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帶一路”倡議與自貿區戰略聯動 保障我國貿易運行保持較強韌性

經濟 高峰 上海 東南亞國家聯盟 證券日報 2019-05-17

本報記者 蘇詩鈺

近期,國際形勢複雜多變,但中國經濟在今年依然開局良好,積極因素逐漸增多。貿易方式繼續優化,一般貿易保持較強韌性。

商務部新聞發言人高峰近期表示,今年以來,國家減稅降費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加快落地,國民經濟運行總體平穩,開局良好。儘管一些國際組織下調了對全球貿易增長的預期,單邊主義、貿易保護主義抬頭,我國出口面臨一定下行壓力,但我國外貿總體穩中有進的發展勢頭沒有改變。

從我國外貿運行情況來看,1月份至4月份,國際市場佈局多元,“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進出口拉動作用明顯。從國別看,我國對歐盟、東盟、韓國、俄羅斯等出口分別增長14.2%、13.4%、7.7%和9.1%。我國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貿易暢通水平不斷提高,進出口增速高於整體4.8個百分點,佔比提升1.3個百分點至28.7%。今年春季廣交會期間,“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客商、成交佔比分別達到45%和35.8%。

剛剛閉幕的第二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也是成果豐碩。從成果清單來看,包括中方提出的舉措或發起的合作倡議,在高峰論壇期間或前夕簽署的多雙邊合作文件,在高峰論壇框架下建立的多邊合作平臺、投資類項目及項目清單、融資類項目、中外地方政府和企業開展的合作項目共6大類283項。

高峰表示,自2013年“一帶一路”合作倡議提出以來,我們始終秉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則,與有關國家一道,積極推進貿易暢通建設。我國與有關國家經貿合作水平不斷提高。“一帶一路”已經成為相關國家合作共贏、共同發展的重要平臺。

上海立信金融學院自貿區研究院副院長肖本華5月14日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採訪時表示,我國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經濟互補性強,進出口貿易仍有很大增長空間。

除了落實“一帶一路”倡議建設,我國也在持續加強自貿協定談判。截至目前,我國已簽署的自貿協定有16個,涉及24個國家及地區。正在談判的自貿區有中日韓、中國-斯里蘭卡、中國-以色列、中國-挪威等13個,正在研究的自貿區有中國-哥倫比亞、中國-尼泊爾、中國-加拿大等8個。

5月14日,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經濟研究部副研究員劉向東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採訪時表示,從年初政府工作報告和“一帶一路”國際高峰論壇領導人的對外講話來看,中國堅定推進高標準自貿區建設,加快推進RCEP、中日韓FTA、中歐BIT等多雙邊自貿協定談判,並期望取得良好進展,而且同時擴大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經貿合作,提升合作的層次和質量,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

肖本華表示,通過 “一帶一路”倡議和自貿區戰略的聯動,可進一步促進我國進出口市場的多元化,提高我國經濟的韌性。圍繞“推動由商品和要素流動型開放向規則等制度型開放轉變”這一總體開放戰略的轉變,下一步我國將順應國際規則的變化趨勢,推進高質量對外開放。在自貿區戰略方面,將進一步完善負面清單制度,建立負面清單管理制度體系;在“一帶一路”倡議方面,進一步完善利益共享機制,共同推動國際經貿新規則建立,將“一帶一路”建設成一個更具包容性的國際合作平臺。

(編輯 上官夢露 策劃 張歆)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