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祕宏觀經濟下:我們生活的世界是如何運轉併發生作用的?'

"

上篇我們說到宏觀經濟的運行跟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但是平常裡感覺並不明顯,因為要把握經濟走勢的脈搏需要非常高的經濟敏感度,需要刻意的進行培養,今天就給大家分享下如何培養經濟敏感度,以及關於經濟運行框架的邏輯

"

上篇我們說到宏觀經濟的運行跟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但是平常裡感覺並不明顯,因為要把握經濟走勢的脈搏需要非常高的經濟敏感度,需要刻意的進行培養,今天就給大家分享下如何培養經濟敏感度,以及關於經濟運行框架的邏輯

揭祕宏觀經濟下:我們生活的世界是如何運轉併發生作用的?

首先,我們需要明白,經濟不是自然增長的永動機,我們喜聞樂見的是,經濟保持增長,每個人都有工作,物價穩定,收入提高,生活越來越好,每個人都安居樂業。但實際上,經濟對的運行波動才是常態,是在不停得進行週期性的波動。主要週期有:衰退、復甦、繁榮、蕭條四個階段來回往復。亞當斯密在他的《國富論》中也提到,“有形的手”即政府頒佈各種條令政策,來穩定或調控經濟,使其保持穩定的增長,或者說是試圖做“修正行為”,想要達到人人安居樂業的理想狀態。

"

上篇我們說到宏觀經濟的運行跟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但是平常裡感覺並不明顯,因為要把握經濟走勢的脈搏需要非常高的經濟敏感度,需要刻意的進行培養,今天就給大家分享下如何培養經濟敏感度,以及關於經濟運行框架的邏輯

揭祕宏觀經濟下:我們生活的世界是如何運轉併發生作用的?

首先,我們需要明白,經濟不是自然增長的永動機,我們喜聞樂見的是,經濟保持增長,每個人都有工作,物價穩定,收入提高,生活越來越好,每個人都安居樂業。但實際上,經濟對的運行波動才是常態,是在不停得進行週期性的波動。主要週期有:衰退、復甦、繁榮、蕭條四個階段來回往復。亞當斯密在他的《國富論》中也提到,“有形的手”即政府頒佈各種條令政策,來穩定或調控經濟,使其保持穩定的增長,或者說是試圖做“修正行為”,想要達到人人安居樂業的理想狀態。

揭祕宏觀經濟下:我們生活的世界是如何運轉併發生作用的?

波動是常態,但波動的幅度有大有小,在穩定的經濟環境中,是小幅波動,總體向上的;而當市場面臨一些系統性金融風險或者突發事件時,往往會出現蕭條甚至崩潰,這也就是人人恐懼的“金融危機”,這對每個人來說都是非常糟糕的一件事,很可能因此丟了工作,收入下降,生活水平下降等。比如下圖美國過去100年的人均GDP,總體來看是在持續上漲的,上世紀20年代發生了著名的大蕭條,同期的主要資本主義國際,如法國,德國,英國,日本都出現了這樣的情況,情況十分糟糕,在美國甚至出出現了吃野草根、撿垃圾度日的景象,不過後來在美國新任總統羅斯福的帶領下,力挽狂瀾,最後美國經濟逐步復甦繁榮,一直到現在。在圖中,我們可以看到美國在那個時間經歷了一次比較大的下跌,隨後不久就回復了上升趨勢。

"

上篇我們說到宏觀經濟的運行跟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但是平常裡感覺並不明顯,因為要把握經濟走勢的脈搏需要非常高的經濟敏感度,需要刻意的進行培養,今天就給大家分享下如何培養經濟敏感度,以及關於經濟運行框架的邏輯

揭祕宏觀經濟下:我們生活的世界是如何運轉併發生作用的?

首先,我們需要明白,經濟不是自然增長的永動機,我們喜聞樂見的是,經濟保持增長,每個人都有工作,物價穩定,收入提高,生活越來越好,每個人都安居樂業。但實際上,經濟對的運行波動才是常態,是在不停得進行週期性的波動。主要週期有:衰退、復甦、繁榮、蕭條四個階段來回往復。亞當斯密在他的《國富論》中也提到,“有形的手”即政府頒佈各種條令政策,來穩定或調控經濟,使其保持穩定的增長,或者說是試圖做“修正行為”,想要達到人人安居樂業的理想狀態。

揭祕宏觀經濟下:我們生活的世界是如何運轉併發生作用的?

