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威尼斯電影節剛剛落下帷幕,不止是dc《小丑》獲得金獅大獎,成為首部獲得三大電影節最高獎的超級英雄電影,中國電影《繼園臺七號》也獲得了最佳編劇獎,可喜可賀。

《繼園臺七號》導演,手捧最佳編劇銀獅獎:

"

威尼斯電影節剛剛落下帷幕,不止是dc《小丑》獲得金獅大獎,成為首部獲得三大電影節最高獎的超級英雄電影,中國電影《繼園臺七號》也獲得了最佳編劇獎,可喜可賀。

《繼園臺七號》導演,手捧最佳編劇銀獅獎:

眼看中國影片又獲國際大獎,臺灣名嘴自嘲:金馬獎已變鐵馬獎

2019年度,中國電影在歐洲三大電影節表現出色, 一共五部電影入圍主競賽單元 :

《一秒鐘》 (張藝謀導演,張譯主演)、《地久天長》(王小帥導演,王景春、詠梅主演) 入圍柏林電影節主競賽, 《南方車站的聚會》(刁亦男導演,胡歌、廖凡主演) 入圍戛納電影節主競賽, 《蘭心大劇院》(婁燁導演,鞏俐主演)、《繼園臺七號》(動畫片,趙薇配音)入圍威尼斯電影節主競賽。

《地久天長》的男女主角,王景春詠梅更同時收穫了柏林影帝柏林影后

"

威尼斯電影節剛剛落下帷幕,不止是dc《小丑》獲得金獅大獎,成為首部獲得三大電影節最高獎的超級英雄電影,中國電影《繼園臺七號》也獲得了最佳編劇獎,可喜可賀。

《繼園臺七號》導演,手捧最佳編劇銀獅獎:

眼看中國影片又獲國際大獎,臺灣名嘴自嘲:金馬獎已變鐵馬獎

2019年度,中國電影在歐洲三大電影節表現出色, 一共五部電影入圍主競賽單元 :

《一秒鐘》 (張藝謀導演,張譯主演)、《地久天長》(王小帥導演,王景春、詠梅主演) 入圍柏林電影節主競賽, 《南方車站的聚會》(刁亦男導演,胡歌、廖凡主演) 入圍戛納電影節主競賽, 《蘭心大劇院》(婁燁導演,鞏俐主演)、《繼園臺七號》(動畫片,趙薇配音)入圍威尼斯電影節主競賽。

《地久天長》的男女主角,王景春詠梅更同時收穫了柏林影帝柏林影后

眼看中國影片又獲國際大獎,臺灣名嘴自嘲:金馬獎已變鐵馬獎

在商業電影大獲成功,春節檔票房冠軍《流浪地球》、暑期檔票房冠軍《哪吒之魔童降世》,票房紛紛突破46億大關,令好萊塢(5.8億美元、40億人民幣)投資的頂級鉅製《復聯4》也暫拜下風之餘,藝術電影同樣成就斐然。

2019年7月底,臺灣金馬獎報名截止,臺灣媒體大肆造謠,稱這幾部電影都報名了金馬獎云云。然而,這幾部影片的製作方,全都在第一時間明確闢謠:沒有報名金馬獎。

"

威尼斯電影節剛剛落下帷幕,不止是dc《小丑》獲得金獅大獎,成為首部獲得三大電影節最高獎的超級英雄電影,中國電影《繼園臺七號》也獲得了最佳編劇獎,可喜可賀。

《繼園臺七號》導演,手捧最佳編劇銀獅獎:

眼看中國影片又獲國際大獎,臺灣名嘴自嘲:金馬獎已變鐵馬獎

2019年度,中國電影在歐洲三大電影節表現出色, 一共五部電影入圍主競賽單元 :

《一秒鐘》 (張藝謀導演,張譯主演)、《地久天長》(王小帥導演,王景春、詠梅主演) 入圍柏林電影節主競賽, 《南方車站的聚會》(刁亦男導演,胡歌、廖凡主演) 入圍戛納電影節主競賽, 《蘭心大劇院》(婁燁導演,鞏俐主演)、《繼園臺七號》(動畫片,趙薇配音)入圍威尼斯電影節主競賽。

《地久天長》的男女主角,王景春詠梅更同時收穫了柏林影帝柏林影后

眼看中國影片又獲國際大獎,臺灣名嘴自嘲:金馬獎已變鐵馬獎

在商業電影大獲成功,春節檔票房冠軍《流浪地球》、暑期檔票房冠軍《哪吒之魔童降世》,票房紛紛突破46億大關,令好萊塢(5.8億美元、40億人民幣)投資的頂級鉅製《復聯4》也暫拜下風之餘,藝術電影同樣成就斐然。

2019年7月底,臺灣金馬獎報名截止,臺灣媒體大肆造謠,稱這幾部電影都報名了金馬獎云云。然而,這幾部影片的製作方,全都在第一時間明確闢謠:沒有報名金馬獎。

眼看中國影片又獲國際大獎,臺灣名嘴自嘲:金馬獎已變鐵馬獎

這些入圍歐洲三大主競賽單元,代表著當今華語電影最高藝術水準的電影的明確態度,也愈加證明了:真正藝術價值高的文藝電影,自可以在各大國際權威電影節上大放異彩,又何須希圖一個區域電影獎的肯定?

戛納紅毯上的《南方車站的聚會》劇組:

"

威尼斯電影節剛剛落下帷幕,不止是dc《小丑》獲得金獅大獎,成為首部獲得三大電影節最高獎的超級英雄電影,中國電影《繼園臺七號》也獲得了最佳編劇獎,可喜可賀。

《繼園臺七號》導演,手捧最佳編劇銀獅獎:

眼看中國影片又獲國際大獎,臺灣名嘴自嘲:金馬獎已變鐵馬獎

2019年度,中國電影在歐洲三大電影節表現出色, 一共五部電影入圍主競賽單元 :

《一秒鐘》 (張藝謀導演,張譯主演)、《地久天長》(王小帥導演,王景春、詠梅主演) 入圍柏林電影節主競賽, 《南方車站的聚會》(刁亦男導演,胡歌、廖凡主演) 入圍戛納電影節主競賽, 《蘭心大劇院》(婁燁導演,鞏俐主演)、《繼園臺七號》(動畫片,趙薇配音)入圍威尼斯電影節主競賽。

《地久天長》的男女主角,王景春詠梅更同時收穫了柏林影帝柏林影后

眼看中國影片又獲國際大獎,臺灣名嘴自嘲:金馬獎已變鐵馬獎

在商業電影大獲成功,春節檔票房冠軍《流浪地球》、暑期檔票房冠軍《哪吒之魔童降世》,票房紛紛突破46億大關,令好萊塢(5.8億美元、40億人民幣)投資的頂級鉅製《復聯4》也暫拜下風之餘,藝術電影同樣成就斐然。

2019年7月底,臺灣金馬獎報名截止,臺灣媒體大肆造謠,稱這幾部電影都報名了金馬獎云云。然而,這幾部影片的製作方,全都在第一時間明確闢謠:沒有報名金馬獎。

眼看中國影片又獲國際大獎,臺灣名嘴自嘲:金馬獎已變鐵馬獎

這些入圍歐洲三大主競賽單元,代表著當今華語電影最高藝術水準的電影的明確態度,也愈加證明了:真正藝術價值高的文藝電影,自可以在各大國際權威電影節上大放異彩,又何須希圖一個區域電影獎的肯定?

戛納紅毯上的《南方車站的聚會》劇組:

眼看中國影片又獲國際大獎,臺灣名嘴自嘲:金馬獎已變鐵馬獎

長期以來,竭力鼓吹臺灣金馬獎為所謂「華語最權威」「鼓勵電影新人」「鼓勵文藝電影」,甘心為其壯聲威,同時竭力貶損華表獎、金雞獎、百花獎等內地獎項的的那些小眾影人、文青“影迷”和“影評人”,也已成了徹頭徹尾的大笑話。他們自以為能代表電影發聲,其實只不過是一小撮人,已經脫離真正的影迷大眾很久很遠了!

