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東用經營數據迴應質疑:戰略轉型見成效重回高速增長軌道

儘管此前飽受裁員、降薪等謠言的困擾,但快速增長的業績還是讓外界對京東有了新的認識。5月10日晚間,京東集團(NASDAQ:JD)2019年第一季度財報顯示,報告期內公司淨收入為1211億元,同比增長20.9%;歸屬於普通股股東的淨利潤為73億元,同比增長386.67%。

京東用經營數據迴應質疑:戰略轉型見成效重回高速增長軌道

值得注意的是,在業績增長的同時,員工人數持續上升。截止3月31日,京東共有超過179000名正式員工,較去年同期增長了約16000人。而員工薪酬平均上漲超過10%,其中物流員工同比上漲超過5%。

通過戰略轉型,京東加大技術投入力度,在改變傳統零售模式的同時,主營業務京東商城的效益得到明顯的提升。隨著5G時代的到時,健康領域將成京東又一發力點。京東集團董事局主席兼首席執行官劉強東表示,集團將繼續在關鍵技術領域和頂尖人才方面進行投入,通過前沿創新進一步擴大用戶基數。

戰略轉型 技術改變傳統零售模式

隨著京東集團開啟以零售為基礎的技術和服務戰略轉型,2019年第一季度京東集團單季淨利潤再創新高。在大數據、雲計算等技術推動下,除京東集團主營業務京東零售(前“京東商城”)盈利能力提升外,服務收入再現大幅上漲。

財報顯示,京東集團2019年第一季度淨收入為1211億元,同比增長20.9%,其中淨服務收入達到124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44%;歸屬於普通股股東的淨利潤為73億元,同比增長386.67%;非美國通用會計準則下(Non-GAAP)歸屬於普通股股東的淨利潤33億元,同比增長215%。財報發佈後,京東美股盤前一度漲超10%。花旗、摩根大通、高盛、大和、里昂等多家國際投行機構紛紛調高預期,目標價最高至45美元。其中,摩根大通分析師認為,“京東的利潤率、收入增長、用戶增長、現金流量將在未來幾個季度全部得到改善,而目前的股價並未完全反映這些利好因素。”花旗銀行分析師則表示,第一季度強勁的利潤表現也將推動第二季度創新營銷活動的資源投入,這可能會推動618的促銷。

值得注意的是,作為京東集團的主營業務,京東零售2019年第一季度的經營利潤率已達到2.7%,較去年同期大幅提升了0.6個百分點,實現了從往粗放式增長向有質量增長的轉變。

究其原因,京東商城在升級為京東零售子集團後,基於大數據與雲計算技術,在商業模式、生意鏈條和目標用戶三個方面做出調整。除轉向全零售形態,還加大了服務投入,並將目標客戶擴大至不同人群全覆蓋。

不容忽視的是,利潤的增長離不開京東人工智能、大數據等一些列技術的支撐,為推動京東實現可持續發展,2019年第一季度京東集團對技術研發的投入同比增長54%至37億元,仍保持高位投入。

得益於技術斷不斷投入。目前,京東可以為企業級客戶提供智能採購、智能供應鏈、區塊鏈等眾多業務。同時,基於AI、大數據營銷和廣告技術,京東建立了營銷360平臺,為品牌商提供覆蓋全購物流程的完整營銷解決方案。除此之外,基於智能供應鏈打造的C2M反向定製平臺也為眾多國內外知名品牌商提供了差異化解決方案。2019年第一季度,京東C2M合作項目數量同比超過5倍。

以京東與四川省眉州市東坡區的“互聯網+新經濟”合作為例,京東方面利用其在雲計算、大數據的技術經驗優勢,與東坡區泡菜產業和柑桔資源有機結合,達成了“互聯網+新經濟”合作。除培育了公共品牌“味在眉山”、打造“眉山京東雲創新空間”、孵化“川南電商聚東坡”電商生態外,更是建設了“晚熟柑橘在東坡”的特色農業樣板。

“京東第一季度收入穩健增長且利潤表現創下紀錄,進一步體現出京東的商業模式較傳統零售模式的優越性。”京東集團首席財務官黃宣德指出,京東持續擴大規模效益,再次實現了核心零售業務利潤率的不斷攀升。未來將繼續專注於提升用戶體驗和推進技術創新,支持公司長期的盈利增長。

在賽迪顧問數字經濟分析師劉浩然看來,經過新一輪組織架構調整,京東不斷把原有大的體系拆解,明顯向“小集團化”發展,以達到多元化發展的目的。此外,在不斷加大技術研發投入後,技術研發領域或成為京東下一個核心競爭力。

調整組織架構 儲備人才應對互聯網行業變局

2019年第一季度京東集團全面展開面向“小集團,大業務”的轉型,將更多運營職能下沉到業務板塊。通過組織文化的變革,集合全員之力共同提升經營業績,讓企業迴歸到以創造價值為導向。從業績方面看,經歷組織架構調整後的京東已經實現更有質量的增長。

數據顯示,2019年一季度京東集團員工薪酬平均上漲超過10%,物流員工的平均薪酬同比上漲超過5%,更具激勵性的工資結構讓一大批具有開拓精神和服務意識的員工收入增幅更加明顯。

