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關低碳,拋開環保,電動汽車真正的價值

近幾年,在國家政策的大力助推下,電動車在飛速發展,然而發展過程中伴隨的質疑聲也始終沒有斷絕。

有人質疑,現在電動車用的電來源於煤發電是否環保低碳

有人誤解,認為電動車的廢舊電池會造成嚴重的汙染

還有電動車發展過程中一直伴隨的問題:里程焦慮、充電時間長、充電站少等

以及一些民科提出的對電磁輻射對健康影響的擔憂等等偽命題。

更有別有用心的人宣稱電動汽車是政策扶持下的畸形產物,說中國想憑藉電動車彎道超車不可能

由此引發了曠日持久的爭論,即使電動車以逐年接近翻番的幅度極速增長,學界和媒體仍有一些看空電動車的聲音傳出,且有相當數量的受眾。

寫這篇文章的目的是從根源上重新梳理一下發展電動汽車的邏輯,只有這樣才能發現上面很多質疑從根本上是不成立的。

  • 無關低碳,拋開環保

首先要解釋下為什麼要拋開低碳和環保這兩個一直被認為是電動車最大優勢的論點不談。

先說低碳的問題,碳排放問題的前提是人們認為碳排放產生的溫室效應會危及人類未來的生存。然而這個問題的論證錯漏百出。一是高估了人類行為對地球自然環境的影響,認為人類這點碳排放能產生嚴重的溫室效應,二是低估了大自然的調節能力,包括人類在內的整個動物界每天都在製造著二氧化碳,而二氧化碳在空氣中的比例仍然連千分之一都不到。整個生態圈“消化”二氧化碳的能力還會隨著二氧化碳的濃度增加而增強。這種平衡不是區區人類能打破的。

如今政界和學界對碳排放問題的態度越來越輕視,我國的丁院士多年前對碳排放問題也發表過態度:

事實上,碳排放增加是否會導致全球氣溫的大幅升高,在科學上還有爭論。即便大氣二氧化碳濃度增加是導致全球氣溫升高的直接原因,對當今中國而言,最迫切的環境問題也不是抑制氣溫升高,而是提供新鮮的空氣、清潔的水,以及減少對人體有直接危害的汙染物排放,比如二氧化硫、大氣粉塵、氨氮、重金屬等的排放。

去年特朗普政府退出了《巴黎氣候協議》,除了發展美國的自私目的,也一定程度上扯下了碳排放問題的遮羞布。就此,無論是從環保角度還是政治角度,我們都沒有必要繼續堅持為降低碳排放而限制自身發展了。

至於環保問題,長期發展的眼光看,任何能源都可以是環保的。比如:過去汽油不環保,隨著技術發展,排放標準的提升,汽油車的汙染已經越來越小,以後還會更少。過去燒煤不環保,現在火電站的汙染處理已達到很高的標準,以後同樣會向著沒有汙染髮展。核洩漏的汙染非常嚴重,但核電站只要穩定運轉,廢料妥善處理,核能可以定義為非常清潔的能源。因此單獨探討新能源車傳統車環不環保沒有太大的異議,現在不環保的車以後技術發展能變得環保,現在環保的車以後可以更加環保。技術發展總會讓所有能源都變成清潔能源的。

  • 電能不同於傳統能源

  1. 電能是一種人工能源

能源是能夠提供能量的資源。按來源可分為三大類:

(1) 來自太陽的能量。包括直接來自太陽的能量 (如太陽光熱輻射能) 和間接來自太陽的能量 (如煤炭、石油、天然氣、油頁岩等可燃礦物及薪材等生物質能、水能和風能等)。

(2) 來自地球本身的能量。一種是地球內部蘊藏的地熱能,如地下熱水、地下蒸汽、乾熱巖體;另一種是地殼內鈾、釷等核燃料所蘊藏的原子核能。

(3) 月球和太陽等天體對地球的引力產生的能量,如潮汐能。

傳統能源本身通常是能量的載體:如煤炭石油天然氣等能源的能量以化學能核能或勢能的形式蘊含在能源介質之中

電能並不像傳統能源那樣能量蘊含在某種物質之中等待人類開採。嚴格意義上,我們所用的電能是為方便能量運輸利用其他能源產生的一種人工能源。如果追究電能的來源,電能可以是化石燃料燃燒產生的火電,可以是水力勢能產生的水電,空氣動能產生的風電,也可以是核裂變/聚變產生的核電、光能產生的光伏電等。而自然界原生的電能(如雷電)人類現階段並沒有手段開採利用。

無關低碳,拋開環保,電動汽車真正的價值無關低碳,拋開環保,電動汽車真正的價值無關低碳,拋開環保,電動汽車真正的價值無關低碳,拋開環保,電動汽車真正的價值無關低碳,拋開環保,電動汽車真正的價值

2.電能是傳輸最方便,使用效率最高,轉化最方便的能源

為什麼電能有如此多的來源?抑或是為什麼這麼多種類的來源最終都要人工轉化為電能才能為我們所用呢?