"

威尼斯電影節剛剛落下帷幕,不止是dc《小丑》獲得金獅大獎,成為首部獲得三大電影節最高獎的超級英雄電影,中國電影《繼園臺七號》也獲得了最佳編劇獎,可喜可賀。

《繼園臺七號》導演,手捧最佳編劇銀獅獎:

眼看中國影片又獲國際大獎,臺灣名嘴自嘲:金馬獎已變鐵馬獎

2019年度,中國電影在歐洲三大電影節表現出色, 一共五部電影入圍主競賽單元 :

《一秒鐘》 (張藝謀導演,張譯主演)、《地久天長》(王小帥導演,王景春、詠梅主演) 入圍柏林電影節主競賽, 《南方車站的聚會》(刁亦男導演,胡歌、廖凡主演) 入圍戛納電影節主競賽, 《蘭心大劇院》(婁燁導演,鞏俐主演)、《繼園臺七號》(動畫片,趙薇配音)入圍威尼斯電影節主競賽。

《地久天長》的男女主角,王景春詠梅更同時收穫了柏林影帝柏林影后

眼看中國影片又獲國際大獎,臺灣名嘴自嘲:金馬獎已變鐵馬獎

在商業電影大獲成功,春節檔票房冠軍《流浪地球》、暑期檔票房冠軍《哪吒之魔童降世》,票房紛紛突破46億大關,令好萊塢(5.8億美元、40億人民幣)投資的頂級鉅製《復聯4》也暫拜下風之餘,藝術電影同樣成就斐然。

2019年7月底,臺灣金馬獎報名截止,臺灣媒體大肆造謠,稱這幾部電影都報名了金馬獎云云。然而,這幾部影片的製作方,全都在第一時間明確闢謠:沒有報名金馬獎。

眼看中國影片又獲國際大獎,臺灣名嘴自嘲:金馬獎已變鐵馬獎

這些入圍歐洲三大主競賽單元,代表著當今華語電影最高藝術水準的電影的明確態度,也愈加證明了:真正藝術價值高的文藝電影,自可以在各大國際權威電影節上大放異彩,又何須希圖一個區域電影獎的肯定?

戛納紅毯上的《南方車站的聚會》劇組:

眼看中國影片又獲國際大獎,臺灣名嘴自嘲:金馬獎已變鐵馬獎

長期以來,竭力鼓吹臺灣金馬獎為所謂「華語最權威」「鼓勵電影新人」「鼓勵文藝電影」,甘心為其壯聲威,同時竭力貶損華表獎、金雞獎、百花獎等內地獎項的的那些小眾影人、文青“影迷”和“影評人”,也已成了徹頭徹尾的大笑話。他們自以為能代表電影發聲,其實只不過是一小撮人,已經脫離真正的影迷大眾很久很遠了!

眼看中國影片又獲國際大獎,臺灣名嘴自嘲:金馬獎已變鐵馬獎

如果小眾影人們當真覺得華表獎偏重主旋律,金雞獎側重學院派,百花獎注重商業影響,沒有表彰他們這些小眾和冷門影片的空間,如果他們拍出來的真是藝術價值一流的影片;

那麼他們大可學從前的張藝謀陳凱歌到賈樟柯等前輩那樣,到歐洲三大電影節和其他國際權威電影節去競爭,真拿了國際獎項,也算是為國爭光,又何必希圖一個地區獎項的肯定,還強行將它吹成“華語電影最權威大獎”?

陳凱歌執導,張國榮主演《霸王別姬》,獲得戛納金棕櫚獎

"

威尼斯電影節剛剛落下帷幕,不止是dc《小丑》獲得金獅大獎,成為首部獲得三大電影節最高獎的超級英雄電影,中國電影《繼園臺七號》也獲得了最佳編劇獎,可喜可賀。

《繼園臺七號》導演,手捧最佳編劇銀獅獎:

眼看中國影片又獲國際大獎,臺灣名嘴自嘲:金馬獎已變鐵馬獎

2019年度,中國電影在歐洲三大電影節表現出色, 一共五部電影入圍主競賽單元 :

《一秒鐘》 (張藝謀導演,張譯主演)、《地久天長》(王小帥導演,王景春、詠梅主演) 入圍柏林電影節主競賽, 《南方車站的聚會》(刁亦男導演,胡歌、廖凡主演) 入圍戛納電影節主競賽, 《蘭心大劇院》(婁燁導演,鞏俐主演)、《繼園臺七號》(動畫片,趙薇配音)入圍威尼斯電影節主競賽。

《地久天長》的男女主角,王景春詠梅更同時收穫了柏林影帝柏林影后

眼看中國影片又獲國際大獎,臺灣名嘴自嘲:金馬獎已變鐵馬獎

在商業電影大獲成功,春節檔票房冠軍《流浪地球》、暑期檔票房冠軍《哪吒之魔童降世》,票房紛紛突破46億大關,令好萊塢(5.8億美元、40億人民幣)投資的頂級鉅製《復聯4》也暫拜下風之餘,藝術電影同樣成就斐然。

2019年7月底,臺灣金馬獎報名截止,臺灣媒體大肆造謠,稱這幾部電影都報名了金馬獎云云。然而,這幾部影片的製作方,全都在第一時間明確闢謠:沒有報名金馬獎。

眼看中國影片又獲國際大獎,臺灣名嘴自嘲:金馬獎已變鐵馬獎

這些入圍歐洲三大主競賽單元,代表著當今華語電影最高藝術水準的電影的明確態度,也愈加證明了:真正藝術價值高的文藝電影,自可以在各大國際權威電影節上大放異彩,又何須希圖一個區域電影獎的肯定?

戛納紅毯上的《南方車站的聚會》劇組:

眼看中國影片又獲國際大獎,臺灣名嘴自嘲:金馬獎已變鐵馬獎

長期以來,竭力鼓吹臺灣金馬獎為所謂「華語最權威」「鼓勵電影新人」「鼓勵文藝電影」,甘心為其壯聲威,同時竭力貶損華表獎、金雞獎、百花獎等內地獎項的的那些小眾影人、文青“影迷”和“影評人”,也已成了徹頭徹尾的大笑話。他們自以為能代表電影發聲,其實只不過是一小撮人,已經脫離真正的影迷大眾很久很遠了!

眼看中國影片又獲國際大獎,臺灣名嘴自嘲:金馬獎已變鐵馬獎

如果小眾影人們當真覺得華表獎偏重主旋律,金雞獎側重學院派,百花獎注重商業影響,沒有表彰他們這些小眾和冷門影片的空間,如果他們拍出來的真是藝術價值一流的影片;

那麼他們大可學從前的張藝謀陳凱歌到賈樟柯等前輩那樣,到歐洲三大電影節和其他國際權威電影節去競爭,真拿了國際獎項,也算是為國爭光,又何必希圖一個地區獎項的肯定,還強行將它吹成“華語電影最權威大獎”?

陳凱歌執導,張國榮主演《霸王別姬》,獲得戛納金棕櫚獎

眼看中國影片又獲國際大獎,臺灣名嘴自嘲:金馬獎已變鐵馬獎

事實上,前些年的臺灣金馬獎,捨得分給眾多內地最優秀影人們分一些獎項,就是藉著他們的實力和成就,給這個獎項本身的權威性影響力去鍍金,當然另一方面也是為了扶植親近他們的影人,以為將來人脈,在華語演藝圈置換更多更好的影視資源。

如果金馬獎沒有年年力邀內地的最優秀影人去捧場,那麼它近年的業內影響力又從何而來?無非就和現在的臺灣“電視金鐘獎”一樣,在整個華語演藝圈,誰還會把這種小島上自娛自樂的東西當回事?隨便他們自己怎麼耍,也並沒人會在乎。所以,究竟是誰在沾誰的光,誰又需要誰?