波動是常態,但波動的幅度有大有小,在穩定的經濟環境中,是小幅波動,總體向上的;而當市場面臨一些系統性金融風險或者突發事件時,往往會出現蕭條甚至崩潰,這也就是人人恐懼的“金融危機”,這對每個人來說都是非常糟糕的一件事,很可能因此丟了工作,收入下降,生活水平下降等。比如下圖美國過去100年的人均GDP,總體來看是在持續上漲的,上世紀20年代發生了著名的大蕭條,同期的主要資本主義國際,如法國,德國,英國,日本都出現了這樣的情況,情況十分糟糕,在美國甚至出出現了吃野草根、撿垃圾度日的景象,不過後來在美國新任總統羅斯福的帶領下,力挽狂瀾,最後美國經濟逐步復甦繁榮,一直到現在。在圖中,我們可以看到美國在那個時間經歷了一次比較大的下跌,隨後不久就回復了上升趨勢。

揭祕宏觀經濟下:我們生活的世界是如何運轉併發生作用的?

那麼,經濟為什麼會來回跳動呢?要回答這個問題不容易,是一個非常複雜的過程,那有的經濟學家非常的聰明,把這個複雜的過程做了簡化處理,如經濟體中的所有產品勞動的供給,統統做了簡化處理,就形成了總供給,那同樣的道理,把經濟體中的所有需求也做求和簡化處理,得出總需求。許多時候,經濟的波動變化就來源於,總供給和總需求不同步的變化引起的。

"

上篇我們說到宏觀經濟的運行跟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但是平常裡感覺並不明顯,因為要把握經濟走勢的脈搏需要非常高的經濟敏感度,需要刻意的進行培養,今天就給大家分享下如何培養經濟敏感度,以及關於經濟運行框架的邏輯

揭祕宏觀經濟下:我們生活的世界是如何運轉併發生作用的?

首先,我們需要明白,經濟不是自然增長的永動機,我們喜聞樂見的是,經濟保持增長,每個人都有工作,物價穩定,收入提高,生活越來越好,每個人都安居樂業。但實際上,經濟對的運行波動才是常態,是在不停得進行週期性的波動。主要週期有:衰退、復甦、繁榮、蕭條四個階段來回往復。亞當斯密在他的《國富論》中也提到,“有形的手”即政府頒佈各種條令政策,來穩定或調控經濟,使其保持穩定的增長,或者說是試圖做“修正行為”,想要達到人人安居樂業的理想狀態。

揭祕宏觀經濟下:我們生活的世界是如何運轉併發生作用的?

波動是常態,但波動的幅度有大有小,在穩定的經濟環境中,是小幅波動,總體向上的;而當市場面臨一些系統性金融風險或者突發事件時,往往會出現蕭條甚至崩潰,這也就是人人恐懼的“金融危機”,這對每個人來說都是非常糟糕的一件事,很可能因此丟了工作,收入下降,生活水平下降等。比如下圖美國過去100年的人均GDP,總體來看是在持續上漲的,上世紀20年代發生了著名的大蕭條,同期的主要資本主義國際,如法國,德國,英國,日本都出現了這樣的情況,情況十分糟糕,在美國甚至出出現了吃野草根、撿垃圾度日的景象,不過後來在美國新任總統羅斯福的帶領下,力挽狂瀾,最後美國經濟逐步復甦繁榮,一直到現在。在圖中,我們可以看到美國在那個時間經歷了一次比較大的下跌,隨後不久就回復了上升趨勢。

揭祕宏觀經濟下:我們生活的世界是如何運轉併發生作用的?

那麼,經濟為什麼會來回跳動呢?要回答這個問題不容易,是一個非常複雜的過程,那有的經濟學家非常的聰明,把這個複雜的過程做了簡化處理,如經濟體中的所有產品勞動的供給,統統做了簡化處理,就形成了總供給,那同樣的道理,把經濟體中的所有需求也做求和簡化處理,得出總需求。許多時候,經濟的波動變化就來源於,總供給和總需求不同步的變化引起的。

揭祕宏觀經濟下:我們生活的世界是如何運轉併發生作用的?

