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片孕育勇士和英雄的沃土,走出3位上將!整個江蘇無出其右!


這片孕育勇士和英雄的沃土,走出3位上將!整個江蘇無出其右!


在靖江採訪期間,每當站在江邊,遠眺一望無際的江面時,總會想到一個問題:這片參與創造中國乃至世界戰爭史上前所未有奇蹟的土地,10年之後會是一幅什麼景象?我相信,1949年4月,每一位從靖江出發打過長江去,解放全中國的解放軍指戰員和參戰民工,都會問自己相同的問題。但是,即便歷史已經走過70年,我與革命先烈們一樣都無法回答這個問題,因為勤勞而智慧的人民,在偉大的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總能夠創造讓人意想不到的奇蹟。但有一點可以肯定,靖江和中國的未來都將愈發繁榮昌盛,這是所有見證過歷史的中國人的共同心聲。

銘記歷史初心在

在採訪和翻閱歷史資料的過程中,筆者印象最深的一句話,是“共產黨言而有信!”這句話既是1949年靖江民工和百姓的心聲,也是2019年靖江人的切身感受。在採訪靖江生祠鎮紅英村的陸敏修老人時,他說抗戰時期村裡第一次來了新四軍,老百姓並不信任這支陌生的隊伍,婦女們照著以往國民黨匪軍和日偽軍掃蕩時的經驗,紛紛用鍋灰塗面以避兵災。

新四軍和在村裡活動的地下黨挨家挨戶地向村民宣傳“新四軍是人民的隊伍,不拿老百姓一針一線”。大家最初並不相信,但等新四軍離開村子時,老百姓第一次碰到住在自家的軍隊臨走前主動打掃乾淨房屋院落,還把飯菜錢放在窗臺上的情況。村民們驚歎,共產黨和新四軍真是秋毫無犯!以後,每當我軍來到靖江,只要報出新四軍的名號,老百姓馬上熱情迎接,直到1949年渡江戰役時,村民們還管駐在村裡的解放軍叫“新四軍”。


這片孕育勇士和英雄的沃土,走出3位上將!整個江蘇無出其右!


靖江生祠鎮紅英村文昌宮旁的小院,為 1945年4月葉飛將軍從靖江南渡赴浙江長興組織天目山戰役前,在靖江的臨時指揮部。今天已成為靖江市級文物保護單位(圖片來源:靖江日報)

如今,年過八旬的陸敏修老人仍然住在當年接待過葉飛將軍的小院附近。70年前,這座小院曾是靖江生祠鎮紅英村最氣派的建築。今天村裡家家戶戶都蓋起了樓房,但村民們卻每天堅持來清掃。用陸敏修老人的話說,這裡承載了一段光榮的歷史。老人家告訴筆者,政府早已將小院作為革命歷史建築保護起來,2010年正式將小院定為靖江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老人一再表示,如今沒有後顧之憂。幾年前政府承諾給患有慢性病的老人建立健康檔案,提高報銷比例,答應為每人購買商業保險,保證老人們看病少花錢。政策出來時,有不少人半信半疑,現在大家交口稱讚黨和政府言而有信!

除了葉飛將軍住過的這座小院,靖江還有很多革命歷史遺蹟以及烈士陵園和紀念碑。在採訪中,筆者發現靖江各級幹部和普通民眾對於周邊的革命遺蹟都是如數家珍,對於靖江湧現的英雄模範格外熟悉。因此即便70年過去,自然環境發生巨大改變,筆者還是能夠找到一個個在戰史上留下名字的關鍵地點。例如東集團渡江最重要的出發地之一唐家圩,如今已是新橋鎮的核心之地,與長江江岸相距足有一千米的路程。政府在制定新區規劃時,專門保留河港舊貌作為景觀河道,讓後人能夠緬懷70年前從這裡勇敢駛入長江的渡江勇士。

筆者前幾年到俄羅斯探訪衛國戰爭遺蹟時,曾對俄羅斯年青一代對衛國戰爭的瞭解程度既驚奇又佩服。後來發現,採訪中幾乎每一位俄羅斯青年都有家人蔘加過衛國戰爭,甚至為了打敗法西斯負傷甚至犧牲,於是恍然大悟,俄羅斯人民對衛國戰爭的記憶,首先是“父輩的戰爭”,因此大多數人都願意去了解這段歷史,更願意向每一位遠來的客人介紹歷史。而在靖江,筆者也感受到了靖江人對講述“父輩的戰爭”和“東線第一帆”的熱情。1949年靖江37萬百姓為奪取渡江戰役勝利而付出的努力,已經成為這座移民城市奮鬥史上最光輝的篇章。有了這一共同的精神紐帶,2019年的靖江人和1949年的靖江人一樣,都緊緊團結在黨的周圍,為美好的未來努力奮鬥。

