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選行業再挑公司,國泰基金楊飛今年收益已超14%

基金 投資 經濟 金融 藍鯨財經記者工作平臺 2017-05-25

“2017年是我最有信心的一年,因為今年的市場非常適合我的風格。”國泰基金基金經理楊飛滿懷自信。

作為80後基金經理,楊飛同時兼任國泰基金權益事業部四組的負責人,自2008年進入公募行業以來,今年已是其第10個年頭。十年磨一劍,如今鋒芒漸露。

楊飛掌管著國泰旗下5只基金,100億元的資金規模。其中,除一隻新基金成立不久外,4只老基金今年以來收益均在14%~17%之間,在同類基金排名中名次相當靠前。

楊飛是一個什麼樣的人?他的投資風格如何?又是什麼樣的特質讓其在基金行業嶄露頭角?在對話中,我們逐漸找到了答案。

穩健並不等於保守

明星基金經理常常自帶光環,楊飛就是其中之一。

楊飛,土生土長的南京人,寸頭,鵝蛋臉。如今的他顯然比剛工作時胖了幾圈。高考那年,頂著全國數學競賽一等獎的光環,加了20分。在結束東南大學數學系的4年本科生活後,他選擇進入上海財經大學繼續攻讀國際金融專業碩士學位。

“目前當基金經理,似乎對宏觀經濟知識用得少,更多的是瞭解產業與公司。但我對匯率等宏觀數據還是很敏感,這些都受益於當時在財大接受的金融教育。”研究生畢業的楊飛選擇進入基金行業,諾德基金醫藥研究員是他的第一份工作。

一年之後的2009年9月,楊飛離開諾德,加入景順長城。在他眼裡,國泰的風格更謹慎穩健,景順長城則會將一種風格做到極致。2009年至2010年,景順長城業績突出也就不難理解了。即便到了現在,在他的身上還能看到景順長城的影子。

一旦認準,楊飛就頗為相信自己的判斷。“我是國泰第一個買9個點的基金經理。我比較謹慎,但並不保守。保守的基金經理的股票都很分散,最多拿5到6個點。而我會在非常便宜的情況下拿很多,貴了之後再賣掉。”

2011年2月,楊飛加入國泰,歷任研究員、基金經理助理,直至現在掌舵國泰旗下的5只基金。“到國泰後,國泰的文化讓我能夠靜下心來,做的更穩健一些。我也非常喜歡國泰最近兩年的文化,整個投研團隊的氛圍都非常好,更具包容性,這自然帶動整個團隊取得較好的業績。”

行業與公司的相互驗證

“我們要在A股這麼多行業中,挑選出未來兩三年,景氣度好、能持續高增長的行業。再在這些行業裡,挑選出具有核心競爭力的龍頭公司,在合理的估值上,重倉去拿。在今年所謂的結構化市場中,我們就做這樣一件事情。”

楊飛透徹地分析了自己的投資理念。在他眼裡,如果行業不好,就算公司被低估,他也不會買。“我會定期梳理一些上市公司的報告,去找可能會出現變化的行業。同時,也會跟產業的人去聊,跟上市公司的人聊,這樣才可能對一個行業有自己的認識,方向才不會出錯。”

長期看好中小盤成長股的他堅信,市值在100億元到300億元的公司,成長空間較大。事實上,在他持倉的公司裡,除海康威視外,持倉股票的市值基本上在100億~500億之間。

“我往往會同時配置同行業的好幾家公司,以便對這個行業進行佐證。比如我看好LED產業鏈,買入行業龍頭股利亞德,後來洲明科技、艾比森等股票也告訴我這個行業也很不錯。從好的行業中去找好公司,出錯的概率才會小。”

此外,楊飛表示,初創期的企業是大幅投入的階段,還沒有開始盈利,或者是賺錢的基數還很低。因此,他也更喜歡投資處於快速成長階段的企業,這能為他帶來較高收益。

截至目前,楊飛掌舵著國泰旗下的5只基金,分別是國泰景氣行業、國泰大健康、國泰中小盤成長、國泰估值優勢、國泰金龍行業,管理總規模在100億元左右。值得注意的是,除國泰景氣行業成立時間僅僅2個月外,其餘4只老基金今年以來收益均在14%~17%之間,在同類基金排名中名次相當靠前。

“我們也會根據市場做出一些變化,而這種變化也是在我們控制範圍之內,舉例來說,比如今年一二月份,在成長股沒有太大機會的時候,我們也會配置價值股和週期股,從而來熨平整個波動。”在他看來,這是一件必須要做的事情。

“2017年,我最有信心的一年”

作為研究員,需要對公司和行業進行深入研究。基金經理不僅要了解市場,瞭解人也成為份內之事。三年來,隨著在市場上的歷練,楊飛的心態也成熟很多。

“做基金經理很重要的一點是敢於認錯。當經營發生變化,公司的估值就會不斷下調,在這種情況下,基金經理就要及時賣掉來止損。”

“毫不忌諱地說,我有兩次深刻教訓:第一次在2014年,那時候剛做基金經理;第二次在2016年底。”

2014年10月,楊飛首次擔任基金經理,掌舵國泰金龍行業精選。作為當時最早買券商的基金經理,他賺了很多錢,不久就開始拋售券商股。出乎其意料的是,券商股後來又大漲百分之五六十。“這個時候你就很痛苦,隨後心態也發生扭曲。”楊飛說。

在股債雙殺的2016年底,多數公募基金叫苦不迭,楊飛同樣倍感焦慮。“2016年底,非常難熬。在反覆地自我對白後,我還是作了一些微調,包括減持一些不太確定的成長股,把倉位降下來,減少回撤。”

“當時我也會與其它基金經理和研究員交流,去了解哪些東西是我沒有看到的。”令人欣喜的是,楊飛所持公司的業績並無問題,只是估值出現下調。然而,去年9月份,基民還是贖回10多個億。如今他也反思,做基金經理如果一直很順,也不見得是一件好事。

“2017年是我最有信心的一年,比前兩年更有信心,因為今年的市場非常適合我的風格。”談及今年的預期,楊飛滿懷自信。他坦言,看到持有的公司一步步兌現預期,伴隨企業的成長,既可以幫投資者賺到錢,也能學到很多東西,他就有成就感,這也是他的樂趣所在。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