我們可以把供給和需求相像成為一個蹺蹺板的兩端,像兩個小孩在玩一樣,在大多數的時候,都非常難保持平衡,但是我們努力的方向就是要讓它保持平衡。不過,要讓其保持平衡這個操作有個極難的點,就是在於蹺蹺板的一端變化了(增加或者減少),另外一端並不會立馬有所反應,而是有滯後性存在。正是因為這個原因的存在,才產生了波動。如果大家對經濟史感興趣的話,也許會知道上世紀20年代主要經濟體的大蕭條,就是因為資本主義經濟制度存在問題,供給和需求會發生週期性的不平衡,嚴重的情況下,就會導致經濟危機,造成整個社會的大蕭條。

"

上篇我們說到宏觀經濟的運行跟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但是平常裡感覺並不明顯,因為要把握經濟走勢的脈搏需要非常高的經濟敏感度,需要刻意的進行培養,今天就給大家分享下如何培養經濟敏感度,以及關於經濟運行框架的邏輯

揭祕宏觀經濟下:我們生活的世界是如何運轉併發生作用的?

首先,我們需要明白,經濟不是自然增長的永動機,我們喜聞樂見的是,經濟保持增長,每個人都有工作,物價穩定,收入提高,生活越來越好,每個人都安居樂業。但實際上,經濟對的運行波動才是常態,是在不停得進行週期性的波動。主要週期有:衰退、復甦、繁榮、蕭條四個階段來回往復。亞當斯密在他的《國富論》中也提到,“有形的手”即政府頒佈各種條令政策,來穩定或調控經濟,使其保持穩定的增長,或者說是試圖做“修正行為”,想要達到人人安居樂業的理想狀態。

揭祕宏觀經濟下:我們生活的世界是如何運轉併發生作用的?

波動是常態,但波動的幅度有大有小,在穩定的經濟環境中,是小幅波動,總體向上的;而當市場面臨一些系統性金融風險或者突發事件時,往往會出現蕭條甚至崩潰,這也就是人人恐懼的“金融危機”,這對每個人來說都是非常糟糕的一件事,很可能因此丟了工作,收入下降,生活水平下降等。比如下圖美國過去100年的人均GDP,總體來看是在持續上漲的,上世紀20年代發生了著名的大蕭條,同期的主要資本主義國際,如法國,德國,英國,日本都出現了這樣的情況,情況十分糟糕,在美國甚至出出現了吃野草根、撿垃圾度日的景象,不過後來在美國新任總統羅斯福的帶領下,力挽狂瀾,最後美國經濟逐步復甦繁榮,一直到現在。在圖中,我們可以看到美國在那個時間經歷了一次比較大的下跌,隨後不久就回復了上升趨勢。

揭祕宏觀經濟下:我們生活的世界是如何運轉併發生作用的?

那麼,經濟為什麼會來回跳動呢?要回答這個問題不容易,是一個非常複雜的過程,那有的經濟學家非常的聰明,把這個複雜的過程做了簡化處理,如經濟體中的所有產品勞動的供給,統統做了簡化處理,就形成了總供給,那同樣的道理,把經濟體中的所有需求也做求和簡化處理,得出總需求。許多時候,經濟的波動變化就來源於,總供給和總需求不同步的變化引起的。

揭祕宏觀經濟下:我們生活的世界是如何運轉併發生作用的?

我們可以把供給和需求相像成為一個蹺蹺板的兩端,像兩個小孩在玩一樣,在大多數的時候,都非常難保持平衡,但是我們努力的方向就是要讓它保持平衡。不過,要讓其保持平衡這個操作有個極難的點,就是在於蹺蹺板的一端變化了(增加或者減少),另外一端並不會立馬有所反應,而是有滯後性存在。正是因為這個原因的存在,才產生了波動。如果大家對經濟史感興趣的話,也許會知道上世紀20年代主要經濟體的大蕭條,就是因為資本主義經濟制度存在問題,供給和需求會發生週期性的不平衡,嚴重的情況下,就會導致經濟危機,造成整個社會的大蕭條。

揭祕宏觀經濟下:我們生活的世界是如何運轉併發生作用的?

