粵港澳大灣區有哪些人才亮點?獵聘報告為你劃重點

隨著《粵港澳大灣區規劃綱要》的出臺,大灣區建設的進程正在不斷加速,一個國際一流的灣區和世界級城市群正逐漸顯現。為此獵聘大數據研究院發佈了《粵港澳大灣區中高端人才發展報告》,重點分析了粵港澳大灣區中高端人才發展現狀及意願、未來就業機會、海外人才發展狀況等,旨在幫助政府、企業、人才進一步瞭解粵港澳大灣區人才現狀,更好地促進粵港澳大灣區的人才建設與發展。

本文摘取了報告的部分內容,對粵港澳大灣區人才發展情況進行簡要分享。

一、中高端人才供需兩旺,職場呈現年輕態

從近兩年數據來看,粵港澳大灣區中高端人才供給增長趨勢呈現上升狀態,整體 態勢良好。2017年人才供給增長為15.25%,2018年人才供給增長翻番,達到34.92%,說明粵港澳大灣區在不斷吸納優秀人才。

粵港澳大灣區有哪些人才亮點?獵聘報告為你劃重點

從近兩年人才需求來看,粵港澳大灣區人才需求保持增長態勢,2017年人才需求高漲,同比增長60.80%。2018年人才需求同比增長為40.92%,增速雖低於 2017年,但依然保持良好的正增長態勢。

粵港澳大灣區有哪些人才亮點?獵聘報告為你劃重點

粵港澳大灣區作為國家經濟發展點,人才是發展的重中之重,隨著粵港澳大灣區的全面高速發展,大灣區內新興企業蓬勃興起,各行業對專業技術人才、創新人才、綜合人才的需求會保持持續增長。

當前,粵港澳大灣區中高端人才年齡分佈呈年輕態,年齡段主要集中在26歲-35歲之間,其中26-30歲中高端人才佔比最高,為34.7%;31-35歲年齡段的佔比位列第二,佔比為30.3%。

粵港澳大灣區有哪些人才亮點?獵聘報告為你劃重點

對比長三角和京津冀,粵港澳和長三角的中高端人才年齡分佈呈現同步狀態,其中26-30歲中高端人才佔比都是最高,說明90後是這兩個城市群的主力軍。此外,相比粵港澳大灣區和長三角,京津冀中高端人才略顯年長,31-35歲中高端人才佔比位居第一,佔比為32.4%。

二、互聯網主導人才格局,新興領域順勢求才

從行業角度看,互聯網行業最受追捧,其佔比高達20.77%;房地產、金融、電子通信、機械製造行業佔據相對主流行業,佔比均超過10%。整體來看,粵港澳大灣區行業處於互聯網產業為主線,房地產、金融、電子通信產業協同共進,產業升級,蓬勃發展的階段。

粵港澳大灣區有哪些人才亮點?獵聘報告為你劃重點

粵港澳大灣區的中高端人才行業分佈與京津冀、長三角相比,互聯網行業佔比均位居第一。除此之外,粵港澳的房地產行業人才佔比較高、京津冀的人才更傾向從事金融行業工作,而長三角是機械製造行業人才儲備較多。這與不同城市群的產業發展有關,隨著粵港澳大灣區不斷髮展,人口不斷集聚、收入不斷增長,住房需求會增長,因此房地產行業持續發展。

從分行業人才需求分佈來看,粵港澳大灣區互聯網行業人才需求強勁,2018年需求比例達到28.43%,這與灣區新興企業建設和數字化經濟發展有關。房地產、消費品、電子通信、金融等就業市場競爭激烈,位居第二梯隊。

粵港澳大灣區有哪些人才亮點?獵聘報告為你劃重點

從新興領域來看,2017-2018年,粵港澳大灣區5G、工業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高端製造、生物製藥領域的中高端人才需求均處於高增長態勢。

細分來看,2017年,高端製造領域人才需求強烈,增長比例高達129.60%,位居六大領域之首;其次是人工智能領域,人才需求同比增長80.81%。到2018年,人工智能領域人才需求持續升溫,同比增長高達93.05%。

