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年時間,儲蓄率由51.8%降至45%,老百姓的錢都去哪了?

近些年來,社會經濟飛速發展,老百姓的日子越來越好了,不僅居住環境好了,住的房子越來越大,過去的城中村低矮房子都變成了高樓大廈,小汽車也普及到家家戶戶,連很多稍微富裕一點的農村,也幾乎每家每戶都有小汽車了。

10年時間,儲蓄率由51.8%降至45%,老百姓的錢都去哪了?

生活變好了,口袋裡的錢變多了,中國家庭平均資產也已經超過160萬元,人們的消費能力也增強了,可是,與人們越來越有錢相對應的是,老百姓的家庭負債越來越多了,根據上財高等研究院的一份報告稱,早在2017年,中國家庭的負債率,就已經高達107.2%。

另一方面,是老百姓的存款增速逐年下降,目前的存款增速基本8%—9%之間,較前幾年動輒百分之十幾的增速已經下降了很多。曾經非常熱衷於 存款的中國人,似乎已經完全改變了當初的模樣。

根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數據顯示,我國2018年的儲蓄率為44.91%,雖然遠高於世界平均水平,但是,與2008年最高時的51.84%相比,還是下降了不少。

那麼,到底是什麼原因導致了儲蓄率的下降呢?老百姓的錢都去哪了呢?

10年時間,儲蓄率由51.8%降至45%,老百姓的錢都去哪了?

第一,很多人首先想到的就是房價不斷上漲,老百姓將絕大部分錢都用來買房子了,的確是這樣,在過去十年的時間裡,北京房價上漲了5倍多(北京2008年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為2.47萬元,到2018年為6.8萬左右,漲了不到3倍,比房價漲幅低很多),廣州房價上漲4.27倍,重慶房價上漲了2.44倍,上海3.42倍,深圳4.98倍,天津3.03倍,注意,這些數字都是基於平均房價來的,如果從特定的區域來看的話,很多核心地段的房價漲幅都超過十倍,甚至幾十倍。在十年前,買一套房子,將積蓄做首付,再貸一些款,對於許多家庭來說,不一定是難事,但是當下,對於很多家庭來說,想攢夠首付,不僅要掏光六個錢包,很多家庭還需要去借首付貸、高利貸、信用貸。在這樣的情況下,儲蓄下降,便是很容易理解的了!

第二,消費觀念的變化,人們不再是過去那種有多少錢,才敢買多少東西,整體社會形成了一種超前消費、透支消費的熱潮,尤其是在這十年來,消費金融、互聯網金融、移動支付的發展,信用卡的普及,讓人們借錢變得非常輕鬆,非常容易,而信用消費也逐漸成為社會消費主流方式,花唄、借唄、微粒貸、白條,還有各種消費貸款、現金貸、分期貸款等塞滿了每一位消費者的手機,只要你願意,買個西瓜都可以用貸款(花唄或借唄)。而更為重要的一點是,人們對消費的理解,不再是過去那種“中國老太”的思想,逐漸接受了“美國老太”的那種提前消費和享受的理念,而且,中國人不僅在國內消費,還要在全球買買買,無論哪一個旅遊城市,只要有奢侈品的地方,都能看到中國遊客闊綽的身影。2008年中國奢侈品消費僅佔全球的12%,而根據2018《真實奢侈品全球消費者觀察》報告表示,中國消費者已經佔到全球奢侈品市場的32%。

10年時間,儲蓄率由51.8%降至45%,老百姓的錢都去哪了?

第三,人們理財觀念也在發生變化,那就是隨著金融知識的普及,越來越多的老百姓知道,將錢存在銀行裡,那僅有的銀行利息,是無法抵消通貨膨脹的。於是,越來越多的老百姓參與各種金融投資,也因此在過去的時間時間裡,興起了大量以P2P為主的各類互聯網投資,當然這其中誕生了許多動輒上百億甚至幾百億的騙局平臺,而以支付寶為主的互聯網理財產品,也成為許多老百姓的主要選擇,而這使得大量資金從存款,變成了理財產品。

當然,還有人認為,儲蓄率的下降,說明人們敢於花錢了,這變相說明人們對未來更加有信心了,不確定的因素減少,也表明社會福利在加強,當然了,的確,在過去的十年裡,國家在社會公益、福利、社保等方面的體系越來越完善,但是其實,也很難明確的說,對於一個普通家庭來說,福利保障性比過去有太多明顯的改善。

總的來說,雖然老百姓的生活水平提高了,但是收入增長水平還是趕不上消費和物價的上漲,而這或許才是儲蓄減少的最主要的原因。

同話財經原創文章,轉載請註明來源並保留本站鏈接。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