用去年臺灣影人不打自招的自供:

【從2008年大陸影片參展金馬以來,無論商業片還是藝術片,都壓得臺灣電影和香港電影死死的,所以每年挑一部“還算可以”的臺灣電影,努力挑一個理由,說它有多厲害,厲害到兩岸三地的電影都不是它的對手,然後給它一個不差的獎,讓臺灣電影不至於顏面無光,已經成為每屆臺灣金馬獎的潛臺詞。】

直截了當地說出了金馬獎利用其影響力,這些年力捧的眾多如 《誰先愛上他的》《女朋友男朋友》 之類臺灣冷門影片的真實水準,不過就是“讓臺灣不至於顏面無光”罷了。

比如今年金雞百花電影節,確定和臺灣金馬獎放在同一日期舉辦後,頭一個跳出來大放厥詞的臺灣導演李行

"

威尼斯電影節剛剛落下帷幕,不止是dc《小丑》獲得金獅大獎,成為首部獲得三大電影節最高獎的超級英雄電影,中國電影《繼園臺七號》也獲得了最佳編劇獎,可喜可賀。

《繼園臺七號》導演,手捧最佳編劇銀獅獎:

眼看中國影片又獲國際大獎,臺灣名嘴自嘲:金馬獎已變鐵馬獎

2019年度,中國電影在歐洲三大電影節表現出色, 一共五部電影入圍主競賽單元 :

《一秒鐘》 (張藝謀導演,張譯主演)、《地久天長》(王小帥導演,王景春、詠梅主演) 入圍柏林電影節主競賽, 《南方車站的聚會》(刁亦男導演,胡歌、廖凡主演) 入圍戛納電影節主競賽, 《蘭心大劇院》(婁燁導演,鞏俐主演)、《繼園臺七號》(動畫片,趙薇配音)入圍威尼斯電影節主競賽。

《地久天長》的男女主角,王景春詠梅更同時收穫了柏林影帝柏林影后

眼看中國影片又獲國際大獎,臺灣名嘴自嘲:金馬獎已變鐵馬獎

在商業電影大獲成功,春節檔票房冠軍《流浪地球》、暑期檔票房冠軍《哪吒之魔童降世》,票房紛紛突破46億大關,令好萊塢(5.8億美元、40億人民幣)投資的頂級鉅製《復聯4》也暫拜下風之餘,藝術電影同樣成就斐然。

2019年7月底,臺灣金馬獎報名截止,臺灣媒體大肆造謠,稱這幾部電影都報名了金馬獎云云。然而,這幾部影片的製作方,全都在第一時間明確闢謠:沒有報名金馬獎。

眼看中國影片又獲國際大獎,臺灣名嘴自嘲:金馬獎已變鐵馬獎

這些入圍歐洲三大主競賽單元,代表著當今華語電影最高藝術水準的電影的明確態度,也愈加證明了:真正藝術價值高的文藝電影,自可以在各大國際權威電影節上大放異彩,又何須希圖一個區域電影獎的肯定?

戛納紅毯上的《南方車站的聚會》劇組:

眼看中國影片又獲國際大獎,臺灣名嘴自嘲:金馬獎已變鐵馬獎

長期以來,竭力鼓吹臺灣金馬獎為所謂「華語最權威」「鼓勵電影新人」「鼓勵文藝電影」,甘心為其壯聲威,同時竭力貶損華表獎、金雞獎、百花獎等內地獎項的的那些小眾影人、文青“影迷”和“影評人”,也已成了徹頭徹尾的大笑話。他們自以為能代表電影發聲,其實只不過是一小撮人,已經脫離真正的影迷大眾很久很遠了!

眼看中國影片又獲國際大獎,臺灣名嘴自嘲:金馬獎已變鐵馬獎

如果小眾影人們當真覺得華表獎偏重主旋律,金雞獎側重學院派,百花獎注重商業影響,沒有表彰他們這些小眾和冷門影片的空間,如果他們拍出來的真是藝術價值一流的影片;

那麼他們大可學從前的張藝謀陳凱歌到賈樟柯等前輩那樣,到歐洲三大電影節和其他國際權威電影節去競爭,真拿了國際獎項,也算是為國爭光,又何必希圖一個地區獎項的肯定,還強行將它吹成“華語電影最權威大獎”?

陳凱歌執導,張國榮主演《霸王別姬》,獲得戛納金棕櫚獎

眼看中國影片又獲國際大獎,臺灣名嘴自嘲:金馬獎已變鐵馬獎

事實上,前些年的臺灣金馬獎,捨得分給眾多內地最優秀影人們分一些獎項,就是藉著他們的實力和成就,給這個獎項本身的權威性影響力去鍍金,當然另一方面也是為了扶植親近他們的影人,以為將來人脈,在華語演藝圈置換更多更好的影視資源。

如果金馬獎沒有年年力邀內地的最優秀影人去捧場,那麼它近年的業內影響力又從何而來?無非就和現在的臺灣“電視金鐘獎”一樣,在整個華語演藝圈,誰還會把這種小島上自娛自樂的東西當回事?隨便他們自己怎麼耍,也並沒人會在乎。所以,究竟是誰在沾誰的光,誰又需要誰?

用去年臺灣影人不打自招的自供:

【從2008年大陸影片參展金馬以來,無論商業片還是藝術片,都壓得臺灣電影和香港電影死死的,所以每年挑一部“還算可以”的臺灣電影,努力挑一個理由,說它有多厲害,厲害到兩岸三地的電影都不是它的對手,然後給它一個不差的獎,讓臺灣電影不至於顏面無光,已經成為每屆臺灣金馬獎的潛臺詞。】

直截了當地說出了金馬獎利用其影響力,這些年力捧的眾多如 《誰先愛上他的》《女朋友男朋友》 之類臺灣冷門影片的真實水準,不過就是“讓臺灣不至於顏面無光”罷了。

比如今年金雞百花電影節,確定和臺灣金馬獎放在同一日期舉辦後,頭一個跳出來大放厥詞的臺灣導演李行

眼看中國影片又獲國際大獎,臺灣名嘴自嘲:金馬獎已變鐵馬獎

看他的履歷,九十高齡,整整十四座金馬獎得主(三次最佳導演獎,十次最佳或優秀影片獎,一次終身成就獎),嚇不嚇人?可只要再看看他的得獎作品,可以說在華語電影史和國際電影界,都是完全沒有任何影響力可言。

"

威尼斯電影節剛剛落下帷幕,不止是dc《小丑》獲得金獅大獎,成為首部獲得三大電影節最高獎的超級英雄電影,中國電影《繼園臺七號》也獲得了最佳編劇獎,可喜可賀。

《繼園臺七號》導演,手捧最佳編劇銀獅獎:

眼看中國影片又獲國際大獎,臺灣名嘴自嘲:金馬獎已變鐵馬獎

2019年度,中國電影在歐洲三大電影節表現出色, 一共五部電影入圍主競賽單元 :

《一秒鐘》 (張藝謀導演,張譯主演)、《地久天長》(王小帥導演,王景春、詠梅主演) 入圍柏林電影節主競賽, 《南方車站的聚會》(刁亦男導演,胡歌、廖凡主演) 入圍戛納電影節主競賽, 《蘭心大劇院》(婁燁導演,鞏俐主演)、《繼園臺七號》(動畫片,趙薇配音)入圍威尼斯電影節主競賽。

《地久天長》的男女主角,王景春詠梅更同時收穫了柏林影帝柏林影后

眼看中國影片又獲國際大獎,臺灣名嘴自嘲:金馬獎已變鐵馬獎

在商業電影大獲成功,春節檔票房冠軍《流浪地球》、暑期檔票房冠軍《哪吒之魔童降世》,票房紛紛突破46億大關,令好萊塢(5.8億美元、40億人民幣)投資的頂級鉅製《復聯4》也暫拜下風之餘,藝術電影同樣成就斐然。

2019年7月底,臺灣金馬獎報名截止,臺灣媒體大肆造謠,稱這幾部電影都報名了金馬獎云云。然而,這幾部影片的製作方,全都在第一時間明確闢謠:沒有報名金馬獎。

眼看中國影片又獲國際大獎,臺灣名嘴自嘲:金馬獎已變鐵馬獎

這些入圍歐洲三大主競賽單元,代表著當今華語電影最高藝術水準的電影的明確態度,也愈加證明了:真正藝術價值高的文藝電影,自可以在各大國際權威電影節上大放異彩,又何須希圖一個區域電影獎的肯定?

