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新媒體與新經濟企業更匹配?媒體分層給傳統媒體帶來最後機會'

"

近日,多家媒體報道,新能源電動車品牌、造車新勢力的代表之一——小鵬汽車,遇到了上市以來最大的口碑危機,並引起廣泛關注。

"

近日,多家媒體報道,新能源電動車品牌、造車新勢力的代表之一——小鵬汽車,遇到了上市以來最大的口碑危機,並引起廣泛關注。

為何新媒體與新經濟企業更匹配?媒體分層給傳統媒體帶來最後機會

事情的起因,是因為小鵬G3 2020款發佈,520公里續航版售價15.98萬起,而很多剛買小鵬G3 2019款的車主,花了17萬多,買的是續航365公里的版本。降價加大幅提升續航,這個對老用戶的打擊可謂是雙重的。

本文不為討論小鵬汽車的是與非,而是想說一下最新的發現:目前看,新媒體與新經濟企業匹配度更高,而傳統媒體應該對單一新經濟企業的報道避而遠之。

媒體分層,或給傳統媒體帶來最後的機會。

新經濟企業與新媒體的匹配程度最高

所謂新經濟企業,是指在新常態下包含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從而實現新發展、新突破的企業。

新經濟企業已成中國經濟發展的強大動力,而且後勁強大前景光明。我們應該培育好、呵護好,讓新經濟這艘船的方向正確、發展平穩,成為真正意義上的好經濟。只要對新經濟充滿信心,就能對中國經濟的未來充滿信心。

國家領導對新經濟也早有判斷,“世界正在進入以信息產業為主導的新經濟發展時期”,新經濟帶來了新活力,跨界魅力十足。環顧人們的日常,衣食住行、知識社交、公共服務,新經濟的影子無處不在。

一些傳統產業和行業,也在積極擁抱新技術、升級新業態,闊步進入新經濟領域,這對普通人的生活和國家經濟的影響顯而易見。

所謂新媒體(New Media)是指當下萬物皆媒的環境。

簡單說:新媒體是一種環境。新媒體是新的技術支撐體系下出現的媒體形態,如數字雜誌、數字報紙、數字廣播、手機短信、移動電視、網絡、桌面視窗、數字電視、數字電影、觸摸媒體等。相對於報刊、戶外、廣播、電視四大傳統意義上的媒體,新媒體被形象地稱為“第五媒體”。

目前,也有些傳統媒體轉型或者另外開闢新媒體,不過,除了極少數優秀媒體機構外,首席體驗觀所看到的所謂傳統媒體的新媒體不過是把紙媒上的內容搬到微信公號、頭條號上而已,這種“假新媒體”為數更多。

而為什麼首席體驗觀認為,新經濟企業和新媒體的匹配程度最高呢?是因為應該允許新經濟企試錯甚至失敗,而新媒體,也應屬於新經濟的一個細胞,所以,新媒體報道新經濟企業具有天然匹配性。傳統媒體的“假新媒體”也是不允許有試錯的機會的,所以,更是名副其實的“假新媒體”。

傳統媒體為新經濟企業站臺的風險

能在傳媒領域站得住的傳統媒體,一直以來都是以嚴謹著稱,內容要經得起時間考驗,如果傳統媒體冒然地去重點報道某個新經濟企業,哪怕是正蒸蒸日上的新經濟企業,都將起到為企業站臺和背書的風險,比如當年的E租寶,再比如當年的共享單車等等。

簡單說,凡是借新技術新概念做產品、以金融模式經營的企業,都是風險極大的,商業模式不明晰,不是靠燒投資機構的錢就是靠燒個人投資者的錢、只要這兩種投資一斷就無法維持企業發展的企業,都屬於新經濟企業,也都應屬於傳統媒體不應為其站臺、或者挖掘其成功經驗的範疇。

如果以為傳統媒體殺進新媒體的市場,就能搶到什麼市場份額,那其實很可能搶到的是“砒霜”,對自身品牌的殺傷力甚至可與“自殺式報道”媲美。

傳統媒體進入新經濟市場的無奈與無力

很多傳統媒體為什麼會奮不顧身地殺入新經濟市場領域?

第一,新經濟是熱點,吸引眼球。所以這是媒體必須抓的熱點;

第二,與傳統行業相比,新經濟企業聲音太大。很多新經濟企業從誕生那天,就是金融模式的,必須不斷宣傳不斷融資才能維持企業向前發展,也因此,會通過公關行為在各類媒體中為斷髮聲,製造熱點,吸引投資接盤俠入場。資本的力量足可以支撐一個品牌天天刷屏上熱搜;

第三,傳統媒體的沒落及無力。傳統媒體示微的現狀下,媒體人才正在逆淘汰,傳統媒體及傳統行業、領域的聲音越來越小。以至於更多不擅於思考的傳統媒體以為只有新經濟企業才是熱點,才值得關注報道。

傳統媒體為何不能進入新經濟這個市場?並不是不能,而是隻能關注領域及行業,為單一企業站臺、背書的風險巨大。因為,新經濟企業遠遠沒到總結和推廣經驗的階段。

媒體分層或給傳統媒體最後機會

媒體分層,可能是傳統媒體最後的機會。因為隨著信息技術的不斷進步,傳統的靠比拼“搶新聞”早已轉變為靠比拼“搶深度”,面對一個突發新聞,新媒體(包括各大傳統媒體旗下的新媒體)利用新技術搶新聞,報道和關注新經濟企業,允許新經濟企業試錯,才能讓企業及企業家勇於創新的,否則,只能成功不許失敗,那誰也不敢嘗試創新了。

而在這個過程中,傳統媒體冷靜針對每一個行業、領域的深度探討,才是有價值的,慎重對金融企業及金融模式企業做單一企業站臺式報道,才是生存之首道,也才是最後機會,畢竟專業及深度的內容永遠是稀缺產品。而跟著新媒體後面跑,卻永遠改變不了傳統媒體的基因——要白紙黑字印刷出來的。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