸”公司們的反應,有振臂高呼型(呼籲監管理性對待),有樂觀表態型(監管出手對行業長期利好),還有沉默觀望型。

不管檯面上大家的反應如何,私下跟從業者交流時,大家都有掩飾不住的焦慮。儘管專門從事“現金貸”業務的公司數量並不算多,但通過各種方式和路徑介入這個暴利市場的公司卻並不在少數。

單單是隨文件下發要求各地金融辦摸底的就有429個APP,72個 微信公眾號,還有117個網站。如果在隨著“現金貸”業務的藤往上看看,還有不少提供資金的商業銀行、消費金融公司、P2P公司牽涉其中。

文件剛下發那陣子,不少朋友都會問我:“現金貸”行業會受多大影響?那些涉足“現金貸”業務的公司是不是很危險?這段時間跟一些從業者、投資人交流了一下,也觀察了一下“現金貸”市場各方的反應,基本可分為三類:

1. 大平臺的“現金貸”業務(例如,那幾家金融科技巨頭),由於具有良好的品牌基礎,放貸利息本就低、資金來源又充裕,所以受影響最小。

2. 中平臺的“現金貸”業務,放貸利息較高、業務正在起量,受影響較大。這類平臺往往有一定的客戶和品牌基礎,後介入現金貸業務,主要為了擴充產品線、獲取更好的利潤。損失在於前期投入打了水漂,原本寄希望於藉此提升利潤和估值也面臨縮水。

3.專注“現金貸”業務的公司,放貸利息高、資金成本高,因此受影響最大。(注:本文後面提到的“現金貸”公司也特指這第三類。)

02

多名業內人士告訴馨金融,越來越多的商業銀行、消費金融公司正在收緊、甚至暫停與“現金貸”公司的合作(名字就不公開提了)。更讓他們擔心的是,就算眼下沒有暫停,考慮到銀行和消金公司直接受銀監會監管,雙方的合作前景也並不樂觀。

最近還聽說監管部門在約談消費金融公司,探討要求其進行資金存管,這一舉動是否由“現金貸”的事情觸發很難說,但可以肯定的是,一旦強制進行資金存管,消費金融公司與“現金貸”公司在資金上的合作恐怕就更難了。

一直以來,商業銀行、消金公司與“現金貸”公司的合作都比較隱晦,即便有被提及也從不會披露規模。合作方式也多種多樣:助貸、直貸、通過信託委託放款……等等。

銀行和消費金融公司的資金在“現金貸”市場佔比有多大,這個數量很難統計,但可以肯定的是,作為成本最低、體量最大且有一定品牌效應的資金來源渠道,它們在“現金貸”市場快速崛起的過程中扮演了相當重要的角色。

如今,這些“金主”的遲疑或退場對“現金貸”行業帶來的影響自然不容小覷。

監管部門的清理整頓剛剛開始時,一位資深的互金行業從業者如此總結“現金貸”公司的“坍塌”路徑:商業銀行、消金公司逐步收緊合作規模;P2P或其它資金渠道開始抽貸;放貸規模增長放緩、壞賬規模開始抬升…….

當然,這裡要先說明,這位朋友的判斷只針對大多數“現金貸”公司,而非全部。就目前來看,至少這第一步已經開始應驗了。

再仔細拆解一下朋友的這個論斷。

原本“現金貸”公司的資金來源渠道很多元:P2P、信託、消費金融公司、商業銀行等等都有涉足。在以前的情況下,由於“現金貸”的利潤極高,所以對於資金成本並不敏感,即便某個渠道資金“斷供”影響也不會太大。

但隨著監管部門對於高利息借款的打壓,資金端收緊、利潤又收窄,兩端同時承壓,“現金貸”公司的日子恐怕就不好過了。在這種風聲鶴唳的情況下,資金端同時收緊、甚至抽貸也就不難理解了。

對於那些認真做風控的“現金貸”公司,上述情況或許還不算太糟,但這個行業有多少公司是靠“風控”來放款的,從業者們應該都心裡有數。而對於那些基本靠“大數法則”生存的“現金貸”公司來說,規模突然收縮會帶來什麼後果,大家應該也都能想到。

規模增長放緩,壞賬規模開始抬升,再高的利潤也會逐步被侵蝕。

過速發展的“現金貸”市場不僅“羊毛黨”橫行、多頭負債的情況也十分嚴重。這其中有相當一部分借款人長期“拆東牆補西牆”,如果行業整體收緊,這種十個瓶子九個蓋的遊戲還如何進行下去?這會有多少壞賬暴露出來?又會有多少公司扛不住風險?

退潮後才知道誰在裸泳。

03

跟“校園貸”一樣,能夠扛過監管整頓,最後剩下的“現金貸”公司應該也沒幾家。

原本發展勢頭還不錯,規模排名靠前的那幾家公司究竟誰能順利靠岸?現在還不好說。在未來相當長一段時間裡,這些公司都會陷入“融不到又賣不掉”的狀態中。那些剛剛融過資,或者原本利潤好的企業應該能撐的久一些。

不管是創業團隊、還是投資人們要想擺脫困境,要麼被收購併入更大的生態中,要麼就只有拼一把直接去上市了,儘管此時,後者並不是一個好時機,但似乎已成為唯一的選項。據說,好幾家“現金貸”公司已經開始準備了。

“現金貸”一年以後會怎樣,我推測了一種可能|馨金融

可是2017年的上市潮蓄勢已久,這些公司大多從一年甚至兩年前就開始籌備,如今才看到了上市的希望,有可能在諸多公司中爭取到一個機會。

這些年輕的現金貸公司如今匆忙選擇這樣一條路,還能否趕上這一個窗口期,著實讓人有點擔心。

“現金貸”一年以後會怎樣,我推測了一種可能|馨金融

原創聲明:馨金融的每一篇原創稿件都經過反覆的打磨,只希望能帶給大家更有價值的閱讀。我們歡迎知識的分享,但更希望自己的勞動能被尊重,在轉載時請註明來源馨金融(Xinfinance)。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