戛納紅毯上的《南方車站的聚會》劇組:

眼看中國影片又獲國際大獎,臺灣名嘴自嘲:金馬獎已變鐵馬獎

長期以來,竭力鼓吹臺灣金馬獎為所謂「華語最權威」「鼓勵電影新人」「鼓勵文藝電影」,甘心為其壯聲威,同時竭力貶損華表獎、金雞獎、百花獎等內地獎項的的那些小眾影人、文青“影迷”和“影評人”,也已成了徹頭徹尾的大笑話。他們自以為能代表電影發聲,其實只不過是一小撮人,已經脫離真正的影迷大眾很久很遠了!

眼看中國影片又獲國際大獎,臺灣名嘴自嘲:金馬獎已變鐵馬獎

如果小眾影人們當真覺得華表獎偏重主旋律,金雞獎側重學院派,百花獎注重商業影響,沒有表彰他們這些小眾和冷門影片的空間,如果他們拍出來的真是藝術價值一流的影片;

那麼他們大可學從前的張藝謀陳凱歌到賈樟柯等前輩那樣,到歐洲三大電影節和其他國際權威電影節去競爭,真拿了國際獎項,也算是為國爭光,又何必希圖一個地區獎項的肯定,還強行將它吹成“華語電影最權威大獎”?

陳凱歌執導,張國榮主演《霸王別姬》,獲得戛納金棕櫚獎

眼看中國影片又獲國際大獎,臺灣名嘴自嘲:金馬獎已變鐵馬獎

事實上,前些年的臺灣金馬獎,捨得分給眾多內地最優秀影人們分一些獎項,就是藉著他們的實力和成就,給這個獎項本身的權威性影響力去鍍金,當然另一方面也是為了扶植親近他們的影人,以為將來人脈,在華語演藝圈置換更多更好的影視資源。

如果金馬獎沒有年年力邀內地的最優秀影人去捧場,那麼它近年的業內影響力又從何而來?無非就和現在的臺灣“電視金鐘獎”一樣,在整個華語演藝圈,誰還會把這種小島上自娛自樂的東西當回事?隨便他們自己怎麼耍,也並沒人會在乎。所以,究竟是誰在沾誰的光,誰又需要誰?

用去年臺灣影人不打自招的自供:

【從2008年大陸影片參展金馬以來,無論商業片還是藝術片,都壓得臺灣電影和香港電影死死的,所以每年挑一部“還算可以”的臺灣電影,努力挑一個理由,說它有多厲害,厲害到兩岸三地的電影都不是它的對手,然後給它一個不差的獎,讓臺灣電影不至於顏面無光,已經成為每屆臺灣金馬獎的潛臺詞。】

直截了當地說出了金馬獎利用其影響力,這些年力捧的眾多如 《誰先愛上他的》《女朋友男朋友》 之類臺灣冷門影片的真實水準,不過就是“讓臺灣不至於顏面無光”罷了。

比如今年金雞百花電影節,確定和臺灣金馬獎放在同一日期舉辦後,頭一個跳出來大放厥詞的臺灣導演李行

眼看中國影片又獲國際大獎,臺灣名嘴自嘲:金馬獎已變鐵馬獎

看他的履歷,九十高齡,整整十四座金馬獎得主(三次最佳導演獎,十次最佳或優秀影片獎,一次終身成就獎),嚇不嚇人?可只要再看看他的得獎作品,可以說在華語電影史和國際電影界,都是完全沒有任何影響力可言。

眼看中國影片又獲國際大獎,臺灣名嘴自嘲:金馬獎已變鐵馬獎

然而,就因為臺灣金馬獎被某些內人士、文青影評人吹噓成了所謂的“華語電影最權威獎項”,這種臺灣電影界內的資深人士,地位也就跟著水漲船高了。

誠然,近二三十年裡,也確實有許多內地優秀影人獲得金馬獎,基本上是有口皆碑的好電影,演技精湛的好演員,成就隆高的優秀影人。因此,也大大提升了金馬獎的口碑,甚至被華語演藝圈視為評判一個演員演技的重要標準。

"

威尼斯電影節剛剛落下帷幕,不止是dc《小丑》獲得金獅大獎,成為首部獲得三大電影節最高獎的超級英雄電影,中國電影《繼園臺七號》也獲得了最佳編劇獎,可喜可賀。

《繼園臺七號》導演,手捧最佳編劇銀獅獎:

眼看中國影片又獲國際大獎,臺灣名嘴自嘲:金馬獎已變鐵馬獎

2019年度,中國電影在歐洲三大電影節表現出色, 一共五部電影入圍主競賽單元 :

《一秒鐘》 (張藝謀導演,張譯主演)、《地久天長》(王小帥導演,王景春、詠梅主演) 入圍柏林電影節主競賽, 《南方車站的聚會》(刁亦男導演,胡歌、廖凡主演) 入圍戛納電影節主競賽, 《蘭心大劇院》(婁燁導演,鞏俐主演)、《繼園臺七號》(動畫片,趙薇配音)入圍威尼斯電影節主競賽。

《地久天長》的男女主角,王景春詠梅更同時收穫了柏林影帝柏林影后

眼看中國影片又獲國際大獎,臺灣名嘴自嘲:金馬獎已變鐵馬獎

在商業電影大獲成功,春節檔票房冠軍《流浪地球》、暑期檔票房冠軍《哪吒之魔童降世》,票房紛紛突破46億大關,令好萊塢(5.8億美元、40億人民幣)投資的頂級鉅製《復聯4》也暫拜下風之餘,藝術電影同樣成就斐然。

2019年7月底,臺灣金馬獎報名截止,臺灣媒體大肆造謠,稱這幾部電影都報名了金馬獎云云。然而,這幾部影片的製作方,全都在第一時間明確闢謠:沒有報名金馬獎。

眼看中國影片又獲國際大獎,臺灣名嘴自嘲:金馬獎已變鐵馬獎

這些入圍歐洲三大主競賽單元,代表著當今華語電影最高藝術水準的電影的明確態度,也愈加證明了:真正藝術價值高的文藝電影,自可以在各大國際權威電影節上大放異彩,又何須希圖一個區域電影獎的肯定?

戛納紅毯上的《南方車站的聚會》劇組:

眼看中國影片又獲國際大獎,臺灣名嘴自嘲:金馬獎已變鐵馬獎

長期以來,竭力鼓吹臺灣金馬獎為所謂「華語最權威」「鼓勵電影新人」「鼓勵文藝電影」,甘心為其壯聲威,同時竭力貶損華表獎、金雞獎、百花獎等內地獎項的的那些小眾影人、文青“影迷”和“影評人”,也已成了徹頭徹尾的大笑話。他們自以為能代表電影發聲,其實只不過是一小撮人,已經脫離真正的影迷大眾很久很遠了!

眼看中國影片又獲國際大獎,臺灣名嘴自嘲:金馬獎已變鐵馬獎

如果小眾影人們當真覺得華表獎偏重主旋律,金雞獎側重學院派,百花獎注重商業影響,沒有表彰他們這些小眾和冷門影片的空間,如果他們拍出來的真是藝術價值一流的影片;

那麼他們大可學從前的張藝謀陳凱歌到賈樟柯等前輩那樣,到歐洲三大電影節和其他國際權威電影節去競爭,真拿了國際獎項,也算是為國爭光,又何必希圖一個地區獎項的肯定,還強行將它吹成“華語電影最權威大獎”?