粵港澳大灣區有哪些人才亮點?獵聘報告為你劃重點

三、薪酬水平連年增長,中高端人才平均年薪22.58萬元

粵港澳大灣區中高端人才平均薪酬呈現正增長,從2016年的19.21萬至2017年的21.46萬,再到2018年的22.58萬,連續兩年增長,經濟活力顯現。從增幅上來看,2017年增幅達11.71%,2018年增幅達5.22%,整體增幅趨緩,但依然保持良好的正增長態勢。

粵港澳大灣區有哪些人才亮點?獵聘報告為你劃重點

粵港澳大灣區中高端人才年薪分佈主要集中在10-20萬之間,接近五成。年薪為10萬以下的佔比19.65%,年薪在20-30萬佔比為 19.33%,年薪50萬以上的佔比為6.42%。

粵港澳大灣區有哪些人才亮點?獵聘報告為你劃重點

粵港澳大灣區建設較晚,近年來大灣區發展不斷引起重視,逐年出現在國家政策和領導談話中,中高端人才在薪酬體系上存在著巨大的上升空間。

四、人才吸附力日益提升,中心城市與一線城市人才互流明顯

從不同城市群的中高端人才淨流入率看,近兩年長三角淨流入率最高,粵港澳大灣區次之,京津冀排名第三,長三角、粵港澳大灣區、京津冀三大城市群的中高端人才淨流入率分別為7.43%、4.80%、4.34%。

粵港澳大灣區有哪些人才亮點?獵聘報告為你劃重點

從粵港澳大灣區中心城市人才流動來看,中心城市與一線城市間互流明顯,其次是經濟相對發達的內陸二線城市。

分別研究在深圳流入、流出的人才,發現來自廣州、北京和上海的較多,而多數人才離開後會選擇到廣州、北京和上海工作。從廣州的人才流動看,來自深圳的人才最多,反向看廣州流出的人才流向深圳也是最多的。香港方面,仍是與內地一線城市人才互流頻繁,尤其是深圳,流入流出佔比均位居第一。

粵港澳大灣區有哪些人才亮點?獵聘報告為你劃重點

粵港澳大灣區有哪些人才亮點?獵聘報告為你劃重點

粵港澳大灣區有哪些人才亮點?獵聘報告為你劃重點

薪資漲幅方面,流入到粵港澳大灣區中心城市的人才中,來自二線城市人才的薪酬漲幅較高,其中部分二線城市流入到香港的薪資漲幅超100%。而從深圳、廣州流出到北京、上海的人才薪酬漲幅也較高。

五、人才畢業院校地緣特色明顯,工商管理背景佔比高

獵聘大數據顯示,2018年1月至今,粵港澳大灣區中高端人才畢業院校地緣特色非常明顯,在畢業院校分佈TOP10中,有9所學校系廣東省本省院校,中山大學佔比最高。這說明粵港澳大灣區人才畢業後更願意在當地就業。

粵港澳大灣區有哪些人才亮點?獵聘報告為你劃重點

從專業背景分析,粵港澳大灣區中高端人才工商管理背景位居第一,佔比 4.96%,其次是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當前,大灣區秉承"互聯網+"的發展理念,攜帶綜合性文科大類的"工商管理學科"和創新技術專業"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基因的中高端人才進入到粵港澳新興產業,形成產業吸納對口人才,人才反哺產業發展的良好循環。

粵港澳大灣區有哪些人才亮點?獵聘報告為你劃重點

六、超六成受訪者嚮往大灣區,落戶政策最受關注

粵港澳大灣區發展受備受關注,受訪者認知度超九成。其中,15.94%的受訪者表示對粵港澳大灣區很瞭解,74.69%表示知道一點基本信息,僅有9.38%表示沒聽說過。隨著粵港澳大灣區發展上升為國家戰略規劃,越來越吸引著中高端人才對粵港澳城市群的關注。

