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智庫呼籲各國通過“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搭建海上合作平臺

經濟 何志平 能源 新能源 國際在線 2017-06-12

國際在線報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記者 劉志敏):聯合國首屆海洋大會當地時間9日落幕,中華能源基金委員會常務副主席兼祕書長何志平作為受邀與會的NGO傑出代表,在當天閉幕大會上向與會代表呼籲,期待各國通過“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搭建國際海上合作平臺,共同推動全球“藍色經濟”發展。

當前全球有16億人口因不能享有現代電力服務而導致貧窮和發展滯後,而發達國家無約束地消耗能源釀成新一輪能源短缺危機。人口膨脹及對經濟發展的渴求,導致人類向大海索取資源已成為趨勢。然而過度開採海洋資源導致海洋汙染、海溫升高、生物多樣性和棲息地喪失,以及陸上汙染等問題,都嚴重危害依靠海洋產業的小島嶼國家生存環境。

何志平表示,人類社會中有三分之一的化石燃料是從海底鑽探中獲取,加上“海洋能”和近年出現突破發展的“可燃冰”技術,海洋能源可望成為未來推進低碳經濟的最好助燃劑。但是,海洋資源最為豐富的島國多為發展中的經濟體,受領土面積狹小、產業模式單一、開發技術落後、人才和資源不足等制肘,經濟發展停滯不前,難以投放資源於新能源的技術研發,令海洋能源發展停留於理論階段。

解放海洋的經濟動力和合理開採能源資源是迴應上述困境的有效選擇。何志平認為,中國倡議的“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正是一套讓發達國家與島嶼國家合作的戰略平臺。以全球可持續發展為目標,通過基建、技術、理念、管理、資金、信息、服務、產品等各方面的互聯互通,協助島國建立經濟實力,為海洋能源合理開發,從理論提升到實踐奠定基礎。他特別強調,中國倡導的“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使陸上國家與島嶼國家認識到自己棲身於“命運共同體”之下。一榮俱榮,一損俱損,只有對話和合作,優勢互用,才能解放海洋經濟和海洋能源的龐大潛力,維護全球能源安全並實現可持續發展的光明將來。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