截至2019年3月31日,京東共有超過179000名正式員工,較去年同期增長了約16000人,在第一季度零售行業相對淡季的背景下,仍舊環比淨增加超過1000人。

在員工規模和技術研發投入持續增長的背景下,京東集團2019年第一季度內各分支業務正在持續向好。以京東長期投入打造的物流基礎設施為例,在服務收入增長的同時,履約效率也得到進一步提高。截至2019年3月31日,京東在全國運營超過550個大型倉庫,總面積超過1200萬平方米。第一季度,全國首個電商冷庫貨到人揀選系統在京東物流投入使用,使得揀貨效率提高3倍以上。

事實上,從中關村小店到電商巨頭,京東從未停止過變革的腳步。2014年京東上市前夕,完成了京東集團和京東商城的劃分;2015年下半年,京東商城十幾個採銷部門整合為3C、家電、消費品等幾個事業部;2017年,繼京東金融之後,京東物流集團獨立。

在資本寒冬、線上流量紅利衰退等多重因素影響下,京東試圖在業務端和組織架構端進行主動變革。2018年12月,京東啟動組織架構調整,圍繞以客戶為中心,劃分為前中後臺。其中,前臺部門主要圍繞C端和B端客戶建立靈活、創新和快速響應的機制;中臺部門通過沉澱、迭代和組件化地輸出可以服務於前端不同場景的通用能力,不斷適配前臺;後臺部門將為中前臺提供保障和專業化支持。

京東方面表示,該公司一直踐行“有能者上,有力者為”的人才任用機制,致力於打造一群有擔當懂經營的人才,對極具價值貢獻和快速成長的優秀人才給予足夠的回報與認可。在新一輪變革中,京東集團繼續擴大了就業規模,人員數量實現穩步增長。

有分析人士認為,相較傳統行業,互聯網行業發展瞬息萬變,互聯網企業必須保持高度的行業敏感度和對於未來趨勢的精準把握,但調整機制應取決於市場,企業能夠緊跟市場趨勢進行自我調整則生,故步自封則亡。

爭奪流量入口 多元化佈局發力健康產業

在第一季度財報中,一段看似與財報數據無關的文字引發業內關注。據財報披露,懸而未決的騰訊與京東就微信入口的合同續簽問題終於塵埃落定。

京東2014年上市之初,騰訊曾投資京東。而根據雙方當時的約定,微信將為京東免費開放5年的一級入口,而按照原合作協議,雙方的“5年之約”理論上在今年4月正式完結。

最新的財報指出,京東與騰訊續簽了為期三年的戰略合作協議。根據協議,騰訊將繼續在其微信平臺為京東提供位置突出的一級和二級入口,為京東帶來流量支持。根據新的戰略協議,雙方將繼續在社交媒體服務、廣告採買和會員服務等一系列領域繼續展開合作。

有觀點認為,京東希望進一步通過與騰訊的戰略合作,觸達更廣泛的用戶群體,進一步擴大京東在移動電商市場上的份額。

財報還指出,不僅與騰訊續簽,京東集團還將進軍健康領域。

據介紹,京東集團將整合旗下醫藥零售、醫藥批發、互聯網醫療、健康城市等業務板塊,成立“京東健康”。未來,京東健康將基於以醫、藥為核心的現有業務體系,進一步深化“互聯網+醫療健康”產業的佈局。

而在5月9日,京東與CPEChinaFund、中金資本和霸菱亞洲等投資者就京東健康的A輪優先股融資達成最終協議。據透露,京東健康此輪融資總額預計超過10億美元,融資完成後,京東仍將是京東健康的控股股東。京東健康也成為繼京東數科和京東物流之後,京東集團打造的第三隻巨型獨角獸。

事實上,在多項政策利好的形勢下,京東早已開始搶灘、加碼健康產業。

2011年,京東與好藥師建立戰略合作關係,積累了一定的健康產品經營經驗、銷售口碑,而且京東商城於2014年獲得互聯網藥品交易服務A證資質。與其他公司相比,京東在醫藥端佈局的起點較高,發展速度也會較快。

2015年京東戰略投資金蝶國際軟件集團,為中小企業提供基於雲服務的ERP整合解決方案。隨後,京東戰略投資七樂康、譽東健康,領投紅楓灣PRE—A輪投資。京東醫藥電商所佈局投資的企業也在陸續接入,均是圍繞診前、診中、診後佈局,試圖打通整個就醫流程。

作為促進“互聯網+醫療健康”的一項重要舉措,2018年,GSK中國與京東集團旗下京東醫藥簽署了戰略合作諒解備忘錄,雙方將充分利用各自在醫療醫藥以及互聯網應用方面的優勢,互相賦能,共同打造創新解決方案,提升健康管理的全過程體驗。

2019年1月,宿遷與京東打通了醫保系統,在國內率先實現了醫藥電商平臺醫保在線支付。

在業內看來,藉助大數據、互聯網等技術手段,我國醫療資源的利用效率逐步提高,醫改難題正在逐步得到緩解。伴隨著互聯網巨頭的加入,讓“互聯網+醫療健康”服務新模式更加專業化、便捷化、多元化,同時促使多樣化、差異化的健康需求和服務對接變得更加精準。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