我們詳細展開來說,還是那蹺蹺板來舉例子。當某產品需求高速增長的時候,供給還是那麼多供給,價格就會提高;那企業看到需求高漲,就會擴張提高生產力;可到了某個時點,社會對此產品需求減少,但是企業的生產線並不能迅速得到消息,還是如期生產,這個時候,多生產的東西就會浪費掉,造成過量生產從而滯銷;企業銷量不佳,效益不好,員工工資收入降低,從而影響員工造成購買力減小;從大的層面來說,員工消費力的降低,影響了經濟體的總需求,這樣到最後就是個惡性循環,經濟越來越差。

但經濟體本身,就自己的調節作用。也就是前文說得《國富論》中“無形的手”的概念,就好像我們人體有自動調節系統,有時候某些症狀並不需要治療,身體會自己痊癒。經濟也是如此,市場規律能夠自發調整經濟的供需平衡,使得能夠進入良性循環,重新開始增長。儘管,這種“無形的手”也會偶爾失去作用。

"

上篇我們說到宏觀經濟的運行跟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但是平常裡感覺並不明顯,因為要把握經濟走勢的脈搏需要非常高的經濟敏感度,需要刻意的進行培養,今天就給大家分享下如何培養經濟敏感度,以及關於經濟運行框架的邏輯

揭祕宏觀經濟下:我們生活的世界是如何運轉併發生作用的?

首先,我們需要明白,經濟不是自然增長的永動機,我們喜聞樂見的是,經濟保持增長,每個人都有工作,物價穩定,收入提高,生活越來越好,每個人都安居樂業。但實際上,經濟對的運行波動才是常態,是在不停得進行週期性的波動。主要週期有:衰退、復甦、繁榮、蕭條四個階段來回往復。亞當斯密在他的《國富論》中也提到,“有形的手”即政府頒佈各種條令政策,來穩定或調控經濟,使其保持穩定的增長,或者說是試圖做“修正行為”,想要達到人人安居樂業的理想狀態。

揭祕宏觀經濟下:我們生活的世界是如何運轉併發生作用的?

波動是常態,但波動的幅度有大有小,在穩定的經濟環境中,是小幅波動,總體向上的;而當市場面臨一些系統性金融風險或者突發事件時,往往會出現蕭條甚至崩潰,這也就是人人恐懼的“金融危機”,這對每個人來說都是非常糟糕的一件事,很可能因此丟了工作,收入下降,生活水平下降等。比如下圖美國過去100年的人均GDP,總體來看是在持續上漲的,上世紀20年代發生了著名的大蕭條,同期的主要資本主義國際,如法國,德國,英國,日本都出現了這樣的情況,情況十分糟糕,在美國甚至出出現了吃野草根、撿垃圾度日的景象,不過後來在美國新任總統羅斯福的帶領下,力挽狂瀾,最後美國經濟逐步復甦繁榮,一直到現在。在圖中,我們可以看到美國在那個時間經歷了一次比較大的下跌,隨後不久就回復了上升趨勢。

揭祕宏觀經濟下:我們生活的世界是如何運轉併發生作用的?

那麼,經濟為什麼會來回跳動呢?要回答這個問題不容易,是一個非常複雜的過程,那有的經濟學家非常的聰明,把這個複雜的過程做了簡化處理,如經濟體中的所有產品勞動的供給,統統做了簡化處理,就形成了總供給,那同樣的道理,把經濟體中的所有需求也做求和簡化處理,得出總需求。許多時候,經濟的波動變化就來源於,總供給和總需求不同步的變化引起的。

揭祕宏觀經濟下:我們生活的世界是如何運轉併發生作用的?

我們可以把供給和需求相像成為一個蹺蹺板的兩端,像兩個小孩在玩一樣,在大多數的時候,都非常難保持平衡,但是我們努力的方向就是要讓它保持平衡。不過,要讓其保持平衡這個操作有個極難的點,就是在於蹺蹺板的一端變化了(增加或者減少),另外一端並不會立馬有所反應,而是有滯後性存在。正是因為這個原因的存在,才產生了波動。如果大家對經濟史感興趣的話,也許會知道上世紀20年代主要經濟體的大蕭條,就是因為資本主義經濟制度存在問題,供給和需求會發生週期性的不平衡,嚴重的情況下,就會導致經濟危機,造成整個社會的大蕭條。

揭祕宏觀經濟下:我們生活的世界是如何運轉併發生作用的?

