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南故事|五音戲:仍在傳唱的鄉間戲'

""濟南故事|五音戲:仍在傳唱的鄉間戲

五音戲是從鄉間唱起來的。

濟南與五音戲的淵源少不了鄧洪山。1905年,鄧洪山出生於濟南的一個五音戲世家,自幼跟隨家人四處演出。1919年,14歲的鄧洪山在小清河一帶唱五音戲,那裡的漁民都很喜歡這個唱腔響亮清脆卻又婉轉悠揚的少年。

那時候的民間藝人大都有藝名,於是一位老漁民也為鄧洪山起了一個藝名“鮮櫻桃”。在這位老漁民看來,鄧洪山年輕,但唱五音戲的功夫了得,就像櫻桃“雖小卻很紅”,而且這鮮櫻桃酸酸甜甜,就跟鄧洪山唱的那些戲一樣。

鄧洪山喜歡這個藝名,在當年的千佛山廟會上,便以“鮮櫻桃”報名。喜歡五音戲的人都知道,“鮮櫻桃”鄧洪山的鮮活了不得,比如他在《王小趕腳》中表演二姑娘,飄眉送目,生動形象。

鄧洪山曾與梅蘭芳同臺。梅豔蘭芳說,社會上捧他、程硯秋、尚小云和荀慧生為“四大名旦”,但看鄧洪山的表演藝術,更覺高超,如果在京劇界,加上他就是“五大名旦”。

後來,在齊如山的引薦之下,鄧洪山認識了在上海文化界頗有威望的馮彥祥,繼而被馮彥祥介紹給上海百代公司。於是,鄧洪山帶著他的戲班去上海錄製了他們的五音戲唱片,劇目包括《王小趕腳》《王二姐思夫》《松林會》《祝英臺》等,用鄉間的腔調唱著鄉間人愛聽的故事。百代公司送給鄧洪山一塊橫匾,上面寫著“五音泰斗”,他們認為鄧洪山唱的五音戲相當具有鄉間情趣。而鄧洪山則用這次上海之行的報酬,為戲班置辦了行頭,精進五音戲的表演。

時過境遷,五音戲至今依然在鄉間迴盪,熱鬧的大集上,臺子一搭,行頭一穿,臉妝一化,戲就開始了。2006年,五音戲被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當年“鮮櫻桃”在小清河唱的那些戲,今天還有人在唱,並將繼續唱下去,還要與時俱進,唱出更多的新內容。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