陳凱歌執導,張國榮主演《霸王別姬》,獲得戛納金棕櫚獎

眼看中國影片又獲國際大獎,臺灣名嘴自嘲:金馬獎已變鐵馬獎

事實上,前些年的臺灣金馬獎,捨得分給眾多內地最優秀影人們分一些獎項,就是藉著他們的實力和成就,給這個獎項本身的權威性影響力去鍍金,當然另一方面也是為了扶植親近他們的影人,以為將來人脈,在華語演藝圈置換更多更好的影視資源。

如果金馬獎沒有年年力邀內地的最優秀影人去捧場,那麼它近年的業內影響力又從何而來?無非就和現在的臺灣“電視金鐘獎”一樣,在整個華語演藝圈,誰還會把這種小島上自娛自樂的東西當回事?隨便他們自己怎麼耍,也並沒人會在乎。所以,究竟是誰在沾誰的光,誰又需要誰?

用去年臺灣影人不打自招的自供:

【從2008年大陸影片參展金馬以來,無論商業片還是藝術片,都壓得臺灣電影和香港電影死死的,所以每年挑一部“還算可以”的臺灣電影,努力挑一個理由,說它有多厲害,厲害到兩岸三地的電影都不是它的對手,然後給它一個不差的獎,讓臺灣電影不至於顏面無光,已經成為每屆臺灣金馬獎的潛臺詞。】

直截了當地說出了金馬獎利用其影響力,這些年力捧的眾多如 《誰先愛上他的》《女朋友男朋友》 之類臺灣冷門影片的真實水準,不過就是“讓臺灣不至於顏面無光”罷了。

比如今年金雞百花電影節,確定和臺灣金馬獎放在同一日期舉辦後,頭一個跳出來大放厥詞的臺灣導演李行

眼看中國影片又獲國際大獎,臺灣名嘴自嘲:金馬獎已變鐵馬獎

看他的履歷,九十高齡,整整十四座金馬獎得主(三次最佳導演獎,十次最佳或優秀影片獎,一次終身成就獎),嚇不嚇人?可只要再看看他的得獎作品,可以說在華語電影史和國際電影界,都是完全沒有任何影響力可言。

眼看中國影片又獲國際大獎,臺灣名嘴自嘲:金馬獎已變鐵馬獎

然而,就因為臺灣金馬獎被某些內人士、文青影評人吹噓成了所謂的“華語電影最權威獎項”,這種臺灣電影界內的資深人士,地位也就跟著水漲船高了。

誠然,近二三十年裡,也確實有許多內地優秀影人獲得金馬獎,基本上是有口皆碑的好電影,演技精湛的好演員,成就隆高的優秀影人。因此,也大大提升了金馬獎的口碑,甚至被華語演藝圈視為評判一個演員演技的重要標準。

眼看中國影片又獲國際大獎,臺灣名嘴自嘲:金馬獎已變鐵馬獎

然而,同樣摻雜了大量的公關運作、評委們的個人喜好和主辦方的地域保護,也是不必否認的事實。

過去三十年都是華語影壇第一女星, 主演電影在歐洲三大電影節取得最高獎項全滿貫,(《霸王別姬》戛納電影節金棕櫚獎、《紅高粱》柏林電影節金熊獎、《秋菊打官司》威尼斯電影節金獅獎),業內尊稱“鞏皇”的鞏俐女士,在首次應邀參加金馬獎後,就公開痛斥:【不專業】【不公正】

"

威尼斯電影節剛剛落下帷幕,不止是dc《小丑》獲得金獅大獎,成為首部獲得三大電影節最高獎的超級英雄電影,中國電影《繼園臺七號》也獲得了最佳編劇獎,可喜可賀。

《繼園臺七號》導演,手捧最佳編劇銀獅獎:

眼看中國影片又獲國際大獎,臺灣名嘴自嘲:金馬獎已變鐵馬獎

2019年度,中國電影在歐洲三大電影節表現出色, 一共五部電影入圍主競賽單元 :

《一秒鐘》 (張藝謀導演,張譯主演)、《地久天長》(王小帥導演,王景春、詠梅主演) 入圍柏林電影節主競賽, 《南方車站的聚會》(刁亦男導演,胡歌、廖凡主演) 入圍戛納電影節主競賽, 《蘭心大劇院》(婁燁導演,鞏俐主演)、《繼園臺七號》(動畫片,趙薇配音)入圍威尼斯電影節主競賽。

《地久天長》的男女主角,王景春詠梅更同時收穫了柏林影帝柏林影后

眼看中國影片又獲國際大獎,臺灣名嘴自嘲:金馬獎已變鐵馬獎

在商業電影大獲成功,春節檔票房冠軍《流浪地球》、暑期檔票房冠軍《哪吒之魔童降世》,票房紛紛突破46億大關,令好萊塢(5.8億美元、40億人民幣)投資的頂級鉅製《復聯4》也暫拜下風之餘,藝術電影同樣成就斐然。

2019年7月底,臺灣金馬獎報名截止,臺灣媒體大肆造謠,稱這幾部電影都報名了金馬獎云云。然而,這幾部影片的製作方,全都在第一時間明確闢謠:沒有報名金馬獎。

眼看中國影片又獲國際大獎,臺灣名嘴自嘲:金馬獎已變鐵馬獎

這些入圍歐洲三大主競賽單元,代表著當今華語電影最高藝術水準的電影的明確態度,也愈加證明了:真正藝術價值高的文藝電影,自可以在各大國際權威電影節上大放異彩,又何須希圖一個區域電影獎的肯定?

戛納紅毯上的《南方車站的聚會》劇組:

眼看中國影片又獲國際大獎,臺灣名嘴自嘲:金馬獎已變鐵馬獎

長期以來,竭力鼓吹臺灣金馬獎為所謂「華語最權威」「鼓勵電影新人」「鼓勵文藝電影」,甘心為其壯聲威,同時竭力貶損華表獎、金雞獎、百花獎等內地獎項的的那些小眾影人、文青“影迷”和“影評人”,也已成了徹頭徹尾的大笑話。他們自以為能代表電影發聲,其實只不過是一小撮人,已經脫離真正的影迷大眾很久很遠了!

眼看中國影片又獲國際大獎,臺灣名嘴自嘲:金馬獎已變鐵馬獎

如果小眾影人們當真覺得華表獎偏重主旋律,金雞獎側重學院派,百花獎注重商業影響,沒有表彰他們這些小眾和冷門影片的空間,如果他們拍出來的真是藝術價值一流的影片;

那麼他們大可學從前的張藝謀陳凱歌到賈樟柯等前輩那樣,到歐洲三大電影節和其他國際權威電影節去競爭,真拿了國際獎項,也算是為國爭光,又何必希圖一個地區獎項的肯定,還強行將它吹成“華語電影最權威大獎”?

陳凱歌執導,張國榮主演《霸王別姬》,獲得戛納金棕櫚獎

眼看中國影片又獲國際大獎,臺灣名嘴自嘲:金馬獎已變鐵馬獎

事實上,前些年的臺灣金馬獎,捨得分給眾多內地最優秀影人們分一些獎項,就是藉著他們的實力和成就,給這個獎項本身的權威性影響力去鍍金,當然另一方面也是為了扶植親近他們的影人,以為將來人脈,在華語演藝圈置換更多更好的影視資源。

如果金馬獎沒有年年力邀內地的最優秀影人去捧場,那麼它近年的業內影響力又從何而來?無非就和現在的臺灣“電視金鐘獎”一樣,在整個華語演藝圈,誰還會把這種小島上自娛自樂的東西當回事?隨便他們自己怎麼耍,也並沒人會在乎。所以,究竟是誰在沾誰的光,誰又需要誰?