聚沙成洲建偉業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當筆者站在靖江城區牧城公園遠眺對岸江霧中時隱時現的江陰要塞時,腦中閃過了楊慎的這句詞。所謂“牧城”,是靖江的古稱。這裡最初就是長江中冒出的一片沙洲,三國東吳曾在此地牧馬。數百年的江流沖積,始有靖江。聚沙成洲不僅是靖江的地理特徵,也成為靖江人團結一心、追求美好的精神基因。

1949年的靖江不過是江北一處較為重要的水路交通樞紐。50年過後的1999年,牧城公園西側,一座當時“世界第四、中國第一”的懸索大橋——江陰大橋橫跨大江南北,天塹變成了通途。2013年,靖江港獲批國家一類對外開放口岸,2015年成為長江北岸首個縣級億噸港。隨著長江12.5米深水航道開通,擁有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國家一類開放口岸、保稅物流中心(B型)三塊金字招牌的靖江,大踏步邁向大船大港大樞紐時代,在開放融合的變局版圖中找準支點,在全球貿易發展新格局中搶佔先機,“長江未來港”的藍圖清晰呈現,新時代的長江之歌正在唱響,一座長三角地區有影響力的現代化港口名城加快崛起。


這片孕育勇士和英雄的沃土,走出3位上將!整個江蘇無出其右!


江陰長江大橋將江北的靖江和江南的江陰連接在一起,於 1999 年落成通車。這座落成時為世界第四、中國第一的懸索大橋橫跨大江南北,讓昔日的天塹變成了今日坦蕩的通途(圖片來源:靖江日報)

從20世紀70年代開始,靖江的鄉鎮工業與蘇南同步勃興,為後續發展培養了市場意識、積累了技術和管理經驗。由此發端,靖江形成了6000多家工業企業為支撐、具有雄厚基礎的裝備製造主導產業。早在1949年,靖江已經成為江北重要的修船基地,能工巧匠們在相當短的時間內將徵集來的數千條帆船翻修一新。48年後,靖江的造船人再次創造了奇蹟:靖江的江蘇新世紀集團建造了中國民營造船廠第一艘萬噸級貨船。隨後,一艘艘萬噸巨輪從夏仕港江口駛向全球,最大噸位的超級巨輪載重量32.5萬噸。新世紀集團、新揚子船業、南洋船舶等船企共同打造了靖江全國最大的民營造船基地。在高端裝備製造業大發展的推動下,靖江的船舶、汽配、機電、通用設備、工程機械等優勢主導產業,正在朝著高端化、智能化發展。

當年第29軍的重要渡江點羅家橋港,如今是靖江經濟技術開發區的重點區域,其地標意義依然鮮明。這裡佈局著一個個高端特色產業園。我們在精密製造產業園走訪,一家家涉及航空結構件、半導體設備配件、醫療器械、安防設備等領域的企業,不僅產品高端,其生產過程也全部智能化,機器人手臂、數控機床、3D打印隨處可見。“小米加步槍”的時代早已過去,在信息化、智能化大潮湧動的今天,靖江鮮明提出以船舶海工、汽車配套、空調暖通、電機電器、成套裝備、健康營養等六大智能製造集群,打造“智能製造城”,加快構建面向未來、高端引領、智造見長的自主可控的現代產業體系,向長三角區域一體化中的“智能製造”示範城市目標進發。


這片孕育勇士和英雄的沃土,走出3位上將!整個江蘇無出其右!