因為只需一根電纜,即可將電能送到任何房屋、工廠、機器,在基礎設施建設完備之後,傳輸電能的邊際成本微乎其微。目前沒有任何能源能在傳輸方便程度上媲美電能。

因此將各種形式能源轉換為電能再分發傳輸是現有技術中最具效率的方案。能源體系的再電氣化是發展的必然趨勢。

黨的十八大以來,國家大力推進能源生產和消費革命,可再生能源發展勢頭猛進,取得的成就舉世矚目。能源清潔轉型進程中,可再生能源的大規模利用一般轉化為電能。業界認為,電力將在新一輪能源轉型中發揮核心作用,電能的清潔生產與廣泛利用是關乎能源轉型成敗的關鍵。從能源生產環節看,再電氣化是指大規模開發利用新能源替代傳統化石能源,新能源通過轉化為電能加以利用;從能源消費環節看,再電氣化是指電能對煤炭、石油等終端化石能源的廣泛替代,從而顯著提高電能在終端能源消費中的比重。通過再電氣化滿足各種用能需求,將成為生產生活方式變革的常態。隨著再電氣化的深入推進,以電為中心、電網為基礎平臺的能源發展格局將日益凸顯。

3.電能可以使新能源的利用更加高效

傳統車的思路是開發使用各種能源的車型,將所需的能源直接攜帶在車上。比如液化石油氣、天然氣、甲醇、乙醇汽油、甚至氫能。然而無論燒什麼能源,都要重新鋪設分銷網絡基礎設施或對原有設施進行改造,比如加氣站、加氫站等來保證能源可以輸送到每輛車。這也意味著以後無論開發出什麼新能源,都要重新建立一套基礎設施來分銷新能源的載體。而新能源層出不窮,頁岩氣、可燃冰、核能等,如果每種新能源都要重新建立基礎設施分銷體系,成本高是一方面,對用戶而言也是巨大的麻煩。同時每種新能源都要研發新車型,也要付出高昂的成本代價。

電動車的能源利用思路是將能源轉化為電能後儲存在車上:在電氣化的趨勢下,任何能源都可轉化為電能。運用電網即可將各種類型的能源“間接”輸送給車輛。因此未來不必再開發各種能源的汽車,只要開發電動車。各種新能源也只要發電併入電網,即可方便的供給現存的電動車充電。同時也避免了對某些國內產量不足能源的依賴。

在此順帶提一下氫燃料電池車,雖然氫燃料汽車也是國家大力扶持的項目,且在電堆、儲氫、制氫等關鍵技術上一直有大量技術突破。甚至先進也有較為成熟的燃料電池量產車。

然而從能源角度考慮,氫終究也是一種人工能源,自然界並沒有可直接開採的氫礦,現有的制氫技術(無論是用化石能源合成、電解、太陽能制氫等)本質上仍然是將其他種類能源轉化為氫能。但作為人工能源,氫對比同為人工能源的電能並不具備明顯的優勢。在製備和運輸的環節效率遠遠不如電能。即使對比同為人工能源的醇類、合成汽油等,綜合優勢也不明顯。因此個人認為氫能並不是一個理想的能源。

  • 電動汽車對用戶的價值

電動汽車真正的價值是降低了出行邊際成本。且使用更加方便

1.用電便宜

電能作為人工能源,其成本費用是與其他能源掛鉤的,直覺的想,通常會認為電能成本會高,因為畢竟比其他能源的生產多了一步發電轉化的過程。

然而,由於電能的來源非常廣泛,任何廉價能源均可以低損耗的通過發電機轉化為電能。電能的成本因此極大的降低。例如:我國現在電能以火電為主,水電風電、核電的比例也在上升,這幾種能源的共同點是成本都非常低廉,遠遠低於石油。未來還會開發出更多成本更低的能源。以低成本的能源發電,電能的成本勢必不會太高。

無關低碳,拋開環保,電動汽車真正的價值

因此實際生活中,電能很明顯比其他能源便宜,出行成本甚至達到了汽油車的6分之一以下。

2.用車方便

現階段國家電網早已覆蓋到千家萬戶。只要在自家車位安裝充電樁,以後用車就再也不用專程跑去加油站加油了。停車時便可順手充上電。使用上遠比汽車加油更加方便。而在跑遠途時,也可以用快充樁快速補電。由於駕駛員也需要休息進食等,半小時到1小時的快充時間基本不會耽誤行程。由於電動車家用日常通勤的使用場景佔了絕大多數,綜合來看,電動車的使用遠比燃油車方便。

無關低碳,拋開環保,電動汽車真正的價值
  • 總結

電動汽車現階段相比燃油車已經體現出了節能、便捷、性能強、舒適等明顯的優勢。並且仍有很大的進步空間。未來如果電池的成本能進一步降低,充電終端建設進一步完善,電動車未來的前景無可限量。

來源:第一電動網

作者:汽車人王甲

本文地址:https://www.d1ev.com/kol/78998

相關推薦

推薦中...