粵港澳大灣區有哪些人才亮點?獵聘報告為你劃重點

關於"是否想去粵港澳大灣區發展"這一項調研,發現粵港澳大灣區對人才的吸引力度大,有63.75%的受訪者表示想去粵港澳大灣區發展,並且粵港澳大灣區對男性吸引力更甚,在想去大灣區發展的受訪者中有68.15%為男性。

粵港澳大灣區有哪些人才亮點?獵聘報告為你劃重點

關於粵港澳大灣區未來的發展,有超過八成受訪者表示非常看好粵港澳大灣區未來的發展。目前粵港澳大灣區正沿著世界級國際化優質的城市群方向發展,這一發展戰略進一步拉昇了人們對大灣區未來發展的認同感。

粵港澳大灣區有哪些人才亮點?獵聘報告為你劃重點

在政策方面,近七成受訪者期待粵港澳大灣區優先推出"落戶政策"。大灣區外來務工者居多,尤其深圳和東莞均存在戶籍人口與外來人口的倒掛現象,如何解決好外來人口的教育、醫療、養老、住房等問題,提升公共服務水平,在戶籍制度改革上刻不容緩。近年來粵港澳大灣區已逐漸推進戶籍開放,出臺各種高端人才引進和"秒批"轉移入戶政策。

粵港澳大灣區有哪些人才亮點?獵聘報告為你劃重點

報告還顯示,粵港澳大灣區人才吸引的兩大核心因素是就業機會和經濟發展。大灣區中心城市人才吸引力強勁,深圳、廣州、珠海、香港和澳門均位列受訪者最想去發展的粵港澳大灣區城市TOP5。

七、海歸投身大灣區建設,近七成擁有碩士學歷

隨著粵港澳大灣區的創新創業機遇不斷增多,越來越多的海歸投身到大灣區建設中。廣州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的數據,2018年在廣州創業或工作的留學回國人員已近8萬人。深圳人社部門公開數據顯示,2018年深圳市留學歸國人員引進人數首次突破2萬人,深圳市已累計引進留學歸國人員超過12萬人。

從粵港澳大灣區海歸群體的學歷來看,碩士學位最多,佔比接近70%。其次是本科學歷,佔比為18.9%,而博士&博士後學歷的海歸人才比例僅為4.2%。這一方面反映了粵港澳地區的留學傾向,多數學子傾向本科畢業後再出國深造;另一方面反映出粵港澳大灣區對於海歸人才學歷的要求較高,並且亟需高學歷人才加入。

粵港澳大灣區有哪些人才亮點?獵聘報告為你劃重點

在專業背景方面,粵港澳大灣區的海歸人才以商科為主,排名前三的專業分別是金融學、工商管理、會計學,其佔比分別是5.51%、4.53%和2.75%。另外,隨著大灣區新興產業發展,亟需更多專業技術人才,因此擁有計算機、電子信息類專業背景的海歸人才將成為未來粵港澳大灣區發展的中堅力量。

粵港澳大灣區有哪些人才亮點?獵聘報告為你劃重點

從粵港澳大灣區海歸人才行業分佈來看,第一是金融行業,因為廣州、深圳、香港三地擁有良好的金融市場和生態,湧現很多就業機會。同時,海歸留學生中攻讀金融專業的佔比最多,說明粵港澳大灣區海歸人才在選擇工作時,會慎重考慮學業背景的因素。

數據還顯示,接近16%的海歸人才在粵港澳大灣區從事互聯網行業工作。大灣區互聯網產業正在蓬勃發展,為眾多海歸創造更多就業機會。以深圳為例,其擁有僅次於北京的獨角獸企業數量,並且絕大多數獨角獸企業為互聯網企業。

在粵港澳大灣區建設中,對於創新人才的凝聚力和吸引力必不可少。目前大灣區的硬件設施已經具備吸引優質人才的條件,未來大灣區如何繼續加大對人才的投入,進一步推動人才改革,激勵人才產出,同時為人才提供宜居宜業宜遊的優質生活圈,將是大灣區能否成為國際一流灣區和世界級城市群的關鍵所在。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