靖江市牧城生態園,現為江蘇省最大的綜合性濱江生態溼地公園。靖江當地幹部以 1949 年帶頭毀家支前的黨員幹部為榜樣,帶頭拆除生態保護區中的工廠和養殖場,在相當短的時間內恢復了長江沿岸溼地原本的面貌(圖片來源:靖江日報)

站在牧城公園的長江岸邊觀賞大江美景,也讓人看到了靖江人獨到的眼光和過人的勇氣。就在我國部分地區還在以自然生態的永久破壞換取一時的經濟發展時,靖江人已經開始琢磨如何保護長江沿江的生態。2010年後,靖江開始將生態保護和歷史文化遺蹟的恢復和開發作為城市發展的關鍵環節。黨的十八大以來,靖江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全面研究沿江綠色發展的問題,首創3個1/3的理念,即“三分之一岸線綠色發展、三分之一岸線開發性保護、三分之一岸線不開發”,被《人民日報》等央媒稱讚為“‘不開發區’的智慧”。1949年解放軍渡江時的幾處重要出發地,例如九圩港、上青龍港等地,都被劃入永不開發區域,在相當短的時間內恢復了長江沿岸溼地面貌。

曾經硝煙瀰漫的戰場,正向著“生態宜居地”的目標奮進,一場不見硝煙的“碧水、藍天、淨土”保衛戰在靖江大地次第展開。這次採訪,我們集中看到了靖江“華麗轉身”的成果,牧城公園已經成為江蘇省最大的綜合性濱江生態溼地公園。但採訪中,靖江人坦承,發展理念的突然轉變,讓一部分老百姓無法接受。但靖江的幹部,卻以1949年帶頭毀家支前的黨員幹部為榜樣,從自己做起,帶頭拆除在政府規劃的生態保護區中的工廠和養殖場。有的幹部晚上回家做家人的工作,白天又要全心全意投入對群眾的說服和教育工作中。未來“生態宜居地”的靜美,一定與當下的靖江持續發揚渡江戰役“支前精神”密不可分。

千帆競渡勇爭先

靖江市區西面的東興鎮何德村,是當年渡江戰役的重要出擊點,如今已成為全球最大的錨鏈和繫泊鏈生產企業亞星錨鏈的“大本營”。作為錨鏈和繫泊鏈國際技術標準的制定者,亞星錨鏈吸引著來自全球各地的客戶。這家土生土長的靖江企業,長成巨人只花了不到四十年時間,在他身上仍然可以找到當年靖江百姓踴躍支援解放軍的那份魚水深情。近年來,亞星不斷根據人民海軍需要,為我國建造的各類艦艇提供技術水平領先全球的船用配件,還在包括深海石油981平臺在內的國家科技重大專項標誌性裝備研製項目中承擔科研攻關任務。

“東線第一帆”孕育出靖江人“創一流、爭第一、搶唯一”的拼搏精神。一大批靖江企業家像當年的支前船工,有著“要做就爭第一”的品質追求,強化靖江製造的裝備先進性、行業示範性、標準引領性,靖江企業走出一條“專精特新”發展路徑,催生出12箇中國馳名商標,培育了20多個產品成為全國單打冠軍和隱形冠軍。

面朝大海,春暖花開。這種拼搏精神也體現在靖江人的全球眼光和開放格局上。江蘇艾蘭得營養品有限公司9年9次成功完成了在美國、荷蘭、英國的海外併購,用7年時間完善全球產業鏈戰略佈局,造就了艾蘭得連續五年蟬聯中國行業出口冠軍。“走出去”的艾蘭得根植靖江,筆者看到,企業與香港恆基總投資50億元的大健康產業園的建設正如火如荼,不久將形成國際性健康產業示範基地。如今,“東線第一帆”升起的地方,已經成為外商投資的窪地,飛機結構件製造商英國吉凱恩、全球叉車引領者德國凱傲、世界起重機械龍頭芬蘭科尼、全球微特電機技術的領跑者日本富士通等一大批世界500強企業相繼落戶。這座小城的開放度、包容度、融合度,讓人深切感受到聚沙成洲的巨大能量。


這片孕育勇士和英雄的沃土,走出3位上將!整個江蘇無出其右!