用去年臺灣影人不打自招的自供:

【從2008年大陸影片參展金馬以來,無論商業片還是藝術片,都壓得臺灣電影和香港電影死死的,所以每年挑一部“還算可以”的臺灣電影,努力挑一個理由,說它有多厲害,厲害到兩岸三地的電影都不是它的對手,然後給它一個不差的獎,讓臺灣電影不至於顏面無光,已經成為每屆臺灣金馬獎的潛臺詞。】

直截了當地說出了金馬獎利用其影響力,這些年力捧的眾多如 《誰先愛上他的》《女朋友男朋友》 之類臺灣冷門影片的真實水準,不過就是“讓臺灣不至於顏面無光”罷了。

比如今年金雞百花電影節,確定和臺灣金馬獎放在同一日期舉辦後,頭一個跳出來大放厥詞的臺灣導演李行

眼看中國影片又獲國際大獎,臺灣名嘴自嘲:金馬獎已變鐵馬獎

看他的履歷,九十高齡,整整十四座金馬獎得主(三次最佳導演獎,十次最佳或優秀影片獎,一次終身成就獎),嚇不嚇人?可只要再看看他的得獎作品,可以說在華語電影史和國際電影界,都是完全沒有任何影響力可言。

眼看中國影片又獲國際大獎,臺灣名嘴自嘲:金馬獎已變鐵馬獎

然而,就因為臺灣金馬獎被某些內人士、文青影評人吹噓成了所謂的“華語電影最權威獎項”,這種臺灣電影界內的資深人士,地位也就跟著水漲船高了。

誠然,近二三十年裡,也確實有許多內地優秀影人獲得金馬獎,基本上是有口皆碑的好電影,演技精湛的好演員,成就隆高的優秀影人。因此,也大大提升了金馬獎的口碑,甚至被華語演藝圈視為評判一個演員演技的重要標準。

眼看中國影片又獲國際大獎,臺灣名嘴自嘲:金馬獎已變鐵馬獎

然而,同樣摻雜了大量的公關運作、評委們的個人喜好和主辦方的地域保護,也是不必否認的事實。

過去三十年都是華語影壇第一女星, 主演電影在歐洲三大電影節取得最高獎項全滿貫,(《霸王別姬》戛納電影節金棕櫚獎、《紅高粱》柏林電影節金熊獎、《秋菊打官司》威尼斯電影節金獅獎),業內尊稱“鞏皇”的鞏俐女士,在首次應邀參加金馬獎後,就公開痛斥:【不專業】【不公正】

眼看中國影片又獲國際大獎,臺灣名嘴自嘲:金馬獎已變鐵馬獎

然而,眾多的業內人士、“影評人”和豆瓣文青“影迷”,盲目迷信和推崇。頗有些小眾導演和影人,更痴心不改地將獲得金馬獎和提名,當做自己拍攝電影的最大追求之一。

近年來,還有些青春文藝電影,從立項伊始就成為了各個流量小生、當紅鮮肉的團隊所竭力爭取的資源,僅僅因為其演員陣容和幕後班底充斥了大量曾在金馬獎“鍍金”的工作人員,是各大營銷號竭力吹噓的所謂【金馬班底】,也讓這些當紅小生的團隊及其廣大粉絲,都幻想著能因此獲得一個金馬提名,回頭好大吹特吹,給自己的所謂“演技”鍍上一層金呢。

眾多業內影人和影評人的盲目推崇和奉承,竟讓某些臺灣影人也自我感覺太過良好,竟真以為一個完全沒有電影規模化自產能力的地區,當真可以掌握華語電影評判的話語權,到了2018年時,甚至連金馬獎組委會自己,也公開自賣自誇「華語電影最輝煌獎項」:最終物極必反,盛極則衰,亦讓某些人士,妄圖通過金馬獎這個平臺,間接掌控華語影視命脈的圖謀,就此【功虧一簣】!

如今的中國電影市場如此火爆,規模已是世界第二,未來註定是世界第一,更是一個帶來巨大投資和市值的資本市場,我們本就不可能長久放任,容許一個地區電影獎,來左右整個華語影壇的導向。

在內地影片紛紛宣佈抵制2019年金馬獎後,香港影人同樣以實際行動表明立場

《使徒行者2》(張家輝、古天樂)、《掃毒2》(劉德華、古天樂)確定取消報名金馬獎!

"

威尼斯電影節剛剛落下帷幕,不止是dc《小丑》獲得金獅大獎,成為首部獲得三大電影節最高獎的超級英雄電影,中國電影《繼園臺七號》也獲得了最佳編劇獎,可喜可賀。

《繼園臺七號》導演,手捧最佳編劇銀獅獎:

眼看中國影片又獲國際大獎,臺灣名嘴自嘲:金馬獎已變鐵馬獎

2019年度,中國電影在歐洲三大電影節表現出色, 一共五部電影入圍主競賽單元 :

《一秒鐘》 (張藝謀導演,張譯主演)、《地久天長》(王小帥導演,王景春、詠梅主演) 入圍柏林電影節主競賽, 《南方車站的聚會》(刁亦男導演,胡歌、廖凡主演) 入圍戛納電影節主競賽, 《蘭心大劇院》(婁燁導演,鞏俐主演)、《繼園臺七號》(動畫片,趙薇配音)入圍威尼斯電影節主競賽。

《地久天長》的男女主角,王景春詠梅更同時收穫了柏林影帝柏林影后

眼看中國影片又獲國際大獎,臺灣名嘴自嘲:金馬獎已變鐵馬獎

在商業電影大獲成功,春節檔票房冠軍《流浪地球》、暑期檔票房冠軍《哪吒之魔童降世》,票房紛紛突破46億大關,令好萊塢(5.8億美元、40億人民幣)投資的頂級鉅製《復聯4》也暫拜下風之餘,藝術電影同樣成就斐然。

2019年7月底,臺灣金馬獎報名截止,臺灣媒體大肆造謠,稱這幾部電影都報名了金馬獎云云。然而,這幾部影片的製作方,全都在第一時間明確闢謠:沒有報名金馬獎。

眼看中國影片又獲國際大獎,臺灣名嘴自嘲:金馬獎已變鐵馬獎

這些入圍歐洲三大主競賽單元,代表著當今華語電影最高藝術水準的電影的明確態度,也愈加證明了:真正藝術價值高的文藝電影,自可以在各大國際權威電影節上大放異彩,又何須希圖一個區域電影獎的肯定?

戛納紅毯上的《南方車站的聚會》劇組:

眼看中國影片又獲國際大獎,臺灣名嘴自嘲:金馬獎已變鐵馬獎

長期以來,竭力鼓吹臺灣金馬獎為所謂「華語最權威」「鼓勵電影新人」「鼓勵文藝電影」,甘心為其壯聲威,同時竭力貶損華表獎、金雞獎、百花獎等內地獎項的的那些小眾影人、文青“影迷”和“影評人”,也已成了徹頭徹尾的大笑話。他們自以為能代表電影發聲,其實只不過是一小撮人,已經脫離真正的影迷大眾很久很遠了!

眼看中國影片又獲國際大獎,臺灣名嘴自嘲:金馬獎已變鐵馬獎

如果小眾影人們當真覺得華表獎偏重主旋律,金雞獎側重學院派,百花獎注重商業影響,沒有表彰他們這些小眾和冷門影片的空間,如果他們拍出來的真是藝術價值一流的影片;

那麼他們大可學從前的張藝謀陳凱歌到賈樟柯等前輩那樣,到歐洲三大電影節和其他國際權威電影節去競爭,真拿了國際獎項,也算是為國爭光,又何必希圖一個地區獎項的肯定,還強行將它吹成“華語電影最權威大獎”?