我們詳細展開來說,還是那蹺蹺板來舉例子。當某產品需求高速增長的時候,供給還是那麼多供給,價格就會提高;那企業看到需求高漲,就會擴張提高生產力;可到了某個時點,社會對此產品需求減少,但是企業的生產線並不能迅速得到消息,還是如期生產,這個時候,多生產的東西就會浪費掉,造成過量生產從而滯銷;企業銷量不佳,效益不好,員工工資收入降低,從而影響員工造成購買力減小;從大的層面來說,員工消費力的降低,影響了經濟體的總需求,這樣到最後就是個惡性循環,經濟越來越差。

但經濟體本身,就自己的調節作用。也就是前文說得《國富論》中“無形的手”的概念,就好像我們人體有自動調節系統,有時候某些症狀並不需要治療,身體會自己痊癒。經濟也是如此,市場規律能夠自發調整經濟的供需平衡,使得能夠進入良性循環,重新開始增長。儘管,這種“無形的手”也會偶爾失去作用。

揭祕宏觀經濟下:我們生活的世界是如何運轉併發生作用的?

這個就是我們生活的經濟框架,首先明白了這個邏輯,我們就可以在實際生活中解釋個體的供求狀況。比如我們做淘寶的,可能會有這樣的感受,我們賣得東西和客戶的需求總是在一個不斷匹配的過程中;像某個產品突然賣得特別好,著急忙慌得去進貨,但最後進貨進多了,可能會出現庫存積壓的情況,最後影響公司的效益。

有的朋友也許會有問題,什麼樣的情況可能會出現影響需求的情況?原因紛繁複雜,不勝枚舉。例如說:新的生產技術帶來新的增長;出口帶來了海外的需求增加;收入提高帶來了國內需求的增長等等。在大多數的時候,經濟結果並不是單一原因造成的,是多個力量共同作用的結果,這也是為什麼政府一心想要修正經濟走勢,但是由於各種原因的影響,很可能會出現經濟更加惡化的情況,最後效果南轅北轍。

"

上篇我們說到宏觀經濟的運行跟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但是平常裡感覺並不明顯,因為要把握經濟走勢的脈搏需要非常高的經濟敏感度,需要刻意的進行培養,今天就給大家分享下如何培養經濟敏感度,以及關於經濟運行框架的邏輯

揭祕宏觀經濟下:我們生活的世界是如何運轉併發生作用的?

首先,我們需要明白,經濟不是自然增長的永動機,我們喜聞樂見的是,經濟保持增長,每個人都有工作,物價穩定,收入提高,生活越來越好,每個人都安居樂業。但實際上,經濟對的運行波動才是常態,是在不停得進行週期性的波動。主要週期有:衰退、復甦、繁榮、蕭條四個階段來回往復。亞當斯密在他的《國富論》中也提到,“有形的手”即政府頒佈各種條令政策,來穩定或調控經濟,使其保持穩定的增長,或者說是試圖做“修正行為”,想要達到人人安居樂業的理想狀態。

揭祕宏觀經濟下:我們生活的世界是如何運轉併發生作用的?

波動是常態,但波動的幅度有大有小,在穩定的經濟環境中,是小幅波動,總體向上的;而當市場面臨一些系統性金融風險或者突發事件時,往往會出現蕭條甚至崩潰,這也就是人人恐懼的“金融危機”,這對每個人來說都是非常糟糕的一件事,很可能因此丟了工作,收入下降,生活水平下降等。比如下圖美國過去100年的人均GDP,總體來看是在持續上漲的,上世紀20年代發生了著名的大蕭條,同期的主要資本主義國際,如法國,德國,英國,日本都出現了這樣的情況,情況十分糟糕,在美國甚至出出現了吃野草根、撿垃圾度日的景象,不過後來在美國新任總統羅斯福的帶領下,力挽狂瀾,最後美國經濟逐步復甦繁榮,一直到現在。在圖中,我們可以看到美國在那個時間經歷了一次比較大的下跌,隨後不久就回復了上升趨勢。

揭祕宏觀經濟下:我們生活的世界是如何運轉併發生作用的?

