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5月24日電 連日來,中美貿易摩擦持續受到關注。對美方一手挑起貿易摩擦的舉動,多家外媒指出,貿易摩擦沒有贏家,反而導致全球貿易前景惡化,呼籲美國政策制定者保持克制,不能邏輯簡單地將自身問題怪罪於中國。

從美國農民到“倒店潮”

誰在為“美國優先”買單?

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在近日發佈的報道《中美貿易戰刺痛美國農民》一文中,引述來自美國弗吉尼亞州大豆農場主博伊德的話稱,“在美國農民最需要他(特朗普)的時候,他卻置之不理”。

貿易摩擦沒有贏家 外媒呼籲美國政策制定者保持克制

資料圖:美國農場開展南瓜採摘活動。

為貿易摩擦“買單”的,不只有農民。英國《金融時報》日前刊文指出,最近學術研究認為,現有關稅的成本已被轉嫁給美國的家庭和企業。

據《今日美國》20日援引瑞士銀行集團報告稱,中美貿易摩擦或致美國從玩具至衣服等許多東西漲價,也可能引發“廣泛的倒店潮”。文章還援引市場研究機構Coresight Research的新報告指出,“今年年底,美國或有12000家商店倒閉”。

路透社23日發文稱,日本2019年5月製造業活動重回萎縮態勢,因出口訂單創4個月來最大降幅,凸顯出決策者和投資者仍對中美貿易戰不斷擴大的經濟影響感到焦慮。新加坡《聯合早報》則指出,一些美國人開始擔心,中美這兩個全球最大經濟體間的“脫鉤”,或引發全球性的分化。

懲罰華為究竟傷害了誰?

美國做法被指是“嚴重錯誤”

在中美貿易摩擦升級之際,美國政府近日採取將華為列入管制“實體名單”等措施。彭博社20日發表社論指出,“美國此舉將是嚴重錯誤”,一來這會造成連帶損害,全球各地其他企業將失去生意,還會帶來可觀的新成本。更糟的是,將更不利催生中美貿易協議。

貿易摩擦沒有贏家 外媒呼籲美國政策制定者保持克制

資料圖:美國紐約一家商店中的華為手機銷售展位。中新社記者 廖攀 攝

《華爾街日報》20日也刊登了經濟學家吉爾德的文章《華為是資產,不是威脅》。吉爾德在文中指出,美國國內一些焦慮的專家與敵視中國的人找出了一堆藉口,但華為非但不是個問題,反而是“美國重新活化經濟與強化數字基礎建設的機會”。

巴西《聖保羅頁報》、《經濟價值報》21日指出,過去幾年,華為手機等在巴西佔據了大量市場份額。巴西科學、技術、創新及通信部部長龐特斯的表態稱:“我們國家沒有理由抵制華為”。

巴西副總統莫朗表示:“華為正在巴西建立業務,並將進行更多投資。”報道認為,莫朗非常瞭解華為對巴西的重要性,尤其是在巴西試圖從4G邁向5G的情況下。“在科技和創新這件事上,我們必須採取積極的態度。我們……必須保持冷靜,等待結果。”他說。

新加坡亞洲新聞臺21日援引星展集團經濟學家馬鐵英的話稱:“隨著貿易戰打擊美中需求,亞洲電子製造商也將受到重創。”俄羅斯衛星網22日在《特朗普發佈華為禁令究竟在懲罰誰?》一文中指出,該舉措意味著,與華為有合作的美國製造商將蒙受損失,其中包括英特爾、高通等公司。

從中國撤走生產線?

遷移工廠沒那麼容易

近日,特朗普稱許多被徵稅的公司將離開中國,將生產轉移到其他亞洲國家。英國廣播公司20日分析稱,這可能不足以讓製造商躲避美國關稅。在有的亞洲國家,勞動力成本正在上升,持續吸引外資的能力也不足。

貿易摩擦沒有贏家 外媒呼籲美國政策制定者保持克制

資料圖:紐約的一家鞋店。 中新社記者 廖攀 攝

同時,美國鞋業批發商與零售商協會,也對類似說法不買賬。5月20日,耐克、阿迪達斯等173家運動用品公司簽署信件,要求特朗普放寬對中國製造運動鞋關稅。美國福克斯新聞網22日發文,援引為鞋業遊說的美國鞋業批發商與零售商協會首席執行官普里斯特的話指出,曾有人提議,可以把生產環節遷回其他亞洲國家。

然而,普里斯特稱:“鞋業是資本密集的產業,有很多鞋類生產沒能力轉移……屆時,尤其是像童鞋類的產品價格會上漲。當品牌、零售商等不能那麼快將產品運出中國時,我們將不得不持續要求(美國)工薪家庭來支付這筆費用。”

貿易戰為何愈演愈烈?英國《金融時報》刊登諾亞控股集團首席研究官夏春的文章《中美貿易衝突:莫讓認知分歧成為合作的障礙》,指出美國發動貿易戰的一個核心認知在於,把美國製造業在過去20年失業率的上升,怪罪於中國的貿易順差。然而,經濟學家普遍不贊成這樣的簡單邏輯。

文章稱,就算美國償還外債,雖能降低貿易赤字,但製造業就業人數仍會減少。但這一常識,在美國民粹主義者和鷹派當中,並不受歡迎。

據紐約時報中文網22日刊文稱,曾任美國經濟顧問委員會主席的馬丁•費爾德斯坦指出,“美國全球貿易全面失衡是美國經濟狀況的結果——投資超過儲蓄。”他還說,假設將美國與中國的貿易不平衡消除,這種不平衡只會轉移到其他國家去。

從摩擦到貿易增長放緩

美國如何留條“退路”?

5月20日,世界貿易組織發佈的最新《世界貿易景氣指數報告》顯示,2019年二季度,世界貿易增長仍將呈現疲軟狀態。若貿易緊張局勢無法解決,或宏觀經濟政策未能適應環境變化,全球貿易前景可能會進一步惡化。

貿易摩擦沒有贏家 外媒呼籲美國政策制定者保持克制

資料圖:美國總統特朗普。

路透社21日援引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ECD)的表態稱,中美間的關稅戰已經削弱了全球經濟前景,兩國需要“化解干戈,以扶持經濟”。全球貿易活動放緩,亦已令歐元區付出慘重代價。

美國《國會山報》(The Hill)21日指出,歷史證明,地球上兩個最大經濟體間的貿易戰,將沒有任何好處,反而會帶來巨大的傷害。白宮首席經濟顧問庫德洛也承認,貿易戰將致“兩敗俱傷”。“使我們富裕的不是保護主義政策,而是貿易。”

紐約時報中文網指出,特朗普執迷於美國同中國的貿易赤字,致使他對華加徵關稅。

文章指出,這些關稅實則為針對美國消費者徵稅。至於“如何為自己留一條退路”,文章指出,“美國政策制定者有必要剋制,不要輕易將中國視為下一個敵人。”(完)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