陳凱歌執導,張國榮主演《霸王別姬》,獲得戛納金棕櫚獎

眼看中國影片又獲國際大獎,臺灣名嘴自嘲:金馬獎已變鐵馬獎

事實上,前些年的臺灣金馬獎,捨得分給眾多內地最優秀影人們分一些獎項,就是藉著他們的實力和成就,給這個獎項本身的權威性影響力去鍍金,當然另一方面也是為了扶植親近他們的影人,以為將來人脈,在華語演藝圈置換更多更好的影視資源。

如果金馬獎沒有年年力邀內地的最優秀影人去捧場,那麼它近年的業內影響力又從何而來?無非就和現在的臺灣“電視金鐘獎”一樣,在整個華語演藝圈,誰還會把這種小島上自娛自樂的東西當回事?隨便他們自己怎麼耍,也並沒人會在乎。所以,究竟是誰在沾誰的光,誰又需要誰?

用去年臺灣影人不打自招的自供:

【從2008年大陸影片參展金馬以來,無論商業片還是藝術片,都壓得臺灣電影和香港電影死死的,所以每年挑一部“還算可以”的臺灣電影,努力挑一個理由,說它有多厲害,厲害到兩岸三地的電影都不是它的對手,然後給它一個不差的獎,讓臺灣電影不至於顏面無光,已經成為每屆臺灣金馬獎的潛臺詞。】

直截了當地說出了金馬獎利用其影響力,這些年力捧的眾多如 《誰先愛上他的》《女朋友男朋友》 之類臺灣冷門影片的真實水準,不過就是“讓臺灣不至於顏面無光”罷了。

比如今年金雞百花電影節,確定和臺灣金馬獎放在同一日期舉辦後,頭一個跳出來大放厥詞的臺灣導演李行

眼看中國影片又獲國際大獎,臺灣名嘴自嘲:金馬獎已變鐵馬獎

看他的履歷,九十高齡,整整十四座金馬獎得主(三次最佳導演獎,十次最佳或優秀影片獎,一次終身成就獎),嚇不嚇人?可只要再看看他的得獎作品,可以說在華語電影史和國際電影界,都是完全沒有任何影響力可言。

眼看中國影片又獲國際大獎,臺灣名嘴自嘲:金馬獎已變鐵馬獎

然而,就因為臺灣金馬獎被某些內人士、文青影評人吹噓成了所謂的“華語電影最權威獎項”,這種臺灣電影界內的資深人士,地位也就跟著水漲船高了。

誠然,近二三十年裡,也確實有許多內地優秀影人獲得金馬獎,基本上是有口皆碑的好電影,演技精湛的好演員,成就隆高的優秀影人。因此,也大大提升了金馬獎的口碑,甚至被華語演藝圈視為評判一個演員演技的重要標準。

眼看中國影片又獲國際大獎,臺灣名嘴自嘲:金馬獎已變鐵馬獎

然而,同樣摻雜了大量的公關運作、評委們的個人喜好和主辦方的地域保護,也是不必否認的事實。

過去三十年都是華語影壇第一女星, 主演電影在歐洲三大電影節取得最高獎項全滿貫,(《霸王別姬》戛納電影節金棕櫚獎、《紅高粱》柏林電影節金熊獎、《秋菊打官司》威尼斯電影節金獅獎),業內尊稱“鞏皇”的鞏俐女士,在首次應邀參加金馬獎後,就公開痛斥:【不專業】【不公正】

眼看中國影片又獲國際大獎,臺灣名嘴自嘲:金馬獎已變鐵馬獎

然而,眾多的業內人士、“影評人”和豆瓣文青“影迷”,盲目迷信和推崇。頗有些小眾導演和影人,更痴心不改地將獲得金馬獎和提名,當做自己拍攝電影的最大追求之一。

近年來,還有些青春文藝電影,從立項伊始就成為了各個流量小生、當紅鮮肉的團隊所竭力爭取的資源,僅僅因為其演員陣容和幕後班底充斥了大量曾在金馬獎“鍍金”的工作人員,是各大營銷號竭力吹噓的所謂【金馬班底】,也讓這些當紅小生的團隊及其廣大粉絲,都幻想著能因此獲得一個金馬提名,回頭好大吹特吹,給自己的所謂“演技”鍍上一層金呢。

眾多業內影人和影評人的盲目推崇和奉承,竟讓某些臺灣影人也自我感覺太過良好,竟真以為一個完全沒有電影規模化自產能力的地區,當真可以掌握華語電影評判的話語權,到了2018年時,甚至連金馬獎組委會自己,也公開自賣自誇「華語電影最輝煌獎項」:最終物極必反,盛極則衰,亦讓某些人士,妄圖通過金馬獎這個平臺,間接掌控華語影視命脈的圖謀,就此【功虧一簣】!

如今的中國電影市場如此火爆,規模已是世界第二,未來註定是世界第一,更是一個帶來巨大投資和市值的資本市場,我們本就不可能長久放任,容許一個地區電影獎,來左右整個華語影壇的導向。

在內地影片紛紛宣佈抵制2019年金馬獎後,香港影人同樣以實際行動表明立場

《使徒行者2》(張家輝、古天樂)、《掃毒2》(劉德華、古天樂)確定取消報名金馬獎!

眼看中國影片又獲國際大獎,臺灣名嘴自嘲:金馬獎已變鐵馬獎

《追龍2:賊王》 (梁家輝、古天樂)、《風再起時》(梁朝偉、郭富城)確定不報名金馬獎!

香港十大電影公司如星皓電影、寰宇、寰亞、美亞,也紛紛宣佈旗下藝人和電影都不會參加本屆金馬獎。

同樣也包括剛剛在威尼斯電影節獲獎,香港公司出品的《繼園臺七號》在內。

2019年的臺灣金馬獎,少了眾多內地電影的參與後,香港電影同樣紛紛退出後,徹底變成了另一個“臺北電影節”式的存在,只剩一些臺灣影片在“菜雞互啄”,在整個華語電影圈也再無往昔地位和影響力可言。

9月6日,臺灣名嘴邱毅都在訪談裡自嘲“沒了大陸電影,金馬獎就變成鐵馬獎了”。

"

威尼斯電影節剛剛落下帷幕,不止是dc《小丑》獲得金獅大獎,成為首部獲得三大電影節最高獎的超級英雄電影,中國電影《繼園臺七號》也獲得了最佳編劇獎,可喜可賀。

《繼園臺七號》導演,手捧最佳編劇銀獅獎:

眼看中國影片又獲國際大獎,臺灣名嘴自嘲:金馬獎已變鐵馬獎

2019年度,中國電影在歐洲三大電影節表現出色, 一共五部電影入圍主競賽單元 :

《一秒鐘》 (張藝謀導演,張譯主演)、《地久天長》(王小帥導演,王景春、詠梅主演) 入圍柏林電影節主競賽, 《南方車站的聚會》(刁亦男導演,胡歌、廖凡主演) 入圍戛納電影節主競賽, 《蘭心大劇院》(婁燁導演,鞏俐主演)、《繼園臺七號》(動畫片,趙薇配音)入圍威尼斯電影節主競賽。

《地久天長》的男女主角,王景春詠梅更同時收穫了柏林影帝柏林影后

眼看中國影片又獲國際大獎,臺灣名嘴自嘲:金馬獎已變鐵馬獎

在商業電影大獲成功,春節檔票房冠軍《流浪地球》、暑期檔票房冠軍《哪吒之魔童降世》,票房紛紛突破46億大關,令好萊塢(5.8億美元、40億人民幣)投資的頂級鉅製《復聯4》也暫拜下風之餘,藝術電影同樣成就斐然。

2019年7月底,臺灣金馬獎報名截止,臺灣媒體大肆造謠,稱這幾部電影都報名了金馬獎云云。然而,這幾部影片的製作方,全都在第一時間明確闢謠:沒有報名金馬獎。

眼看中國影片又獲國際大獎,臺灣名嘴自嘲:金馬獎已變鐵馬獎

這些入圍歐洲三大主競賽單元,代表著當今華語電影最高藝術水準的電影的明確態度,也愈加證明了:真正藝術價值高的文藝電影,自可以在各大國際權威電影節上大放異彩,又何須希圖一個區域電影獎的肯定?