靖江製造的巨輪。經過近半個世紀的發展,靖江已成為全國最大的民營造船基地,擁有新世紀集團、新揚子船業、南洋船舶等多家船企(圖片來源:靖江日報)

頗有意味的是,進入21世紀,靖江、江陰這兩個當年我敵雙方的戰略要地,現在卻成了兩岸融合發展的試驗場。15年前,靖江江陰兩地從“文件上沒有,慣例上沒有,領導講話裡暫時沒有”的一張白紙上,創建了全國首個跨江開發的工業園區,被稱為“開明人士的精明與高明之舉”。 2018年,兩地共同創建高質量跨江融合發展實驗區,由跨江聯動走向跨江融合,開啟同城化發展新徵程,成為站在新時代新起點上的又一次創新與探索。

進入新時代,靖江秉承“家•公園”理念,把整個城市作為一個放大的公園來建設,處處彰顯家的溫馨與公園的閒適。不大的城區分佈了馬洲公園、西郊公園、天水公園等七八個公園,天妃廣場、十圩港景觀帶等小而多的“口袋公園”更是出門就是。容湖書房、馬洲藝文館、美術館、空中自行車道、慢行系統等設施更是彰顯著這個城市的文明與人本思想。一個長江北岸最美的濱江城市正在展示其獨特魅力。


這片孕育勇士和英雄的沃土,走出3位上將!整個江蘇無出其右!


靖江的容湖書房。到書房、書吧、書驛讀書成為靖江人的時尚(圖片來源:靖江日報)

說來有趣,當年很多從靖江渡過長江的老幹部在回憶中都會提到靖江的地名起得怪,城西邊叫“東興”,城東邊卻是“西來”,加上這個“圩”,那個“港”,導致不少第一次到靖江的指戰員被地名搞得頭昏腦漲。但也有的老同志回憶認為,靖江的地名取得有深意。例如有參戰指戰員多年後回憶1949年住在新橋鎮的“孝化村”,當時老百姓竟然說“孝化村”是從“叫花子”演變而來,因為舊社會兵災水患不斷,孝化村的百姓只能四處逃荒要飯。筆者在採訪時特意提出要去看看,但靖江人卻自豪地說,昔日的“叫花村”,如今已經成為一座全國文明村、國家級生態村,蘇北第一富裕村。

真正來到孝化村,看著一戶戶綠樹掩映、碧水環繞的花園別墅,筆者發自肺腑地感嘆70年竟然可以讓一座村莊產生如此脫胎換骨的變化,如今孝化人已經過上了祖輩做夢也想不到的富裕生活:每年為60歲以上老人免費體檢;為80歲以上老人發放尊老金;全村農民新農合醫療保險費由村集體統一買單;村民享受社區衛生服務門診免三費......但是,富起來的孝化人對於70年前為了解放全中國而犧牲的英烈還是十分敬重,當年渡江大軍幫助村裡百姓的事蹟在現在的孝化可謂婦孺皆知。當筆者詢問為什麼對於70年前歷史如此難忘時,村民們的回答幾乎異口同聲:“沒有當初,哪有今天?”


這片孕育勇士和英雄的沃土,走出3位上將!整個江蘇無出其右!


靖江市孝化村農民集中居住區。這個昔日的“叫花村”,今天已成為全國文明村、國家級生態村和蘇北第一富裕村(圖片來源:靖江日報)

是啊,再多的宣傳,也不如發自肺腑的感恩。70年前的渡江戰役,給靖江留下了永遠的光榮和驕傲,更讓一代代靖江人對人民軍隊有了一份特殊的期盼。作為革命老區,靖江已經走出了包括3位上將在內的三十多位共和國將軍,整個江蘇省無出其右。而且,靖江走出的將星,既有抗日戰爭、解放戰爭中浴血搏殺的老將,也有新中國成立後在抗美援朝以及和平年代在國防科研和軍事學術等領域建立突出貢獻的年輕共和國將軍。應該說,紅色的基因已經深深植根於這座城市的血脈中。

經過這次採訪,筆者由衷感到,70年前,靖江人毀家支前,推動“東線第一帆”;70年後,靖江人再次成為長江沿線城市轉變發展模式的引領者,正在朝著“長江未來港、智能製造城、生態宜居地”的美好未來,又一次高揚起高質量發展的“東線第一帆”。這種歷史的輪迴讓人不得不相信,這是一片孕育勇士和英雄的沃土。2004年英國BBC製作的“敦刻爾克”系列節目中曾有一句話:“任何響應號召的人,他們既非海軍又非陸軍,他們只是響應國家的號召,他們每一個人都是英雄。”這一評價同樣適合擁有“人心齊、士弘毅、敢爭先”品格的靖江人。無論任何時候,只要我們的國家有所號召,無數的勇敢者將克服一切困難全力託舉我們事業的航船,駛向勝利的彼岸。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