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稱“九不象”的諦聽到底有多神通?它的原型是什麼?

金喬覺 地藏 皋陶 佛教 趣歷史 趣歷史 2017-09-06

諦聽具虎頭、獨角、犬耳、龍身、獅尾、麒麟足的瑞獸,貌似龍非龍、似虎非虎、似獅非獅、似麒麟非麒麟、似犬非犬,獨角表公斷力,如《論語》中孔子認為子路說一不二,“片言可以折獄”。龍身表吉祥,虎頭表示智勇,犬耳表善聽,獅尾表有耐性,麒麟足表四平八穩 以善為寶,是人們想象中的徵物,社會上又緣稱“九不象”。

人稱“九不象”的諦聽到底有多神通?它的原型是什麼?

傳說是地藏菩薩的坐騎,諦聽的原身是一條白犬,因為地藏法門以孝道為基,狗性忠誠,就如同文殊之獅子表智慧,普賢之白象表大行一樣,地藏之諦聽表忠誠不二之心。諦聽的來歷據認為,唐·開元末年,古新羅(今韓國)王子24歲的金喬覺,看破紅塵,攜白犬一隻浮海來華,削髮為僧。白犬伴金喬覺一路顛簸,卓錫九華。在共同苦修的75載中,白犬與金喬覺晝夜相隨,處處使其逢凶化吉。貞元十年(794)農曆七月三十日金喬覺坐化,白犬亦隨之傍息。三年後,金喬覺屍身開缸,見其面目如生、骨如金鎖。根據佛經曰:“菩薩鉤鎖,百骸鳴矣!”。

眾人都為金喬覺而感嘆——金喬覺乃是地藏菩薩化身,故建寺連白犬同請供奉。金喬覺被佛門認定為地藏菩薩之應化,稱金地藏。這隻神犬也因是金喬覺的信物、愛物、寵物和護身之物,被佛教尊稱為神犬。後人更神化為神犬諦聽曉佛理,通人性,避邪惡,視為吉祥的象徵。

人稱“九不象”的諦聽到底有多神通?它的原型是什麼?

諦聽的原型大概來自中國神話中的獬豸((xiè zhì))。獬豸,又名“解廌”或“觟䚦”,外表長得像羊(亦有說像熊或山牛的),但頭上只有一隻角。它的性情非常的神奇,只要一看見犯罪的人就會用它那隻角去頂他。所以堯舜時的大法官皋陶就專門養了一隻獬豸來斷案。《論衡·是應篇》載:“觟䚦者,一角之羊也,性知有罪。皋陶治獄,其罪疑者,令羊觸之,有罪則觸,無罪則不觸。斯蓋天生一角聖獸,助獄為驗,故皋陶敬羊,起坐事之。此則神奇瑞應之類也。”

因為獬豸擁有這種神奇的才能,所以它被古人視為代表司法公正的神獸。據傳從東周時的楚國開始,司法官員所戴的官帽被稱為“獬豸冠”。《後漢書·輿服下》雲:“法冠,一曰柱後。高五寸,以纚為展筩,鐵柱卷,執法者服之,侍御史,廷尉正監平也。或謂之獬豸冠。獬豸神羊,能別曲直,楚王嘗獲之,故以為冠……秦滅楚,以其君服賜執法近臣御史服之。”《新唐書·車服志》雲:“法官者,御史大夫,中承,御史之服也,一名解廌冠。”到了清代,官員的官服上繡有鳥獸圖案,其中御史及按察使服裝上的圖案正是獬豸。

古代朝廷把獬豸的形象裝飾在司法官員的服裝上是為了表明司法的公正性。然而,認真計較起來的話,由動物來斷案本身就是一種司法極端不公正的體現。審理案件的時候,原告和被告雙方往往各執一詞,在證據不充分的情況下,很難判斷出實情。所以原始時代的先民往往習慣於將是非曲直交給某些神祕力量來判斷,這種審判案件的方式就叫做“神判”,方式有許多種,如:比武神判、流血神判、動物神判……

人稱“九不象”的諦聽到底有多神通?它的原型是什麼?

獬豸判案就屬於動物神判中的一種。動物神判產生的原因在於,很多動物都具有比人類更強的感知能力,經常能察覺到人類察覺不到的事情。原始人看到這種現象,漸漸的將動物神化,以為它們具有超自然的能力,這種能力甚至可以用在判案上。

最初的獬豸可能是某種真實存在的動物,只不過傳說演變得越來越離奇,後來就漸漸的失去了原貌了。晉代幹寶的《搜神記》卷二還記載了扶南國(今柬埔寨境內)流傳的老虎神判和鱷魚神判:“扶南王範尋養虎于山,有犯罪者,投與虎,不噬,乃宥之。故山名大蟲,亦名大靈。又養鱷魚十頭,若犯罪者,投與鱷魚,不噬,乃赦之,無罪者皆不噬。故有鱷魚池……”遇到這樣的神判,其實大概沒有幾個人能是無罪的吧。

備註:以上圖片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犯您的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