戛納紅毯上的《南方車站的聚會》劇組:

眼看中國影片又獲國際大獎,臺灣名嘴自嘲:金馬獎已變鐵馬獎

長期以來,竭力鼓吹臺灣金馬獎為所謂「華語最權威」「鼓勵電影新人」「鼓勵文藝電影」,甘心為其壯聲威,同時竭力貶損華表獎、金雞獎、百花獎等內地獎項的的那些小眾影人、文青“影迷”和“影評人”,也已成了徹頭徹尾的大笑話。他們自以為能代表電影發聲,其實只不過是一小撮人,已經脫離真正的影迷大眾很久很遠了!

眼看中國影片又獲國際大獎,臺灣名嘴自嘲:金馬獎已變鐵馬獎

如果小眾影人們當真覺得華表獎偏重主旋律,金雞獎側重學院派,百花獎注重商業影響,沒有表彰他們這些小眾和冷門影片的空間,如果他們拍出來的真是藝術價值一流的影片;

那麼他們大可學從前的張藝謀陳凱歌到賈樟柯等前輩那樣,到歐洲三大電影節和其他國際權威電影節去競爭,真拿了國際獎項,也算是為國爭光,又何必希圖一個地區獎項的肯定,還強行將它吹成“華語電影最權威大獎”?

陳凱歌執導,張國榮主演《霸王別姬》,獲得戛納金棕櫚獎

眼看中國影片又獲國際大獎,臺灣名嘴自嘲:金馬獎已變鐵馬獎

事實上,前些年的臺灣金馬獎,捨得分給眾多內地最優秀影人們分一些獎項,就是藉著他們的實力和成就,給這個獎項本身的權威性影響力去鍍金,當然另一方面也是為了扶植親近他們的影人,以為將來人脈,在華語演藝圈置換更多更好的影視資源。

如果金馬獎沒有年年力邀內地的最優秀影人去捧場,那麼它近年的業內影響力又從何而來?無非就和現在的臺灣“電視金鐘獎”一樣,在整個華語演藝圈,誰還會把這種小島上自娛自樂的東西當回事?隨便他們自己怎麼耍,也並沒人會在乎。所以,究竟是誰在沾誰的光,誰又需要誰?

用去年臺灣影人不打自招的自供:

【從2008年大陸影片參展金馬以來,無論商業片還是藝術片,都壓得臺灣電影和香港電影死死的,所以每年挑一部“還算可以”的臺灣電影,努力挑一個理由,說它有多厲害,厲害到兩岸三地的電影都不是它的對手,然後給它一個不差的獎,讓臺灣電影不至於顏面無光,已經成為每屆臺灣金馬獎的潛臺詞。】

直截了當地說出了金馬獎利用其影響力,這些年力捧的眾多如 《誰先愛上他的》《女朋友男朋友》 之類臺灣冷門影片的真實水準,不過就是“讓臺灣不至於顏面無光”罷了。

比如今年金雞百花電影節,確定和臺灣金馬獎放在同一日期舉辦後,頭一個跳出來大放厥詞的臺灣導演李行

眼看中國影片又獲國際大獎,臺灣名嘴自嘲:金馬獎已變鐵馬獎

看他的履歷,九十高齡,整整十四座金馬獎得主(三次最佳導演獎,十次最佳或優秀影片獎,一次終身成就獎),嚇不嚇人?可只要再看看他的得獎作品,可以說在華語電影史和國際電影界,都是完全沒有任何影響力可言。

眼看中國影片又獲國際大獎,臺灣名嘴自嘲:金馬獎已變鐵馬獎

然而,就因為臺灣金馬獎被某些內人士、文青影評人吹噓成了所謂的“華語電影最權威獎項”,這種臺灣電影界內的資深人士,地位也就跟著水漲船高了。

誠然,近二三十年裡,也確實有許多內地優秀影人獲得金馬獎,基本上是有口皆碑的好電影,演技精湛的好演員,成就隆高的優秀影人。因此,也大大提升了金馬獎的口碑,甚至被華語演藝圈視為評判一個演員演技的重要標準。

眼看中國影片又獲國際大獎,臺灣名嘴自嘲:金馬獎已變鐵馬獎

然而,同樣摻雜了大量的公關運作、評委們的個人喜好和主辦方的地域保護,也是不必否認的事實。

過去三十年都是華語影壇第一女星, 主演電影在歐洲三大電影節取得最高獎項全滿貫,(《霸王別姬》戛納電影節金棕櫚獎、《紅高粱》柏林電影節金熊獎、《秋菊打官司》威尼斯電影節金獅獎),業內尊稱“鞏皇”的鞏俐女士,在首次應邀參加金馬獎後,就公開痛斥:【不專業】【不公正】

眼看中國影片又獲國際大獎,臺灣名嘴自嘲:金馬獎已變鐵馬獎

然而,眾多的業內人士、“影評人”和豆瓣文青“影迷”,盲目迷信和推崇。頗有些小眾導演和影人,更痴心不改地將獲得金馬獎和提名,當做自己拍攝電影的最大追求之一。

近年來,還有些青春文藝電影,從立項伊始就成為了各個流量小生、當紅鮮肉的團隊所竭力爭取的資源,僅僅因為其演員陣容和幕後班底充斥了大量曾在金馬獎“鍍金”的工作人員,是各大營銷號竭力吹噓的所謂【金馬班底】,也讓這些當紅小生的團隊及其廣大粉絲,都幻想著能因此獲得一個金馬提名,回頭好大吹特吹,給自己的所謂“演技”鍍上一層金呢。

眾多業內影人和影評人的盲目推崇和奉承,竟讓某些臺灣影人也自我感覺太過良好,竟真以為一個完全沒有電影規模化自產能力的地區,當真可以掌握華語電影評判的話語權,到了2018年時,甚至連金馬獎組委會自己,也公開自賣自誇「華語電影最輝煌獎項」:最終物極必反,盛極則衰,亦讓某些人士,妄圖通過金馬獎這個平臺,間接掌控華語影視命脈的圖謀,就此【功虧一簣】!

如今的中國電影市場如此火爆,規模已是世界第二,未來註定是世界第一,更是一個帶來巨大投資和市值的資本市場,我們本就不可能長久放任,容許一個地區電影獎,來左右整個華語影壇的導向。

在內地影片紛紛宣佈抵制2019年金馬獎後,香港影人同樣以實際行動表明立場

《使徒行者2》(張家輝、古天樂)、《掃毒2》(劉德華、古天樂)確定取消報名金馬獎!

眼看中國影片又獲國際大獎,臺灣名嘴自嘲:金馬獎已變鐵馬獎

《追龍2:賊王》 (梁家輝、古天樂)、《風再起時》(梁朝偉、郭富城)確定不報名金馬獎!

香港十大電影公司如星皓電影、寰宇、寰亞、美亞,也紛紛宣佈旗下藝人和電影都不會參加本屆金馬獎。

同樣也包括剛剛在威尼斯電影節獲獎,香港公司出品的《繼園臺七號》在內。

2019年的臺灣金馬獎,少了眾多內地電影的參與後,香港電影同樣紛紛退出後,徹底變成了另一個“臺北電影節”式的存在,只剩一些臺灣影片在“菜雞互啄”,在整個華語電影圈也再無往昔地位和影響力可言。

9月6日,臺灣名嘴邱毅都在訪談裡自嘲“沒了大陸電影,金馬獎就變成鐵馬獎了”。

眼看中國影片又獲國際大獎,臺灣名嘴自嘲:金馬獎已變鐵馬獎

緊接著,去年列列在目的各大國際高奢品牌的贊助商們,Oppo、瑪莎拉蒂、寶格麗、伯爵等,同樣紛紛撤離,也是順理成章。

這正是眼看他起高樓,眼看他樓塌了,咎由自取,自作自受!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