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企業健康呈現趨穩向好新態勢

光明網杭州6月21日電(記者 陸健)由浙江大學管理學院主辦、浙江大學全球浙商研究院承辦的2017中國企業健康論壇今天在浙江大學舉行。本次論壇以“來自競爭的繁榮”為主題,併發布了《2017中國企業健康指數報告》。

伴隨著中國經濟經由高速增長轉向中高速增長,中國企業如何突破環境、發展模式等瓶頸,實現健康持續發展成為了影響中國經濟的關鍵。浙江大學管理學院於2012年開始,發佈了系列《中國企業健康指數報告》。2012年首次提出了“三九企業健康生態系統”理論,分析了中國民營企業的健康狀況。2013年發現了國企和民企“共生共長”的健康特徵。2014年揭示了民營自律、國企自變、外資自適的現象。2015年首次分析了中國四大經濟區域的企業健康狀況。2016年聚焦創新與適應,發現了企業健康的“適應新常態”、“創新驅動”、“技術瓶頸”等現象。2017年發現了企業健康“趨穩向好”的新趨勢及具體表現。

自該報告問世以來,“中國企業健康指數”研究逐年擴大調查範圍,不斷提升研究深度,形成了《中國企業健康指數報告》系列刊物,全面、清晰地分析了中國不同所有制形式下的三類企業主體及四大經濟區域內企業的健康狀況,生動真實地描繪了中國企業健康發展歷程,提出了健康可持續發展的積極方向。

“《中國企業健康指數報告》全面清晰地分析了中國不同所有制形式下的企業主體,及四大經濟區域內企業的健康狀況,提出了健康可持續發展的積極方向。報告每年都有新的發現。”浙江大學管理學院院長吳曉波教授說,《2017中國企業健康指數報告》樣本覆蓋了中國四大經濟區域(東部、東北部、中部、西部),研究調查的樣本量達到1353個。而從成果來看,該報告也形成了六大核心發現,即企業健康趨穩向好、營商環境獲得感提升、東部率先浴火重生、創新創業煥發新生活力、混合所有制改革基礎顯現、願景領導力激發內生動能。

“對比2015年和2017年的企業創新力、競爭力、市場力、服務力等‘健康九力’變化趨勢可以發現,其分佈形態相似,變化穩定,健康得分的區域差異和企業性質間差異逐年縮小,總體逐年向好發展。”浙江大學管理學院副院長周偉華教授在解讀報告時說,在中國四大經濟區域的健康總分相對排序中,東部地區位次逐年增加,2017年上升至首位。中部與西部地區、東北部地區分居其後。

報告指出,在“市場力”(企業所處的市場環境)方面,中國企業得分由兩年前的57.8上升至70.9,“服務力”(企業的政策環境)方面,中國企業得分由兩年前的61.5上升至73.3,而“包容力”(企業的社會支持環境)方面,中國企業得分為71.3分,較2015年增加8.8分。

報告顯示,從調查總體結果看,中國企業家敏感的察覺到了政府在產業政策制定、服務效率等方面的改革成效,有實實在在的獲得感。東部區域作為民營經濟重地,在“政策制定”、“政府公共服務”、“平等待遇方面”均表現優異。而相比之下,東北部區域在此方面明顯落後於其他區域。政府如何更具有包容性的提供產業政策與公共服務,成為東北經濟能否找到新動能的關鍵所在。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