那麼,經濟為什麼會來回跳動呢?要回答這個問題不容易,是一個非常複雜的過程,那有的經濟學家非常的聰明,把這個複雜的過程做了簡化處理,如經濟體中的所有產品勞動的供給,統統做了簡化處理,就形成了總供給,那同樣的道理,把經濟體中的所有需求也做求和簡化處理,得出總需求。許多時候,經濟的波動變化就來源於,總供給和總需求不同步的變化引起的。

揭祕宏觀經濟下:我們生活的世界是如何運轉併發生作用的?

我們可以把供給和需求相像成為一個蹺蹺板的兩端,像兩個小孩在玩一樣,在大多數的時候,都非常難保持平衡,但是我們努力的方向就是要讓它保持平衡。不過,要讓其保持平衡這個操作有個極難的點,就是在於蹺蹺板的一端變化了(增加或者減少),另外一端並不會立馬有所反應,而是有滯後性存在。正是因為這個原因的存在,才產生了波動。如果大家對經濟史感興趣的話,也許會知道上世紀20年代主要經濟體的大蕭條,就是因為資本主義經濟制度存在問題,供給和需求會發生週期性的不平衡,嚴重的情況下,就會導致經濟危機,造成整個社會的大蕭條。

揭祕宏觀經濟下:我們生活的世界是如何運轉併發生作用的?

我們詳細展開來說,還是那蹺蹺板來舉例子。當某產品需求高速增長的時候,供給還是那麼多供給,價格就會提高;那企業看到需求高漲,就會擴張提高生產力;可到了某個時點,社會對此產品需求減少,但是企業的生產線並不能迅速得到消息,還是如期生產,這個時候,多生產的東西就會浪費掉,造成過量生產從而滯銷;企業銷量不佳,效益不好,員工工資收入降低,從而影響員工造成購買力減小;從大的層面來說,員工消費力的降低,影響了經濟體的總需求,這樣到最後就是個惡性循環,經濟越來越差。

但經濟體本身,就自己的調節作用。也就是前文說得《國富論》中“無形的手”的概念,就好像我們人體有自動調節系統,有時候某些症狀並不需要治療,身體會自己痊癒。經濟也是如此,市場規律能夠自發調整經濟的供需平衡,使得能夠進入良性循環,重新開始增長。儘管,這種“無形的手”也會偶爾失去作用。

揭祕宏觀經濟下:我們生活的世界是如何運轉併發生作用的?

這個就是我們生活的經濟框架,首先明白了這個邏輯,我們就可以在實際生活中解釋個體的供求狀況。比如我們做淘寶的,可能會有這樣的感受,我們賣得東西和客戶的需求總是在一個不斷匹配的過程中;像某個產品突然賣得特別好,著急忙慌得去進貨,但最後進貨進多了,可能會出現庫存積壓的情況,最後影響公司的效益。

有的朋友也許會有問題,什麼樣的情況可能會出現影響需求的情況?原因紛繁複雜,不勝枚舉。例如說:新的生產技術帶來新的增長;出口帶來了海外的需求增加;收入提高帶來了國內需求的增長等等。在大多數的時候,經濟結果並不是單一原因造成的,是多個力量共同作用的結果,這也是為什麼政府一心想要修正經濟走勢,但是由於各種原因的影響,很可能會出現經濟更加惡化的情況,最後效果南轅北轍。

揭祕宏觀經濟下:我們生活的世界是如何運轉併發生作用的?

所以,任何時候都不能簡單的以偏概全,用簡單粗暴歸因法去解釋經濟現象,因為現象結果是眾多原因共同合力造成的結果,如果簡單的王加揣測,會看到事情的本質,最後甚至得到錯誤的結論,影響我們的抉擇。

——end——

今天的分享的事情就先到這,明天我們再來詳細的講下經濟的常規指標以及如何衡量經濟的運行狀況。再次感謝您的耐心觀看,歡迎在評論區進行留言互動,有任何問題可以私信牛叔,期待您的到來。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